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风湿热痹肿的地方能热敷吗

时间: 阅读:10928

风湿热痹肿的地方能热敷吗


最佳回答

健康管理师

健康管理师

2023-07-28 18:26:12

风湿热麻痹,肿的话可以进行热敷的根据您分析的这个情况来看,当证据出现这些疾病和症状的时候,建议您多吃一些米饭,如果得不到的人我都心里有数,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阻碍的,对身体来说也是不利于恢复和健康的,健一个就是都在有效的缓解症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28 21:21:34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之邪侵犯人体,壅闭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的以肌肉、筋骨、肢体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经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本病可见于现代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硬皮病等。

      「辨证施护」

      1风寒湿痹

      (1)居室宜温暖、干燥,衣着注意防寒保暖,夏季勿淋雨及涉水。

      (2)肢体关节疼痛剧烈、屈伸不利时,或痛痹,痛有定处,得热痛减考试,大收集整理及有发热、脉数等表现者,应卧床休息。但需经常更换体位,以免局部受压及影响关节功能的恢复。注意局部保暖,可用热水袋热敷、中药熏洗、加用护套、或施以拔罐。

      (3)热服中药汤剂,并可加少量黄酒为饮。

      (4)饮食进温热性食物,忌生冷瓜果、饮料等,可于饭菜中多加姜片、胡椒粉等驱风散寒之品。

      2风湿热痹

      (1)居室宜清爽通风,切忌汗出当风。

      (2)发热,关节红肿疼痛,禁忌热敷、艾灸。热盛伤津而口渴者,鼓励其多饮(汤)水。

      (3)中药汤剂宜偏凉服用,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忌辛辣。

      「针灸」

      针灸取穴:曲池、尺泽、合谷、外关、环跳、承扶、足三里、梁丘、阳陵泉、委中、昆仑等穴。行痹加膈俞、血海养血活血;痛痹加肾俞、关元温阳补肾;着痹加足三里、商丘健脾化湿;热痹加大椎、曲池清热解肌。

      方法:行痹、热痹以针为主;痛痹多灸,痛剧用隔姜灸;着痹针灸并施,或用拔罐。

      「中药熏洗」

      熏洗方:

      (1)生石膏100克、知母20克、生甘草10克、忍冬藤30克、桑枝10克、秦艽20克,取水约1500~2000ml煎后趁热先熏后洗,每日1~2次,适用于活动期、关节红肿痛者。

      (2)当归30克、红花1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鸡血藤30克、乌梢蛇30克、续断10克、桂枝10克、地龙20克、花椒10克酒浸泡,局部擦洗或取水1500~2000ml趁热熏洗,适用于久痹、病邪入里或关节变形者。

