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智仁黄芪能治疗遗尿吗
益智仁黄芪能治疗遗尿吗
最佳回答
能够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吸收,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改善贫血,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平淡之
回复遗尿是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在睡眠中不能自主控制排尿。多数发生于夜间,引起遗尿除少数由于尿路病变,蛲虫病,脊柱裂等所致,绝大多数因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中枢功能失调引起。
【方一】遗尿方
【出处】《实用中医药杂志》
【组成】桑螵蛸、乌药、覆盆子、川断、淫羊藿、锁阳、炒鸡内金、山萸肉、金樱子、五味子各12克,益智仁9克,肉桂4克,制附片6克,山药15克,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
【功用】补肾助阳,益气固涩,止遗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淫羊藿、锁阳、山萸肉补肝肾、固精气、缩小便,乌药温肾散寒,桑螵蛸固肾而缩小便,金樱子酸涩而收小便,五味子补肾固精、收纳肾气而止小便。全方配伍共奏补肾助阳,益气固涩,止遗尿之功。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山药、肉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附子有强心、抗炎、抗氧化的作用;鸡内金含有胃激素,能增加胃液分泌量,提高酸度及消化力,增强胃肠蠕动,加快胃的排空;川断、锁阳、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龙骨能抗惊厥、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
【用法】每日1剂,早上、中午水煎服,晚上控制饮水。
【方二】缩尿散
【出处】《柳州医学》
【组成】五倍子、吴茱萸、小茴香、补骨脂、附子各等份,碾碎成细末,摇匀,装瓶备用。
【功用】调补心肾、健脾益肺、固精止涩,缩小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故在治疗上以五倍子、吴茱萸、小茴香、补骨脂、附子温肾健脾,缩泉涩精。全方具有调补心肾、健脾益肺、固精止涩、缩小便的作用,取肾经之涌泉、任脉之神厥穴外敷,这样,下元虚冷得以温煦,膀胱的制约能力得以恢复,遗尿可止。
【药理】五倍子对小肠有收敛作用,可减轻肠道炎症止腹泻,并有抑菌作用;附子有强心、抗炎、抗氧化的作用;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有利尿作用,并对大肠杆菌有强力的抑制作用,对猪蛔虫有显著杀虫作用;补骨脂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茴香含挥发油(茴香油)等,能增强胃肠蠕动,排出胃肠中积气,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
【用法】取上药粉约20克,用温开水调成厚糊状,外敷神阙穴、涌泉穴(双侧),用胶布固定,每晚睡前进行敷贴,次日晨起时将药取下,如有敷药处起红疹者可改用植物油调敷,10天为一个疗程。
【按语】在饮食上忌生冷苦寒之品,睡前2小时少饮水及饮料,夜间家长可唤醒排尿1次,年长儿则应多给予安慰,帮助其克服紧张情绪,消除自卑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方三】缩泉汤加味
【出处】《浙江中医杂志》
【组成】益智仁、金樱子、淡吴萸、五味子各5克,乌药、牡蛎、桑螵蛸各10克,山药15克。
【功用】益气温肾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益智仁暖肾温阳;金樱子酸涩而收小便;淡吴萸温肾健脾,缩泉涩精;牡蛎、桑螵蛸收敛固涩;五味子补肾固精、收纳肾气而止小便;乌药温肾散寒;山药补气健脾益胃。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吴茱萸有健胃、镇痛、止干呕和止嗳酸等功效,有利尿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
