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抑郁与痰湿有关系吗

时间: 阅读:3486

抑郁与痰湿有关系吗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3-07-26 17:33:38

抑郁的话和痰湿有一定的关系。当出现这些症状的时候,要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进行处理和改善得到帮助的,但是身体出现这种症状如果得不到缓解的话,对身体来说也会受到一定的营销责任了,建议根据目前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善同时的话要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的劳累,应该及时的进行改善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艾江
    回复
    2023-07-26 20:20:09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26 20:20:09

    抑郁在中医上叫“七情病”,喜,怒,忧,思,哀,恐,惊。

    七情伤脏腑,也就是脏腑气机紊乱的病变导致精神失常的疾患:沉默痴呆,语无伦次,喧扰不宁,躁烦打骂…暴,忧,郁,孤,僻,胆怯…抑郁,幻想,妄想…

    西医诊断为精神分裂症,中医视为“七情病”。

    七情病显现体质阳虚,脉沉者,急温之(懂中医的就应该用什么药了)。

    友情提示:南五味子,吉甘草是必用药。

    中医怎么解释抑郁症

    我来答

    艾斯丶khq

    LV.4 2017-11-26

    在中国古代就有对抑郁症的治疗与介绍,抑郁症是一种跨世界,跨年代的精神疾病,不轮中西医都有自己的治疗方法与治疗原理,只不过西医从抑郁症的抑字出发,多是从神经发面治疗,因此很多西医抑郁症药物都有活跃神经的功效,那么呢?在古代,从古医学书中,我们查阅相关资料看出,所谓抑郁症,郁字有三义解释:一指郁塞状态,二指患者体内精气血气不畅通,或者亏损的病理,三指七情六欲得不到抒发,造成情志失调,引发抑郁类疾病,一般现代治疗主要以以上三点作为治疗原理进行,上面也是郁证学说时代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郁证理论从多方面又包括了人的脏腑机能紊乱,七情失调、病邪入侵、药物副作用等因素引发的抑郁症,其中的脏腑堵塞又认为肝郁,肝为刚脏、是五脏气血养之场所,在五行归木,因此肝脏喜欢抒发与条达,恶抑郁,若抑郁症,则肝脏疼痛,心情堵塞。那五脏相辅相成,既会出现一损具损,一荣俱荣,从而给身体带来诸多抑郁症症状,郁症的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心神不宁,两边胁肋胀痛,或易怒善哭,以及咽中如异物梗阻,失眠等各种复杂症状。抑郁症不光是肝郁心情不达,肝郁之后造成即气郁、痰郁、血郁、湿热郁、食郁等几种,其中以气郁为先,气堵则血塞,血塞然后造成后面几种,长期以往多种相关疾病才应生形成。郁证长久发展造成痰湿,食积腹胀等实证。也可发展由实转虚症,这里有心脾虚弱心神不宁,阴虚火旺等,因此抑郁症情况的患者不可耽搁,要及时治疗。这是别家说的。。。我再说说佛道家的,一般认为是虚病,涉及精神类的,尤其很严重的,我就不认为心理学有什么用,西药副作用很大,中医要治疗好也得成年累月。有的抑郁症过一段时间就好了,有的不尽然。。。直到自杀。然而,我奉劝周围有抑郁症情况的朋友,如果你求医无果,可以试试佛道家方法。。。应该说抑郁症在他们那里是小事一桩,但根据原因可能破费不同,但我觉得比去医院和心理医疗实惠。

    不要用中医中药,无效的,我抑郁症,严重失眠,伴有恐惧,中医药治疗10年用了无数,针灸,拔罐,吃药都不管事,最后去了权威的心理科医院,用西药治疗了1星期,症状就消失了,现在2年了还在用药治疗,已经与正常人无异!还有被中医治疗抑郁症捧成圣要 疏肝解郁 胶囊的有效成分 贯叶金丝桃 也是西医先发现并且应用的,来中国后被认为是植物药,植物药就是中药[捂脸][捂脸][大笑][大笑][大笑]

