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例假时头晕呕吐痛经请问用什么中药调

时间: 阅读:4860

例假时头晕呕吐痛经请问用什么中药调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28 08:31:51

在来月经期间出现头晕,恶心,呕吐以及痛经,和体内激素的分泌水平有直接的关系,在来月经时需要避免接触寒凉刺激性的食物,可以服用暖宫丸或者元胡止痛来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2023-07-28 11:11:20

    有的女生在来月经的时候会出现痛经的现象,有的女生会出现轻微的肚子痛情况,也有的女生会出现很严重的肚子痛,所以这些都是月经不调的表现。而当一个女生出现痛经的时候,就应该吃一些中药来进行调理,那么月经不调痛经吃什么中药?下面由小编为你解答。


    月经不调痛经吃什么中药

    很多女性在经前或经期时都会出现小腹胀痛的感觉,在月经期更是一直受痛经困扰。治疗痛经的方法又很多,可服用止痛药止痛,也可以通过吃中药调理。中药治疗痛经的优势在于标本兼治,对于体质改善也有很大的益处。那么,痛经吃什么中药好?


    一般来说,未婚前的痛经会在婚后生育过后自然会消失,可不必治疗。个别情况除外。但是痛经的疼痛时间长达3天者应当予以治疗。治疗痛经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通过药物治疗,还能通过食疗缓解痛经。药物治疗痛经最常见的就是吃止痛药和服用中药调理。痛经吃什么中药好?其实,治疗痛经的中药药方有很多,中医一般根据疼痛发生的时间、性质、部位、疼痛的程度,结合月经的周期、量、色、质以及兼证、舌苔、脉象而辨别寒热虚实,从而对症用药。下面简单介绍不同体质人的中药治疗药方。


    1、气滞血瘀者一般经前1~2日,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月经量少,经色紫暗夹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胸胁、乳房胀痛,舌质紫暗,舌边有瘀斑或瘀点,脉弦涩。以疏肝理气、化瘀止痛为治则,膈下逐瘀汤加味,当归、赤芍、刘寄奴、牛膝各15克,川芎、桃仁、红花、延胡索、五灵脂、乌药、香附各12克,枳壳、丹皮各9克,甘草6克,丹参30克。


    2、寒湿凝滞者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按之痛甚,得热痛减,月经量少,色暗有块,畏寒便溏,舌苔白腻,脉沉紧。治则为温经化瘀、散寒利湿,少腹逐瘀汤加味,小茴香、干姜、肉桂各6克,延胡索、川芎、苍术各9克,没药、赤芍、蒲黄、五灵脂、乌药、吴茱萸各12克,当归、茯苓各15克。


    3、气血虚弱者为经后1~2日,或经期小腹隐隐作痛,或小腹、阴部下坠,痛而喜按喜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面色少华,食少便溏,舌质淡,脉沉弱。以益气补血止痛为治则,圣愈汤加减,人参(先煎)、当归、熟地、鸡血藤各15克,黄芪30克,川芎、香附、延胡索、炙甘草各9克,白芍18克,红花12克。


    4、肝肾亏损者为经后1~2日小腹疼痛,腰骶疼痛酸胀,经色暗淡而量少,质稀薄,头晕耳鸣,或潮热,脉细弱,舌苔薄白或薄黄。以益肾养肝止痛为治则,调肝汤加味,当归、山茱萸、阿胶(烊化)、山药、香附各12克,白芍、巴戟天、熟地各15克,甘草6克,枸杞子30克,丹皮9克。


    吃什么水果能调节月经

    1、苹果:苹果含独有的苹果酸,可以加速代谢,减少下身的脂肪,而且它含的钙量比其他水果丰富,可减少令人下身水肿的盐分。


    2、葡萄:葡萄富含镁、维生素C和铁,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是重要的供能食物和滋补品。


    3、红枣:红枣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补血之功效。红枣为温带作物,适应性强。


    4、桂圆:含丰富的葡萄糖、蔗糖和蛋白质等,含铁量也比较高,可在提高热能、补充营养的同时促进血红蛋白再生,从而达到补血的效果。


    5、木瓜:木瓜它有独特的蛋白分解酵素,可以清除因吃肉类而积聚在下身的脂肪,而且木瓜肉所含的果胶更是优良的洗肠剂,可减少废物在下身积聚。


    6、橙子:含有大量的糖和一定量的柠檬酸以及丰富的维生素C,营养价值较高,果实还含维生素P,具极高的医药价值。


    要注意的是,来月经时尽量不要食用寒性水果,如西瓜、香瓜(甜瓜)、柚子、柿子、猕猴桃、杨桃、桑葚、香蕉、芒果、梨、柑、罗汉果、草莓等。

  • 松柏友
    回复
    2023-07-28 11:11:20

    现在的中医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养生以及治病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吃西药和打针输液对于身体健康带来的不利,越来越多的人会更愿意选择去看中医。那么,月经不调用什么中药好?


