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草药能治好溃疡性结肠炎吗
吃中草药能治好溃疡性结肠炎吗
最佳回答
一般吃中草药是可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具体中草药能不能治好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以及个人体质和治疗的及时性来判断,在治疗期间患者一定要戒烟戒酒,多注意休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对患者恢复是有好处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平淡之
回复
-
成都-陈**
回复慢性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以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为发病部位。那么,慢性肠炎有什么治疗方法吗?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慢性肠炎的中医治疗,供各位参考!
慢性肠炎的类型
1、肝气侮脾型:腹泻与情绪变化后发生,以胸胁胀满痛疼、腹痛即泻、泻后痛减、大便不畅为特征,苔薄白,脉弦细。方用逍遥散合痛泻要方加减。重加白芍、炙甘草以缓急止泻,同时加槟榔、焦三仙以消补兼施。
2、脾虚夹湿型:以神疲乏力、纳呆脘闷、肠鸣腹泻、粪便夹有不消化物为特征,舌淡苔白,脉濡缓。方用参苓白术散或香砂六君子汤加减。偏寒加肉桂、炮姜;偏热加黄连、黄芩与炮姜寒温并用。
3、脾肾两虚型:是本病的严重和难治阶段,病程较长,以畏寒、面色晄白、腰膝酸冷、肠鸣腹泻多在黎明前,或滑泻、泻下完谷不化之物为特征,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无力。方用四神丸合连理汤加减。改干姜为炮姜,入乌梅、芡实、乌药等温涩肠道。
4、湿热下注型:为本病的初起和发作时,以发热、腹痛、里急后重、泻下赤白粘冻或脓血为特征,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方用白头翁汤合芍药汤加减。热重加金银花、红藤;湿重加厚朴、苍术。
慢性肠炎中医治疗方法
1、菊花,白术,防风,甘草,白芷,米壳。便血重时加防风炭、云南白药适量,溃疡较广泛者加雷公藤。上药水煎后用双层纱布过滤去渣,再回锅浓缩至60~80ml,以药液保留灌肠,每晚1次,连续7~10天为1个疗程。
2、黄芪、白术、丹参、白芍,黄连、黄芩、侧柏叶、防风,金银花、连翘、白及、生地各,每剂药煎3次,每次煎药液250ml,3次共750ml,其中早、午饭前各服250ml,余下250ml药液于晚上睡前用于灌肠。
3、苦参,地榆,槐花。水煎浓缩至100~250ml,另将珍珠层粉溶于药液中,保留灌肠。若腹痛明显可加没药、莪术以行气活血,散瘀止痛;若大便次数增多,结肠水肿明显者,可加生苡仁利水消肿,健脾止泻,清热排脓。
4、生蒲黄,仙鹤草、败酱草、乳香,没药,煅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赤石脂先煎。将上药煎成200ml药液,每晚睡前灌肠,15天为1个疗程。
5、以壁虎研末合白及,煎成粘性汤液保留灌肠,每3天1次,5次为1个疗程。另将壁虎、白及各半研粉装入胶囊,每次2~3粒,于灌肠间歇期服用,1个疗程结束后再服胶囊2周,治疗期间可停用其他西药。 中药灌肠宜每晚睡前进行,灌肠前排空大便,药液温度以36℃~39℃为宜。
中药灌肠疗法治疗结肠炎,能使药物直接到达病变部位,同时还能起到局部冲洗清洁的作用,以达到止泻消炎,解痉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溃疡愈合的目的。
慢性肠炎的饮食保健
1、银花红薯粥:红薯,大米,金银花,生姜。红薯切成小块或研成细粉,加入金银花(视临床症状轻重酌量)、生姜,按常法煮饭、煮粥均可。每日3餐均吃,要坚持吃,不少于3^4个月,方可逐步收效。红薯含大量食物纤维,可加强肠蠕动,其所含的多量维生素E参与胶原蛋白的合成,能促进溃疡面的愈合,而含有的大量胡萝卜素对上皮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在红薯饭内加入金银花无疑会增强抗菌、抗炎功能,与生姜调胃和中的作用相结合。腹胀、腹痛症状均可减轻。
