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吃五苓散可以吗
遗尿吃五苓散可以吗
最佳回答
小儿遗尿散主要的功效是可以控制和治疗小儿遗尿症。有很多小儿会出现遗尿现象,有的是生理性的原因造成的,也有的是疾病的原因造成的。服用小儿遗尿散以后可以明显的改善小儿遗尿。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宁吉儿
回复我是一位中医学生,刚刚入学1年,关于医学上的知识我知道的并不多,但是我室友经常失眠,入睡困难,而且经常会口渴,老觉得喝了水也不解渴,每次喝完水之后,肚子里一晃就有水声,而且小便的次数特别少。
因为都是学医的,他起初用艾灸足三里来止泻,但是却没有什么用处。
这时,我想起来以前我奶奶也是这样,后来用五苓散止泻有了效果,于是我就出去给他抓了药,在宿舍里熬,没想到吃了半服药,他真的好了。
五苓散是一个常用的中药方,主要由 桂枝、茯苓、猪苓、泽泻、白术5种药材组成,具有发汗、利尿消肿的功效。
说到为什么五苓散能够利尿消肿,首先要解释什么是小便不利。 《素问·标本病传论》说:“膀胱病,小便闭”。《灵枢·本论》篇说:“三焦……实则闭癃,虚则遗尿”。所以中医讲,小便不利就得温补肾阳通利水道。
而五苓散中的泽泻能够利水、渗湿;茯苓与猪苓也能够帮助祛湿利尿;桂枝性温热,能化气以助肾阳化气利水,使亏虚的肾阳能得以恢复,所以五苓散最主要的功效就是利尿消肿。
除了治疗小便不利等水肿疾病外,五苓散还能治疗以下几种疾病。
美尼尔综合征: 美尼尔综合征在中医中属于痰湿中阻型的疾病,属于眩晕范畴,主要是由于外邪传入体内,导致膀胱不利,水湿和痰瘀相冲导致的,而五苓散的方中重用泽泻,其直达肾与膀胱,能够利水祛湿,又能清热解毒。而其他的茯苓、桂枝还能够温通阳气,内助膀胱气化。
急性腰扭伤: 急性扭伤导致的腰椎间盘出现急性水肿,局部神经组织受压而形成水气不化的局面。五苓散中的茯苓和猪苓有利于祛腰部之湿,减轻水肿对腰部的压迫,还能够补气通络,加速腰伤愈合。
输卵管积水: 输卵管积水也是水肿的一种,在中医中属于带下症,由于脾虚湿盛,气淤湿气重导致。五苓散中的白术、泽泻、猪苓与茯苓都是利水化湿的良药,能够很快消除水肿。还可以再加上益母草,在利水的同时还能活血。
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 这是中老年男性的常见疾病,在中医中也属于水气不化的范畴,患者常常排尿困难,大量的液体积攒在体内无法排出,导致全身心性的水肿。五苓散能够帮助排出体内多余的液体,减轻小腹胀闷的不适感。
五苓散是一剂中药方,无论任何药物都有其禁忌,因此在服用五苓散期间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首先, 孕妇、儿童不能用。 由于五苓散中的一些药材会有一些的毒副作用,因此孕妇不宜服用,否则可能会对胎儿造成损伤。另外,儿童也不适合服用五苓散,因为儿童的消化系统较为敏感和脆弱,药物刺激太强可能会产生较强烈的副作用。
其次, 在服用五苓散时,要避免食用寒凉、刺激性的食物。 服用五苓散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以及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影响药效。五苓散是性热的药方,用以治疗肾气阳虚,因此要避免吃寒凉的食物。
另外, 服药后半小时不要吃水果、动物内脏和烈酒。 由于水果、动物内脏和酒精中都含有一些会影响药效发挥的生物碱和化合物,可能会与药物发生某些化学反应[2]。因此在服药半小时内不要吃别的东西。
五苓散最初岀自古代医学巨著《伤寒论》,是一味传统的中医药方。所含的五味中药都是利水祛湿的良药,适用于水肿、排尿不畅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但要注意是药三分毒,不能将其当作保健品服用,服用时亦要注意一些注意事项。#39 健康 超能团# #清风计划#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
艾江
回复七六、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水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当用汗剂发完汗后,胃里很干燥,会渴,如果这时大量的水下去,在肠胃功能很衰弱的时候热力不够把水化掉,就梗在中膈成水饮,出现起则头眩,即苓桂术甘汤证。故“欲得水饮水者,少少与之饮”,喝一点点水就好了。
正常情况下,发汗剂下去,汗发到皮表,邪出表后,正的、好的津液自然会顺着三焦油网回到身体里面来。
