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螵蛸小儿遗尿可以用吗
桑螵蛸小儿遗尿可以用吗
最佳回答
桑螵蛸是可以治疗小儿遗尿的,双调销中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软磷脂氨基酸是主要活性成分,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的功效,现代研究表明,三胞消还有抗利尿,抗氧化,抗疲劳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遗精滑精,阳痿,遗尿尿频,小便白浊等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成都-陈**
回复
-
匿名用户
回复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多数发生于夜间,引起遗尿除少数由于尿路病变,蛲虫病,脊柱裂等所致,绝大多数因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引起。
【方一】遗尿方
【出处】《实用中医药杂志》
【组成】桑螵蛸、乌药、覆盆子、川断、淫羊藿、锁阳、炒鸡内金、山萸肉、金樱子、五味子各12克,益智仁9克,肉桂4克,制附片6克,山药15克,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
【功用】补肾助阳,益气固涩,止遗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淫羊藿、锁阳、山萸肉补肝肾、固精气、缩小便,乌药温肾散寒,桑螵蛸固肾而缩小便,金樱子酸涩而收小便,五味子补肾固精、收纳肾气而止小便。全方配伍共奏补肾助阳,益气固涩,止遗尿之功。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山药、肉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附子有强心、抗炎、抗氧化的作用;鸡内金含有胃激素,能增加胃液分泌量,提高酸度及消化力,增强胃肠蠕动,加快胃的排空;川断、锁阳、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龙骨能抗惊厥、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
【用法】每日1剂,早上、中午水煎服,晚上控制饮水。
【方二】缩尿散
【出处】《柳州医学》
【组成】五倍子、吴茱萸、小茴香、补骨脂、附子各等份,碾碎成细末,摇匀,装瓶备用。
【功用】调补心肾、健脾益肺、固精止涩,缩小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故在治疗上以五倍子、吴茱萸、小茴香、补骨脂、附子温肾健脾,缩泉涩精。全方具有调补心肾、健脾益肺、固精止涩、缩小便的作用,取肾经之涌泉、任脉之神厥穴外敷,这样,下元虚冷得以温煦,膀胱的制约能力得以恢复,遗尿可止。
【药理】五倍子对小肠有收敛作用,可减轻肠道炎症止腹泻,并有抑菌作用;附子有强心、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有利尿作用,并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对猪蛔虫有显著杀虫作用;补骨脂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茴香含挥发油(茴香油)等,能增强胃肠蠕动,排出胃肠中积气,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用法】取上药粉约20克,用温开水调成厚糊状,外敷神阙穴、涌泉穴(双侧),用胶布固定,每晚睡前进行敷贴,次日晨起时将药取下,如有敷药处起红疹者可改用植物油调敷,10天为一个疗程。
【按语】在饮食上忌生冷苦寒之品,睡前2小时少饮水及饮料,夜间家长可唤醒排尿1次,年长儿则应多给予安慰,帮助其克服紧张情绪,消除自卑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方三】缩泉汤加味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益智仁、金樱子、淡吴萸、五味子各5克,乌药、牡蛎、桑螵蛸各10克,山药15克。
【功用】益气温肾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益智仁暖肾温阳;金樱子酸涩而收小便;淡吴萸温肾健脾,缩泉涩精;牡蛎、桑螵蛸收敛固涩;五味子补肾固精、收纳肾气而止小便;乌药温肾散寒;山药补气健脾益胃。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有利尿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
【用法】每剂服1.5天,10天为1疗程。
【方四】补肾止遗汤
【出处】《中医药学刊》
【组成】黄芪15克,五味子、覆盆子、益智仁各10克,乌药8克,菟丝子10克,肉桂8克,桑螵蛸10克,麻黄5克。
【功用】益气温肾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黄芪益气健脾;肉桂温补肾阳;菟丝子温肾化气,固涩益精;益智仁暖肾温阳可助肉桂温暖下元,又有固涩缩尿之功;桑螵蛸补肾助阳,固涩缩尿;麻黄宣通气机,散发津液,凋节水道;五味子补肾养心,收敛固涩;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乌药温肾缩泉。