      「中医食疗」

      (1)风寒湿痹食疗方

      薏苡冬瓜海蛇煲:取薏苡50克、冬瓜500克、海蛇300克、生姜片少许加水熬汤后,略加盐、葱、米酒调味即可食用。

      (2)风湿热痹食疗方

      丝瓜绿豆粳米粥:取丝瓜50克,绿豆50克,粳米100克。先将粳米煮粥,然后放入丝瓜及涨发的绿豆,煮至熟服用。

  • 根河-李**
    回复
    2023-07-28 21:21:34

    跟随风湿界权威专家娄多峰教授学习多年总结:⑴ 辣椒、生姜、大葱各9克,同面条煮食,趁热吃下,以出汗为度,每日2次,连服10日。本方对寒型顽痹有益。
    ⑵ 薏苡仁50克,糖50克,干姜9克。先将薏苡仁、干姜加水适量煮烂成粥,再调白糖服食。每天1次,连服1个月。本方对寒痹患者有益。
    ⑶ 苡仁、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克,用纱布包好,与猪脚1~2只,放入瓦堡中,再放入适量水,小火煨烂,去渣,不放盐,吃肉喝汤,分两次食用。本方宜于顽痹者。
    ⑷ 五加皮50~100克,糯米500~1000克。将五加皮洗净,加水适量,泡透煎煮,每30分钟取煎液1次,煎取2次。再将煎液与糯米同煮成糯米干饭,待冷,加酒曲适量拌匀,发酵成为酒酿。每天适量佐餐食用。本方适用于湿邪偏胜、重着酸楚的湿痹。
    ⑸ 生川乌头3~5克,大米50克,姜汁10滴,蜂蜜适量。将川乌头捣烂研为细末,先煮沸米粥,后加川乌头末,改用小火慢煮,熟后加入姜汁、蜂蜜,搅匀再煮片刻即可。早晚餐服用,5~7天为1疗程。本方适用于风痹。
    ⑹ 黑大豆1000克,松节200~300克,黄酒250克。用小火将黑豆煮至酥烂,收水晒干。每次50粒黑大豆,随时嚼食,每日3次。本品具有补脾肾、强筋骨、通血脉、祛风湿、除骨寒等功能,适用于寒痹。
    ⑺ 粗大鳝鱼(每条250克以上)4~6条,剖去内脏,阴干,研细粉,瓶贮备用。每次鳝粉10~15克,黄酒2~3匙,开水冲服或调粥服。每日服2次,2个月为1疗程。鳝鱼祛风力强,能补虚助力,通利血脉,善治三痹,风甚者更宜。
    ⑻ 童子鳝500克,用绳系尾,悬于窗口处阴干,白酒1000克,浸泡1个月后饮酒。每日2次,每次l匙,2个月为1疗程。童子鳝性温善窜,能活血舒筋,祛风除湿。本方对肩肘痛不能上举的顽痹患者,效果尤佳。
    ⑼ 猪瘦肉100克,辣椒根90克,共煮汤,调味后服食。每天1次,连服5~7天。本方对寒邪偏胜,疼痛剧烈的寒痹患者有益。
    ⑽ 蛇肉250克,胡椒根或胡椒40~60克,放砂锅内加适量水,炖汤调味服食。每日1次,连服数天。本方适用于风邪偏胜,痛无定处的行痹。
    ⑾ 柳枝或西河柳50~100克,水煎服。每天1次,连服14天。本方对热痹患者有益。
    ⑿ 黄花菜根50克。将黄花菜根水煎去渣,冲黄酒内服,每天2次,连服数天。本方适用于热痹患者。
    ⒀ 茄子根15克,水煎服。每天1次,连服数天。也可用茄子根(或白茄根)90克,浸入500毫升白酒中,3天后服用,每次饮15毫升,每日2次,连服7~8天。本方适用于热邪偏胜,红肿热痛的热痹患者。
    总之,药膳应营养丰富而全面,容易消化吸收且适合于自己的病情。

  • 平淡之
    回复
    2023-07-28 21:21:34

    1.敷贴法

    (1)生半夏30克,生桅仁60克,生大黄、黄柏各15克,桃仁、红花各10克,共研细末,用醋调敷患处。适用于热痹。

    (2)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生南星各5克,肉桂、樟脑各10克,共研细末,用40%的酒精调敷患处。适用于寒痹。

    (3)取大椎、阳陵泉、肩骼、天宗、曲池、肾俞、阿是穴,选用鳌、雄黄(3:5)药末0.3-0.6克,置普通膏药中央,贴敷于穴位上,24小时后局部起泡揭去膏药,用消毒针穿刺,排出分泌物,并清洁局部,换敷青冰散(冰片、青黛、浙贝母、天花粉、赤芍、月石、缎石膏),24小时后再换贴阳春膏(桂心、丁香、乳香、牛膝、血竭、察香),于72小时取下,每日取2-4穴,最多不超过8穴。不愈可进行第2次,一般治疗2-3次。适用于本病各证。

    2.薄贴法

    (1)川草膏:生川乌、生草乌、附片、当归、丹参、白芥子各30克,生麻黄、干姜各15克,桂枝、木通各12克,白芍20克,细辛、乳香各10克,三七5克,虎力散4克,葱白4根,白酒适量,上药共研细末,将马钱子散、虎力散掺入药末中,再将葱白捣烂均匀和入,以白酒调成稀糊状;将调好的药入锅内炒热至不灼伤皮肤为度,人寮香0.25克和匀,取适量摊于敷料上,约0.5厘米厚,趁热敷于患处,以绷带固定,每剂可重复使用5-7次,重复使用时须按上法加药,随炒随用。适用于寒痹。

    (2)香丹膏:麻油240毫升,黄蜡7.5克,松香30克,黄丹30克,铜绿6克,轻粉3克,制乳香、没药各9克,先将麻油熬滚加黄蜡化开,次入松香,再下黄丹,加入其他药研末,搅匀成膏,取适量薄贴患部,外加绷带固定,每日1次,5-7日为1疗程。适用于热痹。

    3.热敷法

    (1)干姜60克,干辣椒30克,乌头20克,木爪25克,加水3000毫升,煮30-40分钟,乘热熏患部,然后将药汁倒出,用净毛巾蘸药汁热敷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5-10日为1疗程。适用于湿痹。

    (2)川乌10克,草乌10克,茅术10克,当归10克,鸡血藤6克,独活6克,牛膝10克,木瓜12克,川芍12克,郁金6克,生香附10克,细辛3克,加水3000毫升,煮30-40分钟,乘热熏患部,然后将药汁倒出,用净毛巾蘸药汁热敷患部,每日早、晚各1次,5-10日为1疗程。适用于寒痹。

    4.推擦法

    川乌、乌梢蛇、草乌、乌梅各15克,将上药浸入500毫升白酒,浸泡1周可使用,浸泡时间长则更好。用时以棉花蘸药汁,推擦痛处,擦至有热感为度,每日2-3次。适用寒痹、湿痹。

