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遗尿贴中药贴管用吗
小孩遗尿贴中药贴管用吗
最佳回答
你好,现在看你这个情况建议你还是喝药进行治疗,这个外用的膏药效果具体好坏不好说,一般常规的治疗方法就是喝中药进行治疗,你这个可以喝点缩泉丸或者可以喝点健脾止遗片进行治疗,平时注意睡觉前不要大量饮水,注意不要过度劳累,少吃甜食。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广东熊**
回复神阙穴是经络的总枢纽,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和它紧密相连,十二经脉都在此会聚,在神阙穴上敷上中药,可以说一举两得,既能刺激腹部的穴位,也能让药物的作用迅速吸收。对于不愿意喝苦苦的中药的孩子来说,肚脐敷中药可说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孩子由于脾胃虚弱,又天性爱吃零食,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很容易就会出现各种肠胃问题,经我的手诊治过的腹泻的小孩真不知道有多少了。每次开中药,妈妈们都一脸的为难,中药倒好说,可是要让孩子们吃下去,那真是“服药之难,难于上青天”。
直到我当了爸爸之后,才亲身体会到这一痛苦。记得有一次,孩子的奶奶过来,带他出去玩,大概是吃多了冰激凌,回来之后就拉肚子。看着孩子不停地跑厕所,哭闹的样子。奶奶心疼得不得了,不断自责。煎好了药,硬是没有办法倒进孩子的嘴里,那情景,就像电视剧里面逼着某人喝毒药一样,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思前想后,我想起了以前学习的时候,老师讲过的中药敷脐。就去药房配了1克肉桂粉、1克车前子粉以及1克吴茱萸粉,然后用黄酒将它们调成糊,敷在孩子的肚脐上,用医用胶布粘上,过了四五个小时,揭下来,孩子的腹泻就好多了。连着用了三天,就再也没有复发了。
后来,再遇到小孩问题,比如厌食、便秘什么的,我都尽量将中药贴在肚子上,而不是让他们从嘴里喝下去。很多妈妈一开始不太敢相信。其实,认真想想,道理也挺简单的,这就是中医常说的外治法,清代外治法名医吴师机在他著作的《理瀹骈文》中就说:“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就和很多人痛经的时候,用个热水袋放在肚子上面,通过温经通络,活血化淤来缓解疼痛的作用一样,敷脐疗法也是将药物敷在患者的肚脐上,通过药物的渗透作用,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肚脐中央是任脉的“神阙”穴,任脉是统领全身阴经气脉的,而且它和督脉相表里,奇经八脉的冲脉也循行于此,刺激任脉,本身就能够培元固本、滋补肾精。而神阙穴更是这些经络的总枢纽,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和它紧密相连,十二经脉都在此会聚,在神阙穴上敷上中药,既能够刺激到这些穴位,药物的作用也能够迅速吸收。对于不愿意喝苦苦的中药的孩子来说,肚脐敷中药可说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小孩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现在最常见的除了上面说的吃坏了肚子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凉了,孩子睡觉不踏实,晚上蹬掉被子,致使腹部着凉发生腹泻,这样的情况可以切一片生姜片,敷在肚子上,然后用医用胶布固定,贴两天之后取下,再贴一片。一般来说,贴两次就可以治愈了。
不过,最根本的还是要从生活中注意,不要让孩子随便吃东西,睡觉的时候可以给孩子弄个肚兜,以防腹部着凉。发生腹泻之后,也要让孩子多喝一些温水,吃点流质食物,以防脱水。如果拉肚子很厉害的话,还是及早送医院,因为除了上述的原因之外,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引起的腹泻。
-
平淡之
回复儿童是一个正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在很多的身体发育上还不是很健全。忍耐性也是很弱的,也爱贪玩。正是这样子就有很多的儿童会出现遗尿的情况,这种症状对于儿童的生殖器官还是有影响的。那么儿童遗尿症偏方有哪些?