    月经不调用什么中药好

    1、乌鸡白凤丸:由乌骨鸡、人参、黄芪、丹参、当归、白芍等多种药物制成,乌鸡白凤丸在调经止带方面,疗效显著,同时其显著的补气养血效果也很是受人瞩目,对于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痛经等都是很好的调理方法。


    2、益母草颗粒:益母草颗粒的主要成分就是益母草,益母草颗粒在调理气血虚亏等原因引起的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等问题时,效果明显。


    3、鹿胎膏:由红参当归、益母草、地黄、丹参、香附(醋制)、肉桂、木香、赤芍等药物,鹿胎一直是传说中的女性调经止带的圣方,可以说在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鹿胎膏在月经不调的神奇功效的记载。


    痛经的症状有哪些

    女性在出现痛经现象时,一般会出现一些症状。这些症状有可能是因为疾病引起,但也有可能会是正常的生理作用。痛经的症状有哪些呢?


    1、如果女性有原发性的痛经。这种一般在青春期比较常见,而且是在初潮后的1到2年发生,主要的症状有会在月经周期内发生规律性的小腹疼痛现象。这种现象的痛经一般不需要太过紧张,因为对身体没有太大的伤害,会在一定时间内有所缓解。


    2、如果有继发性痛经,虽然症状和原发性痛经相同,但是这种痛经一般是由于疾病引起,特别是子宫内膜异位症,会加重痛经现象。所以女性在出现痛经现象加重的情况时,就需要及时的进行检查。


    3、痛经现象发生大多数是在月经来潮时,有些患者会在月经出现的前12小时内发生,在第一日的时候疼痛比较剧烈,一般会持续2到3日之后会有所缓解,疼痛会呈现出痉挛性,而且会有腹肌紧张或者是反跳痛。


    4、有些患者还会出现腹泻,呕吐,恶心,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患者会出现出冷汗,脸色发白,静心妇科检查时没有发现异常现象。在出现这种情况时,就需要特别注意,防止有更严重的情况发生。

  • 成都-陈**
    回复
    2023-07-28 11:11:20

    生活中处处可见因为月经而痛苦的女孩子们,面对这些,我们可以使用中药调理,但是一定要知道的是,中药也不能乱吃哦!

    痛经吃什么中药调理?上海甲方:具有滋阴、清热、凉血、祛瘀的作用。其药物成分包括生地、白芍、女贞、旱莲、大蓟、小蓟、炒槐花、发疯、炒蒲黄等,上述药物均经煎煮加水服用。每天使用一剂,一天两次,对治疗月经过多更有效。发病期间多注意女性朋友的饮食。禁止生冷。或辛辣严重的食物,也应多吃补血食物,保持饮食清淡,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以免影响疾病的康复。益母草:益母草能调经、促进血液循环、消肿、利尿,可用于月经失调、闭经、痛经等疾病。益母草治疗痛经的方法是:取适量益母草、红枣、瘦肉,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水,用水蒸干,食用前加适量盐调味。

    红花又热又辣。【功效与功能】活血通络,散瘀止痛。属于活血调经药。【临床应用】用量:3-9g,煎煮。可用于治疗闭经、痛经、恶露、痛经、肿痛等。

     

    面对痛经,我们需要选择对应的中药,才能真正的解决烦恼哦!同时也要在专业的医师指导下才能够健康服用!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28 10:10:10

    痛经中药怎么调理

    痛经中药怎么调理,月经期间会出现痛经的情况,拿月经开玩笑的人是很没有同理心的,如果痛得只能蜷缩在床上就是很严重的痛经了,月经是排出身体毒素的一个途径,以下是痛经中药怎么调理。

      痛经中药怎么调理1

    1、肾气亏损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清长,面色晦黯,舌淡,苔薄,脉沉细。

    治疗法则:补肾填精,养血止痛。

    治疗方法:调肝汤(《傅青主女科》)。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甘草、山药、阿胶。药方中巴戟、山茱萸补肾气,填肾精;当归、白芍、阿胶养血缓急止痛;山药、甘草补脾肾、生精血。全方共奏补肾填精养血,缓急止痛之功。若经量少者,酌加鹿角胶、熟地、枸杞子;腰骶酸痛剧者,酌加桑寄生、杜仲、狗脊。

    2、气血虚弱型。

    主要证候: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神疲乏力,头晕心悸,失眠多梦,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脉细弱。

