肺热阴虚咳嗽怎么推拿
肺热阴虚咳嗽怎么推拿
最佳回答
肺热,阴虚,咳嗽的话可以使用推拿来进行治疗的它可以进行缓解的,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可以进行积极的进行治疗,是申请得到帮助,如果得不到温柔的话,对身体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的,建议您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善,身体得到帮助,如果得不到帮助,对身体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宁吉儿
回复1 小儿阴虚内热病因病机
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肝肾阴亏,或后天失养,气血虚弱,阴液不足;或久病伤阴等,以致虚热内生。
2 小儿阴虚内热推拿处方主证:午后潮热,手足心热,盗汗或自汗,形体消瘦,心烦少寐,舌红苔薄,脉细数,指纹淡紫。
治则:滋阴清热。
推拿处方:揉二马,补肾经,补脾经,补肺经,清天河水,揉涌泉,运内劳宫,按揉足三里,揉二马。
3 小儿阴虚内热推拿手法揉二马:用拇指揉手背无名指及小指掌指关节后陷中100-500次。
补肾经:用食指,中指推小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尖方向推。
补脾经:用拇指推拇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自指尖向指根方向推。
补肺经:用食指,中指推无名指末节螺纹面100-500次,向指根方向推。
清天河水:用食指,中指推前臂正中100-300次,自腕推向肘。
揉涌泉:用拇指从足掌心前正中凹陷处推向足趾50-100次。
运内劳宫:用拇指揉掌心内劳宫100-300次。
按揉足三里:用拇指揉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1横指处50-100次。
4 小儿阴虚内热推拿方解补肾经,补肺经能滋肾养肺,壮水制火;清天河水,运内劳宫可调和阴阳,清虚热;补脾经,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增进食欲;揉涌泉可引热下行。
-
艾江
回复前一段时间家里的小家伙发烧咳嗽,我着实忙活了好一阵,现总结如下,希望能给宝妈们做参考。
某天放学归来,小家伙晚饭时犯困,破天荒地提出要睡觉。等帮他脱衣服的时候我才发现,他手脚冰冷,身上发烫,发烧了,量下来38.5度。
发烧,我的应对措施是艾灸、推拿、泡脚。
因为我用的是五年陈的5CM粗艾条,所以四个穴位其实我是艾灸了两块区域。大椎和身柱挨的近,大椎往下数第三个棘突就是身柱,小孩子身体本来就小,所以这里可以作为一个区域回旋悬灸。天枢就在神阙(肚脐)两侧三指的地方(是小孩子三指哦),所以作为一个区域也是妥妥地。每个区域我各悬灸了5-10分钟。
这里特别说明的是,小朋友皮肤娇嫩,我的右手是持艾条悬灸,左手卡在皮肤上,感受区域和皮肤的温度,不致于温度过烫。刮艾灰要勤,以免艾灰掉落(其实好的艾条艾灰不会掉,我自己灸的时候就蛮久才刮,不知道为什么帮孩子灸的时候刮得特别勤,心里作用吗^@^)小朋友比较好动,一定要和他讲明白,不能乱动。我经常会在他午睡之前艾灸,很安静,而且艾灸很安神,刚还叫着不要睡觉,一会就睡着了。
