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宫寒可通过哪些身体表现看出?
女性宫寒可通过哪些身体表现看出?
最佳回答
当女性身体出现宫寒的临床病变表现情况,身体会出现腹部组织疼痛,月经有血块,月经推迟身体腹部组织寒凉刺激加重的临床情况,所以即使到妇科检查去了以后通过温经散寒或者通过喝酒怀孕的方法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宫寒是女性较为常见的体质,很多女性都有宫寒的情况,这与女性日常护理有很大的关系,那么女性有哪些症状说明是宫寒?女性宫寒日常如何调理好?女性宫寒的症状表现有很多,下面就来详细了解女性宫寒的症状,以及调理的方法有哪些吧。
1、女性宫寒有哪些症状
1、痛经
在经期时,出现痛经和血块的情况,经血的颜色也出现偏黑等症状,这些都是女性比较明显的宫寒症状。
2、月经出现异常
经期有时提前有时延迟,颜色变淡,量变少。白带量变多,腰酸两乳胀痛等情况,少数女性会出现反胃、作呕的情况。
3、怕冷
宫寒的另外一个表现是手脚冰凉,或者是感觉自己全身体冷,白带也变得清稀量多,这种情况是受寒的女性比较容易出现,但是宫寒体质的人白带是常常出现清稀量多。
4、容易发胖
宫寒的女性另外一种表现是发胖,还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女性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身体会开始囤积脂肪,子宫越冷也容易囤积的脂肪,来为自己提供足够的热量,从而引发自己发胖。
5、体质虚弱
常常表现的精神较差,平时腰酸腿软,小便比较多,欲望也会减退,脉沉,真阳不足的则腰酸如折,女性朋友面色也变得黯黄,自我感觉下腹部不暖和,四肢不温,主要表现有脚冷而疲软、口淡而无味,想吃辛燥食物。
2、告别宫寒的食谱推荐
(1)桂圆红豆大枣汤
食材:干桂圆30克、大枣50克、红豆150克、清水1500克。
做法:红豆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备用。桂圆去壳留肉备用。然后把泡好的红豆、大枣、清水,上火煮沸,加入桂圆,再次沸腾后,转文火煲60分钟。
(2)枸杞红枣煲鸡蛋
食材:鸡蛋2个、枣(干)8颗、红糖少许、水适量。
做法:鸡蛋_枸杞和红枣用水清洗干净,备用。锅中加适量水,放入鸡蛋和大枣开始煮。开锅后,煮10分钟左右,鸡蛋就熟透了。把鸡蛋捞出来放冷水冰一下,剥去鸡蛋壳。把剥好的鸡蛋再次放入锅中,一起煮。把红糖倒入锅中。最后把枸杞放进去。煮5分钟即可。
(3)红豆大补汤
食材:红豆50克、枣(干)5个、枸杞子10克、姜1块、红糖适量。
做法:红豆洗净,浸泡一段时间,再重新洗净,红枣、枸杞洗净,稍稍浸泡后再冲洗干净。最后把姜切片,将所有材料放入炖锅,煮成汤,即可饮用。
(4)黑豆核桃蜂蜜奶
食材:黑豆500克、核桃500克、牛奶1杯、蜂蜜1匙
做法:黑豆炒熟(可用烤箱烤熟的,倒在烤盘上,200度,10分钟左右),冷却后磨成粉(用料理机打成粉,尽量细腻,口感好)。核桃炒微焦(可用烤箱烤的),冷却后去衣,捣成泥。最后取以上两种食品各1匙,冲入煮沸过的牛奶1杯后加入蜂蜜1匙即可。
3、宫寒调理的注意事项
子宫是女性体内最怕冷的地方,除中药治疗外,教你几个暖宫的小方法:
1.饮食
子宫须常暖。中医学认为,女性属阴,不要贪凉,吃了过多寒凉、生冷的食物后,它们进入体内会消耗阳气,导致寒邪内生,侵害子宫。所以即使炎夏,也不要吃过多的冷饮等寒凉之物,冰箱里的食物最好放一会儿再吃。如果有凉、热两种食物东西要吃时,先吃热的,再吃凉的。有很多食品,虽然常温下食用,但它却是寒性的,如西瓜、梨、绿豆、白菜、白萝卜、苦瓜等,也要适可而食。
养成饭前喝汤的习惯,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汤,如酸辣汤、胡辣汤等,可以缓慢地帮助蓄积体内热能。平时也应该多吃一些补气暖身的食物,如核桃、枣、花生、山药、枸杞、桂圆等。如果日常有受寒现象,例如淋雨、受凉等,一定要事后补救,给自己煎一碗驱寒汤:生姜5片,水煎10分钟,放2勺红糖,驱走寒气。
2.运动
