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吃气短需要补气的中药吗
口吃气短需要补气的中药吗
最佳回答
口气记得需要吃补气的中药吗那么销售情况下还出现任何的人都是需要去对症治疗的都是需要具有都是需要你去缓解的像这种情况下你及时的去缓解去治疗就可以建议呢,及时的去调理一下这种情况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北京-梁**
回复气虚一般表现为舌淡苔白、脉虚弱、少气懒言、乏力疲倦、常出虚汗等,气虚的人可通过饮食进行调理。下面由我给大家介绍补气中药方吧,仅供大家参考。
补气的中药方
桑椹50g,枸杞子20g。水煎服。
黄芪50g,大枣10枚,当归9g,枸杞子9g。水煎服。
人参6g,大枣10枚,水煎服。治失血性贫血,大出血后引起的虚脱和身体虚弱。
熟地12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 。水煎服。
生地30g,麦冬12g,枸杞子12g,先煎汤,再煮鸡、鸭血汤,放调料。用于缺铁性贫血阴虚型患者。
熟地12g,首乌12g,黄精12g,灵磁石30g,代赭石30g,麦饭石30g,大枣5枚,水煎服。适用于缺铁性贫血。
黄芪30g,当归12g,水煎服。用于气血两亏型的贫血。
八珍丸:由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地黄、当归、白芍、川芎组成,具有气血双补的作用,对外伤出血、消化道出血、妇女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失血性贫血引起的形体瘦弱、面色苍白、食欲不振、倦怠乏力、动辄气促等气血不足的症状尤为适宜,久服无妨,并常能取得良好效果。
人参养荣丸: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熟地黄、当归、白芍、肉桂、陈皮、五味子、远志、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益气血,安神定志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有失眠症者。
归脾汤:由人参、黄芪、白术、茯神、甘草、当归、龙眼肉(桂圆肉)、酸枣仁、远志、木香、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补脾养心,益气生血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兼食少心悸的患者。
七宝美髯丹:由何首乌、茯苓、牛膝、枸杞子、当归、菟丝子、补骨脂组成,具有滋补肝肾,补血乌发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肝肾阴虚者。
龟鹿二仙胶:由龟板、鹿角、人参、枸杞子组成,具有补阴填精,益肾壮阳的作用,适用于贫血属肾虚精亏者。
补气吃什么食物好
1、牛肉
牛肉富含蛋白质,氨基酸组成比猪肉更接近人体需要,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可以有效补血养血,春季食用牛肉还可以暖胃补益。
牛肉含有足够的维生素补气6,可帮你增强免疫力,促进蛋白质的新陈代谢和合成,从而及时补充身体能力,提高抵抗力。而且,牛肉中脂肪含量很低,但却富含结合亚油酸,这些潜在的抗氧化剂可以帮助女性养颜抗衰。
2、羊肉
初春里,各地羊肉倍受青睐,大卖热卖。羊肉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无机盐和钙、磷、铁等营养物质。羊肉除了营养丰富外,因其性味甘温,有温中健脾、补肾壮阳、益气养血等功效。
春季常吃羊肉,不仅能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作用。
3、胡萝卜
胡萝卜中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春季常吃胡萝卜能增强抵抗力,能健脾消食、补肝明目、降气止咳,胡萝卜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A,具有促进机体正常生长与繁殖、维持上皮组织、防止呼吸道感染等功能。胡萝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迅速转化为维生素A,能维护眼睛和皮肤的健康。
胡萝卜除含有大量胡萝卜素外,还有丰富的丙氨酸等九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矿物质,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抗癌作用。胡萝卜素可清除致人衰老的自由基,除维生素A外,所含的补气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等招牌营养素也有润皮肤,抗衰老的作用。
4、红薯
红薯入脾、肾二经,春季吃红薯可?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被中医视为一种?良药?。红薯味道甜美,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以及钾、镁、铜、硒、钙等10余种元素。
