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如何煎?放多少水?
药材是150克左右,放多少水?其中有一味牡蛎,说是让先煎,牡蛎需要泡吗?
最佳回答
根据你的这个主要就是中药的,这个一般都是150克的,这一般都是需要在医院医生指导下进行这个检查的,这个一般都是需要用4碗水,还有就是可以煲成两碗水就可以了,这个一般都是没有问题的,定期观察就可以了,一般这种情况都是需要在医院就这么早下进行,泡了一下再煎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李雲松
回复熬中药是很常见的一件事情,很多人都会经常熬中药,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熬中药究竟要加多少水是最合适的,那么这篇文章你就要看了。以下是我推荐熬中药要加多少水知识,欢迎阅读!
熬中药要加多少水
中药材因其质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别也较大,一般加水量控制在5-10倍。重量相同的药物,质地疏松其体积就大,吸水量自然就多。质地坚实其体积就小,吸水量就少。因此,熬煮花,叶,全草类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熬煮矿物类,贝壳类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
一般的中药通常加水量为浸泡后用手指轻按时,水面高出一横指左右,当然,加水量与熬煮时间长短成正比,如熬煮时间要求长的多加一点,熬煮时间要求短的少放一点。
治虚弱病证的补养药,水量可多些。头熬加水应漫过药面约1寸左右,二熬和三熬则应根据熬煮时间而定,一般漫过药面即可,如果熬中药时间超过25分钟,则可适当增加水量。
熬治感冒的解表药或通利大便的攻下药,水量不宜过多,头熬只要水漫过药面就可以,第二熬加水只需与药面相平即可。
熬中药加水的方法
传统加水法
将中药置于砂锅内,用手将药摊平,然后加入高出药面3-4厘米的水。此方法最为简单方便,使用最多,但是准确度稍差。若药中花(如旋复花、袋袋花等)、叶(如桑叶、枇杷叶等)类较多时,还可适量多加些水。
量器加水法
即采用量杯或量筒加水,按不同的药物及其头煎、二煎加不同量的水。一般而言,调理、滋补类药,头煎 700-900毫升,二煎400-450毫升;解表药,头煎400-600毫升,二煎280-300毫升;其他头煎500-700毫升,二煎300-350毫升。此法比传统加水法准确,但是,若遇到药物量多时,加水量则显得少些。
重量加水法
即按药物的总重量,确定加水量。将配好的中药(1剂)称一下重量,然后根据1克中药加10毫升水的原则,把总加水量的65%加到第一煎中,余下的35%留给二煎用。例如,滋补调理药人参养荣汤,药物总重量为150克,加水量应为1500毫升,头煎应加65%即为975毫升,二煎加水35%为525毫升。该方法加水准确,特别是药物种类多、药量大的中成药方剂更为适宜。此法虽然比以上两种方法麻烦,但较准确。
熬中药的注意事项
挥发药盖着盖儿煮
熬药时要不要盖上盖子,可不是生活习惯的问题,不同的药物,敞开盖和盖上盖效果确实有差别。一些挥发性药材,如果敞开熬,有效成分会随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药效将大打折扣。这类挥发性药材很容易辨认,一般是辛散解表或芳香化湿类药物,如薄荷、苏叶、藿香等,且煎煮时间不宜过久。又如一些补益类药物如人参、鹿茸、西洋参等,需要在容器内用小火慢煎久熬,才能使其有效成分充分煎煮出来,也应该盖上盖子,以防止药物成分在慢煎久熬中随水蒸气失去了。
而一些重量轻、体积大的药材,如金钱草、番泻叶等,如果熬药容器不够大,盖上盖子易使药液溢出。另外,有些不易溶解的药材,煎熬时需经常搅拌,这样的药物最好不要盖着盖子煮。当然搅拌最好顺着一个方向,这样使药材均匀受热,使有效成分完全溶解,一般间隔10分钟翻动1次。
假沸的药多熬一会儿
药熬好了,在一般人印象中是?咕嘟咕嘟?地沸腾,但有的药材,如沙参、田七、牛膝、甘草、桔梗等会有假沸现象,即药物在温度没有达到100℃时就开始沸腾,如果此时把药从火上拿下来,药材中有效成分没有溶解,药效会受影响。
煮药需用白开水
现在人们熬药都有些?懒?,打开自来水就直接用。其实,熬药的水不能图省事,还是要把烧开的水晾凉后再使用,因为一些地方的自来水多用氯消毒,或多或少都有残留,同时自来水中的钙、镁离子较多,也容易和药材中化合物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煎药的时间讲究有哪些
1、用于治疗急性热病、四季外感风寒、风热类疾病的清热发散性药物。头煎从沸后用中火偏大煎煮15~20 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0~15 分钟左右。
2、用于治疗一般常见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脏腑功能失调、高血压病、心血管类疾病的调理性药物。头煎从沸后中火煎煮20~30 分钟,第二煎沸后再煎15~20 分钟左右。