“动则生阳”,寒性体质者格外需要经过运动来改善体质,快步走最简单,上班、下班随时都可以。如果在卵石路上走更好,可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慢跑、跳绳都不错,如果游泳的话要注意最好在温泉游。
3.避寒
夏天到处都有空调,注意别坐在空调下面,也不要让冷风从背后吹着你的背部、腰部,把空调扇叶往上打,温度要在26度以上。也不要趴在办公桌上午睡,这样比较容易被寒气侵袭。有机会就要出去走走,多接触自然界的空气。不要坐草地、石头、水泥地这样有寒气的地方。冬天要把腰腹护好,腿脚穿暖,切不可为了外在美而损害自身阳气。另外,不要随意减肥。
4.泡脚
把艾叶、红花、小茴放入水中烧开,待水温适合时泡脚,有暖宫散寒、活血化瘀、舒通经络的作用。
5.温灸
用艾条灸气海穴(肚脐正中直下1.5寸处)、关元穴(肚脐正中直下3寸处)、子宫穴(肚脐正中直下4寸处)、神阙穴(即肚脐)。于经前期用艾条每日温灸,十天为一疗程,月经来停止。在家里可用艾条箱也很方便,可以把这几个穴位全部覆盖,用艾的药力和热力暖宫散寒、舒通经络。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女性日常预防宫寒
1、莫贪凉
冷饮凉食虽然可口又解暑,但多吃容易刺激脏腑,引起内分泌失调。建议使用前先吃一些温热的东西垫补一下。
2、善保暖
夏末余温未退,空调风扇在所难免。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容易邪风入体,进而引发宫寒。建议身边常备一件挡风的小外套,不时起身走动一下。
3、多按摩
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和肢体相关相连,手足之上都有许多强宫暖宫的穴位,趁现在衣服不厚不紧,时不时的按摩捶打几下,功效日久可见。
4、勤健身
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夏末初秋是最适合锻炼的季节了。适当的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辅助排毒,祛除体内寒邪,预防宫寒的发生。
-
周口-李**
回复宫寒是女性较为常见的病症,会对女性健康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而且对生理代谢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女性调理宫寒是非常重要的,宫寒的调理与日常生活有很大的关系,除了生活护理之外,饮食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有宫寒症状的女性非常多,因此不妨了解如何调理宫寒吧。
1、宫寒的症状表现
1.痛经
在经期时,出现痛经和血块的情况,经血的颜色也出现偏黑等症状,这些都是女性比较明显的宫寒症状。
2.月经出现异常
经期有时提前有时延迟,颜色变淡,量变少。白带量变多,腰酸两乳胀痛等情况,少数女性会出现反胃、作呕的情况。
3.怕冷
宫寒的另外一个表现是手脚冰凉,或者是感觉自己全身体冷,白带也变得清稀量多,这种情况是受寒的女性比较容易出现,但是宫寒体质的人白带是常常出现清稀量多。
4.容易发胖
宫寒的女性另外一种表现是发胖,还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女性子宫热量不足为了维护自身的生理机能,身体会开始囤积脂肪,子宫越冷也容易囤积的脂肪,来为自己提供足够的热量,从而引发自己发胖。
5.体质虚弱
常常表现的精神较差,平时腰酸腿软,小便比较多,欲望也会减退,脉沉,真阳不足的则腰酸如折,女性朋友面色也变得黯黄,自我感觉下腹部不暖和,四肢不温,主要表现有脚冷而疲软、口淡而无味,想吃辛燥食物,小编频繁舌质淡。
2、宫寒的食疗方法
(1)桂圆红豆大枣汤
食材:干桂圆30克、大枣50克、红豆150克、清水1500克。
做法:红豆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备用。桂圆去壳留肉备用。然后把泡好的红豆、大枣、清水,上火煮沸,加入桂圆,再次沸腾后,转文火煲60分钟。
