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我看一下这些中药是吃什么的。帮我看一下
帮我看一下这些中药是吃什么的。帮我看一下这些中药是吃什么的。
最佳回答
药物是有滋补气血健脾的作用的,建议您可以遵医嘱服用,在日常的生活当中,也要注意保持良好的饮食以及生活习惯,尽量的规律作息,由于中药起效较慢,需要持续的服用,建议您在服用中药的期间也要避免饮酒,不要吃太多辛辣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平淡之
回复你的这个中药配方,是牵正散加味配方,只是一味药的名字写错了,僵参应该是(僵蚕)。方子中的白附子,僵蚕,全蝎水煎服的效果,不如研面吞服效果更佳。这三味药是主药,配鸡血藤,川芎,当归,赤芍,丝瓜络养血,活血,化瘀通络。生地补肾养阴清热,桂枝温通经络,这个方子可以用来治疗周围性面瘫,只是药量不足,剂量偏小,根据我的经验判断,你的面瘫是由于感寒而发,本方缺乏温经散寒的药物,所以,治疗面瘫的效果不太理想,要长期服药。如果你有认识的老中医,可以改善一下药方,效果更佳。希望能够帮到你。
-
杭州-毛**
回复防风10克,细辛6克,黄芪20克,白术12克,辛夷15克,苍耳子15克,白芷10克,荆芥8克,甘草6克,黄苓8克;
这个方子是治疗鼻炎用的,药物都很对,但是有值得注意的地方,里面的细辛和苍耳子都是有毒性的,虽然说炮制过,不过还是少用的好。当然你要是有症状还是要用的,这么说只是让你知道这个方子要注意的地方
黄芪15克白术10克防风10克苍耳10克辛夷10克薄荷6克白芷10克川芎6克
固卫解表的用于风寒感冒头身疼痛,清涕,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咽不疼
苍耳子10克。辛夷花10克。鹅不食草10克。白芷10克。细辛10克。荆芥10克。薄荷10克。川芎10克。菊花10克。
细辛大热的,去掉即可。
白芷9克,细辛4克,荆芥8克,白芥子9克,苍耳子12克,辛夷花10克,银花8克,叶府10克是否可以根治过敏性鼻炎吗?
改善可以。要治愈除根就难。除了服药以外,还要你配合饮食上的注意,身体上要注意加强锻练等等
3岁鼻窦炎,通草、苍耳子、防风、白芷、川芎、生地、黄芩各5克,辛夷、生甘草各3克,细辛2克,蔓荆子8
苍耳子、辛夷、蔓荆子、白芷都是中医治鼻炎很常用的药。
-
周口-李**
回复大家知道,中药是在我们国家比较传统的一种调理方式,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用中药来调理甚至调养自己的身体,那么,月经量好少吃什么中药?月经量少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接下来,我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吧。
月经量好少吃什么中药1、归肾丸
取出杜仲10克、当归9克、菟丝子12克、枸杞子12克、山茱萸9克、熟地1克、淮山药12克,将这要药材清洗干净之后熬煮去渣喝药。这个汤药适用于妇女下腹疼痛,它具有养血、调经的作用。
2、苍附导痰丸
陈皮6克、苍术9克、白茯苓12克、灸甘草3克、机壳9克,一般熬制中药的做法都是大同小异的。这副中药具有通络、活血的作用,但是在熬煮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火候。
3、益母草汤
益母草对于月经不调、月经量少具有很好的帮助作用。益母草60克、红枣30克、鸡蛋6个,放在一起熬煮,专门针对女性精血不足的症状。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这个汤的时候要适量为主,否则会上火。
4、活血补血药
这个中药调理配方的做法比较简捷:取出三棱30克、红枣30克、获术15克三种中药一起熬制,每天只需要服用两次即可,每次服用的量保持在50ml左右,这副中药主要用于血瘀而导致的月经量少症状。
5、八珍汤药
茯苓12克、当归12克、川穹6克、熟地12克、大白芍12克,将这几味中药放在一起煮成汤药。它具有调节月经不调、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气血虚月经量少吃什么调理?女性会由于月经失血、饮食营养不足、劳累过度等容易引起血虚,女性想要调理血虚,饮食方面可以多选择一些补血的食物:
1、可以选择补血的食物有大枣,枸杞、花生、桂圆等,不直接食用也可以选择泡茶煲汤等方法,对血虚有一定的改善,长期饮食会让脸色变红润,不再苍白无色。
2、做菜时可以选择菠菜、黑豆、胡萝卜、金针菜、莲藕、黑木耳、鸡肉、猪肉、羊肉、海参等,这些食物营养价值高,有补血的作用,而且美味,不过三餐一定要准时,不可以暴饮暴食。
3、在来月经前后,或者痛经时期,可以试试红糖姜汤,还有榴莲。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归脾汤(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党参、木香、灸甘草、当归、远志)等食物。也可以用枸杞红枣黄芪泡茶喝,同样补气血。
4、女人血虚,建议多喝汤,材料可以选择补血的中药,如当归、藏红花、熟地、川芎、白芍、阿胶等。用这些中药和补血的食物一起做成可口的药膳,如当归生姜羊肉汤、阿胶炖黄酒、四物鸡汤等,都有很好的养血效果。
-
武汉-严**
回复您好,现在回答您提出的问题.
黄芪,知母,炒白术,葛根,升麻,柴胡,黄芩,制香附,炒白芍,青蒿,炙鳖甲,
地骨皮,广玉金,虎杖,金钱草.治什么的.
{方解}本方养阴,清虚热,用于阴液耗伤,邪伏阴分,湿热未尽.故不可单存
滋阴,以防留邪.
方中柴胡,黄芩,知母,虎杖,金钱草,清湿热,祛肝胆经湿热之邪,青蒿,地骨皮,
透虚热,鳖甲,知母,滋阴润燥,且潜阳,而泻肺肾之火.
黄芪,炒白术,炒白芍,升麻葛根,益气升阳,生津液,香附,郁金行气使邪气下
下行.本方可用以治疗肺肾阴虚余热未尽.也可用以肝胆湿热,肝阴不足,阴液
耗伤,余邪未尽,并有湿热者.
您提出的问题回答完毕,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