红薯的含热量非常低,比一般米饭低得多,所以吃了之后不必担心会发胖,反而可起到减肥作用。红薯中还含有一种类似雌性激素的物质,对保护人体皮肤,延缓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5、西红柿
西红柿含有丰富的维生素、抗氧化剂、矿物质等多种营养物质,因此具有很高的美容价值和食用价值。它富含维生素A、维生素补气、维生素C,特别是含有较高的矿物质,如铁、镁、钙等,这在其他植物性食物中还是少见的。
春季吃西红柿,可补血益神,使皮肤柔嫩生辉,脸色红润。
补气的食疗调理
(1)山药苡仁茶
淮山药、薏苡仁各9克,水煎代茶饮用。常饮山药苡仁茶可使中气足、精神好、脸色佳。
(2)四神汤
莲子、薏苡仁、淮山药、芡实煎煮成汤,是适合气虚之人的养生饮食。也可在四神汤中加排骨、鸡肉等,为防止营养过剩、发胖,可以去掉附着的油脂再煮。
(3)香菇泥鳅粥
香菇泥鳅粥对于气虚及胃肠功能差的人极具功效。将泥鳅、大蒜、香菇、大米、葱共熬成粥,不但味道佳,且营养价值高。
(4)金沙玉米粥
玉米粒80克,糯米40克,红沙糖40克(玉米和糯米要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加水适量,用大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煮至软熟,加入糖再煮5分钟即可。因为玉米中含有抗氧化剂等对人体健康有益的成分,所以,此粥对气虚体弱者强身健体有好处。
(5)山药桂圆粥
山药100克,桂圆肉15克,荔枝肉3个,五味子3克,白糖适量。把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将山药片、桂圆、荔枝肉、五味子同煮,煮好后加入白糖即成。此粥可补中益气、益肺固精、壮筋强骨、生长肌肉。山药中含有淀粉酶等营养成分,对气虚体质者颇有益处。
(6)茯苓粥
-
艾江
回复好像有点肺气不足,如果有呼吸系统疾病,比如慢支之类就是肺气不足,没有的话考虑全身的气虚和肾虚不纳气,人参归脾丸之类都是补气的,不过还是去看一下医生好,中医对这个还是蛮在行的,而且可以对证用药
-
杭州-毛**
回复气和血对人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人体的生命活动是离不开气和血的,而且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如果人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身体就会出现一些不适,比如说头晕、气短、乏力等,所以如果有这些情况出现,很可能需要补气血了,那补气的中草药有哪些?气虚血虚怎么调理?
1、补气的中药
1.人参
人参,又称黄参、地精等,是闻名全球的一味中草药,被称赞为“百草之王”。人参的补气作用家喻户晓,甚至很多电视剧中,都将人参作为“还魂吊气丹”使用。可见,人参确实有大补元气的功效,是补中益气的保健佳品。它不仅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补气血、抗衰老,还对心慌气短、虚脱、心衰等症状,有一定的治疗及缓解作用。
2.甘草
甘草又称田根子、甜草,是一种对人体很好的中草药,其补气效果很强大,还有着润肺止咳、缓解脾胃虚弱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热毒、痰多、胃痛、咳嗽等症,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治疗气虚类疾病。
3.黄芪
黄芪又称绵芪,高50-100cm不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保肝护肝、降压、补气养血、抗菌等功效。特别适用于年老体弱、久病卧床的患者补气之用。
4.党参
市面上有很多党参的中药成方出售,所以对于党参的补气作用,大家一定并不陌生。党参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有乳汁。具有补中益气、祛痰止咳、健脾利胃的功效,适用于心悸气短、盗汗、四肢乏力等症状。对于病后体虚、营养不良等人群,有着特别好的补气效果。
5.白术
白术又称苍术、冬白术等,其根茎入药,有着补气等多项药用价值。对于腹胀、尿少、痰多、胎动不安、水肿等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特别适用于中老年人、孕妇等身体虚弱的人群使用。其可以在补足气血的同时,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帮助患者逐渐恢复健康。
2、调理的步骤
第1步:调脾胃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灵枢·决气》中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之说。血液通过脾胃运化生成,脾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所以治疗血证必须重视调理脾胃。平时可多吃些山药、莲子、扁豆、薏米等健脾益胃之品。此外,还可煎服参芪术茶:取党参、黄芪、白术、怀山药、升麻各3克,取其煎煮液,泡花茶,冲饮至昧淡,有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功效。
第2步:养肝血