灸火就像小太阳,驱除体内的寒气,扶补正气。通常在阴天,我们会感到很冷,而只要太阳一出来,就会很温暖。这就是太阳的力量,太阳为天之阳,艾为地之阳,古人取天之火燃地之火(钻木取火,火种就是艾哦)来补人的生命之火。艾灸的人都知道,灸火的温暖,非常地舒服,不烫不烈,就如阳光般,温暖到深处。正气自足,邪不可干。
由腕横纹中点推到肘横纹,直线推动,用力均匀,注意不可来回推,方向不能错误。速度要快,一开始真的很手酸,推完全凭毅力,后来发现也还可以,习惯就好~~
推天河水,清心除烦,镇惊安神,退热发表。主治感冒发热,惊慌不安,口舌生疮,烦躁不寐。心经有热亦用此法清之。特别说明,手中指末节掌面(螺纹面)是心穴,心血亏可以用清补法来回推,如无虚,不可妄补,如有心火,也不得用清法,可以推天河水代之。
这里要说明的是,发热轻(37.5—39度),推天河水,如果发热重,39—40度,则要推六腑。
介绍一下推六腑,从肘横纹推至腕横纹,需将患者的手臂顺正,使小指在下呈立掌,或小指在上呈立掌。功效为清脏腑之实热,消积导滞,主治感冒发热,壮热不退,便秘,积滞腹泻。特别说明,此为凉穴。“大补元精,即心血也。”体会其中的含义,这一穴虽为凉穴,也非一味寒凉,同时也有壮水制火、滋阴潜阳之义。因此,即使兼有虚热也可以用它。温毒颈肿,喉痹窒息,推此30000次立愈。不论肿左肿右,或夜轻日重,都可取之穴。此外,凡虚热证,疮疹痘斑,头、目、牙、耳实火都可专用此穴,以愈为度。
第二天,体温37.1=度,烧退了,而且没有再升上来。
这里我特别强调,发现敌情越早越好,越早收拾小病菌,恢复地越快。
第二天无事,第三天开始有点轻微的咳嗽,到后来咳嗽成型了,与咳嗽的战斗就比较长。我后来总结,因为发烧后身体虚弱,加上他本就脾胃虚,脾胃属土,肺属金,土生金,脾胃虚弱导致肺气虚弱,没有抵抗力。在此期间,我看了罗大伦老师的书,就山药煮水,山药煮粥,扶补脾胃。
安利一下,山药色白入肺,味甘入脾,汁液黏滑益肾,滋润血脉,固摄气化,宁嗽定喘(无痰为咳,有痰为嗽),强志育神。山药大米粥,治疗一切羸弱虚损之症,包括阴虚劳热,或喘,或嗽,或大便滑泄,或小便不利等。如果便秘,就喝粥不吃山药,或者喝山药水。菜场里的山药中铁棍山药为好,药店里的山药以怀山药为佳。
咳嗽的时候,我给他艾灸的穴位里加了肺俞。肺俞就在身柱两侧两指(小朋友的两指哦),所以其实还是在我上面讲的大椎身柱区域。这一块区域,生病灸,不生病也灸,能提高孩子的免疫力抵抗力。身柱穴是小儿百病必灸之穴。时间5-10分钟。具体位置参考前面图片。
推拿手法我看了书,也请教了做儿推的朋友,分析了孩子的情况,采用了补脾,清胃,清大肠,平肝清肺。
脾穴在大指末节外侧,赤白肉际处。
向心推为补,离心推为清,来回推为清补。
功效:健脾益气,调理中焦,主治:积滞、腹泻、便秘、虚劳咳喘、口舌生疮等。
脾虚作泻,先清补大肠以止泻,然后清补脾以加强消化健运。
大便燥结,伸大指向外推之,以泻其火,再用泻大肠法,燥结可愈,后用补肾法以善其后。
脱肛者,先补脾土以生肺金,然后揉二人上马以治肾寒,再补肾水以生肝木,使木安而不克土,最后清补大肠,以加强大肠之功能,必愈。
喘嗽虚症,为肺、脾、肾皆虚,先揉二人上马以补肾中水火,次清肺以清热平气逆,最后补脾土以生肺金。
心脾火盛,口舌生疮,先推天河水,然后清补脾。
唇裂肿痛,口外生疮,上眼皮肿,皆属脾火,也有阴感寒而肿的,用清补脾法通治。
脾主四肢,又主肌肉,如瘫痪无热及软骨症等,皆可多用补脾法。
胃穴在大指掌面第二节,第一掌骨赤白肉际处。