    抑郁症是一种比较麻烦的疾病,治疗(调理其实更为恰当)起来相当困难,在调理中可以说对医生与病人都是一种考验,需要彼此间的信任和耐心,康复率相对会大些。

    为什么说抑郁症治疗起来比较麻烦?从中医辩证思维分析,人的不同情志与人体不同脏器是相互对应(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抑郁症的情绪是比较复杂的,是几种情绪纠集的一种表现(与抑郁症相仿见的还有焦虑症、忧虑症……)。说明案例:最近接待一位吴女士,初见面时表现乐观、积极、健谈,从外表看一切似乎很正常。简单交流后,她主动告诉我她每天很难入睡、需要借助一些控制神经类的药物(已经治疗很长了时间),经常会无理由默默悲伤痛哭,同时还有食欲很差和其他一些个人症状。可以说抑郁症患者,彼此症状是有差别的,可能是几种情志也可能是单独由一种情志而引发的恶性连锁反应,如悲伤肺,在五脏对应五行角度肺金会克制肝木之类的关系,是会出现相互影响情况。另外关于情志多是受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而影响,非理性可以强迫控制,尽管医生总是提醒保持心情舒畅,这些无疑又给治疗增加难度……

    其实一般医生在治病时心情都是一样的,病人希望早日康复,医生希望早日看到疗效。而抑郁症康复易受情志影响,实际这种情志影响也往往是受重大事项所致,患者是需要时间消化,因此说需要医生与病人都要拿出耐心与信任。说到这里,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抑郁症治疗无用的误导,需要补充一下。人体的 健康 状况与情志是相互彼此影响,积极的早治疗抑郁症,有利于避免病情加深(或者并发症),防止出现恶性循环。

    中医讲辩证,而不是去治具体的病!此话怎讲?比如,这个抑郁症病人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咽干、脉弦等一个以上的症状,那么给他的方子就是小柴胡汤;如果这个病人有口渴、大便稀、火气大、口渴、大便稀、肝区痛、脉沉弦、心情不好等一个以上的症状,给他的方子就是柴胡桂枝干姜汤……意思就是,中医针对西医的一个病,方子是不同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千人千方、辨证施治!

    看了很多评论,对抑郁症的病因分析基本一至,也比较正确。但给出的方法却有些垅统,让有需要的人不免望梅止渴。本人给出一个疏肝理气解郁之方,其汤头是“柴胡温胆汤加减“,即在“柴胡温胆汤"的基础方中根据患者的脉象舌象及其他不适症随症加减。此方一个月为一疗程,大约3一4个疗程即可见效。另外,无论性别,在平时经常连续数日服用“消遥丸"。说明书虽然是调经药,好象是妇科用药,其实不然,男性的肝郁也应用此药作为平日的调养。如果是女性患者,更应在经期之前一周开始服用。供参考。

    本人曾患抑郁症久治不愈,万般无奈老伴用当年学过刮痧之技解除了此病。

    抑郁症主要是自己的内心是压抑的,自己的情绪得不到抒发,平常憋在心里,未进行和好朋友沟通交流!在人体中,肝脏主情志、主抒泄。如果有抑郁症的朋友,可以疏肝理气,疏通肝经和胆经,把肝气郁结疏散开。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有效果!

    祖国医学认为,天有阳风雨昼明,人喜怒郁思悲恐惊,爆怒份肝,爆喜伤心,爆食伤脾,爆饮胃,胃为五谷之海,脾统血,肝藏血,伤则郁,郁则瘀,瘀则不行,不行则结,越结越郁,郁而化火,火胜则炎,炎炎而胜而转癌。(对不起又掉了一个阴字)

    气血虚弱,情志不舒,气机郁滞!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7-26 19:19:59

