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痛服用什么中药
坐骨神经痛服用什么中药
最佳回答
一般是有坐骨神经疼痛的患者的话,主要就是可以用一些止痛的药物治疗,一般这种情况的话,一般都是可用红花,都是没问题的中成药的话,这个都是可以田七止痛胶囊,还有云南白药都是问题不大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太原`赵**
回复黄芪续断酒
配方:黄芪、防风、肉桂、天麻、萆、白芍、当归、云母粉、白术各30克,茵芋叶20克,木香、仙灵脾、甘草、续断各30克,好酒公斤。主治风湿痹痛,身体麻木,皮肤搔痒,筋脉拘急,手足不遂,湿邪所致坐骨神经痛,言语謇涩。
-
平淡之
回复坐骨神经是人体内最大的一支周围神经,它起始于腰骶部的脊髓,途径骨盆,从坐骨大孔穿出(得名为坐骨神经),经过臀部,然后沿大腿后例,小腿后例和前外侧止于足部肌肉。
坐骨神经痛就是坐骨神经的通路上如腰部、臀部、大小腿、足等部位发生某些病理性改变的一种神经性疼痛并伴患侧肢体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症。
坐骨神经痛的发病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最为常见的就是腰椎间盘突出后压迫了腰骶神经根(坐骨神经的起始端)所致。其它则可能由脊椎结核、椎管肿瘤(原发或继发)、下腰部广泛性的椎骨骨质增生,蛛网膜炎等器质性改变所刺激腰骶脊髓神经根引起坐骨神经痛。另外,患者受风寒
潮湿侵袭,病毒感染或医源(臀部注射、手术)所引起的坐骨神经痛。
以上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主要表现是在下腰骶部,由下腰部沿着坐骨神经走行区域及所行径的分支而呈阵发性或持续性放射痛,痛得病人心烦意乱,坐卧不安,患肢痛得难以移动步子,每当抬腿时,坐骨神经被牵拉而使疼痛加重。因此,病人多伴屈曲患肢以减轻疼痛,患者多有因定路、咳嗽、打喷嚏、大便时疼痛加重的经历,所以咳嗽、打喷等动作未曾出现,自身保护以减轻疼痛的条件反射意识已经形成.这表明病人给病痛折磨怕了。但是有一种坐骨神经干发炎引起的疼痛多在活动时加剧,夜间加重,可是咳嗽、打喷等增加腹内压的动作时,疼痛没有什么明显的影响,其真正的发病原因尚不清楚,但它一旦疼痛发作起来,病人常主诉痛感好似烧灼样痛,刀割样痛。
妇科门诊常常也遇到坐骨神经痛的病人,这类病人多伴是妊娠后期渐渐增大的胎儿压盆腔所致,以及妇科盆腔疾病,如子宫肿瘤压迫盆腔抵神经丛所致,另外,骶骼关节炎也可引起坐骨神经痛。
关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①严重疼痛者应卧硬板床休息,以利于加速症状的缓解;②可以注射或口服一些
B族维生素类药物,以便营养病损的坐骨神经;可服用一些舒筋活血、怯风镇痛的中药;④体疗、理疗、针炙、
推拿按摩均有明显缓解症状的作用;⑤有条件的病人可用温泉水治疗。但是,就治疗坐骨神经痛的本质而言,主要是治疗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的原发病,如因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坐骨神经痛则必须先治本,只要腰椎间盘突出症被治愈,坐骨神经痛的问题迎刃而解。
-
xuzhujun728
回复坐骨神经痛通常应该吃一些比如说维生素B或者是神经消止痛的药物,比如说迈之灵或者是草木犀流浸的液片。下面我给它做详细的介绍。
首先应该吃一些止痛药,可以有效地缓解剧烈疼痛、减轻下肢症状。还有就是神经的营养药,如甲钴胺或者是维生素B1、B12等等,可促进神经损失的修复。还有就是神经消肿药,如迈之灵、草木犀流浸液片等,促进神经水肿的消退、减轻下肢的症状。还有就是舒筋活血的中药,比如说含三七、当归等中药,有利于缓解下肢疼痛的症状。
由于坐骨神经疼的病程缓慢、迁延,严重影响了病人的工作和生活,必须及时早诊断和治疗。首先要到医院就诊,在明确病因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根据具体的病情选择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其他的治疗通常有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还有手术治疗。
-
成都-陈**
回复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坐骨神经痛是一常见的病,是因坐骨神经受到压迫而引起的症状。生活中想要健康需要一些坐骨神经痛中医辨证治疗用药来强化我们的能力。那么,坐骨神经痛中医辨证治疗用药有哪些呢?我就带你了解其中详情吧!
