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手足口能推拿好吗

时间: 阅读:1705

手足口能推拿好吗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3-07-28 16:19:23

通过推拿,对于治疗手足口病并没有太大的效果,建议使用抗病毒类的药物或者抗生素类的药物来进行治疗,手足口病具有传染性,平时要避免和家人共用生活用品,在饮食上尽量注意清淡。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杭州-毛**
    回复
    2023-07-28 19:19:53

    1 手足口病高烧几天能好

    如患者没有并发症的话,一般3—7天左右就能退烧痊愈。

    因手足口病引起的发高烧问题,在病情初期,通常是正常的病症现象,因为像手足口病这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一般需要通过发烧这种病症来诱发疹子,多半患者经过发高烧这个过程后,手、足、臀部就会冒出疹子,如之后患者没有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呼吸困难等严重病症现象的,通常轻微病症的手足口病患者发高烧的情况在病程的3—7天左右就能退烧痊愈。

    2 手足口病高烧怎么办1、物理退烧

    得了手足口病的宝宝,如果精神状态还好,病情起初出现发高烧的现象是比较正常的,家长们不要过于惊慌,可采取以下方法进行物理退烧:

    (1)减少衣被

    发烧时切记不要给孩子穿过多的衣服、盖太厚的被子。这种传统捂汗”的方法不利于散热退烧,反而会因过热导致高热惊厥。

    (2)多喝水

    多喝水有助于发汗散热,此外水有调节温度的功能,可使体温下降及补充机体丢失的水份。

    (3)多通风

    孩子发烧期间,室内温度不宜过高,要保持屋内通风,家长们要打开门窗,多通风散热,有助于孩子高烧降温,但也要注意不要开空调太久,以免着凉感冒。

    (4)冷敷法

    这个方法简便易行,用冷毛巾敷在前额,毛巾变热后再用冷水浸后重新敷用。对年长儿可用冷水袋或冰袋敷效果更好。

    (5)温水拭浴

    用温水(37℃左右)擦拭颈部、四肢、腋窝。可使皮肤血管扩张,增加散热,另外水份由体表蒸发时,也会散失一部分热量。

    (6)退热贴

    小儿退热贴是通过凝胶中水份汽化将体内的过多热量挥发出去,从而达到降低体温的效果让儿童健康安全降温,适用于三月龄以上各类人群。

    用法:沿缺口撕开包装袋,取出贴剂,揭开透明胶膜,直接敷贴于额头或太阳穴,也可敷贴于颈部大椎穴。一天一至三次,每贴可持续使用四小时。

    (7)小儿推拿退烧

    第1步:开天门100次

    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直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称开天门。推50一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如下图1。

    第2步:推坎宫100次

    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呈一横线。

    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 1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如下图1。

    图1

    第3步:运太阳100次

    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手法:运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

    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一100次。

    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肌肉组织,频率一般每分钟80一12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力。如下图2。

    第4步:揉耳后高骨50次

    位置: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六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揉,称揉耳后高骨。揉30~ 50次。

    要领:操作时用力应轻柔而均匀,手指不要离开接触的皮肤,应使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的揉动而滑动,不要在皮肤上摩擦,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如下图2。

    图2

    第5步:清天河水3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肚,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清天河水。推300一500次。

    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为每分钟200一300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如图所示。


    2、酌情用药

    如采取上述物理方式降温效果不明显,患儿还存有发烧症状且精神状态不加的,需及时就医,根据医生的指导建议服用退烧药,通常服用退烧药后30分钟之内起效,帮助宝宝快速缓解不适,避免由高烧引起的潜在危害。

    备注

    (1)一般来说,当宝宝的体温在38.5℃以下时,建议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时才在物理降温的同时考虑吃退烧药。

    (2)退烧药起效时间一般在30分钟~1小时之间,再次服用的时间隔间在4~6小时。所以,就算服用退烧药后效果不明显,也不要马上给宝宝更换服用其他退烧药。否则会引起药物过量,导致更严重的问题。

    3、定期检测体温

    在手足口病发烧病情中,会有反复发烧的现象,家长们在发烧期间要每隔1—2小时给孩子量一次体温,看是否再次发烧,不发烧时,可每隔4小时检测一次体温,看有无反复发烧现象。

    3 手足口病高烧饮食推荐1、甘蔗马蹄汤

    做法:马蹄10个,甘蔗2节。甘蔗去皮切片,马蹄去皮切片,一并放入锅中,加水熬煮半小时即可饮用。

    作用:甘蔗富含水分及糖分,性寒味甘,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滋阴润燥,主治高热烦渴、口干舌燥。而马蹄同样性寒,可清热泻火、利尿通便。两者结合,可缓解发热、口渴舌干、烦躁不安等症。