    病因病机认识
    国医大师李振华对抑郁病的认识,是从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对脏躁病的记载受到启发,如: 「妇人脏躁,喜悲伤欲哭,像如神灵所作」。经典已重点描述了郁证的主症,李振华根据临床所见到的一些患者心烦急躁,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善哭泣,精神恍惚,如见神灵等,这些症状十分类似脏躁。其病因大多是长期精神抑郁,情绪低落。出现心烦急躁,怒气伤肝,肝气郁滞,郁而化火,以致肝火引动心火,肝火不仅耗伤肾阴,肝气又横逆脾胃,导致脾不能正常运化。水湿内停,遇热而为痰,痰湿随肝气上逆,蒙蔽清窍,导致思维混乱。由此可见肝气失其疏泄条达,郁而化热,轻则引发脏躁病,不寐病,重则可发展成为抑郁症,而出现上述症状。
    李振华在临床上治愈了大量此类病例,病情重者少数亦有肝火引动心火,出现多疑幻想,发展为厌世甚至轻生的行为。所以李振华认为抑郁症的病机在于肝。其病因在于精神受到 *** ,怒气伤肝,郁而不解,肝失疏泄条达,郁而化火,肝火过盛则耗伤肾阴,肾阴虚不能正常抑制心火,水火不济。肝火、心火不仅会导致失眠多梦,心烦急躁诸证,甚则出现神经失控,思维混乱。肝失疏泄条达,肝气横逆又可损伤脾胃,水湿运化失常,湿遇火而成痰,痰气郁结咽喉则为梅核气,脾虚气血不荣,木少滋养,肝血不足则健忘失眠,痰随肝气上逆蒙蔽清窍,则思维更加混乱不能自主。因而本病出现心肝脾肾四脏相互彼此功能失调。对此复杂之病机,李振华认为宜通不宜补,通即是疏通肝气,恢复肝气疏泄条达的功能,气行则湿行,健脾化痰,清心豁痰,痰湿消失,热成无根之火,痰火便自行消散。同时在治法上以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并重,使肝气不再郁滞,其他脏腑功能自可恢复。
    研制「清心豁痰汤」
    李振华认为肝郁脾虚是脏躁发病之本,脏躁病属于抑郁症。李振华经过数十年临床实践,临床上长期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病因多由饮食或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土壅木郁,肝失调达;或郁怒伤肝,肝郁气滞,木郁乘土。病机是肝脾失调,肝郁脾虚,心肝热盛。故李振华易甘麦大枣汤而用疏肝理气、健脾化痰、清心豁痰安神的治法,研制定出「清心豁痰汤」。多年来,通过临床观察,此方不仅对脏躁病效果显著,即是比脏躁病发展更重的抑郁症,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由于本病是肝气郁滞而引起的心神紊乱之病,故反复心理疏导安慰尤其重要,临床上要结合病患的具体情况,找到心理突破口,循循善诱。
    李振华拟定 「清心豁痰汤」(亦称脏躁方),基本药物为:白术、茯苓、橘红、清半夏、香附、郁金、节菖蒲、炒栀子、莲子心、小茴香、乌药、龙齿、夜交籐、合欢皮、知母、琥珀、甘草等。方中药用白术、茯苓、橘红、清半夏健脾和胃,燥湿化痰为本;郁金、节菖蒲开窍醒神;炒栀子、莲子心、知母清心肝之火;小茴香、香附、乌药疏肝理气,行气解郁;龙齿、夜交籐、合欢皮镇静安神宁志;甘草调和诸药;又用矿石之琥珀镇静安神。全方配伍使脾健以绝生痰之源,肝木无以相乘,肝气舒畅,痰火清,心神明而得痊愈。