【药理】麻黄含有生物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引起精神兴奋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菟丝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黄芪、肉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补肾止遗汤治疗遗尿症具有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温肾固涩,改善了机体,提高了体内去氨加压素分泌水平,从而使遗尿症状消失。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益气固肾汤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黄芪、煅牡蛎各20克,党参、淮山药各15克,五味子、山茱萸、益智仁、桑螵蛸、炙鸡内金各8克,升麻、炙甘草各3克。尿频数清长胃寒者加肉桂(后下)2克。
【功用】培元益气、补肾缩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淮山药补气健脾益胃;五味子、山茱萸、益智仁、桑螵蛸补肾培元,固精缩尿;煅牡蛎固涩收敛;升麻协同黄芪、党参而升举阳气;炙鸡内金消食健胃止遗,又能使诸药补而不腻。诸药合用,共奏培元益气、补肾缩尿之功。
【药理】黄芪、党参、山药、肉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鸡内金含有胃激素,能增加胃液分泌量,提高酸度及消化力,增强胃肠蠕动,加快胃的排空;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升麻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解热、抗惊厥、抗凝、抗菌作用。
【用法】根据不同年龄增减药物剂量。水煎服,每日1剂,7日为1疗程。
【方六】温肾缩泉汤
【出处】《光明中医》
【组成】山药、桑螵各9克,肉桂6克,乌药6克,益智仁6克,通草3克,菟丝子6克,覆盆子6克。
【功用】补肾益气,健脾,固摄下焦。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山药健脾益肾;桑螵、肉桂、乌药、益智仁温肾收涩;菟丝子温肾化气,固涩益精;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通草利水通淋。
【药理】通草、菟丝子、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肉桂具有增加胃血流量和细胞保护作用,且有很强的分解脂肪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
【用法】上药共煎取30毫升,每日1剂。晚饭前服用,4周为一疗程。
【方七】遗尿方
【出处】《新中医》
【组成】黄芪20克,党参、菟丝子、桑螵蛸、金樱子、覆盆子各10克,益智仁、肉苁蓉、五味子各8克。
【功用】宣肺温肾健脾、固精缩尿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益智仁温脾暖肾,固精缩尿;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金樱子固精缩尿;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黄芪补脾益肺以制水;党参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恢复膀胱决渎功能;五味子收敛止遗;菟丝子补益肾精,固脬止遗;肉苁蓉温散下焦虚冷,以助膀胱气化。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温肾健脾、固精缩尿止遗之效。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菟丝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黄芪、党参、肉苁蓉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用法】以上剂量为5岁患儿用量,具体视患儿年龄大小调整。每天1剂,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7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嘱患儿白天不宜过度玩耍,以免疲劳贪睡,晚饭后注意控制饮水量,并嘱家长临睡前提醒患儿排尿,入睡后按时唤醒1~2次,从而逐步形成能自行排尿的习惯。
【方八】清心莲子饮
【出处】《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组成】石莲子10克,黄芪10克,党参8克,麦冬6克,黄芩5克,地骨皮6克,茯苓7克,车前子7克,甘草5克。
【功用】清心滋肾、安神固脬。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石莲子甘涩平,能清心火,固肾涩精,交通心肾;人参、黄芪益气;麦冬养阴;黄芩、地骨皮、甘草、茯苓、车前子清热,共奏清心滋肾、安神固脬之功,使阴平阳秘,水火既济,遗尿自愈。
【药理】莲子具有收敛作用;黄芪、党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麦冬有镇咳祛痰、强心利尿作用;黄芩、地骨皮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车前草有利尿、祛痰、抑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缩泉丸合升陷汤加味