    2、红枣苹果汁

    做法:红枣10颗,苹果1个,水30毫升。先将红枣、苹果清洗干净,苹果再用开水略烫备用。然后红枣倒入锅,加水用微火炖至烂透。再用小刀将苹果切成两半并去核,用搅拌机将苹果打成泥。最后将苹果泥倒入锅中略煮,再过滤后给宝宝食用。

    作用:红枣和苹果都是非常有营养的食物,在宝宝发烧的时候食用可以有效的给宝宝补充营养元素,增强抵抗力,缓解宝宝发烧的症状哦。

    3、瘦肉小米粥

    做法:小米50克,瘦猪肉50克。先将小米洗净后,用冷水泡2个小时。然后将瘦猪肉剁成肉糜,加少许精盐(一岁以下不加),搅拌后放入碗中,入蒸锅蒸熟。最后将小米放入锅中,加水后微火熬煮至半熟,再将蒸熟的肉糜放入锅中,继续熬煮,直至成稠粥。

    作用:瘦肉小米粥营养丰富,味道鲜美,易于咀嚼,有清热解渴、健胃除湿、和胃安眠等功效,宝宝在发烧的时候食用可以有效的补充营养,缓解病症,增强抵抗力。

    4 手足口病高烧需注意1、有无惊厥现象

    如果宝宝发生高热惊厥,爸爸妈妈务必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要将宝宝身体挪到安全、宽敞的地方(比如床的中间位置,不要放在床边沿、沙发上),以免宝宝在抽搐时掉下来。将宝宝身体缓缓放平,并将宝宝挪动成侧卧位。把宝宝可能会碰到的所有坚硬或尖锐的物体都拿开。比如宝宝手上戴的手镯、脖子上的项圈、床边的水杯等等,统统不要放在宝宝身边,以免伤到宝宝。

    解开宝宝外套上的衣扣,不要让宝宝被衣服绷得紧紧的,这样不利于发生惊厥的宝宝顺畅呼吸。

    2、有无呕吐、抽搐现象

    如宝宝发生高热有呕吐、抽搐现象的,要及时用毛巾或纸巾擦去宝宝的呕吐物,并仔细观察宝宝的嘴巴。鼻子里有没有呕吐物或其他粘液残留,发现残留物要及时清除干净,以防宝宝发生窒息。

    宝宝抽筋、四肢僵直的时候,爸爸妈妈不要按着宝宝的脑袋不放,或者试图掰开宝宝的双手双脚。宝宝惊厥时的动作爸爸妈妈还是不干扰的好。

    3、是否持续时间过久

    一般来说,惊厥在2—3分钟后就会自动缓解,爸爸妈妈过多用外力控制宝宝反而是不对的,只要保证宝宝呼吸顺畅,其他无需过多干预,待宝宝自然平静后再就医是最好的做法。但如果宝宝惊厥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伴有呕吐、脖子强直、呼吸困难或极度嗜睡的问题,就应该立刻叫救护车带宝宝去急诊部。

    另外如果患者反复高烧不退,也需要紧急就医,防止病情往重症方向发展。

    4、是否反复发烧

    发烧本身就是孩子体内有病毒,孩子自身也在抵抗病毒,一次是不会解决问题的。4—6个小时之内温度还是会再上去的,家长们要留意反复发烧的症状,但基本4—6次之后,孩子的温度就被控制住了,如孩子反复发烧39.5℃以上,一定要去医院,4—8小时之内不会对大脑有损伤,但时间越长对孩子越不好,会诱发脑膜炎、脑炎等重病。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28 19:19:53

    1 高烧超过38.5度:使用退烧药

    通常患者手足口病发烧时应首先采用物理降温方法,一般不打退烧针,不吃退烧药,以免发生虚脱及药物毒性反应。但若是高烧超过38.5度的情况下,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吃点退烧药,多喝水多休息,尽快退烧,以免持续发热导致宝宝引起其他并发症。

    2 持续高烧不退:建议住院治疗

    如患者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的退热效果不佳,而且持续高烧不退并且反复发烧的情况下,家长要高度重视,及时送宝宝到医院输液救治,建议住院留观,以防宝宝出现并发症,如: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危及生命。

    3 手足口病发烧降到38.5℃以下如何护理

    建议38.5℃以下进行物理降温,如减少衣服、多喝水、使用退热贴、温水洗澡、推拿按摩等方式降温:

    1、冷湿敷

    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额头、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温度,有利于患者退烧。