    临床运用,随证加减,疗效显著。李振华指出:治疗脏躁,一般30天为一疗程,需2个疗程左右,肝郁脾虚是主要病机。但李振华认为肝郁脾虚是不对等的,其有所偏重,偏于肝郁化热心肝火旺者用清心豁痰汤加陈皮、砂仁、厚朴等疏肝健脾,理气和胃;偏于脾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柴胡、香附、郁金等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李振华强调,恢复期治疗要掌握好分寸,过早使用逍遥散反而加重病情,与早用归、芍等阴分药滋阴敛湿有关。疏肝理气在药物治疗上宜用清热而不燥之品,不宜纯用镇静抑制之剂。
    由于本病是肝气郁滞而引起的心神紊乱之病,故李振华非常重视古典医籍记载的「心病需要心药医」的治法。强调调畅情志的重要性,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心理上的问题得不到规劝解决,虽服药可见短时之效,但仍可复发,此即本病属于难治根治之原因。
    病案举例
    案1 脏躁(脾虚肝郁)
    王某,女,50岁。2011年2月11日初诊。
    患者自诉失眠、汗多5年余。五年来,患者经常失眠、汗出明显,尤其夜间为甚,伴心烦急躁,时头晕头痛,易发脾气,两胁部窜痛不定,偶感全身不适,莫可名状,甚则有轻生念头,并出现月经紊乱。至当地医院心理科治疗,给予黛力新等抗焦虑抑郁的药物,服药期间症轻,但停药后再发。后至妇科用雌激素治疗,月经基本正常,上症减轻,但效果欠佳,仍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并逐渐出现胃脘不适,口苦口臭,纳差,稍进食即腹胀,大便2日一行,黏滞不爽。为求中医系统治疗,遂来李振华门诊求治。现症见:失眠、汗多,夜间汗出明显,头晕,心烦急躁,易怒,时感两胁胀痛,痛处不定,腹胀,纳差,口味异常,大便偏干,质粘,1~2日一次,舌质淡,边尖红,体稍胖大,苔薄白腻,脉弦细。
    诊断:脏躁(脾虚肝郁)。
    治法:健脾疏肝,清心安神,固表止汗。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白术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半夏10克,香附10克,砂仁10克,柴胡6克,郁金10克,乌药10克,焦三仙各12克,合欢皮15克,天麻10克,麻黄根8克,淡竹叶10克,小茴香10克,甘草3克,生姜3片为引。10剂,水煎服,日1剂。
    医嘱:忌服辛苦酸辣之物,规律生活,避免紧张和情绪过激,畅情志。
    二诊(2011年2月21日):服上药后,汗出减少,睡眠好转,基本无头晕,舌苔薄,腹胀不减,伴嗳气。守上方去半夏、天麻、淡竹叶,加青皮10克,柿蒂15克,萝卜种15克,龙齿15克,知母10克,以加强疏肝理气之力。同时,知母有预防理气药过度伤阴之意。继服10剂,水煎服,日1剂。
    医嘱:同上。
    三诊(2011年3月2日):服上药后,口苦、腹胀及两胁痛、汗多等症基本消失,精神明显改善,食欲正常,眠欠佳,但较前好转。故守上方去知母,加夜交籐30克以助改善睡眠,继服15剂,水煎服,日1剂,巩固治疗。
    经上述近两个月的治疗,患者精神状态恢复如前,正常生活,上症未再复发。
    按:本案患者年龄50岁,适处更年期,肝郁气滞日久,肝阴不足,气郁化热,热扰心神,清窍失养。症见失眠、汗出、头晕、心烦急躁、胁痛、腹胀、纳差、大便干质粘,舌边尖红、苔薄白腻、脉弦细,显为肝脾失调,心肝热盛证。治以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旨在健脾疏肝、清心安神、固表止汗。此案例偏于脾虚用香砂六君子汤加柴胡、香附、郁金等健脾益气,疏肝解郁,李振华强调,恢复期治疗要掌握好分寸,过早使用逍遥散反而加重病情,与早用归、芍等阴分药滋阴敛湿有关。另外李振华强调调畅情志的重要性。