自大鱼际外缘黄白皮交界处,从腕部掌边高骨起,离心推至大指根或至大指第二节皆可,此为清法;反之则为补法。清之则气下降,补之则气上升。因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故一般用清法。关于胃气下行为顺,下回咱们好好讲讲人体的圆运动。
功效:清脾胃积热,降气和胃,消导助运化。
主治:肚腹胀满,积滞腹痛,恶心呕吐,纳呆,便秘等。
大肠穴,在“食指外侧上节,穴如豆粒”。
在食指外侧,向指尖方向推为清,不必拘于上节,向虎口方向推为补,来回推为清补,一般不专用补法。
功效:清利肠腑,主治腹泻,便秘,积滞等。小朋友比较容易积食,就可以清大肠,那咳嗽和清大肠有什么关系呢,因为肺和大肠相表里。
肝穴,在食指末节掌面,一半用清法,习惯称为平肝。
肝穴的部位虽然在食指末节掌面,而其清法则是从食指根起一直推到指端,其补法是从指端推到指根。肝主升,补法亦为升,因此非肝极虚不能妄用补法。
功效:疏理肝气,发散外邪,平肝镇惊。主治:急慢惊风,小儿夜啼,伤风感冒,斑疹。
特别说明一下,肝为将军之官,宜平不宜补。肾水能生肝木,补肾水即所以养肝。如山根见青色(山根位置:两目内眦中间鼻梁上低洼处),为肝有风热,先辨其虚实,实者用平肝法,虚者用补肾法。
肺穴,在无名指末节掌面,清法从无名指指根推到指端,补法从无名指指端推到指根,但补法少用。来回推为清补。
功效:宣通肺气,发散外邪。主治:咳嗽气喘,伤风感冒。
清肺法常与平肝、推天河水配合应用。退热、治肺炎、肺热、透发麻疹,都要用这三个穴。肺非极虚不宜妄补,补则呼吸满闷。如欲补肺,可以用补脾法培土生金以代之,这就是五脏六腑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平肝清肺可以同时进行。
这里需要啰嗦一下推拿的几个注意点。一、推拿左手;二、时间充分,视体质强弱、年龄大小、敏感程度,病情轻重缓急,灵活运用;三、速度要快,且有规律,匀速,每分钟150-200次;四、重量适度,不可刺激量大,小儿肌肤娇嫩,力道要hold住;五、润滑剂,用滑石粉、痱子粉都可以。
相比较推拿,泡脚就so easy了。注意水温不能太烫,可以加艾绒,或者生姜,或者花椒,先煮一下效果更好,泡脚祛除寒气效果很666。
小孩生病咳嗽期间,还要特别注意饮食,有很多东西需要忌口,例如荤的,鸡鸭鱼肉等,甜的,糖果蛋糕零食水果奶等等,清淡清淡清淡,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须知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要从源头上切断痰的来源。人体里的痰,不仅仅是我们常说的痰,有形之痰,而是一切粘稠的液体,阻碍气血运行的粘稠液体。脾恶寒湿,身体里的湿气多了,久了就会凝结成痰湿,痰是湿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吃利于脾胃的食物,之前讲到的山药粥,小米粥,细软的面条馄饨,多吃蔬菜,还有我最近做的八珍糕,都非常不错。
天气晴朗的时候,晒晒太阳,适当地运动,也非常有益于身体的恢复。
碎碎念了很多,希望对大家有用,特别提醒,要看宝宝情况来选择方法,如果病情严重该上医院检查还得检查哦。除了希望娃生病的时候能用绿色方法来助力,更希望能增强体质,不要生病。平安幸福,是全天下所有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最大的愿望吧!