【出处】《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组成】益智仁20克,乌药20克,山药30克,黄芪60克,升麻5克,桔梗5克,柴胡5克,白芍30克,五味子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菖蒲15克。
【功用】升阳补气,培元补肾,固涩小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举元煎升阳补气,缩泉丸培元补肾,固涩小便。而小儿有“肝强脾弱”特点,辅以白芍平肝,而其味酸有收涩之功,合五味子、龙骨、牡蛎收敛固涩小便,加菖蒲清心醒神,则遗尿可治矣。
【药理】黄芪、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龙骨能抗惊厥、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升麻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解热、抗惊厥、抗凝、抗菌作用;石菖蒲可提高大脑对夜尿警觉点的兴奋性,改变睡眠深度,打破夜尿症的排尿习惯,从而控制夜间排尿。
【用法】以上药物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煎开,再以文火煎煮15分钟即倒出药液。连续煎药3次,3次药液混合均匀。年龄大的患儿每次服药150毫升,每4小时服药1次。年龄小的患儿每次服药数汤匙,每隔1小时左右服药1次,采取时时频服的方法。
【方十】益肾缩尿汤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益智仁、山药、山茱萸各10~30克,沙蒺藜、覆盆子、芡实、金樱子、桑螵蛸、怀牛膝、台乌药各5~15克,龙骨、牡蛎各15~30克。
【功用】温肾固精缩尿,涩精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益肾缩尿汤以益智仁、沙蒺藜、山药温肾固精缩尿为君药;桑螵蛸、覆盆子、山茱萸、芡实、金樱子涩精止遗缩尿共为臣药;台乌药、龙骨、牡蛎、怀牛膝行气安神引药入经共为佐使;诸药合用使肾气复,膀胱约束有权,则遗尿、尿频可愈。方中用药多为酸、甘、微温之品,下焦湿热、阴虚火旺者本方忌用。
【药理】山药、怀牛膝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金樱子、沙蒺藜、芡实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龙骨能抗惊厥、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山茱萸有抑菌、抗凝、降糖、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收敛的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至200毫升,早晚两次分服;治疗期间睡前禁止饮水,忌食辛辣食物;5天为1疗程。
【方十一】桑螵蛸散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桑螵蛸10克,菟丝子10克,益智仁10克,巴戟天10克,石菖蒲10克。
【功用】益气温肾,固摄下元。
【主治】小儿遗尿下元虚寒型。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健脾益胃;桑螵蛸涩精止遗缩尿;益智仁温脾暖肾,固精缩尿;菟丝子、巴戟天温肾化气,固涩益精;石菖蒲交通心肾、清心醒脑。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菟丝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黄芪、党参、白术、巴戟天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石菖蒲可提高大脑对夜尿警觉点的兴奋性,改变睡眠深度,打破夜尿症的排尿习惯,从而控制夜间排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补中益气汤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当归10克,益智仁10克,五味子6克,金樱子10克。
【功用】益气补脾,培元固涩。
【主治】小儿遗尿脾肺气虚型。
【方解】金樱子酸涩而收小便;益智仁暖肾温阳;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补气健脾益胃;五味子收敛固涩小便;升麻协同黄芪、党参而升举阳气;陈皮健脾燥湿。
【药理】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升麻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解热、抗惊厥、抗凝、抗菌作用;陈皮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
杭州-毛**
回复很多初为人母人父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烦恼,就是孩子老是喜欢在半夜尿床。这主要是因为孩子还不能自主的控制排尿。一般而言,孩子在3、4岁的时候,就开始自主控制排尿了。当孩子如果到了5、6岁的时候,还会发生尿床的事情的话,在医学上就被称为是“遗尿”。不过需要清楚的是,遗尿一般是具有连续性的,如果只是偶尔的话,是不算为遗尿的。小儿遗尿到底有哪些原因呢?