    2、全身温水擦浴或泡澡

    将患者衣物解开,用温水(37℃左右)毛巾搓揉全身或泡澡,如此可使患者皮肤的血管扩张,将体气散出,另外水气由体表蒸发时,也会吸收体热。

    每次泡澡约10~15分钟,约4~6小时一次,擦浴后半小时测量体温,出疹子的小儿发热不宜用此法降温。

    3、温酒精拭浴

    酒精擦浴将70%酒精兑温开水1/1,或75%酒精兑温开水1/2,亦可用二锅头酒兑温开水水1/4,放在一个小碗中。擦浴时将门窗关好,用纱布或柔软小毛巾蘸碗中的酒精,擦患儿手心、脚心、腋窝和上臂内侧、前胸和大腿根部。稀释后的水温约为37~40℃,再擦拭四肢及背部。

    擦拭后可用浴巾盖一下身体,等5~10分钟,酒精蒸发得差不多的时候,体内的血液循环到了身体表面,又使皮肤变热时,就可以再重复第二次,如此重复三次左右,体内外的温度可迅速下降。

    由于退烧速度较快,此方法适合1岁以上之幼童,且超过40℃以上不易退之高烧使用。

    4、多喝水

    发烧体温过高,身体会极度缺水。家长应该多给孩子喝温开水,让水来调节体温,帮助发汗,喝水既有退烧的功效还可以补充体内的水分,防止虚脱。

    5、小儿推拿

    (1)开天门100—150次。

    位置:天门穴又名攒竹,位于两眉中(印堂)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两只手的大拇指轻轻地自眉心交替直线推动至前发迹线。

    功效:疏风解表,开窍醒脑,镇静安神。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烦躁不宁、惊惕不安等。

    (2)推坎宫100—150次

    位置:坎宫位于自眉头起沿眉向眉梢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两个大拇指的正面从印堂穴沿着眉毛想眉梢分推。

    功效:疏风解表,醒脑明目,止头痛。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赤痛,烦躁不安,惊风,目眵等。

    (3)揉太阳穴100—150次

    位置:眼角和眉角连线交点向后一指宽有一个凹陷处,这便是太阳穴。

    操作方法:用中指指端轻轻按揉太阳穴。

    功效:主治头痛、偏头痛、眼睛疲劳、牙痛等疾病。

    (4)揉耳后高骨100—150次

    位置:耳后高骨位于耳后入发际高骨下凹陷中,

    操作方法:用两个大拇指或中指指端按揉两侧耳后高骨。

    功效:。主治伤风感冒,头痛,头晕,惊风,烦躁不安,目赤痛,耳鸣,耳塞等。

    (5)按揉大椎穴

    位置: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的凹陷处。

    手法:哟中指指端按揉,或者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做对称用力,捏挤大椎穴。按揉100—300次,捏挤10—15次。

    主治:热病、感冒、脖子疼痛僵硬等症。

    4手足口病高烧持续不退多久能好

    治愈时间因人而异,会超过一周。

    正常情况下,普通患者症状轻微的手足口病伴有的发烧情况,会在患者发病后的一周左右即可痊愈,但若是像高烧持续不退的情况,就预示着手足口病可能向重症发展了,家长需要引起重视,此时治愈的时间会相对较长,超过一周以上。

  • 周口-李**
    回复
    2023-07-28 19:19:53

    5 掐揉小天心100次

    位置:掌根大,小鱼际交接处凹陷中,又叫鱼际交。

    推拿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00-300次。

    6 清天河水200次

    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推拿手法:推法,以食指中指二指指腹自腕部推向肘部,推200-300次,推的方向一定要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7 退六腑300次

    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直线。

    推拿手法:推法。以食指,中指指肚,自肘推向腕,推200-300次。

    8 按揉合谷1-3分钟

    位置:位于手背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处。

    手法:揉法,以手指指肚,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揉动1-3分钟。

  • 江苏-吴**
    回复
    2023-07-28 18:18:43

    1 手足口病小偏方使用指南1、需对症使用

    手足口病患者会有发烧、口腔溃疡、疱疹等轻微症状,可根据以下偏方予以对症治疗。

    2、偏方不可替代药物

    偏方在一定程度上都是缓解治疗手足口病的辅助治疗措施,患者不可依赖偏方,当作治病救命稻草,从而不吃药,不打针,在手足口病病期严重的情况下,还是需要及时就医用药的。

    3、不可乱用偏方

    很多手足口病的偏方,都可能是从民间整理或网络上整理的,有些方子并不一定就是对症的,很可能不能用,因此使用偏方前,一定不能随意乱用。

    2 手足口偏方——饮食篇

    手足口病的患者饮食上不能吃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要多吃清淡、温性、可口、易消化、柔软的流质或半流质,食温以偏温略凉为宜,如牛奶、粥、豆浆、烂面条等,推荐以下食疗方:

    1、荷叶粥

    材料:鲜荷叶2张,大米50克。

    做法:将荷叶切碎,大米煮成稀粥后,放入碎荷叶,再煮半个小时,即可加入少量食盐,调味食用。

    功效:荷叶含有莲碱、原荷叶碱和荷叶碱等多种生物碱及维生素C,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作用,对于手足口病的口腔溃疡、发烧、疱疹有缓解作用。

    2、竹叶扁豆汤

    材料:淡竹叶10克,白扁豆20克(鲜白扁豆可用100克),生甘草5克。

    做法:白扁豆洗净、浸泡1—2小时,淡竹叶与生甘草用纱布包好或直接装入炖包。以上3种药物一起入砂锅,用添水400毫升,煎至水减半取药汁的方法,煎取药汤2次。将两次取得的药汁合一起,白扁豆也保留食用。每天1剂,分2~ 3次温服。

    功效:中药淡竹叶性寒,可以作用于人体的心、肺、胃和膀胱四经,以清凉利尿、解热散风及清心火、除烦热、消肿痛为主要功效,对于手足口病引起的发热、口渴心烦、咽喉肿痛、咳嗽、皮疹等症状有缓解作用;白扁豆具有健脾化湿、和中开胃的作用,可以有效改善小儿手足口病引起的食欲不振、流口水等症状;生甘草,能清热利咽、祛痰止咳、解毒和药,可以提升淡竹叶和白扁豆的功效,改善小儿手足口病的发热、咽喉肿痛、咳嗽等症状。

    3、萝卜汁绿豆汤

    材料:绿豆50克,萝卜1个,白糖适量。

    做法:萝卜捣烂取汁,绿豆放锅内加水煮成绿豆粥后,倒入萝卜汁,调入白糖服用。

    功效:绿豆味甘,性凉,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可治暑热烦渴,水肿,泻利,丹毒,痈肿,解热药毒,对于手足口病的口腔溃疡、发烧症状缓解治疗作用;萝卜性凉,昧辛甘,无毒,入肺、胃经,能消积滞、化痰热、下气、宽中、解毒,治食积胀满、痰嗽失音、肺痨咯血、呕吐反酸等,对于手足口病引起的热症、呕吐有缓解治疗作用。

    3 手足口偏方——发烧退烧篇

    得了手足口病,可能患者最初的症状就是发烧,然后起疹子,一般疹子不破溃的情况下,无须处理,可自行消退,但发烧的话,推荐采取以下方法退烧:

    1、冷湿敷

    将毛巾放入冷水中浸湿,拧成半干,敷在患者的额头、面部、腋下或者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每3—5分钟更换一次,可以降低血管温度,有利于患者退烧。

    2、推拿退烧法

    一窝风500次

    操作:顺时针旋揉被操作者左手手背腕横纹中点处。

    功效:解表散寒兼有温中散寒的作用

    推三关300次

    操作:沿前臂前侧,由腕横纹直推至肘部(单向推不来回)。

    功效:能培补肺气,发汗解表

    揉外劳宫500次

    操作:顺时针旋揉被操作者左手,掌背中央中指和无名指掌骨中间。

    功效:温中散寒,发汗解表,将气血往内调配。

    清天河水500次

    操作:操作者用一只手握住被操作者手掌,将掌心向上,拿住内劳宫穴后,再用另一只手食指和中指并拢,由腕横纹直推至肘横纹。

    功效:清热解表。

    4 手足口偏方——口腔溃疡篇

    手足口病的患者还会伴有口腔长溃疡的现象,导致患者出现口痛、不思饮食的现象,建议采取以下方法,尽快治愈口腔溃疡:

    1、西瓜霜粉敷

    西瓜霜具有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是治疗咽喉、口腔疾病的良药。手足口病因口中有口腔溃疡才导致流口水,因此建议患者可将几片西瓜霜片碾成粉末敷于溃疡处。每天可敷数次,一般敷2~3天溃疡面即可痊愈。

    2、敷冰片

    手足口病的口腔溃疡引起的流口水患者可用消毒棉签蘸取冰片并将其涂在溃疡面上,每天可涂两次。此疗法的特点是见效快,一般涂1~2天就可使溃疡面愈合。但需要注意的是,冰片性辛凉,不宜经常使用。

    3、涂抹或食用维生素B2和维生素E

    口腔溃疡的发生与维生素C和维生素B2的缺乏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可以食用这两种维生素片或一同研末,敷在溃疡上同样能促进愈合。其次用维生素E的胶丸刺破之后,其中的油脂可以用于涂抹溃疡,有促进愈合的作用。

推拿能治疗血管瘤吗

左耳鸣针灸哪些穴位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