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请问我上中下脘穴不碰它也很痛是什么原因

时间: 阅读:3393

请问我上中下脘穴不碰它也很痛是什么原因


最佳回答

百薇

百薇

2023-07-26 15:35:43

首先你不碰它也是出现很疼痛的原因,一般跟身上出现病态的关系,当出现这些不良反应的时候,你是有必要去进行相对应的检查,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有效治疗,使症状得到有效的改善和缓解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26 18:18:16

  • 北京-梁**
    回复
    2023-07-26 18:18:16

    帮你查资料了:你慢慢看吧,希望对你有用. 《灵枢·经脉》:小肠手太阳之脉,起于小指之端,循手外侧上腕,出踝中(1),直上循臂骨(2)下廉,出肘内侧两骨(3)之间,上循外后廉,出肩解,绕肩胛(4),交肩上,入缺盆,络心,循咽下膈,抵胃,属小肠。 其支者:从缺盆循颈,上颊,至目锐眦(5),却入耳中。 其支者:别颊上(出页)(6),抵鼻,至目内眦(斜络于颧)。[本经穴]少泽(井)、前谷(荥)、后溪(输)、腕骨(原)、阳谷(经)、养老(郄)、支正(络)、小海(合)、肩贞、臑俞、天宗、秉风、曲垣、肩外俞、肩中俞、天窗、天容、颧髎、听宫。[交会穴]大椎(督脉),上脘、中脘(任脉),睛明、大杼、附分(足太阳),和髎(手少阳),瞳子髎(足少阳)。(1)踝——此指手腕后方小指侧的高骨;(2)臂骨——指尺骨。(3)两骨——指尺骨鹰嘴和肱骨内上髁;(4)肩解、肩胛——滑伯仁注:“脊两旁为膂,膂上两角为肩解,肩解下成片骨为肩胛。”张介宾注:“肩后骨缝曰肩解。”按:“肩后骨缝”指肩关节缝;两角指左右肩峰与肩胛冈部;成片骨即指肩胛骨体;(5)目锐眦——《灵枢·癫狂》:“目眦外决于面者为锐眦。”指目外角。目大角为内眦。;(6)(出页)——音拙。眼眶的下方,包括颧骨内连及上牙床的部位。手太阳小肠经:从小指外侧末端开始(少泽),沿手掌尺侧(前谷、后溪),上向腕部(腕骨、阳谷),出尺骨小头部(养老),直上沿尺骨下边(支正),出于肘内侧当肱骨内上髁和尺骨鹰嘴之间(小海),向上沿上臂外后侧,出肩关节部(肩贞、臑俞),绕肩胛(天宗、秉风、曲垣),交会肩上(肩外俞、肩中俞;会附分、大杼、大椎),进入缺盆(锁骨上窝),络于心,沿食管,通过膈肌,到胃(会上脘、中脘),属于小肠。它的支脉:从锁骨上行沿颈旁(天窗、天容),上向面颊(颧髎),到外眼角(会瞳子髎),弯向后(会和髎),进入耳中(听宫)。它的又一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靠鼻旁到内眼角(会睛明),接足太阳膀胱经。此外,小肠与足阳明胃经的下巨虚脉气相通。生活知识一般要点:未时(下午13—15点)——小肠经当令所以:午饭要吃好 午饭要吃好,就是营养价值要高,不见得要多,一定要好,午饭的营养价值要丰富一些。如果吸收不好的话,就会在人体形成垃圾。比如说有些女人长了蝴蝶斑,这就是典型的小肠的病,就是吸收不好,垃圾没有代谢出去,慢慢地堆积,这靠美容是没有用的,这是里面的病,有点像西医的内分泌的问题。心和小肠相表里 心和小肠相表里。心脏的病在中医里讲心为君主之官,是没有什么过错的,总有人要代君受过。你要是一个臣子就要明白,有事的时候就要担当,要代君受过。因此13点到15点的时候,若出现了一些病症要往心脏那里想,这都是很重要的。·小肠经是一条什么样的经 小肠经与手少阴心经相表里,临床上经常用泻小肠火来去心火,因为中医上讲“小肠主液”,心火也经常下移小肠,比如口舌生疮,舌尖红痛,就可以用利小便的方法来治疗,这个时候泡一点竹叶喝,或者再加一点冰糖,热就能从小便导出来了。小肠经的循行和大肠经比较相似,只是位置上要比大肠经靠后,从作用上来讲也没有大肠经那么广。它从小指的外侧向上走,沿着胳膊外侧的后缘,到肩关节以后向脊柱方向走一段,然后向前沿着脖子向上走,到颧骨,然后到耳朵。·怎样使用人体的小肠经循着小肠经按揉可以放松上肢肌肉,疏通经气,不但可以用来缓解疲劳,在做治疗时也经常作为刚开始的放松手法来应用。另外,小肠经因为它的循行跨过腕、肘、肩三个关节,所以在操作时对关节两侧的穴位进行点按,可以对关节的屈伸不利和周围软组织疾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手太阳小肠经经气旺在未时,也就是下午13~15点,这时阳气开始下降,阴气开始上升,此时是按揉的最佳时间。·急性腰疼点后溪 在手掌小指侧,微握拳,当小指近手掌那节(第五掌指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即手掌和手背交界的地方,手的外侧方。后溪是治急性腰扭伤的特效穴。当腰扭伤、疼痛在脊柱两侧时点揉的效果尤为显著。但是在自我保健时,它除了可以作为治疗腰痛的主要穴位来按揉以外,还有一点经常被大家忽视,那就是它的止痛作用。把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屈起来,用关节抵住后溪穴,然后加力,边加力边进行轻微的旋揉,止痛效果相当明显。落枕时也可以这样做,僵硬的脖子一会儿就好了。同样按揉天柱
    按下脘穴疼痛是怎么了