【用法】每剂服1.5天,10天为1疗程。
【方四】补肾止遗汤
【出处】《中医药学刊》
【组成】黄芪15克,五味子、覆盆子、益智仁各10克,乌药8克,菟丝子10克,肉桂8克,桑螵蛸10克,麻黄5克。
【功用】益气温肾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黄芪益气健脾;肉桂温补肾阳;菟丝子温肾化气,固涩益精;益智仁暖肾温阳可助肉桂温暖下元,又有固涩缩尿之功;桑螵蛸补肾助阳,固涩缩尿;麻黄宣通气机,散发津液,凋节水道;五味子补肾养心,收敛固涩;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乌药温肾缩泉。
【药理】麻黄含有生物碱具有兴奋中枢神经、引起精神兴奋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菟丝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黄芪、肉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补肾止遗汤治疗遗尿症具有疗效确切,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温肾固涩,改善了机体,提高了体内去氨加压素分泌水平,从而使遗尿症状消失。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益气固肾汤
【出处】《河北中医》
【组成】黄芪、煅牡蛎各20克,党参、淮山药各15克,五味子、山茱萸、益智仁、桑螵蛸、炙鸡内金各8克,升麻、炙甘草各3克。尿频数清长胃寒者加肉桂(后下)2克。
【功用】培元益气、补肾缩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淮山药补气健脾益胃;五味子、山茱萸、益智仁、桑螵蛸补肾培元,固精缩尿;煅牡蛎固涩收敛;升麻协同黄芪、党参而升举阳气;炙鸡内金消食健胃止遗,又能使诸药补而不腻。诸药合用,共奏培元益气、补肾缩尿之功。
【药理】黄芪、党参、山药、肉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鸡内金含有胃激素,能增加胃液分泌量,提高酸度及消化力,增强胃肠蠕动,加快胃的排空;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升麻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解热、抗惊厥、抗凝、抗菌作用。
【用法】根据不同年龄增减药物剂量。水煎服,每日1剂,7日为1疗程。
【方六】温肾缩泉汤
【出处】《光明中医》
【组成】山药、桑螵各9克,肉桂6克,乌药6克,益智仁6克,通草3克,菟丝子6克,覆盆子6克。
【功用】补肾益气,健脾,固摄下焦。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山药健脾益肾;桑螵、肉桂、乌药、益智仁温肾收涩;菟丝子温肾化气,固涩益精;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通草利水通淋。
【药理】通草、菟丝子、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肉桂具有增加胃血流量和细胞保护作用,且有很强的分解脂肪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
【用法】上药共煎取30毫升,每日1剂。晚饭前服用,4周为一疗程。
【方七】遗尿方
【出处】《新中医》
【组成】黄芪20克,党参、菟丝子、桑螵蛸、金樱子、覆盆子各10克,益智仁、肉苁蓉、五味子各8克。