2、马齿苋饭:马齿苋,大米。马齿苋洗净切细,和大米调和。加水常法煮饭。可早晚服食。连服15日以上。本方对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时有效。马齿苋是常用的清热解毒、痢止泻的中草药,也可作食物用。乡间以马齿苋加肉作馅,包饺子、做包子等均可,有防治胃肠炎、细菌性疾等作用。
3 、山药芡实扁豆糕:鲜山药,赤小豆,芡实米。白扁豆、云茯苓各。乌梅。先将赤小豆制成豆沙,加适量白糖待用;将云茯苓、白扁豆、芡实米研成细粉。加少量水蒸熟;鲜山药蒸熟去皮,加入茯苓等蒸熟的药粉,拌匀成泥状。将药泥在盘中薄薄铺一层,再将豆沙铺一层,如此铺成六七层,成千层糕状,上锅再蒸。待熟取出。以乌梅、白糖熬成浓汁。浇在蒸熟的糕上,即可食用。山药益气健脾治本,芡实固涩。白扁豆、云茯苓助山药,乌梅配伍芡实收敛。本方标本同治,而更适宜于疾病缓解期食用,能健脾止泻,但抗菌、消炎、解毒功能稍差。
4、荞麦山楂石榴饼:荞麦面,鲜山楂,橘皮、青皮、砂仁、枳壳、石榴皮、乌梅各10g,白糖适量。先将橘皮、青皮、砂仁、枳壳、石榴皮、乌梅加适量白糖。用水1000mI煎煮。30分钟后滤渣留汁。鲜山楂煮熟去核碾成泥状待用;荞麦面用药汁和成面团。将山楂泥揉入面团中。做成小饼烤熟。每日2次,1次1块即可。以上配量是1 剂量,服完后可继续再做。荞麦又名净肠草,有清利肠道污物之效。
慢性肠炎的预防方法
1、避免受凉,控制情绪外,饮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本病在发作期、缓解期不能进食豆类及豆制品,麦类及面制品,以及大蒜、韭菜、洋山芋、皮蛋、卷心菜、花生、瓜子等易产气食物。因为一旦进食,胃肠道内气体增多,胃肠动力受到影响,即可诱发本病,甚至加剧症状。
2、柿子、石榴、苹果都含有鞣酸及果胶成分,均有收敛止泻作用,慢性结肠炎可适量食用,慢性结肠炎患者平时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加强饮食卫生和水源管理;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烫洗。要注意休息和增加营养。另外,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强烈刺激、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一、注意家户卫生、装纱窗、扑灭苍蝇、蟑螂,以及环境清洁。
二、避免带小儿到公共场所。
三、避免吃生冷不洁东西。
四、小儿之食器注意安全及清洁。
五、隔离病人及小心处理其排泄物。
六、个人卫生及卫生教育,尤其带小孩的人,要常常洗手,给小儿换尿布以后即要洗手,在接触小儿泌物后亦要洗手,以免细菌传染给小儿。
看了?慢性肠炎中医治疗方法?的人还看:
1. 关于结肠炎的治疗方法
2. 肠炎是怎样的
3. 溃疡性肠炎治疗方法
4. 春节养胃健胃吃什么药
-
江苏-吴**
回复小 编 导 读
岭南,指南岭之南的地区,包括广东、广西及海南。岭南多山多水,其地理环境特别适合植物生长,这其中就有不少大家都没听说过的草药,但它们的治疗效果可不差。周福生教授在治病用药时十分擅长运用岭南中草药,想不想知道周教授常用的药里有哪些你没听说过的?
周教授治疗脾胃病用药有一个特色,就是喜用广东本地药材,而且善于运用本地药材,这些药物是我们在大学时没有学过的,更谈不上运用,周教授在临床中将岭南中草药运用得十分广泛,疗效显著,现将其常用的岭南中药材临证用药经验用经验总结如下。
(一)用药概述
从古至今,岭南的许多医家和民间医生在治疗疾病方面,善于运用生长于岭南本地的草药或药材,并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用药经验,为保障岭南人民的 健康 作出了贡献。从已有记载进行分析,岭南本地草药多属植物性草药,而且多为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其性味多苦寒,大多具有清热利湿或祛湿的功效。 常用的岭南中草药有布渣叶、鸡蛋花、两头尖、白背根木、芒果核、木棉花、火炭母、崩大碗、鬼针草、鹿衔草、毛冬青等。
(二)常用药物或药对用药经验
01、 清肠道湿热药