儿童遗尿症偏方方1 白果羊肉粥治小儿遗尿
【原料】 白果10克一15克,羊肾1个,羊肉、粳米各50克,葱白3克。
【制用法】将羊肾洗净,去臊腺脂膜,切成细丁;葱白洗净切成细节;羊肉洗净;白果、粳米淘净,再一同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熬粥,待肉熟米烂成粥时即成。吃羊肾、羊肉、白果,喝粥,每日2次,温热食。
【功效】 补肾止遗。适用于小儿遗尿。
方2白果炖猪膀胱治小儿遗尿
【原料】新鲜猪膀胱1只,白果15克,或加薏米、莲子适量,白胡椒15粒。
【制用法】 猪膀胱切开洗净,装入白果,或加薏米、莲子,撒入白胡椒。炖烂后分次食用。
【功效】 固肾缩尿。适用于小儿体虚遗尿,小便无力,周身疲累,纳差者。
方3山药猪肚黑枣汤治小儿遗尿
【原料】 山药10一15克,糯稻根30克,猪肚1个,黑枣2~4枚。
【制用法】 将糯稻根、猪肚分别洗净,切段,与山药、黑枣同入砂锅,加水适量,煮至猪肚熟烂。饮汤,吃猪肚。
【功效】健脾固肾。适用于小儿遗尿症。
五倍子3克,研末,醋调外敷脐部。10天为1个疗程。
鲜李子150克,绿茶2克,蜂蜜25克。将鲜李子剖开后置锅内,加水400毫升,煮沸3分钟,再加茶叶与蜂蜜,沸后起锅取汁。清热利湿,柔肝散结。
揉丹田。丹田穴位于下腹部脐下2寸与3寸之间。操作时揉此穴100下。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常用于治疗小儿先天不足、疝气、遗尿、脱肛等。
小儿遗尿症的中医治疗小儿遗尿症的中医治疗是否有效,需视小儿的具体情况而定。遗尿症的小儿肾虚也好,肝火旺也好,如果经过正规医院的中医诊断以后,觉得经过系统地中医治疗,有治愈的可能性,那么小儿是可以服用的。其中,遗尿症指的是3岁以上的小儿在没有神经系统或者是泌尿生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的情况下,出现夜间睡眠的时候无意识地排尿,需要注意的是,婴儿不能控制排尿的情况应该视为正常现象。儿童患有遗尿症这种情况一般可以通过口服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遗尿症效果是比较好的,但一定要经过老中医把脉面诊,然后再对症用药,同时也可以外敷中药贴膏。对于孩子患有遗尿症,效果是比较好的,或者是做做理疗针灸,按摩等都可以缓解。平时一定要给孩子养成,定时起来排尿的习惯,晚上睡觉之前尽量不要喝水,也不要吃含水分大的水果,要注意保暖,多穿点衣服,避免着凉,可以用热水袋热敷小腹,可以缓解尿症。平时适当的运动,增强自身的体质,有时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会恢复正常的。
-
周口-李**
回复同仁遗尿贴,采用中医内病外治理论,通过神阙穴穴位疗法和透皮给药技术进行治疗,使脐部的神阙穴长期达到热温理疗的作用,从而平衡利尿激素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适用于:小儿夜间遗尿尿床、中老年尿失禁、成人遗尿等。同仁遗尿贴纯天然中药制剂,只需在脐部轻轻一贴便OK;其所独含渗透水合酶(LTS)和BOBE益智抑尿碱绿色因子,就会通过轻贴肚脐,经脐部丰富的静脉网入体循环,解除肠胃对膀胱压迫、提高神经中枢对尿感信号的敏感度,进行良好的排尿生物钟,从而彻底治好遗尿;既打破了内服药物在吸收过程中减损药效的弊端,又避免了药物对肠、胃、肾等器官产生的副作用。
-
李雲松
回复表面上,都是尿床,但导致尿床的原因不止一种,中医认为,尿床有四大原因,分别是:肾气不固,肺脾气虚,肝经湿热,心肾不交。不同原因导致的尿床问题,其表现形式是完全不一样的,具体可以参见一篇文章《遗尿四大原因及其解决方法》,然后根据具体表现形式,判断孩子属于哪种原因导致的尿床。如果原因都不清楚的话,就是盲目的在对孩子诊治。找对原因,然后选择对应的方法解决尿床问题。目前市面上,只有德初堂出品的遗尿贴,有四个型号,是专门针对四种不同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解决尿床问题。