小儿遗尿的症状一般而言,如果孩子在3岁以后经常发生或者5岁以后时有发生不自主排尿现象的话,就称之为遗尿。一般发生遗尿的小孩以男性比较多,主要是白天上厕所的次数比较少或者是白天过于兴奋所导致的。
小儿遗尿的原因1、遗传因素
30%遗尿孩子的爸爸和20%遗尿孩子的妈妈,在小时候也曾犯遗尿病。反过来讲,爸妈均有遗尿史,他们儿子有40%会遗尿,他们的女儿有25%也患此病。另外,在双胞胎、单卵双胎兄弟同时遗尿的要比双卵双胎高出2倍,可见,遗尿有遗传倾向。
2、睡眠过深
这是一个较常见的因素。这类小儿常常在睡前玩的较疲乏,睡得很深,不易唤醒,也多在梦境中尿床。若睡前饮水较多,则更易发生尿床。
3、膀胱功能成熟延迟
有些患遗尿症的小儿的膀胱容易较正常孩子小,这些孩子平时排尿次数相对较多,但尿量不多。这是由于膀胱内的尿液没有多少,它就收缩排尿了。
4、精神紧张
根据统计,精神紧张的孩子更容易发生遗尿,不过这种遗尿通常只是暂时的。
5、疾病因素
器质性疾病也会引起遗尿,不过这类并不多见。一般泌尿系感染、畸形、以及脊柱裂、脑脊膜膨出等可引起遗尿。
小儿遗尿怎么办不要小看孩子遗尿,如果遗尿长期不愈的话,会导致孩子在精神上甚至心理上都会产生自卑感,严重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所以如果发现孩子遗尿的话,一定要及时的治疗。首先各位家长应该最好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一下,看是否是由于尿路感染等器质性疾病所引起的遗尿,如果是,应该配合医生经治疗,这样遗尿也就不治而愈了。如果不是,只是精神紧张等引起的遗尿,则应该帮助孩子放松,这样也有利于缓解遗尿。另外,一些民间的食疗偏方等也都是可以帮助孩子控制遗尿的。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遗尿的孩子自卑感比较强,而且有沉重的心理负担,所以对于家长而言,应该耐心的引导孩子,而不要动不动责怪打骂孩子,帮助孩子重新树立信心,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
小儿遗尿的小偏方韭子15克、破故纸15克、益智仁15克、白术15克、覆盆子40克、煅龙骨40克、菟丝子20克、熟地20克、山药30克、桑螵蛸30克、党参25克、附子10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台乌药9克、山药18克、益智仁9克、五味子6克、桑螵蛸12克、熟地9克、甘草3克。加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益智仁10g、乌药10g、淮山药15g、炙黄芪15g、炒白术510g、桂枝5~10g。水煎内服,每日1次。
乌药、益智仁各等量。共研成细末,用山药粉和为丸。每日 12g~18g ,分2次服。
黄芪、覆盆子各15克,党参20 克,白术、金樱子、益智仁、桑螵蛸各10克。用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白果适量、益智仁6克、鸡蛋1个。药研细面,把鸡蛋开一小孔将药面放入,煮熟,每日2个,2次吃完。
小儿遗尿食谱推荐核桃鸡米
材料:
核桃仁、鸡脯肉各适合,食用油、蛋清、面粉、食盐各适量
做法:
将鸡脯肉洗净后切成合适大小的丁,放入蛋清、淀粉以及少量的食盐搅拌均匀,锅内油烧热,加入核桃仁炸熟后捞出,倒入鸡丁炒至半熟后,与炸熟的核桃仁继续翻炒即可。
功效:
核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温中补虚的作用,和鸡脯肉一起食用,非常适合有小儿遗尿的患者食用。
黑豆糯米饭
材料:
黑豆30克、糯米100克、红糖20克、花生油适量
做法:
(1)将黑豆、糯米洗净后,沥干水分;
(2)锅内倒入花生油烧热后,放入糯米炒至有粘性;
(3)放入黑豆以及适量的清水小火慢煮;
(4)待煮熟后,加入适量的红糖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糯米和黑豆具有健脾养胃的作用,而糯米还具有收涩的作用,对于尿频等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
逍遥子
回复1 偏方一
处方:补骨脂10克,金樱子10克,防风10克,藁本10克,浮萍10克,石菖蒲10克,甘草5克。
加减:气虚加党参、黄芪;有热加知母、黄柏。
功效:补肾固摄,宣肺化湿。
用法:水煎服。
说明:本方适用于治疗小儿遗尿症。共治疗109例,疗效满意。
2 偏方二处方:益智仁100克,炒山药30克,桑螵蛸40克,补骨脂15克,乌药30克,白果100克。
功效:补益肾气,温暖下元。
用法:上药共为细末,每次可服至10克,每日2次,早、晚温开水冲服,幼儿剂量酌减。
说明:本方适用于治疗小儿遗尿症。10多年观察数10例,无一不效,轻者1料,重者2料则愈。
3 偏方三处方:桑螵蛸15克,益智仁15克,黄芪15克,炒淮山药15克,煅牡蛎10克,五味子10克,台乌药10克。
功效:健脾温肾,固涩下元。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4-8岁小儿每次服6克,8-10岁以上每次服10克,早、晚l次,米汤送服,以愈为度。
说明:本方适用于治疗12岁以下小儿遗尿症。此方配伍合理,效果颇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