“肝郁则脾虚”,郁闷暴怒会损伤肝、脾,导致气血不足。此外,“人卧血归肝”.睡眠时进入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时的7倍。肝脏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功能,提高解毒能力,因此切忌生气、熬夜,也不要让身体过度劳累。中医认为,“久视伤血”,因此坐在电脑前工作时,应当特别注意眼睛的休息和保养,防止耗伤气血。平时多吃些可补血养肝的芝麻、红枣、桂圆。
第3步:调分泌
可饮用四君子汤,取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炖服,此方有益气健脾之效;取白芍、熟地黄各12克,当归10克,川芎8克,水煎空腹热服,可以养血、调节内分泌.非常适合女性服用。此外,用当归、川芎、红花、熟地、桃仁、何首乌、枸杞子、阿胶、丹参等中药与补血的食材如红枣、龙眼肉、黑木耳、黑芝麻、红糖等做成药膳,均有很好的调节内分泌、养血之效。
第4步:远寒邪
中医认为。“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寒邪会让血液瘀滞,经络不畅,气血生化受阻,极易导致关节病变、肠胃不适或诱发咳嗽。因此.老年朋友在家要忌食寒凉、温水泡脚、勤做按摩。
第5步:多运动
运动是调养气血必不可少的环节,有助于脾胃将营养物质转化为气血,此外还能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老年朋友平时可选择一项自己喜爱的运动,如游泳、门球、瑜伽、太极拳等,坚持下去十分有益。有心脑血管疾病者,运动前要做好热身,在让关节活动开的同时,可降低心脏负荷。
-
太原`赵**
回复一、人参
大补元气,有补益强身作用,可抗衰老,适用于久病体虚、心悸心慌、肢冷、气短、虚脱、心衰、神经衰弱等症,提高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
关于人参的食用方法,《清宫档案》里记载了很多,如“把它切成片,含在嘴里,直到它软化了,再咀嚼咽下去……”这是人参的一个服用方法,即“含服”。另外,就是泡酒。拿一两根人参,配一点滋阴的药物,如枸杞子,泡在酒里,每日小剂量饮用一点,既补气又养阴。
二、黄芪
补气升阳、益精固表、利水退肿,适用于自汗、盗汗、浮肿、内伤劳倦、脾虚、泄泻、脱肛及一切气衰血虚之症。但有高热、大渴、便秘等实热症者忌用。
民间流传着“常喝黄芪汤,防病保健康”的顺口溜,意思是说经常用黄芪泡水当茶喝,具有良好的防病保健作用。黄芪茶能补中盖气,而且补而不腻,可改善气虚和贫血,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若熊再加上枸杞、党参、茯芩等药材一起冲泡,效果更好。
三、西洋参
补气养阴、清火生津,适用于肺虚劳嗽、久咳、喘咳、咯血、失音等症。激烈活动后疲劳乏力、大汗虚脱者服用不错。
西洋参补气,性凉,所以服用后不会上火,气阴两虚之人尤宜。气虚之人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呼吸短促、动则汗出、声音低微等;而阴虚则会表现出一派虚热之象,如舌质红、口干舌燥、眼干、手心发热等。这类人服用西洋参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西洋参切成片,或者去药店买些现成的西洋参片,每天拿两片放在嘴里含着,直至参片软化,吐掉或吞服都可以。
四、党参
能补中益气、生津养血,常用于气虚不足的乏力、气短、心悸、食少、便溏、气津两伤的口渴;气血两虚的面色萎黄、头晕等症,以及病后体虚、营养不良。
党参、黄芪伍用,出自《脾胃论》补中益气汤。用于治疗脾胃气虚所引起的身热有汗、口干口渴、喜用热饮、头痛恶寒、少气懒言、饮食无味、四肢乏力、舌嫩色淡、脉虚大,或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所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久痢、久疟等症。
五、太子参
补肺健脾、益气生津,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倦怠、小儿清瘦;肺虚咳嗽、自汗心悸、津液不足的口渴及病后气阴两亏等病症。
一般素有口干、烦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热等气阴两虚症状的病人均可使用,它既可与其他药物配伍,又能单味煎水温服,常用剂量为10~30克,可根据病情适量加减。那些久病、体弱之人脾胃被伤,出现饮食减少、乏力、自汗等症状时,可用其配伍山药、扁豆、谷芽等有健脾、消食作用的药物,或取太子参15克、莲子20克,加水上锅煮至莲肉烂熟为度,食莲肉,喝汤。
六、白术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可用于脾气虚弱的食少、便溏、倦怠少气、自汗;水湿停滞的痰饮、水肿;妊娠脾虚气弱、胎气不安、足肿等症。
利水消肿、固表止汗、除湿治痹宜生用;健脾和胃宜炒用;健脾止泻宜炒焦用。脾气不足,形瘦面黄,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大便溏薄者,可与人参、茯苓、炙甘草等配伍,以增健脾益气之功。痰饮内停,症见胸胁支满,头眩心悸,咳而短气者,可与桂枝、茯苓、甘草配伍,健脾温阳化饮。表虚自汗,症见汗出恶风,易于感冒,稍劳则汗出尤甚者,可单味煎服或研末服;也可与黄芪、防风配伍,以固表止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