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胆汤可以治口吃吗
温胆汤可以治口吃吗
最佳回答
温胆汤具有理气化痰清胆和胃的功效,主要治疗胆胃不和痰热,累着虚烦不眠或呕吐恶劣以及金符不灵,癫痫等症状,主要用于水煎服,胆胃不和,胆热内扰,胆为清净之福,喜温和主生发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杭州-毛**
回复温胆汤,中医方剂名。为祛痰剂,具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之功效。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温胆汤药方介绍,希望你喜欢。
温胆汤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处方
半夏 45克(汤洗去滑);麦门冬 45克(去心);茯苓 60克;酸枣仁 90克(炒);炙甘草 30克;桂心 30克;远志 30克(去心,姜汁炒);黄芩 30克;萆薢 30克;人参 30克
功能主治
化痰和胃,养心安神。治痰饮内阻,心神失养,惊恐失眠,头目眩晕
用法
每服12克,用长流水1升,加糯米适量,煮沸,扬二三千遍,澄清,每用300毫升,再入药煎至210毫升,去滓,不拘时服
温胆汤之《外台秘要》
【方名】温胆汤
【处方】生姜 12克;半夏 6克(洗);橘皮 9克;竹茹 6克;枳实 2枚(炙);甘草3克
【出处】《外台秘要》卷十七引《集验方》
【功能主治】理气化痰,清胆和胃。治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虚烦不眠,或呕吐呃逆,惊悸不宁,癫痫等
【方解】方中半夏降逆和胃,燥湿化痰为君;竹茹清热化痰,止呕除烦,枳实行气消痰,使痰随气下为臣;陈皮理气燥湿,茯苓健脾渗湿为佐;姜、枣、甘草益脾和胃,协调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共奏理气化痰,清胆和胃之效
【用法】上六味,切碎,以水1.6升,煮取400毫升,去滓,分三次温服
温胆汤之《世医得效方》
【方名】温胆汤
【处方】半夏 60克;竹茹 60克;枳实 60克(麸炒,去瓤);陈皮 90克;甘草 30克(炙);茯苓 45克;人参 30克
【出处】《世医得效方》卷九
【功能主治】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及惊悸自汗,触事易惊者
-
宁吉儿
回复温胆汤有理气化痰,和胃利胆的效果的,可以治疗胆郁痰扰证,证见胆怯易惊,头眩心悸,心烦不眠,夜多异梦, 耳鸣 耳聋;或呕恶呃逆,眩晕, 癫痫 。苔白腻,脉弦滑,用药期间不要喝茶, 绿豆汤。
药物组成:?生姜12克(切片)、 生旱半夏6克(捣碎)、?陈皮9 克、竹茹6 克、枳壳6 克、炙甘草3克。
用法: 上锉为散。每服12g,水一盏半,加生姜五片,大枣一枚,煎七分,去滓,食前服。现代用法:加生姜5片,大枣1枚,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扩展资料
凡用温胆汤,一定要掌握其加减变化的基本规律,这是临床上运用本方治疗多种病证而取效的关键。
1、柴芩温胆汤:
治疗少阳气郁化火,经气不利比较严重,如胸胁苦满或疼痛,口苦,目赤,偏头疼痛或气窜作痛等,加柴胡、黄芩,布达少阳气郁,发越少阳火郁,而能利少阳枢机。若胁下痞硬,加生牡蛎、川楝;胸胁疼痛引背者,则加片姜黄、南红花。
2、黄连温胆汤:???????
治疗痰热扰心而热势较重,以心烦不安或失眠为主。火热重者再加黄芩,以清泄胆腑火热之邪。
3、归芍温胆汤:????????
治疗少阳痰热而挟阴血亏虚。肝为藏血之脏,体阴而用阳。气郁化火,最易耗损肝血,血虚不荣则见头皮或肢体麻木,肢体拘急痉挛或肢颤,或周身窜痛,舌质红绛少苔或有裂纹,加当归、白芍滋养肝血。
若头晕或头痛以月经为甚,上方再加白薇、党参;头胀痛者加夏枯草,巅顶头痛加川芎、白蒺藜,后脑痛加桂枝;阴虚严重而舌质光绛者,可加生地或乌梅。
4、龙牡温胆汤:????????
治疗胆气虚怯,心神不宁所致的惊怖而夜寐不安,加龙骨、牡蛎可以敛神定志,同时加大茯苓剂量,以加强其安神的功效。严重者,可再加夜合花、夜交藤与龙齿。
5、桃红温胆汤:????????