(2)枸杞红枣煲鸡蛋
食材:鸡蛋2个、枣(干)8颗、红糖少许、水适量。
做法:鸡蛋_枸杞和红枣用水清洗干净,备用。锅中加适量水,放入鸡蛋和大枣开始煮。开锅后,煮10分钟左右,鸡蛋就熟透了。把鸡蛋捞出来放冷水冰一下,剥去鸡蛋壳。把剥好的鸡蛋再次放入锅中,一起煮。把红糖倒入锅中。最后把枸杞放进去。煮5分钟即可。
(3)红豆大补汤
食材:红豆50克、枣(干)5个、枸杞子10克、姜1块、红糖适量。
做法:红豆洗净,浸泡一段时间,再重新洗净,红枣、枸杞洗净,稍稍浸泡后再冲洗干净。最后把姜切片,将所有材料放入炖锅,煮成汤,即可饮用。
(4)黑豆核桃蜂蜜奶
食材:黑豆500克、核桃500克、牛奶1杯、蜂蜜1匙
做法:黑豆炒熟(可用烤箱烤熟的,倒在烤盘上,200度,10分钟左右),冷却后磨成粉(用料理机打成粉,尽量细腻,口感好)。核桃炒微焦(可用烤箱烤的),冷却后去衣,捣成泥。最后取以上两种食品各1匙,冲入煮沸过的牛奶1杯后加入蜂蜜1匙即可。
3、调理宫寒的方法
1.饮食
宫寒女性在饮食上一方面注意避免生冷和性寒的食物,如冷饮、冰淇淋、苦瓜等。
另一方面注意食用温补食物。如艾草红糖茶,利用艾草、生姜、红糖等一同煲汤饮用;当归鸡汤,用当归、枸杞和乌骨鸡一同煲汤,驱寒暖身;益母草炖鸡,暖腹、调经。
2.中药
宫寒的女性可将中药加入到饮食中做成药膳,如阿胶、红花、龙眼肉和枸杞等。也可服用中成药,仅就宫寒这一问题可服用暖宫丸、艾附暖宫丸等,针对肾阳虚可以服用肾气丸。
但是,在不是专业医生的情况下,是否是宫寒,是否需要服药还需要咨询医生。
3.艾灸
艾灸可以起到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阳和调节免疫力的作用,一般宫寒的女性可以艾灸关元穴、气海穴、神阙穴和命门穴等。
4.日常保健
首先,宫寒的女性要注意添加衣物,尤其是经期避免受凉而加重痛经。
其次,因为宫寒女性容易畏寒、手脚冰冷、血液循环差,平时可以多泡脚、搓脚心、搓腰和热敷肚脐进行保健。
另外,中医讲动则生阳,多进行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调理气血、驱除寒邪、改善体质。
宫寒虽然对女性危害多,但不可怕,可以调通过饮食、中药、艾灸和运动等方法进行调理,选对方法摆也可脱宫寒困扰。
4、宫寒女性经期注意
宫寒对女性的健康威胁很大,但是经期是一个特殊时期,如果不注意保护自己,反而容易出现疾病问题。
1.注意保暖
宫寒的女性经常在经期出现畏寒和腹痛现象,为了避免宫寒的加重,在经期一定要注意保暖,必要时可用进行热敷。
2.注意卫生
宫寒女性本就容易惹来妇科疾病,如上文提到的忙些盆腔炎等。如果在经期再不注意卫生情况,那么妇科疾病将加重。
3.避免饮酒
酒精的代谢注意再肝脏中进行,经期喝酒不仅易醉,还容易加重肝脏负担,甚至延长经期和导致经血过多。
4.饮食上注意少生冷
宫寒女性如果在经期生冷食物食用过多,不仅容易发生月经不调,还可能加重宫寒。
5、预防宫寒的方法
1、莫贪凉
冷饮凉食虽然可口又解暑,但多吃容易刺激脏腑,引起内分泌失调。建议使用前先吃一些温热的东西垫补一下。
2、善保暖
夏末余温未退,空调风扇在所难免。皮肤长时间暴露在冷空气中,容易邪风入体,进而引发宫寒。建议身边常备一件挡风的小外套,不时起身走动一下。
3、多按摩
中医认为,人的五脏六腑和肢体相关相连,手足之上都有许多强宫暖宫的穴位,趁现在衣服不厚不紧,时不时的按摩捶打几下,功效日久可见。
4、勤健身
不会太热,也不会太冷,夏末初秋是最适合锻炼的季节了。适当的锻炼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辅助排毒,祛除体内寒邪,预防宫寒的发生。
-
西安-杜*
回复宫寒即子宫虚寒,为女性常见疾病,具体症状如下:
1.典型症状:腹部冷痛、白带增多、清稀、性欲下降等;
2.继发月经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经行泄泻、经行头痛;
3.引起妊娠疾病:妊娠腹痛、先兆流产、胎儿发育迟缓、产后腹痛等;
4.引起杂病:不孕症、子宫肌瘤等。
【拓展资料】