    案2 抑郁症(肝郁痰扰)
    崔某,女,32岁。2013年9月初诊。
    近一年来,患者因婚姻问题,经常生气,长时间心情压抑,出现月经量少,痛经,色暗有血块,经前 *** 胀痛等。继而出现心烦急躁,易怒,失眠多梦,头晕记忆力逐渐减退,口苦口乾,进而发展到恐惧,厌世,对什么事情都看不惯。父母不断直言规劝,但不宜接受,以致发生争吵。甚至情绪急躁,已不能安心工作。特别是近几个月来,从厌世发展为想自杀而绝于世,西医按抑郁病住精神病医院治疗,也未彻底见效。出院后曾一次大量服安眠药自杀,被发现后送医院经洗胃抢救而愈。但自杀的念头仍不绝,第二次曾用刀欲割腕自杀,幸被人发现将刀夺出而未遂。现欲自杀这个想法仍不绝于心,觉得活着没有意义,又恐这个病也治不好,经父母的亲戚一再劝告而来求诊。除上述症状外还见患者面色黄瘦,精神抑郁,目光呆滞,不思饮食,身体困倦乏力。舌苔薄腻微黄,舌体胖大,舌质稍淡,脉弦细。
    诊断:抑郁症(肝郁痰扰)。
    治法:疏肝理气,清心豁痰。
    方药:自拟清心豁痰汤。白术10克,茯苓15 克,橘红10 克,清半夏10克,香附10克,郁金10克,节菖蒲10克,炒栀子10克,莲子心6克,小茴香10克,乌药10克,龙齿18克,夜交籐30克,合欢皮18克,白蔻仁10克,焦三仙各10克,知母12克,甘草3克。琥珀3克,朱砂1.5克,共为细粉,冲服。20剂,水煎服,日1剂。
    另诊疗时李振华耐心开导患者,切不可胡思乱想。
    二诊(2013年10月):患者经劝导后,心胸逐渐开朗,与人言语,亦能面带笑容,不再与父母顶撞,并且表示要悔改。其睡眠、心烦急躁、头晕都等症状也明显减轻,食欲增加,精神面貌大为好转。上方去朱砂、焦三仙加桃仁10克,红花10克,丹参15克,继服20剂。并在劝告中表扬患者思想聪明,心胸宽广,进步快。患者在言语中开始有哭泣转为喜悦。
    三诊(2013年11月):患者服药近一个月来,已不再心烦急躁,胡思乱想,与家人同事交谈融洽,亦能正常工作。失眠、多梦、饮食、月经诸证基本正常,上方去桃仁、红花,加远志10克,枣仁15克等以助其恢复记忆力。又调理一月余,病情大为好转。
    按:李振华对本病的认识,认为其病机不仅和脾气虚有关,主要是精神长期不愉快,肝气郁滞,郁而化热,以致心肝火盛,肝失疏泄,木郁克土,痰湿内生,痰湿随肝气上逆而蒙蔽清窍,出现心神紊乱轻生而不能自主。同时如心理上的问题得不到解决,虽服药可见短时之效,但仍可复发,故李振华认为,治疗本病应正确服药和心理疗法并重,不可轻视一方。
    本案患者由于婚姻等问题,未能正确解决,精神长期受到 *** ,以致心烦急躁,抑郁恼怒,失眠多梦,头晕记忆力逐渐减退,口苦口乾,进而发展到多疑幻想,恐惧,厌世,出现自杀的行为等精神症状。其病机为患者忧愁思虑过度,思虑伤脾,脾失健运,湿浊内生,土壅木郁,肝失条达,化火成痰,痰火内盛,上扰心神,心神不宁,魂魄不安而发病,其月经的异常,纳食减退俱为脾虚肝郁,痰火上扰心神之证,治疗以李振华自拟的清心豁痰汤加减,药用白术、茯苓、橘红、清半夏健脾和胃,燥湿化痰为本;郁金、节菖蒲开窍醒神;炒栀子、莲子心、知母清心肝之火;小茴香、香附、乌药疏肝理气,行气解郁;龙齿、夜交籐、合欢皮镇静安神宁志;白蔻仁、焦三仙化湿和胃,消食化积;甘草调和诸药;又用矿石之琥珀、朱砂镇静安神。全方配伍使脾健以绝生痰之源,肝木无以相乘,肝气舒畅,痰火清,心神明而得痊愈。

肾阴虚可吃生力片吗

痰湿体质肾虚了能补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