治疗少阳痰热而挟有血瘀脉阻,出现神呆或健忘,舌质有瘀斑,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而通利血脉,严重者可再加川芎、赤芍。
6、丹栀温胆汤:
治疗痰热内蕴,少阳相火郁勃,出现心烦不安或烦热汗出等,加丹皮、山栀以泄少阳相火。若五心烦热,加知母、黄柏;午后低热或盗汗加青蒿、地骨皮。
7、郁蒲温胆汤:????????
治疗痰热蕴于胸膈,痹阻气机而见胸闷胸疼等,加郁金、菖蒲豁痰利气以开痹。若善太息或心中懊憹者,加佛手、香附;或由于痰湿上蒙心窍而出现神呆不语或语言不利者,也可加此二味豁痰开窍,严重者加远志、珍珠母、胆星、天竺黄等。
参考资料:-温胆汤的用法
-
就是那个人
回复温胆汤4
提醒您:温胆汤4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来源】《陈素庵妇科补解》卷一。
【组成】远志枣仁茯神当归川芎钩勾半夏广皮甘草香附茯苓
【用法】水煎服。
【主治】妇女经行,卒遇惊恐,因而胆怯,神志失守,经血忽闭,面青筋搐,口吐涎沫。
-
江苏-吴**
回复1、温胆汤的 历史 演变和发展
温胆汤,始载于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二·胆腑》篇中:“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为安神方剂。后世增入茯苓并扩大其主治范围,如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明《景岳全书》均主治“气郁生涎”,开始转成治痰之方。至清《成方便读》主治“胆虚痰扰”,正式成为治疗痰浊的主方。
经陈无择化裁,将《备急千金要方》温胆汤原方,减少生姜用量,增入茯苓一味,后人又加入大枣,组成现今治痰浊的“温胆汤”。其中温药三味(半夏、陈皮、生姜),凉药一味(竹茹),平药三味(茯苓、甘草、大枣),总以辛温组方。寒热并用,辛苦兼施,酸甘相配。辛温而不热,清热而不寒,祛痰而不燥,健脾而不腻。全方性平气和,由原方的温复胆气扩大为温顺胆气,和胃祛痰,清净胆腑。由原方主治虚烦不得眠扩大为治痰浊证的主方,解除木郁土壅,痰浊内生之证。
温胆汤为历代医家常用,主要的化裁方有四首:宋《济生方》加胆星、菖蒲、党参,名“涤痰汤”,增强益气祛痰、化浊开窍之力,善治痰迷心窍证;明《证治准绳》加枣仁、熟地、人参、五味子,名“十味温胆汤”,增大补气养血宁神之力,善治心虚胆怯气血不足,痰浊内生证;清《六因条辩》加黄连,名“黄连温胆汤”,加大清热之力,专治痰热内扰证;清《通俗伤寒论》加青蒿、黄芩、碧玉散,名“蒿芩清胆汤”,增加清胆利湿、和
1/6
胃降逆之力,专治湿温、呕逆证。
注:【碧玉散:滑石30克,甘草10克,青黛5克(冲服)。此方见于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主治暑湿内蕴,小便不利,用六一散通膀胱之腑,泄热祛湿。加青黛,泻肝火。于暑热天,热毒上攻,目赤肿痛,小便黄赤,投用此方,导热下行。对暑热夹湿,身热心烦,口渴尿少,咽喉肿痛,口腔溃疡及小儿夏季热,方简而立效。】
2、温胆汤,“苔腻”一锤定音
“温胆汤”治痰浊化热证常能获效。要掌握六个主证:苔腻、脉滑、头重、胸满、口粘、纳呆。中医治病,分外感病和内伤病,内伤病里面分虚证和实证,实证里面主要是痰和瘀,尤其要重视痰,切勿疏忽。其中尤以苔腻为要,可以“一锤定音”,所谓“但见苔腻一证便是,其余不必悉具”,这是痰浊,就要想到用温胆汤。
3、沈氏女科对温胆汤的化裁
温胆汤里面一共八个药,前面四个药必须得用,即:竹茹、枳壳、云苓、陈皮。竹茹清热祛痰为主药;云苓、陈皮健脾祛痰,截断“生痰之源”为辅药;枳壳理气行滞,利于痰浊排除,为佐使药。温胆汤仅用此四味为基础药。