坐骨神经痛中医辨证治疗用药
1. 寒湿阻滞
(1) 室内空气新鲜,温暖向阳,环境安静,舒适,避免阴暗潮湿及寒冷刺激。
(2) 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寒凉、油腻、肥甘厚味之品,可选用物价皮酒(五加皮、糯米、酒曲发酵或酒酿。苡仁、乌蛇等浸酒服用)以祛风散寒、活络止痛。
(3) 消除病人恼怒、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使其心情开朗、乐观、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4) 卧床休息,睡硬板床3~4周。注意夜间局部保暖,避免不适当的运动和寒冷刺激。
(5) 局部疼痛可用食盐500g,大葱数段,炒热后包熨患部,注意防止烫伤。
(6) 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其他伴随症状。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7) 中药可选用蠲痹汤,宜温热服,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中成药可选用小活络丹,每次1丸,每日3次,黄酒送服。
(8) 针刺疗法:针刺可选穴环跳、气海俞、大肠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委阳、悬钟、昆仑、腰3~5夹脊,强刺激,用泻法;电针取穴同上,每次选2~4穴,用脉冲电针刺激10~20分钟;耳针取坐骨神经、臀、腰骶、肾上腺、神门、膝、踝等穴。留针30分钟左右,隔5~10分钟捻转1次。强刺激,也可埋针;穴位注射取穴阿是穴、环跳、腰3~5夹脊。用复方当归、丹参、威灵仙等中药制剂2~4ml,隔日注射一次。
(9) 拔火罐:取穴环跳,压痛点。
(10) 单方、验方:络石藤12g,秦 伸筋草12g,路路通12g,水煎服。
2.血瘀气滞
(1)室内空气新鲜,病室温暖向阳。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禁生冷、肥甘厚腻之品。
(3)情志调护:参照寒湿阻滞。
(4)卧床休息,睡硬板床3~4周。
(5)疼痛时可参照寒湿阻滞。
(6)中药宜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温经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可选用大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7)针刺疗法:体针可取患侧大肠俞.关元.环跳等穴,用泻发;毫针刺法常取肾俞.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等穴,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疼痛甚者,每次选两穴加电针,刺激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穴位注射用当归或川芎.红花或防风.三七注射液,痛甚配延胡注射液1~2ml,取穴大肠俞.环跳.昆仑.肾俞.委中.阳陵泉.风市.绝骨.膀胱俞等,每次选2~4穴,交替使用;耳针取患肢对侧耳穴坐骨神经.腰.足,常规消毒后,耳针垂直刺入,2h按压一次,以加强刺激,1周后将针取下,休息2天后,再行第二次治疗。
(8)按摩:用力横搓下肢足三阴和足三阳经,以舒经活络,行气活血。
(9)单方.验方:威灵仙15g.木瓜12g.白术12g.川断12g.当归12g.香附9g.桂枝9g.牛膝9g.干姜6g.三七粉5g(冲服),每日一剂,饭后服用。
3.肝肾亏虚
(1)病室空气新鲜,温暖向阳。保持一定湿度,以感到舒适为宜。
(2)饮食宜易消化,禁肥厚油腻.生冷食物,可选用猪肉.狗肉.贝类,蟹等,以滋补肝肾。
(4)卧床休息,卧硬板床3~6周,注意患肢保暖,避免患肢用力运动,治疗咳嗽,以免加剧疼痛。
(5)疼痛时可用茱萸60g,粗盐等量混合炒至热,以布包温熨痛处,或用热水袋热敷,注意防止烫伤。
(6)中药宜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温肾养阴,疏风散寒,祛湿通络。中成药可选健步虎潜丸.木瓜丸均为每日6g,每日2次。
(7)针刺疗法:体针可选大肠俞.肾俞.秩边.环跳.殷门.阳陵泉.承山.悬钟穴,用平补平穴法,亦可加艾灸治疗;耳针取穴坐骨神经.腰椎.臀.神门。
(8)单方.验方:全蝎.蜈蚣各等份研细末,每日3g,分1~3次服下,10天为一疗程。
(9)食疗:羊肝一具,熟地200g,枸杞30g,捣烂为丸。每次9~15g,
每日服3次,空腹服。
坐骨神经痛健康指导
1. 平素加强腰腿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分劳累。
2. 病室环境宜干燥.温暖向阳,通风。
3. 避免寒冷.潮湿刺激,特别注意下肢.腰部保暖。
4. 及时控制体内炎症,防止波及坐骨神经。
5. 防治腰椎间盘病变。
6. 作肌肉注射时,尤应选准部位,以防误伤坐骨神经。
7. 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开朗。
8. 疾病恢复期适当增加活动,多散步,慢跑,练气功,自行按摩,洗温水浴等有助于本病尽早好转与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