清肠道湿热多运用黄连、败酱草等药,然而周教授临床往往喜用 布渣叶、土茯苓、木棉花、鸡蛋花等, 用于治疗 大肠湿热所致的泄泻、痢疾、腹痛等。周教授认为,此类药物多微寒微苦,较为轻灵,清湿热而不伤脾胃;广东人体质多脾虚夹湿热,苦寒则伤脾,湿热未清而岀现脾虚加重,较为棘手,用此类药物则较为适宜。 临床中见舌淡嫩,舌体胖大而苔薄黄者,往往以此类药加减,特别是平时体虚,脉细弱者,忌用苦寒伤胃之品。患者虽有舌苔偏黄或口苦等表现,也不可猛攻,应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酌加布渣叶、鸡蛋花等岭南中草药。
02、 清热解毒药
常用的清热解毒药有 土牛膝、岗梅根、火炭母、十大功劳叶。 土牛膝苦甘,性寒,功效清热利咽,泻火解毒,对湿热内滞证或便秘而均有咽痛者较为适宜。火炭母微苦、微酸,性寒,功效清肺利咽,清热利湿,对肠道湿热内滞引起的痢疾及腹痛有效,周教授常用火炭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急性胃肠炎。岗梅根味苦甘,性寒,归肺、肝、大肠经,清热解毒,生津止渴,对于肺咳嗽,胃食管反流病引起的咳嗽、咽痛或咽部异物感,周教授在临床常用。
03、 消食导滞药
常用的消食导滞药有 鸡矢藤、独脚金 。特别是独脚金,性味甘淡,微寒,功效清热消疳,善清肝热以消疳积。对小儿因食滞而引起的腹痛、纳呆、疳积疗效较佳。周教授临床中常让患者以此药煲汤,药食同源,可取得不错的疗效。鸡矢藤则清热祛湿消滞,也有止痛的作用,临床常用于食滞夹湿热者。
04、 止痛药
常用的止痛药有两面针、救必应。两面针又名入地金牛,味辛苦,性平,功效为行气止痛、祛风湿,常与救必应、鸡骨香同用,治疗胃溃疡及胃炎等,对牙痛及胃痛因于热者用之疗效突出。周教授常将救必应用于湿热胃痛,肠道湿热则用火炭母。
05、 肝病用药
常用的肝病用药有 田基黄、白背叶、叶下珠、广东金钱草、溪黄草 。其中,叶下珠微苦甘,微寒,清热利尿,清肝明目,清肝经湿热。白背叶也是周教授治疗肝病的常用药物之一,白背叶微苦涩,性平,有疏肝活血、清热祛湿之功,用于肝瘀血滞所致的胁肋疼痛、肝脾肿大,可用于治疗慢性肝炎,有降酶及缩小肝脾的作用。
06、 消化道肿瘤用药
常用消化道肿瘤用药有 八月札、急性子、石见穿 等。周教授尤其喜用八月札,其味苦,性寒,归肝、脾经,疏肝理气,活血止痛,除烦利尿,临床常用于肝癌、胃癌等消化系统肿瘤,以及肺癌、乳腺癌等;还能治疗癌性疼痛及肝胃气痛。急性子微苦而温,祛瘀散结,临床用于治疗食道癌,可配伍石见穿、半枝莲、瓜蒌等。
07、 总结
岭南中草药是岭南地区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武器,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特别适合于岭南气候及岭南地区人们的体质,很多药物的使用经验值得我们深入挖掘及学习。
拿出小本本记下来,周教授的这些用药经验的确让人受益匪浅。
周福生教授是当代著名中医脾胃病专家,想要了解的脾胃病的读者朋友们看过来,这本《周福生脾胃病临证经验》也许正是你需要的。
-
松柏友
回复①轻度型:最多见、起病慢、症状轻、轻度腹泻,每天少于4次,并与便秘交替,便中不含或仅有少量血液粘液无全身症状,病变多局限在直肠和乙状结肠,血况正常。
②中度型: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腹泻每天多于4次,并有轻度全身症状。
③重度型:有发热、倦怠、消瘦、贫血等全身表现腹泻每天多于6次,血便或粘液脓血便。
④暴发型:少见。
中医认识:认为结肠炎大多为湿热壅结、脾肾阳虚、气血两虚、气滞血瘀、饮食失调、劳累过度、精神因素而诱发。
①腹泻型:泄泻、大便不成型、腹痛、便血、粘液便、脓血便、肠鸣及排便不畅、不尽、里急后重,伴有消瘦、全身乏力、恶寒、头昏等症。(此型最易治疗,一般20-60天可根治)
②便秘型:大便秘结,如羊屎样,排便不畅、不尽,甚则数日内不能通大便,有一部分患者原有长期腹泻史,伴有腹痛、消瘦、口干、腹胀贫血等症,易恶变。(治疗一般30-60天)
③腹泻便秘交替型:大便时干时稀、时有粘液、便血,伴有腹痛、腹胀等症。(治疗一般20-60天)
刘鬃,男,56岁,初诊日期,92年10月2日。
自述大便秘结10多年,伴腹痛、腹胀,近1~2年大便5~6天一次,甚则不吃泻药不能通便。经我院一个月治疗,大便正常,腹痛、腹胀消失,二个月后痊愈,1年后复查未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