  • 艾江
    回复
    2023-07-26 18:18:16

    由于日常生活中人们不科学的饮食习惯,如:暴饮暴食、食用辛辣酸冷等食物、三餐不规律等原因,很多人都会出现胃痛、胃酸、胃胀等症状。如果自己的胃部不适,可以采取什么方法进行治疗呢?
    一: 饮食调养
    1:当心易“生气”食品豆类和十字花科蔬菜,如西兰花、甘蓝中含有一种复合糖叫蜜三糖,这种糖比其他种类的糖更难被人体吸收,当它在肠内被艰难吸收的同时,就会产生副产品——气体。但是,不要因为这些食物易产气就放弃食用,你可以同时食用高纤维食物来改善胀气的状况。
    2:吃盐太多也胀气一次性吃盐过量会让身体存水,从而产生胀气。因此要尽量避免高盐食品,如包装食品、油炸食品,尤其是罐装浓汤或方便面,一份含有的盐分就接近人体一天的需求量。取而代之,要多食用新鲜蔬菜和全麦食品。
    3:检查食品中的糖醇糖醇是一种甜味剂,多存在于口香糖或其他无糖食品中。糖醇能够部分被消化,同时也会产生气体。想避免胀气,在购买食品的时候,仔细检查一下其中是否含有糖醇一类的成分,如山梨糖醇、麦芽糖醇或木糖醇等。口香糖中含有山梨醇,因此也要少嚼口香糖。
    4:遁量摄取高纤维食品虽然高纤维食品有利于健康,但有些高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可能会增加排气。如果你想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用量以维持健康,应从少量开始,使肠子逐渐适应,这样可以减少胀气。
    5:远离酸性果汁饮品酸性的果汁饮品会扰乱消化道,刺激敏感神经发热等,喝得多了就会让人感觉好像胃酸倒流一样,但是实际上就是一种干扰。在腹部多余的酸会引起其他的问题,如果是空腹状态下饮用的话消化道里就已经充满了酸性的物质,增加多余的酸性物质会引起腹痛的问题。
    二: 穴位治疗
    1:上脘穴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上5寸,和食管相对应,是食物进入胃的通道。按压上脘穴,对人们因吃得太快,吃得太饱,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反胃、胃胀、呕吐、打嗝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2:中脘穴在胃的中部,肚脐上4寸,占据了胃的主体部分,因此主治脾胃疾病,对于促进胃的蠕动,治疗胃脘痛、腹胀、吞酸等都有较好的效果,而且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3:下脘穴在胃的底下,肚脐上2寸,胃和小肠的连接处,对应人体的小肠。下脘穴位于食物从胃进入小肠的关口,因此掌握着食物消化吸收的大权,对于食物在胃里下不去导致的食谷不化、腹胀、胃痛、呕吐以及胃炎、胃溃疡、胃痉挛、胃扩张、肠炎等都有很好的缓解作用。而且,因为它在胃的下部,对于因为中气不足导致的胃病、胃下垂等症状也有很好疗效。
    三: 平时工作累了,或晚上
    完饭看电视时,都可以用手轻轻按摩腹部的上中下三脘穴,充分调动起它们的积极性,对于打好保“胃”战、防治胃部疾病会有很好的效果。在寒冷的冬季,也可以用热水袋在这三个穴位处进行热敷,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 平淡之
    回复
    2023-07-26 17:17:06

    下脘①人体部位名。指胃腔下口幽门部。《灵枢·四时气》:“饮食不下,……在下脘,则散而去之。”《素问·调经论》:“下焦不行,下脘不通。”②经穴名。出《针灸甲乙经》。《脉经》名下管。别名幽门。属任脉。足太阴、任脉之会。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和腹壁下动、静脉。主治胃痛,腹胀,呕吐,反胃,肠鸣,泄泻,以及消化不良,急、慢性胃炎等。直刺1-1.5寸。艾炷灸5-7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取穴方法〗该穴位于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解剖〗在腹白线上,深部为横结肠;有腹壁上、下动、静脉交界处的分支;布有第八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 〖主治疾病〗脘痛,腹胀,呕吐,呃逆,食谷不化,肠鸣,泄泻,痞块,虚肿。 〖人体穴位配伍〗配天枢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针灸并用)治急性菌痢。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足太阴、任脉之会。 下脘穴 足太阴任脉之会。 〖别名〗下管穴。 〖穴义〗任脉的上部经水在此向下而行。 〖名解〗 1)下脘。下,下部也。脘,空腔,空管也。该穴名意指任脉的上部经水在此向下而行。本穴物质为任脉上部经脉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至本穴后则继续循脉而下行,如同流向下部的巨大空腔,故名。下管名意与下脘同。 2)足太阴任脉之会。本穴物质为胸腹上部下行而至的地部经水,它包括任脉的冷降之液,包括脾经的冷降之液,故为足太阴任脉之会。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 〖运行规律〗循任脉下行。 〖功能作用〗疏导水湿。 〖治法〗寒则通之或灸之或循经向下推按,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请问体内有毒素应该怎么排毒

请问腿部刮痧应该按怎样的一个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