3、用于治疗虚损性疾病的补益药,如:气虚、血虚、肾虚等各类虚损病症的药物。头煎从沸后小火(文火)煎煮30~40 分钟左右,第二煎药沸后再煎20~30 分钟。
4、皆属轻清发散药,有效成分容易随水蒸气扩散掉。例如薄荷若煮的时间太长,药液中薄荷油及薄荷醇的含量必将减少,直接影响功效。煎时间长了损失药效,所以要等其他药煎好之前5 分钟放入锅内,后下药一般由药房包好并注有?后下?字样。
5、有些饮片所含有效成分能迅速溶解在水中,如:钩藤、大黄、番泻叶、青蒿、徐长卿等,这类药如果久煎,其化学成分可能发生变化。
猜你感兴趣:
1. 中药泡脚方法
2. 中药补水美白偏方
3. 中药白术的功效作用食用方法以及炮制方法
4. 芦根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5. 喝中药伤胃的处理方法和服用方法
-
就是那个人
回复熬中药都有哪些讲究?熬中药的时候应该填多少水?千万不要用热水煎中药。同样,煎药前也要浸泡一段时间,让水能渗透到药的内部组织中,以便于煎药的有效成分,但千万不能用热水,只能用冷水。具体如何加水,跟随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中药汤剂以水为溶剂,加水的量要根据性能、体积、吸水率和所需治疗药物的量来确定。若加水量过多,药物浓度过低,药汁过多,会影响疗效;加水太少,不但难煎出药物的有效成分,而且容易煎出焦炭,既浪费,又会造成相反的效果。本文介绍了三种不同的加水方法。
传统加水方法:将中药放入砂锅中,用手将中药平铺,然后在药面以上3 ~ 4cm(小指高)处加水。这种方法是最简单、最方便、最常用的方法,但精度有点差。量水法:用量杯或量筒加水,根据不同的治疗药物及其头部和两种煎药,加水的量不同。根据上海医药公司规定,各药煎煮加水量为:调理补药,次煎煮加水量700-900毫升,次煎煮加水量400-450毫升;全科医学(通常以中医为基础治疗各种疾病),煎500-700毫升,煎300-350毫升;缓解感冒症状,头煎400- 600ml,次煎280- 300ml。这种方法比传统加水法更准确,但如果药物用量大,水的用量就少。
煎药时要怎么加水重量与水法:根据药物的总重量,确定加水量。配药后,取中药(药)1片,称量。然后,按照加1克中药加10毫升水的原则,将总水量的65%加到次煎煮中,剩下的35%留作次煎煮。例如补益人参阳荣汤,药的总重量为150克,水应1500毫升,次煎煮时应加65%,即975毫升,次煎煮时应加35%,即525毫升。特别适用于品种多、用量大的中成药处方。虽然这种方法比上述两种方法更麻烦,但更准确。
-
姜齐
回复煎药之前我们要准备好用具,主要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
方法和步骤:
1、先将药材浸泡30-60分钟,用水量以高出水面为度,一般中药煎煮两次。
2、煎加水量为第一煎的1/3-1/2。两次煎液去渣滤净混合后分两次服用。
注: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药物性能而定。一般来讲,解表药、清热药宜武火煎煮,时间宜短,煮沸后煎3-5分钟即可;补养药需文火慢煎,时间宜长,煮沸后再续煎30-60分钟。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应该会有说明。
中药也叫中草药,是指中国传统医学中用以防病治病的物质,包括天然药及其加工品。虽然名义上叫中“草”药,是以草木类药物为主,也有动物药(包括龟、鳖、羊、虎等动物身体的一部分),昆虫药(包括蚯蚓、蜈蚣、土鳖虫等),矿物药(包括各种金属)。
-
姜齐
回复有时看中医会根据我们的病情开药方,让我们回家煲药,而熬中药怎么加水就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加水的量是会影响到药效的发挥,影响药物的治疗效果的。那么,熬中药要放多少水?
熬中药需放是多少水?熬中药一般加3-4碗水(一般是泡过药面约1中拇指未节),一般水比药面高出3~4cm就可以。有一些药品随水浮上来,可以拌和后再量水位线,直到中药被彻底浸泡,最好是浸泡半小时再煲。
熬中药要加几碗水?另一种方式 是头煎放水500~600mL,二煎放水400mL。中药宜先在水里浸泡半小时后再煎,那样很容易把绿原酸煎出去。煎出量的是多少,依据患者的病况、年纪等详细情况决策。成年人量约200~300mL为宜,少年儿童量约为大人的1/4~1/2,即50~150mL。
熬中药用的水一定是冷水(对于是用饮用水或是用矿泉水,就可以看诸位的标准了,强烈推荐是用矿泉水或饮用水,置放大半天再用),不能用沸水。大伙儿熬中药是一定要加充足的水,煮的操作过程时要泡住药材,避免干煮。干煮时,顶层的药材就会煮不上,那麼里边的药品成份就没煮出去或出来的少。假如喝过来看病,由于使用量不够,药力就不太好。
在熬煮中药以前,最好是可以将药品用冷水冲洗整洁以后开展浸泡,而且加水流量应当可以将药材浸入,最好是可以高出大概三厘米是较好的。实践经验证明,在煎制中药以前,浸泡药材的水的温度最好是可以在四十℃到五十摄氏度中间,那样可以令水份迟缓的深层次药材机构当中,那样药材的构造就会越来越松散鼓起,可以更快的融解,药材当中的绿原酸也可以更快的煎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