【功用】宣肺温肾健脾、固精缩尿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益智仁温脾暖肾,固精缩尿;桑螵蛸补肾助阳,固精缩尿;金樱子固精缩尿;覆盆子益肾固精缩尿;黄芪补脾益肺以制水;党参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恢复膀胱决渎功能;五味子收敛止遗;菟丝子补益肾精,固脬止遗;肉苁蓉温散下焦虚冷,以助膀胱气化。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温肾健脾、固精缩尿止遗之效。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菟丝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黄芪、党参、肉苁蓉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
【用法】以上剂量为5岁患儿用量,具体视患儿年龄大小调整。每天1剂,水煎,分早、午、晚3次服,7天为1疗程。服药期间,嘱患儿白天不宜过度玩耍,以免疲劳贪睡,晚饭后注意控制饮水量,并嘱家长临睡前提醒患儿排尿,入睡后按时唤醒1~2次,从而逐步形成能自行排尿的习惯。
【方八】清心莲子饮
【出处】《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组成】石莲子10克,黄芪10克,党参8克,麦冬6克,黄芩5克,地骨皮6克,茯苓7克,车前子7克,甘草5克。
【功用】清心滋肾、安神固脬。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方中石莲子甘涩平,能清心火,固肾涩精,交通心肾;人参、黄芪益气;麦冬养阴;黄芩、地骨皮、甘草、茯苓、车前子清热,共奏清心滋肾、安神固脬之功,使阴平阳秘,水火既济,遗尿自愈。
【药理】莲子具有收敛作用;黄芪、党参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麦冬有镇咳祛痰、强心利尿作用;黄芩、地骨皮具有广泛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茯苓能增强淀粉酶的活性和左旋木糖吸收率;车前草有利尿、祛痰、抑菌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九】缩泉丸合升陷汤加味
【出处】《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组成】益智仁20克,乌药20克,山药30克,黄芪60克,升麻5克,桔梗5克,柴胡5克,白芍30克,五味子15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菖蒲15克。
【功用】升阳补气,培元补肾,固涩小便。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举元煎升阳补气,缩泉丸培元补肾,固涩小便。而小儿有“肝强脾弱”特点,辅以白芍平肝,而其味酸有收涩之功,合五味子、龙骨、牡蛎收敛固涩小便,加菖蒲清心醒神,则遗尿可治矣。
【药理】黄芪、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龙骨能抗惊厥、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升麻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解热、抗惊厥、抗凝、抗菌作用;石菖蒲可提高大脑对夜尿警觉点的兴奋性,改变睡眠深度,打破夜尿症的排尿习惯,从而控制夜间排尿。
【用法】以上药物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煎开,再以文火煎煮15分钟即倒出药液。连续煎药3次,3次药液混合均匀。年龄大的患儿每次服药150毫升,每4小时服药1次。年龄小的患儿每次服药数汤匙,每隔1小时左右服药1次,采取时时频服的方法。
【方十】益肾缩尿汤
【出处】《陕西中医》
【组成】益智仁、山药、山茱萸各10~30克,沙蒺藜、覆盆子、芡实、金樱子、桑螵蛸、怀牛膝、台乌药各5~15克,龙骨、牡蛎各15~30克。
【功用】温肾固精缩尿,涩精止遗。
【主治】小儿遗尿。
【方解】益肾缩尿汤以益智仁、沙蒺藜、山药温肾固精缩尿为君药;桑螵蛸、覆盆子、山茱萸、芡实、金樱子涩精止遗缩尿共为臣药;台乌药、龙骨、牡蛎、怀牛膝行气安神引药入经共为佐使;诸药合用使肾气复,膀胱约束有权,则遗尿、尿频可愈。方中用药多为酸、甘、微温之品,下焦湿热、阴虚火旺者本方忌用。