    5.搽药法

    川乌、草乌、松节、生南星、生半夏各30克,研末,酒浸,搽患处。适用于湿痹、寒痹。

    6.摩药法

    蓖麻油30毫升,生乌头30克,乳香5克,上药共为细末,加猪油调和成膏,烘热涂患处,以手心摩擦患处。适用于湿痹、寒痹。

    7.熏蒸法

    荆芥100克,防风100克,苏叶50克,麻黄40克,羌活100克,独活100克,秦芜60克,苍耳子50克,干姜100克,伸筋草40克,营蒲根500克,葱白300克,细辛30克,苍术100克,川芍80克,白芷40克,加水煮沸15分钟,其温度保持在45-55摄氏度之间,熏蒸病变部位,每次30分钟至1小时,每日蒸2-3次,7日为1疗程,以大汗淋漓为度。适用的、寒、湿痹。

    8.烟熏法

    穿山龙12。克,八骨丹120克,一条根120克,九层塔9。克,独活12。克,桂枝120克,艾叶90克,泽兰90克,研为粗末,加樟脑60克拌匀,置于瓶中,取适量装入熏壶,烧炭取烟,套上大小适当的出烟口,熏烤患部,或在压痛点附近选择2-3个穴位熏烤,每次约3-10分钟,以局部有汗出为佳。适用于湿痹、寒痹

    9.洗足法

    寻骨风、透骨草、白毛在各30克,独活15克,乳香、没药、血竭各10克,老鹤草、黄篙各20克,水煎滤液,趁热洗双足,每日2次。适用于热痹躁关节红肿热痛者。

    10.药浴法

    (1)透骨迫风煎:透骨草15克,追地风16克,千年健12克,稀签草30克,水煎洗患部或药浴,每日2次。适用于风、寒、湿痹之关节麻木、肿胀、变形,活动不利者。

    (2)龙马精神方:当归10克,乳香、没药、续断、川椒、补骨脂、红花、伸筋草、秦芫各15克,甘草5克,水煎滤净液,洗患部或全身浴,每日1-2次。适用于风、寒、湿痹,关节麻木、肿胀,活动受限者。

    (3)秦归汤:秦芜、当归、红花、土鳖虫、川乌、草乌、路路通、骨碎补、桑枝、桂枝各12克,水煎滤汁,洗浴患部或药浴全身,每日1次,每次20-30分钟。适用于风、寒、湿痹,关节肿大变形,活动不利者。

    (4)桑枝500克,海桐皮60克,稀签草100克,海风藤、络石藤各200克,忍冬藤60克,共研细末,纱布包扎好,加水煎煮,过滤去渣,乘热洗浴患肢,每日1次,每次约1小时,7-10日为1疗程。适用于热痹。

    11.离子导入法

    (1)干姜3克,桂枝、赤芍、当归各2克,羌活、葛根、川芍、海桐皮、姜黄、乳香各1克,研为末,分装于约25厘米*15厘米布袋中(每袋约装9-10克),缝口,置蒸锅中加热,至蒸气透出布袋取出,稍降温至40摄氏度,热敷患处,然后加直流电导入,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风、寒、湿痹。

    (2)陈醋500毫升,威灵仙30克,将威灵仙浸入陈醋2周,去渣取汁,做直流电导入,每次15-30分钟,每日1次。适用于寒、湿痹。

  • 李雲松
    回复
    2023-07-28 20:20:24

    模拟题:
      姚某,女,45岁。2009年5月25日初诊。

      患者体型偏瘦,双膝关节疼痛反复发作三年。来诊时症见:双膝关节红肿热痛,痛如刀割,筋脉抽挚,入夜更深,发热烦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助理医师不测试此项内容):请与痿证相鉴别。

      参考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双膝关节疼痛为主症,诊断为痹症。患者双膝关节红肿热痛,痛如刀割,筋脉抽挚,入夜更深,发热烦渴,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辨证为风湿热痹。其病因病机为:风湿热邪壅滞经脉,气血闭阻不通。

      中医病症鉴别:痹证以关节疼痛为主,因痛而影响活动,由于疼痛甚或关节僵直不能活动,日久废而不用导致肌肉萎缩。而痿证则为肢体力弱,无疼痛症状;痿证是无力运动,部分痿证病初即有肌肉萎缩。

      诊 断:中医疾病诊断:痹症。中医证候诊断:风湿热痹。

      中医治法:清热通络,祛风除湿。

      方 剂: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生石膏30g(先煎)、知母12g、黄柏12g、连翘12g、

      桂枝12g、防己12g、薏苡仁12g、滑石15g(包煎)、

      赤小豆30g、蚕砂10g(包煎)

      3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痰湿去除人可以瘦身吗

痰湿体质女性能吃鲤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