孩子3岁以前尿床大多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改善。对膀胱充盈的觉醒反应是一个随着年龄渐渐发育成熟的生理过程,一般来说,此过程的发育在幼儿2岁以后才开始出现,至少近5岁时接近完善。
3岁以前该觉醒反应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当此生理过程建立并发育成熟后,膀胱充盈刺激可引起脑电波的改变,使深睡眠状态转入浅睡眠状态,不继续的刺激终致觉醒。因此,正常儿童即使在睡眠中也不会发生尿床 。
遗尿症患儿,此种发育迟缓或发生障碍。患儿在膀胱充盈时,不能把膀胱充盈的刺激这一信号像正常人一样传递给大脑皮质,致使膀胱充盈到一定限度后逼尿肌产生收缩,而患儿仍不觉醒,出现尿床。
小孩一般都在2-3周岁之后逐渐就不会晚上尿床了,一般情况下都是一夜不带动的睡到天明了,或者晚上喝水多了偶尔自己叫大人尿泡。所以只要小孩尿床一般都是有诱因的,要区分功能性病变和器质性病变,功能性病变用药都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器质性病变要及时找出诱因,需要不引起尿床的疾病治好,尿床症状才会得到康复的,但是器质性疾病不常见,一般功能性遗尿出现的多。
请河北省石家庄健安中医院遗尿科的随主任给我们简单做一下讲解。我认为想要治好尿床病,必须要明白尿床形成的原因,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做到彻底治愈尿床病。功能性遗尿病形成的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1,膀胱小、膀胱括约肌功能差,白天小便次数多,有尿憋不住,有尿急、尿频现象,有个别的孩子白天还有尿裤子现象。2,大脑内分泌失调,肾气不足,晚上12-2点之间尿床,叫时迷糊,不叫则尿。3,脾胃虚弱,饭量小,挑食,体弱多病,易感冒上火闹嗓子。4,膀胱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灵敏度差,神经感受器传递信号有误,早上凌晨有尿不能醒,导致的尿床,5,肾虚,发育慢个子矮小,晚上出盗汗,白天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差,记忆力差,6,拍X光片显示隐性脊柱裂的患者,一般表现为白天小便次数的,中午睡觉尿床、晚上睡觉尿床3-5次或更多,或者有遗传的患者一般表现症状都是比较重等等。以上原因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互为因果,互相制约。只有从补肾健脑,调理脾胃,促进膀胱功能恢复,疏通营养神经入手全面调理身体,缺一不可,只有全面综合治疗了,我相信是可以完全治愈的。治病要有信心,一定能治好。
11637评论 分享 举报
未来地我
2011-02-18
展开全部
长期以来很多家长并不认为尿床是一种病,认为孩子是玩累了,喝水多了或者干活脆认为孩子懒,没有养成良好习惯造成的,并且由于长期照料患儿疲惫不堪而责备和打骂患者,实际上尿床主要是由于排尿的神经中枢功能不健全以及对有关神经支配不灵而引起的。
孩子3岁以前尿床大多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会慢慢改善。对膀胱充盈的觉醒反应是一个随着年龄渐渐发育成熟的生理过程,一般来说,此过程的发育在幼儿2岁以后才开始出现,至少近5岁时接近完善。
3岁以前该觉醒反应正处于发育过程中,当此生理过程建立并发育成熟后,膀胱充盈刺激可引起脑电波的改变,使深睡眠状态转入浅睡眠状态,不继续的刺激终致觉醒。因此,正常儿童即使在睡眠中也不会发生尿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