【药理】山药、怀牛膝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乌药有抗乙酰胆碱的收缩效应,能解除平滑肌的痉挛,松驰膀胱逼尿肌作用,故接受治疗的患儿易自醒;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覆盆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金樱子、沙蒺藜、芡实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龙骨能抗惊厥、减轻骨骼肌的兴奋性;牡蛎有镇静、镇痛、抗惊厥、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作用;山茱萸有抑菌、抗凝、降糖、利尿、增强免疫功能、抗氧化、收敛的作用。
【用法】每日1剂,水煎至200毫升,早晚两次分服;治疗期间睡前禁止饮水,忌食辛辣食物;5天为1疗程。
【方十一】桑螵蛸散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党参10克,黄芪10克,白术10克,桑螵蛸10克,菟丝子10克,益智仁10克,巴戟天10克,石菖蒲10克。
【功用】益气温肾,固摄下元。
【主治】小儿遗尿下元虚寒型。
【方解】方中黄芪、党参、白术补气健脾益胃;桑螵蛸涩精止遗缩尿;益智仁温脾暖肾,固精缩尿;菟丝子、巴戟天温肾化气,固涩益精;石菖蒲交通心肾、清心醒脑。
【药理】桑螵蛸有轻微抗利尿、降糖降血脂、促进消化液分泌及敛汗作用;菟丝子有抗利尿作用并对大脑皮质有良好的调节作用;黄芪、党参、白术、巴戟天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石菖蒲可提高大脑对夜尿警觉点的兴奋性,改变睡眠深度,打破夜尿症的排尿习惯,从而控制夜间排尿。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十二】补中益气汤加减
【出处】《实用中医儿科手册》
【组成】黄芪1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山药10克,陈皮6克,升麻6克,当归10克,益智仁10克,五味子6克,金樱子10克。
【功用】益气补脾,培元固涩。
【主治】小儿遗尿脾肺气虚型。
【方解】金樱子酸涩而收小便;益智仁暖肾温阳;黄芪、党参、白术、山药补气健脾益胃;五味子收敛固涩小便;升麻协同黄芪、党参而升举阳气;陈皮健脾燥湿。
【药理】黄芪、党参、白术、山药具有增强肌体的免疫功能,强心、降压、降血糖、利尿、抗衰老、抗肿瘤、抗疲劳、抗病毒、镇静、镇痛等作用;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都有兴奋作用,可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皮层的调节作用,既可起到醒脑作用,又可起到解痉作用;益智仁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作用;金樱子有抑菌、收敛、止泻作用;升麻有镇痛、消炎、升高白细胞、解热、抗惊厥、抗凝、抗菌作用;陈皮利于胃肠积气的排出,能促进胃液分泌,有助于消化;当归具有扩张血管、抗栓、抗凝的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剂。
-
xuzhujun728
回复如果是疾病因素引起的,先治疗疾病。排除了疾病因素,是由于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遗尿,可以通过耐心的教育,解释和劝慰来纠正。首先要帮助孩子了解遗尿症是暂时的功能失调,消除精神负担,配合治疗是可以治愈的。
1、为避免孩子夜间熟睡后不易醒,白天应注意不要过度疲劳,中午最好安排一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2、晚饭菜中少放盐,少喝水,少喝汤。
3、睡觉前制止孩子过度兴奋,要孩子养成睡觉之前排空小便再上床的习惯。
4、父母要培养孩子自觉起床小便的习惯。入睡前提醒孩子自我默述“今晚x点起来小便”,父母还可以在孩子经常遗尿的钟点到来之前叫醒他,让他在清醒状态下小便。
5、训练孩子白天憋尿也可作为一种方法,每当出现尿意时主动控制暂不排尿,开始可推迟几分钟,逐渐延长时间。
在治疗过程中,对孩子时常鼓励能加强他们的信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哪一天没有尿床,就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参与治疗的积极性。另外,父母千万不要责怪,惩罚孩子。 对于各种功能性遗尿患儿,尿床治疗中医将之分为肾气不足型、脾肺气虚型、肝经湿热型、心肾不交型。