宫寒的症状可以表现在女性的经、带、胎、产,包括杂病等各方面都有不同的临床表现,例如月经病表现为月经量少、月经推后、闭经、近期浮肿、经期腹泻、痛经,表现为孕期的疾病,可有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宫外孕等,表现为哺乳期的疾病,有恶露淋漓不尽、产后腹痛等。表现在我们妇科杂病的如慢性盆腔痛、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炎、不孕症等等情况。它还可以有小腹冷痛、怕冷、手足发凉、腰酸、腰凉,表现为性欲淡漠,大便稀溏。在舌苔脉象上表现为舌质暗淡,苔白,脉沉濡等等。
宫寒的症状有:发胖,宫寒者常常体型偏胖,并伴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月经过少、不排卵等症状。月经异常,经期有时错后,色淡而量少,经前小腹有坠胀感,并出现白带增多、腰酸或疼、两乳胀痛,少数有反胃做呕的反应,体质虚弱,精神较差,平时腰酸、腿软,小便较多,月经量少,性欲减退,舌苔淡黄,面色苍白,下腹部不暖,四肢不温,主要是脚凉。
宫寒对月经造成影响,在月经来潮前小腹有明显的坠胀感,而且还会出现月经失调、月经推迟或者提前、量少、颜色较淡。在月经期间出现白带增多以及两乳房有明显肿胀疼痛、腰部发酸、背痛,宫寒会导致女性发胖伴有失眠、多梦、气短、乏力、体质虚弱,宫寒也会对精神情绪造成影响,如情绪不佳、性欲减低、面色苍白。除此之外,宫寒的女性四肢不温、脚凉、下腹部不暖、腿软、小便增多、舌苔发黄。宫寒严重的女性会导致不排卵,宫寒要及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进行调理,生活中注意保暖,避免接触寒凉性物品,尤其是月经期。
-
逍遥子
回复1 宫寒有什么表现
1、看脸色
宫寒的女性一般脸色较黯淡,而且皮肤干燥粗糙无光泽,有色斑,黑眼圈久居不散,未老先衰。
2、看月经
宫寒女性来例假时经常会伴有痛经、月经不调的情况发生,而且经血颜色偏暗。
3、看白带
宫寒女性白带较多且清稀,有时闻起来会有一股怪味。
4、看性趣
宫寒女性经常对性爱提不起兴趣,严重影响夫妻关系。
5、看四肢
宫寒女性多表现为手脚冰冷,腰酸腿软,工作注意力不集中且经常神萎靡不振。
6、看孕育
备孕好久了肚子依然没有动静,也可能是宫寒引起的。
学会4招告别宫寒第1招:全面保暖美丽不“冻人”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但我们不能因为爱美而丢失健康。做好日常的保暖工作是调理宫寒最基本的要求,因此我们平时要注意穿适当的衣服,不能为了美丽而过早穿上超短裤、超短裙等。在开着空调的室内,要注意用毛毯盖住肚子,给子宫保暖,以免小腹受凉。
来例假时,记得不要洗冷水澡,不喝冷饮,不坐冰冷的凳子,多喝热饮红糖姜水使身体发汗等。睡觉之前还可以用热水泡脚,以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使全身温暖。
第2招:多外出多运动不做懒宅女
“宅”是许多现代女性的生活方式,但过于宅却会对女性身体造成不利影响。摆脱宫寒,女孩子们就需要多参加体育锻炼,以促进血液的循环,让身体暖起来。
由于多去外面晒太阳有助于接受自然界中的阳气,提高免疫力,改善身体素质,因此女孩们摆脱宫寒就必须要戒除“懒宅”的坏习惯,多外出多运动。
第3招:调理饮食祛除宫寒
中医认为,女性体质属阴,故不可贪凉,在饮食上更应特别注意。调理宫寒,女性朋友最好别吃生冷的食物,如冷饮、冰茶等,以免生冷食物进入体内会消耗阳气,导致寒邪内生,侵害子宫。
此外,宫寒女性平时最好多吃些性温且具有散寒功效的食物,如核桃、红枣、花生、羊肉、鸡肉等。每天午餐过后或者晚餐之后,喝杯温热的姜茶也有助于化解寒气,调理宫寒。
第4招:不熬夜保证睡眠质量
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消除疲劳,回复人体精力,促进新陈代谢,还能够帮助女性朋友们调理宫寒。因此,“宫寒女”一定不能熬夜,每天都应该及早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