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如何判断肝旺脾虚?

时间: 阅读:10836

如何判断肝旺脾虚?


最佳回答

白敛

白敛

2023-07-26 21:27:36

想要判断自己的肝旺脾虚症状,还是应该及时根据目前的症状去进行判断的,首先先肝完脾气的患者往往会出现盗汗,失眠,情绪不稳定,而且也会出现身体上疲劳疲惫的症状,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首先考虑。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27 00:00:25

  • 常州-薛**
    回复
    2023-07-27 00:00:25

    什么是肝郁脾虚?

    肝主怒,是彪悍的;脾主思维,是柔缓的。

    当肝气太急的时候,静下来客观地思考一下,肝气马上就缓和了;当脾气气结的时候,肝气动了,一冲而散。所以说,肝和脾相克又相依。

    当一个人肝气不舒,疏泄能力就下降了。脾胃失去了肝气的帮助,好像失去了伴侣一样,变得呆呆的(如纳呆),没有劲头工作。这种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的状态,我们叫它「肝郁脾虚」。

    好多人去看中医的时候,会听到医生说肝郁脾虚这个词。那么,这个肝郁脾虚是一种什么样的症状呢?肝郁脾虚是怎么引起的呢?我们应该做些什么能够解决这个肝郁脾虚的状态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什么是肝郁脾虚?

    是指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而表现以胸胁胀痛、腹胀、便溏等为主症的证候。又称肝脾不和证。肝主疏泄,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利,脾气亦因之运化失职,出现以消化功能减弱为主的证候,如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四肢倦怠,肠鸣失气,及胁胀痛等。治宜健脾疏肝,以健脾为主。

    肝郁脾虚的症状

    ① 大便溏薄、少腹胀痛与情绪有关。

    ②情绪焦虑或精神抑郁。

    ③食少纳呆、神疲懒言、体倦乏力。

    次症:胁肋胀满疼痛、或胃脘满闷;口苦咽干;咽部异物感;暖气泛酸;舌尖边稍红,舌苔微黄;或舌质淡、舌体稍胖或有齿痕;脉弦。凡具有主症①②③中各一项,即可辨为肝郁脾虚证。

    肝火旺者常脾虚

    正常人舌淡红、苔薄白, 而肝火旺的人往往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此外,还容易有小便黄、口气重等表现。

    不少肝火旺的病人易出现一些脾虚症状,如口淡、不想吃饭等,即中医所说的“纳呆”,舌质淡或边有齿印,舌苔白或白腻。

    肝与脾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肝病往往会引起脾的功能不好,所以在治疗肝病的过程中,健脾是非常重要的。

    中医有一句话叫“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也是中医“治未病”的经典理论之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先看下是不是真的肝郁脾虚,判断肝郁脾虚的一个简便方法就是 看舌象。



    舌头尖尖的,舌边偏红,舌中间有一条或多条纵纹,好像舌头是被折叠起来一样,是肝郁脾虚的表现。

    舌质淡,舌体胖,舌尖部是圆的(水湿积聚在舌尖,使舌尖变圆),有齿痕,也是肝郁脾湿的表现。

    肝郁脾虚怎么调理

    1

    如何疏肝解郁?

    除了健脾之外,在降肝火的过程中也要注意疏肝理气。

    中医认为,发怒、苦闷、抑郁、伤心等情绪都会伤肝,很多人一生完气就不想吃饭,常说“气都气饱了”,其实就是肝火影响到脾胃的表现。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 社会 压力的增大,不少人的脾胃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心理因素造成的,有些精神压力过大的人老是觉得胃胀、打嗝、反酸,但做了胃镜等各种检查却没发现什么问题。这种情况很多时候其实是肝气犯胃。

    肝郁的人,肝胆经的穴位一定有很多痛点,从以下几个穴位入手认真查找,找到后就敲起来吧。


    胆经:可敲击、按揉、砭刮肩井穴、风市穴、悬钟穴、足临泣穴。

    肝经:可敲击、按揉、砭刮阴包穴、太冲穴、期门穴。

    2

    如何调理脾虚?

    脾虚的人,脾胃经上一定有瘀堵的地方,查看以下几个穴位附近是否有酸、痛点。

    胃经:可敲击、按揉、砭刮开关穴、梁丘穴、丰隆穴。


    脾经:可敲击、按揉、砭刮地机穴、三阴交穴、太白穴、公孙穴。

    穴位按摩:

    按太白穴很疼。而且不太方便,老得够着脚。

    有一个办法: 找2颗芸豆(或者白扁豆,反正稍微大一点儿的白色的豆子),用创可贴粘在太白穴的位置,看电视的时候一只脚踢另外一只脚的豆子,交替着踢。睡觉前拿下来,扔掉。

    太白穴是脾经的原穴,健脾补脾的效果比其他穴位都强。

    很多朋友都存在脾虚的症状,比如,夜里睡觉老是流口水(这叫脾不摄津,就是脾不能收摄这些津液,它自己流出来了);舌头两边有齿痕;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消化不良;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不能收摄;因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脾的运化能力差造成的。

    尽管脾的症状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是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的。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的内侧多捏它,这样健脾的效果才好。

    另外,按揉 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

    3

    祛湿:湿气影响脾胃功能

    人体感染了湿邪之气后,可进一步影响到脾胃功能,同时还容易出现疲倦、乏力、肌肉酸痛等症状。而一旦脾的运化功能不好,也会进而影响到肝。

    4

    食疗:莲子健脾又养心

    对于肝火旺的人及肝病患者而言,最大的任务就是健脾。健脾去湿药材是淮山、莲子、芡实。对于有些气虚的人,还可加入一些太子参。

    莲子是一种特别好的药材,因为它“全身都是宝”:莲叶可以祛湿,莲蓬可以解暑,莲子既能健脾又能养心,是一种非常平和的药物,莲子心则可以清热降心火。

    泻肝火的过程中不能用太过苦寒的药物,因为 “苦寒之药,必伤脾胃” ,除非是建筑工人等户外作业人群,普通人喝凉茶一定要适可而止,就连冬瓜煲薏米也不能天天吃。

    另外,长夏可适当用淮山、赤小豆、薏苡仁、木棉花等煲汤,起到除湿的效果;而竹蔗、茅根、淡竹叶、红萝卜等则有清热的作用。

  • 平淡之
    回复
    2023-07-26 23:23:15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节按,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虚的患者可以再日常生活中多吃一些补气健脾的食物,像红枣,山药,糯米,西米等。
    脾虚患者平时可以喝德甫常谓保茶进行调理,补气健脾,养阴益肺,深度滋养,提升免疫力。在日常饮食上不要吃太过于油腻的食物,油腻是脾所不喜欢的,会加重脾脏的负担,要多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像豆类,鱼类,蔬菜类等。

身体疲倦乏力该怎么办?

上火会不会引起头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