1、肾气不足的小儿遗尿,每晚可多次尿床,尿清长味不大,平时在天气寒冷时,小便次数多,面色苍白,缺少光泽,神疲乏力,四肢发凉、怕冷,或下肢无力,智力较同龄儿童稍差,舌质淡苔白滑等证。治疗要温补肾阳,中药可用:益智仁,补骨脂,茯苓,山萸,菟丝子,五味子,桑螵蛸,肉桂等.其具体配方炮制依人而异。
2、若小儿除遗尿外,兼见一些肺脾气虚证,如少气懒言,神疲乏力,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稍动就出汗,舌淡苔薄白等证,则应补益脾肺以固涩小便,方药可用:党参,黄芪,白术,益智仁,白果,柴胡,山药,乌药,鸡内金,芡实,其具体配方炮制依人而异。
3、肝经湿热型的症状主要为:夜间遗尿,其尿量不多,但味腥臊,尿色较黄,兼见性情急躁易怒,面赤唇红,口渴好喝水,舌红苔黄等。治疗应该泻肝清热,中药可用:
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车前子,当归,生地,柴胡,白果,甘草其具体配方炮制依人而异。
食疗可选猪膀胱1个,益智仁(或薏米,或糯米,或莲子)。将猪膀胱切开洗净,装入上述任何一种药,放锅内炖熟后服食。每天1次,连服5~6天。简单的方法还可取益智仁,醋炒研细末,分3次开水冲服,连服6~7天。
4、心肾不交型表现为梦中遗尿,睡眠不安,烦躁叫扰,白天多动少静,或手足心发热,形体消瘦,舌尖红有刺苔薄,应清心滋肾,方药可用:生地,竹叶,木通,黄连,肉桂,甘草,黄精,玉竹,桑螵蛸,益智仁等,遗尿的小儿夜间一般多不能自醒,因此,中药方剂中一般可适当加清心醒神之品,如莲心、麻黄、菖蒲、远志等药.。 针灸治疗尿床上宜以温补脾肾,益气固摄为原则,选穴以任脉、膀胱经及脾经穴为主,酌取关元、肾俞及三阴交三穴施温补手法,同时配合灸疗。经过治疗使患儿下元充实,肾阳振奋,膀胱约束有力,遗尿自然可愈。临床上一般可在治疗3~5次后明显好转。
但治疗中应注意的是:一、家长必须密切配合医生,不能斥责患儿,要注意白天勿使患儿疲劳兴奋过度,晚上控制其饮水,夜间及时叫醒令其小便,逐渐养成自觉清醒小便的习惯。二、治疗时间以下午或临睡前进行最好。三、若治疗10次以上无效者,多说明有其它致病因素(如泌尿系感染、营养不良、大脑发育不全、脑外伤等),应查明原因,积极治疗。四、因先天性隐性骶椎裂引起的遗尿,一般在10岁以内较难治愈,但随着患儿机体的生长发育,往往在15岁左右,经针灸治疗,大部分可迅速治愈。五、3岁以下婴幼儿,由于智力发育不完善,排尿的正常习惯尚未养成,出现暂时遗尿不属于病态。 肚脐是中医内病外治领域一种古老的疗法。肚脐,穴位名神阙,属奇经八脉任脉中一个重要穴位。任脉与督脉、冲脉、带脉等相联系,总汇全身之气血,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外联皮肉筋骨,故脐和诸经百脉相连,阴阳相济,起到主调节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从传统中医药理论看,经脐部给药有利于直达病所,达到驱除病邪,康复机体之目的,从现代医学看,脐部表皮角质层较薄,屏障功能最弱,皮下无脂肪组织,皮肤和筋膜、腹壁直接相连,脐部皮肤除微循环外,脐下腹膜还分布有丰富的静脉网,这些均利用药物穿透皮肤,被吸收进入人体循环以及淋巴免疫系统,发挥药物的直接作用,因此,脐部比其它透皮给药更易于药物吸收。而且药力持久不间断,避免了口服药在夜间遗尿多发时处于药物低峰值的不利治疗因素纳米技术靶向治疗尿床。
近些年来,由于社会的进步、环境的污染诸多的因素对机体造成了不利,致使扰乱机体生理功能、伤害身心健康。导致了机体整体的亏虚,在这种背景和条件下,机体会产生多种疾病,出现了遗尿或者其它病理性疾病。如果不从调理和恢复脏腑功能入手,去增强机体的适应力和应变性,那么会使已经失调的脏腑功能继续失调,进而产生新的综合性疾病。如遗尿病病邪就回乘虚而入、扰乱、破坏整个机体。但目前的治疗遗尿的药物大都缺乏靶向性,对细胞组织的选择性较差,从而导致疗效低、毒性大、病情难以控制的不良局面。目前第一个把治疗遗尿尿床药物制成纳米级靶向微球的产品——美森牌得爽贴已经成功问世,对于靶向治疗长期遗尿患者是一个重大进展。本发明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一种对遗尿、尿床、尿失禁、脊柱裂等能自动导向、选择性强、治疗指数高、毒副作用小、使用简便的纳米级靶向特色治疗。
科学组方:双管奇下,确切可靠。得爽贴的主要药物成分:
第一组是以红参、桂肉、石菖蒲等代表的醒脑开窍之品,富含FC神经调节因子,增强大脑对尿感信号的敏感度,以达到“憋尿即醒的目的”;
第二组以山芋肉、丁香油等组成,能温肾固涩,增强肾的“开关”功能和膀胱括约肌的约束能力,从而确保尿液的正常排泄。 SNM(sacralneuromodulation)疗法即骶神经调节疗法,国外学者于2001~2005年采用该法治疗神源性和非神经源性下尿路功能紊乱,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神经调节疗法采用了经皮神经刺激即TENS疗法,不再需要手术埋藏电极。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儿科分别于2006和2007年对低频电流神经刺激(TENS)治疗儿童原发性夜间遗尿症进行了临床研究,认为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其治疗原理认为是:增加膀胱骶神经至中枢上行传入通路信息、提高神经兴奋性、明显改善睡眠觉醒碍、增加膀胱容量、抑制逼尿肌不稳定收缩造成的膀胱过度活动。江苏省江阴市止遗电子研究所于2006年研制成功了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TENS治疗设备~家用微型遗尿治疗仪,是在通常的TENS治疗设备的基础上叠加了定时器和裤裆尿湿传感器,治疗的时机是在夜间膀胱充盈期自动进行,即时效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使用时,把微型仪器放在专用内裤的小口袋里,整夜监视和治疗过程实现自动化,既无药物的毒副作用,又可避免针灸等侵入性痛苦,既能达到在医疗机构进行神经调节治疗之目的,又便于足不出户在家庭内自助治疗。既能在清醒状况用作SNM骶神经调节治疗,又能在睡眠状态用来自动进行TENS特色疗法,还能提前或尿床当时提醒患者,防止尿湿床铺。
-
宁吉儿
回复遗尿,又称尿床 ,是指小儿睡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多发生在 3岁以上的儿童 ,睡眠时不能控制排尿 ,但不包括有器质性病变的遗尿症患者。中医认为多由小儿肾气不足、下元虚冷或病后体弱、脾肺气虚不摄 ,或有不良习惯所致。非处方中成药选用应按以下二型辨治 :1.若表现为夜间遗尿、怕冷喜热、面色苍白、体弱多病、夜间不易叫醒、小便清长、舌淡等 ,此为肾气不足遗尿 ,治宜补益肾气、温肾散寒。可选用缩泉丸 (由益智仁、乌药、山药组成 ),每次 3~ 6克 , 1日 2次 ,温开水送服 , 3岁以内小儿酌减。也可选用遗尿散 (由萆 、益智仁、朱砂组成 ),每天1次 , 3~ 6岁小儿每次 3克 , 7岁以上每次 5克 ,均用温开水送服 , 3岁以内小儿酌减。2.若表现为小便次数多、面色黄白无光泽、易于感冒、体弱无力、爱长出气、食欲差、腹胀、大便偏稀或有脱肛、舌淡等 ,此为脾肺气虚遗尿 ,治宜健脾益气。可选用补中益气丸 (由黄芪、党参、甘草、白术、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组成 ), 3~ 6岁小儿每次 3克 , 7~ 11岁每次 6克 , 12岁以上每次 9克 ,均为 1日 3次 ,温开水送服 , 3岁以内小儿酌减。也可选用参芪膏 (由黄芪、党参组成 ), 3~ 6岁小儿每次 5克 , 7岁以上每次 9克 ,用温开水化服 , 3岁以下小儿酌减。
-
逍遥子
回复【古今验方】
1、治疗小儿遗尿
益智仁6~10克,水煎,取10~20毫升送服肾气丸,早晚各1次,空腹服用。兼有口臭、食欲不佳、大便异常者加党参6~10克、焦白术6~10克、石菖蒲10克、鸡内金10克;兼有肺卫不固症者加黄芪10克、杏仁6克入煎汤药汁中。15天为1个疗程。同时患儿每日晚饭后不宜过量饮水,白天不宜过度贪玩,以免夜间沉睡难醒。
2、温肾,利湿,化浊
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9克,水煎,加盐少许(约1克),饭前服用。适用于虚寒引起的小便频多、尿色白如米泔或凝如膏糊等。如兼有其他症状需要酌情加减药物。
3、温肾祛寒,缩尿止遗
益智仁9克,乌药6克,研末,再用酒煎山药末为糊,制丸如桐子大,每次服9克,用盐水或米汤送服,适用于膀胱虚寒引起的小便频多或遗尿等。如兼有其他症状,需要酌情加减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