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能消除腰椎骨质增生吗
中药能消除腰椎骨质增生吗
最佳回答
中药的话,这个一般都是可以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这种情况的话,一般都是可以起到一个辅助治疗的这个作用的,但是质量好的话这个还是要配有一些物理治疗,或者是手术治疗的,这个,平时也是要多注意休息。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
广东熊**
回复你好。你这主要是由于压迫神经(硬膜嚷)导致腰椎退行性病变使纤维环破裂从而导致髓核突出的。然而纤维环破裂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纤维环失去了弹性和韧性所导致的,牵引、针灸或按摩是不可能治愈的
也不可能使突出的髓核消除
但是可以起到暂时的缓解作用
长期使用是很不利的
而手术主要是采取切成突出的髓核,但是破裂的纤维环还是没有得到恢复,是很可能复发的
一旦复发就不可能在治愈了,建议不要盲目使用手术。你现在主要是治根,建议你用中药外敷治疗
主要是采取软坚通络的药物来治疗
从而软化其突出部分
改善代谢循环功能
恢复纤维环的弹性和韧性是可以彻底治愈的
腰椎间盘突出疼痛时期
,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睡硬板床。睡硬板床可以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
二:注意腰间保暖,尽量不要受寒。
白天腰部戴一个腰围(
护腰带),加强腰背部的保护,同时有利了腰椎病的恢复
。
三:平时不要做弯腰又用力的动作(如拖地板…),急性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疼痛期缓解后也要.注意适当休息,不要过于劳累.,以免加重疼痛
。
-
宁吉儿
回复问题一:脊柱骨质增生怎么办?骨质增生治疗理想的方法是采用中医传统膏药外治.可外敷舒筋活血,祛风散寒,不仅能够溶解钝化骨刺,而且消除无菌性炎症.也可以用中药成药如万通筋骨片,正清风痛片等。
问题二:脊椎骨质增生该怎么治疗~恳求良方主治腰椎骨质增生,牛膝30克,狗脊30克,鸡血藤30克,桑寄生20克,川断20克,威灵仙20克,骨碎补15克,鹿衔草15克,乳香10克,没药10克,地鳖虫6克,这药方用了重剂补肾药,肾气足正气就足,可以逼邪外出,另外加强了活血止痛,舒经通络,压迫下肢伴发坐骨神经痛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10克,腰膝无力加菟丝子10克,枸杞子10克,你可以对症加药,如果只是腰痛,没有下肢痛或腰也有力就用原方,此方来源于中国著名刊物,新中医,外用白僵蚕6克,白芷6克,全蝎3克,蜈蚣2条,一起研成碎末,放于患处,用伤湿止痛膏固定,各日换一次药,这都是很好的治疗增生的方法
采纳哦
问题三:腰部骨质增生怎么治疗骨质增生的自我疗法:
1、用电吹风直接对患处进行热吹,每日数次,同时也可用毛巾热敷,但注意不要过热以免损伤皮肤。2、用并拢的手指,或者竹签反复拍打患处,动作不宜过重。拍打至肌肉和关节处发红、灼热时为止。每日数次。3、轻轻地左右摇摆,每次进行30分钟左右,并用手揉搓患处3至5分钟,此法较适用于颈肩增生症,腰颈增生症可用体转方法也就是身子左右旋转数次,动作宜缓而稳。但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不宜使用此法。4、用手揉患处,每次3~5分钟,在揉摩时要先轻后重,逐渐加重揉摩力度,也可以结合使用一些酒外搽,用这种方法治疗骨质增生症,具有祛风除湿、温通血脉和行气活血的作用。
5、患者也可以使用&[赵氏养生骨质.增.生帖]&进行调理!
骨质增生患者平时应该注意:
1、要避免受潮、受寒冷等环境因素 *** ,因这些不良的环境因素对关节、肌肉、神经等组织可诱发炎症的产生,还要避免过度劳累,因过劳会 *** 关节及周围组织再度炎变,而导致病情的复发。再者可以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锻炼,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休息。如长期固定某一姿势工作的患者,应注意在工作休息时变换一下姿势。
2、骨质增生的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为了确保骨质代谢的正常需要,应进食高钙食品,如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要补充钙剂。还要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摄入,如维生素A和D等。肥胖的患者宜控制饮食,增加活动减轻体重,以利于减轻关节负重,有利本病的恢复。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问题四:腰间盘骨质增生怎么治疗?1、骨质增生是一种老年性退行性变,不能逆转,不可治愈,所以要早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钙质。
2、加强锻炼以延缓衰老,但运动量不宜过大,超强度剧烈运动对身鼎不利。
3、避免寒冷、潮湿,以免加重病情。
4、症状重时可体息,外敷骨质古方世yi贴,压迫症状十分严重者,可请医生酌情手术
问题五:26岁腰椎骨质增生怎么办目前国内治疗骨质增生症的方法有很多,治疗都存着者局限。 1.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法充分发挥了药物的作用。 2.紫外线疗法。 3. *** 与牵引:适用于颈、腰椎骨质增生症。 4.针灸:针灸可通经活血并有止痛作用。 5.西药治疗:目前西医对本症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常采用对症处理。 6.中药治疗:中药治疗骨质增生,较之西药的最大的优点在于,从病理上进行根治。 7.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不是骨质增生的首选疗法。当选用保守治疗无效且病情较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时,可考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