“ 脉浮 ”代表病邪出表,但水没有力量回来,停在皮肤表面,其原因是病人素虚。肠胃功能没有恢复,化水力量弱,这时喝再多的水也不生津,即肠胃的津液没有回头,故“ 消渴 ”。如果喝太多水,会从大肠排掉,并没有完全吸收,故“ 小便不利 ”,小便量自然减少。发汗的药把胃热带到皮表,故病人感觉“ 微热 ”。
五苓散把皮表的病邪导入小便排掉,这是解除表水的另一个途径完全相反的方法。大原则是: 肚脐以上有水肿时用汗解法,下半身积水时用利尿法 。这里已经发过汗了,且出现烦躁,不可再发汗了,故用利尿法。
津液不足故小便不利、微热且消渴,为何还去利尿排水?张仲景的理念是: 病邪去掉后,津液自己会回头 。临床证明:病人吃了五苓散后不再口渴。
不能用汗解时用五苓散,五苓散的主症是: 小便不利、口渴, 且有 不可再发汗 的情况:胃中干、烦躁不得眠。
五苓散用于治疗瘟疫,古人去外县时,不管走陆路还是水路,都会随身携带五苓散,一发现得了瘟疫就用之,不用去辨是中风还是伤寒。
【神农本草】泽泻味甘寒,主风寒湿痹,乳难消水,养五脏,为渗湿利尿要药。
【神农本草】猪苓味甘平,治痎疟,解毒,利水道,为行水渗湿要药。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泽泻一两六铢半,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去皮,白术十八铢。
猪苓、泽泻、茯苓均利水,泽泻利全身的水,茯苓专利中焦(胸蔽骨到肚脐间)的水,猪苓利下焦(肚脐以下)的水,三味一起时,全身的表水都可以利掉。
如何让这三味药的药力到达皮表?用一点点桂枝,不要用太多,太多会发表。桂枝把泽泻推到皮肤表面,把皮表的水利回到中焦,中焦有湿用白术来利湿,再靠茯苓把水导到下焦,最后用猪苓排下焦的水,这五味药组成一个团队把皮肤表面的水从小便利出。
散即粉剂,易于肠胃慢慢吸收,若汤剂即扫荡,走太快了,表水还未引下就从小便出。
用量及用法 :
重用泽泻,猪苓3钱,泽泻6钱,茯苓3钱,桂枝2钱,白术3钱。每次一平汤匙,很稀的米汤或温水吞服,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五苓散的其它适应症:
·太阳病发汗后若没有流汗,出现身痒;
·小孩脑积水、湿疹,水在上焦;
·晕车,横隔膜有积水,与苓桂术甘汤的主要区别是五苓散没有炙甘草,五苓散便于外出携带。
·饮水则吐(详见条辨八十)
七八、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
发汗后,“脉浮数”代表病没有完全解掉,病人会烦渴。有三种原因:一是剂量不够,二是素虚之人发汗后,水停在皮表回不去,三是还有其他的病,如瘟疫。
临床上,只要病人 口渴、脉浮数 ,就开五苓散。
-
广东熊**
回复1、温阳化气、利湿行水。
2、五苓散是一个中成药,药物组成包括泽泻、茯苓、猪苓、白术、肉桂,五苓散的功效与作用是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用于改善膀胱化气不利,水湿内聚所引起的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五苓散中的泽泻甘淡渗湿,入肾经和膀胱经,功效善于利水渗湿消肿,是作为君药来使用。
3、朱苓、茯苓甘淡渗利、健脾利湿,通利小便,可以增强泽泻的利水渗湿的功效。白术有补气健脾、燥湿利水的功效,肉桂补火助阳、温阳化气,这五味药合起来可以共同起到温阳化气、利湿行水的功效。
-
姜齐
回复五苓散是出自汉代的方子,五苓散就五味药:茯苓、猪苓、白术、泽泻、肉桂。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利水渗湿,温阳化气。主治小便不利、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水入即吐,之汤药膀胱蓄水证。那么,五苓散能吃多久?
五苓散治太阳腑,泽泻白术与二苓,温阳化气添桂枝,利便解表治水停。猪苓十八铢[12g]去皮、 泽泻一两六株[20g]、 白术十八铢[12g]
、茯苓十八铢[12g]、 桂枝半两[8g]去皮。五苓散用法用量: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6g),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为了使药品能确实发挥疗效,必须依药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作用,及人类生理现象,于适当时间服用。药物的服用时间应确实被遵守,才能有最好的预期效果。吃药的时间与病情有很大的关系,作用不同服法就不同。
至于五苓散能吃多久,这就要看具体的病情,还要看专业医生怎么分析病情的进展变化。所以,有需要了解这些问题的朋友可以到医院或者药店咨询。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