    治疗法则:补气养血,和中止痛。

    治疗方法:黄芪建中汤(《金匮要略》)加当归、党参。黄芪、白芍、桂枝、炙甘草、生姜、大枣、饴糖。药方中黄芪、党参、桂枝补气温中,通络止痛:当归、白芍、饴糖养血和中,缓急止痛;炙甘草、生姜、大枣健脾胃以生气血,欲补气血先建中州。本方共奏补气养血,和中止痛之效。

    3、气滞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胸胁、乳房胀痛,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块,块下痛减,舌紫黯,或有瘀点,脉弦或弦涩有力。

    治疗法则: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治疗方法:膈下逐瘀汤。若痛经剧烈伴有恶心呕吐者,酌加吴茱萸、半夏、莪术;若兼小腹胀坠或痛连肛门者,酌加姜黄、川楝子;兼寒者小腹冷痛,酌加艾叶、小茴香;挟热者,口渴,舌红,脉数,宜酌加栀子、连翘、黄柏。

    4、寒凝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减,经血量少,色黯有块,畏寒肢冷,面色青白,舌黯,苔白,脉沉紧。

    治疗法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治疗方法:温经汤。若痛经发作者,酌加延胡、小茴香;小腹冷凉,四肢不温者,酌加熟附子、巴戟天。若经行期间,小腹绵绵而痛,喜暖喜按,月经量少,色淡质稀,畏寒肢冷,腰骶冷痛,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沉细而迟或细涩,为虚寒所致痛经。治宜温经养血止痛,方用大营煎加小茴香、补骨脂。

    5、湿热蕴结型。

    主要证候: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痛拒按,痛连腰骶,或平时小腹痛,至经前疼痛加剧,经量多或经期长,经色紫红,质稠或有血块,平素带下量多,黄稠臭秽,或伴低热,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疗法则:清热除湿,化瘀止痛。

    治疗方法:清热调血汤(《古今医鉴》)加红藤、败酱草、薏苡仁。牡丹皮、黄连、生地、当归、白芍、川芎、红花、桃仁、莪术、香附、延胡索。药方中黄连、薏苡仁清热除湿;红藤、败酱草清热解毒;当归、川芎、桃仁、红花、牡丹皮活血祛瘀通经;莪术、香附、延胡索行气活血止痛;生地、白芍凉血清热,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清热除湿,化瘀止痛之效。若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者,酌加槐花、地榆、马齿苋;带下量多者,酌加黄柏、樗根白皮。

    以上就是有关中医怎么治疗痛经的内容介绍,虽然痛经中西医都可以进行治疗,西医对治疗更注重快速有效,而中医治疗是通过内服中药来慢慢调理改善痛经状况,从而达到根治的疗效,因此中医比西医在治疗上更具优势,大家不妨可以尝试一下中药调理痛经的`方法,希望对痛经者有帮助。

      痛经中药怎么调理2

    1、寒性痛经——桂圆红枣姜茶

    这类痛经者在经前或经期会感觉小腹部位寒凉,在腹部敷上热水袋后会觉得舒服很多。这往往属于寒性痛经,主要是日常生活饮食上食入过多寒凉之物,或是身体长期受寒所致。因此这类女性要注意。日后的饮食上尽量少吃生冷,穿衣注意保暖,一切以温补为主。

    相关症状:面色发青发白,舌苔发白暗淡,手脚冰凉、怕冷,经血量少、颜色暗淡有结块。

    治疗:多食温补类的食物,调节气血,如红糖、生姜、牛肉、羊肉等,月经期可自行煲煮桂圆红枣姜茶、当归生姜羊肉汤等以暖全身。

    2、湿热型痛经——芹菜牛肉粥

    这类痛经者在经前或经期会感觉小腹发热,并且腰背酸痛。如果日常饮食上习惯辛辣刺激,则往往是属于湿热型痛经。这类女性往后要注意饮食清淡,少吃辛辣。

    相关症状:平时经常上火,舌色猩红、舌苔发黄,经血量多且经期时间较长,经血粘稠、颜色较深。

    治疗: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少食辛辣刺激,多补充蔬菜水果,经期可自行煲煮芹菜牛肉粥等滋补又降火。

    3、气血亏虚型痛经——黄芪乌鸡汤

    这类痛经者在经前或经期会感觉小腹隐隐发痛,其中酸软无力感较为明显。这主要是属于气血亏虚性痛经,治疗这类痛经以补肾养精为主。

    相关症状:经血量少,小便清长,舌苔薄淡,时常头晕眼花。

    治疗:日常饮食要注意滋补肾阳,可自行煲煮黄芪乌鸡汤调养,月经后要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4、血瘀型痛经——二皮蜜

    这类痛经者在经前或经期会感觉小腹刺痛,并伴有胸部及肋部胀痛。

何首乌作用是什么

产妇吃什么可以通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