-
姜齐
回复咳嗽是因外感六淫,脏腑内伤,影响于肺所致有声有痰之症。家庭使用艾灸,可以取大椎穴,膻中穴,膏盲穴,列缺穴,足三里穴来施灸,同时针对不同的症状,配以相应的副穴。
参考穴位如下:
1.灸大椎穴--散寒解表,温阳疏风;
2.灸膻中穴--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清肺止喘,舒畅心胸;
3.灸膏盲穴--强身健骨,扶助正气,调和全身气血,促进身体健康;
4.灸列缺穴--宣肺散邪,通调经脉;
5.灸足三里穴--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
-
西安-杜*
回复1 治疗外感咳嗽的推拿方法
外感咳嗽症状表现:咳嗽有痰,鼻塞流涕,头痛怕冷。外感风寒者,痰,涕清稀色白,风热者痰,涕黄稠。
推拿手法:
1.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线状的穴位(肺经),自指尖推向指根,200-600次。
2.推拿者用中指端旋转按揉位于小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的穴位(天突),10-15次。
3.推拿者用中指揉小儿两乳头中间的穴位(膻中),50-100次。
4.推拿者用两手拇指从位于小儿两乳头中间的穴位(膻中)向左右两侧分推至乳头,50-100次。
5.推拿者用中指推揉位于小儿乳头稍外侧的穴位(乳旁),20-50次。
6.推拿者用食指推揉位于小儿乳头稍下方的穴位(乳根)20-50次。
7.推拿者用食指,中指两指按揉(或掌根揉)位于小儿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侧的穴位(脾俞)50-100次。
8.推拿者用拇指从下往上直推位于小儿两眉的中间到发际的线状穴位(攒竹)30-50次。
9.推拿者用双手拇指分推自小儿眉头起沿眉向眉梢的线状穴位(坎宫),30-50次。
10.推拿者用双手中指推位于小儿眉后凹陷的穴位(太阳),30-50次。
11.推拿者以一手扶定小儿前额部,另一手拇指,食指分置颈项两侧的穴位(风池),轻柔1-2分钟。
12.推拿者用拇指直推小儿胳膊掌内侧缘(小指侧)从肘关节至手腕的线状穴位(六腑)。从肘关节推向手腕,100-300次。
13.推拿者以手拇指指端置合谷穴处捏掐2-3分钟。
2 治疗内伤咳嗽的推拿方法内伤咳嗽症状表现:久咳,身体消瘦,微热,咳嗽痰多,食欲不振,精神疲乏,无力。
推拿手法:
1.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无名指掌面由指尖到指根线状的穴位(肺经),自指尖推向指根,200-600次。
2.推拿者用中指端旋转按揉位于小儿胸骨上窝正中凹陷处的穴位(天突),10-15次。
3.推拿者用中指按揉小儿两乳头中间的穴位(膻中)50-100次。
4.推拿者用两手拇指从位于小儿两乳头中间的穴位(膻中)向左右两侧分推至乳头50-100次。
5.推拿者用中指推揉位于小儿乳头稍外侧的乳旁穴20-50次。
6.推拿者用食指推揉位于小儿乳头稍下方的乳根穴20-50次。
7.推拿者用食指,中指按揉(或用手掌擦揉)位于小儿背部左右肩胛骨内侧的脾俞穴。
8.推拿者用拇指直推位于小儿拇指桡侧(即拇指侧)赤白肉际处,由指尖到指根的线状穴位(脾经),由指根推向指尖200-600次。
9.推拿者用拇指推位于小儿小指指纹面,由指尖到指根的线状穴位(肾经),用指根推向指尖200-500次。
10.推拿者用掌根按揉位于小儿肚脐上方的穴位(中脘)100-300次。
11.推拿者用拇指按揉位于小儿膝盖外斜下方的穴位(足三里)50-100次。
12.推拿者用食指和中指按揉位于小儿第2腰椎下两侧的穴位(胃俞)50-100次。
3 小儿咳嗽辩证加减推拿1.风寒袭肺:加推三关,掐揉二扇门,擦胸背温阳散寒。
2.风热犯肺:加清天河水,退六腑清热肃肺。
3.痰热壅肺:加清大肠,清天河水,退六腑,推脊清泻肺热。
4.痰湿蕴肺:补肺经,加揉三阴交,揉阴陵泉,揉丰隆,补脾经,揉中脘,揉足三里健脾助运,利湿化痰。
5.肺气亏虚:补肺经加补脾经,推三关,捏脊温阳健脾,养肺止咳。
6.肺阴亏虚:加不肾经,揉二人上马滋阴补肾。
4 小儿咳嗽养护宜忌1.咳嗽的原因很多,首先应该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不能随便使用止咳药,以免妨碍痰液排出。
2.少食辛辣香燥食物及油腻,煎炸食物,以防内伤乳食。
3.外感咳嗽在外感为解除之前,忌食油腻荤腥,咳嗽未愈前忌食过咸过酸食物。
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多食水果及蔬菜,适当控制食量。
5.室内常通风换气,保暖,切忌汗出当风;高热重症患儿,要卧床休息,物理降温。
6.合理喂养,加强锻炼,增强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