后面4个药取消:半夏虽可化湿祛痰,但因其燥性不利于“痰浊化热”之主证;生姜虽能祛痰,但因其辛温也不利于“痰浊化热”之主证;炙草味甘,大枣滋腻,均不利于祛痰浊,故此四味
2/6
均删除不用。
加石菖蒲、郁金:方中痰浊最易闭窍,为利于祛痰,应伍透窍豁痰的石菖蒲,畅行气血的郁金,对祛痰浊非常有利,又透又行,这样痰浊就祛除了。
这样祛痰主方温胆汤就由竹茹、枳壳、云苓、陈皮、石菖蒲、郁金六味组成。
这六个药必须得用,而且分量也固定,都是10g。
温胆汤16则加味法
1.热痰粘稠-葶苈子、黄芩、鱼腥草、胆星、天竺黄、竹沥水。
2.寒痰稀沫-白芥子、桂枝、干姜、细辛、法夏。
3.顽痰不化-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海藻、莱菔子。
4.癫痫-海参肠、白矾、灵磁石、钩藤、荆芥、野菊花、珍珠母。
5.精神分裂症-制军、青礞石、草决明、桃仁、生栀子。
6.神衰失眠-炒枣仁、夜交藤、黄连、肉桂、合欢皮、知母、川芎。
7.眩晕耳鸣-泽泻、炒白术、蝉衣、阿胶珠、白菊花、天麻。
8.原发性高血压-钩藤、莱菔子、泽泻、海藻、夏枯草、生石决明。
9.冠心病-全瓜蒌、薤白、丹参、葛根、苏木、红花。
10.胃肠证-木香、砂仁、公英、连翘、焦三仙、生内金。
11.功能性发热-青蒿、银柴胡、生芪、桑白皮、车前草。
3/6
12.更年期综合征-蛇床子、泽兰、川断、桂枝、白芍、牡蛎。
13.尿毒症-白花蛇舌草、王不留行、益母草、丹参、仙鹤草、生薏苡仁、泽兰。
14.妇女病-鸡血藤、香附、伸筋草、丹参、川楝子、益母草、当归。
15.良性肿瘤-夏枯草、生牡蛎、山慈菇、丹参、莱菔子、生山楂。
16.癌症-白花蛇舌草、公英、野菊花、仙鹤草、生苡仁、丹参、三七粉。
辨痰的要害不在颜色,在它的质量。常规来讲,黄痰主热;白痰主寒,其实不对,粘稠甭管是白是黄都是热痰,稀痰甭管白和黄都是寒痰,用质量来区分寒热。热痰要加葶苈子、天竺黄;寒痰要加白芥子、法半夏。这是我们所谓的有形的痰,就是咯出来的痰。肺为贮痰之器,看见的痰,是有形的痰或者叫狭义的痰。假如顽痰,苔腻,退不了的叫顽痰,可加三个石头和海藻,三个石头:生龙骨、生牡蛎、海蛤壳。
癫痫加海参肠和灵磁石。海参肠就是海参的肠,把它取出来,然后把沙子洗掉,给它阴干以后磨粉。喝温胆汤的时候,以温胆汤冲海参肠的粉,每次3g,这是治癫痫非常有效的一个药;精神分裂症,加制川军和礞石,甚至可以用生大黄来通便,精神分裂症通便症状就能缓解,但是必须要中病即止,长时间服用病人会伤正,甚至于会引起不良的后果;神经衰弱,这和精神分裂是
4/6
两个病,一个精神病,一个神经病,加炒枣仁和夜交藤,都用30g;尼尔氏综合征,高血压引起的眩晕,加泽泻和白术,高血压再加莱菔子、生石决明;冠心病加全瓜蒌和葛根;胃的病加木香和公英;低热加青蒿和银柴胡,青蒿必须得后下,用15g;更年期综合征加蛇床子和泽兰;尿毒症加王不留行和益母草;妇女病调经,加鸡血藤和香附;良性肿瘤加山慈菇和浙贝;恶性肿瘤加白花蛇舌草和仙鹤草,白花蛇舌草必须用30g,这就是温胆汤的16个加味法。
临床只要看到病人舌苔腻的,想到温胆汤,然后根据16个不同的病加不同的主药,另外根据病型,随证再加药,只要你坚持用,不是百发百中,肯定有效。但有个前提,也不能以为所有的病用温胆汤的16个加减法都有效,必须是苔腻。而且里面还有一个关键就是痰瘀互结。从痰来治,想到的就是没有瘀,舌质不紫,舌下静脉不怒张,也是加上化瘀的药,提高疗效,既祛瘀又化痰。化瘀药有两个好药,最常用的就是丹参,30g的丹参;另外一个药就是水蛭,其实水蛭没有毒,水蛭是双向调节的,这样就明显的提高疗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