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弱阳性吃什么中成药
小儿肺炎支原体弱阳性吃什么中成药
最佳回答
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中成药有小儿清肺散,小儿牛黄清肺散,清热解毒口服液,塞金化毒散等,上述药物具有清热解毒,化痰消炎等功效,能够用于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建议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用药,自己不要盲目用药,以免耽误病情。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姜齐
回复感染新冠一般指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当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需要及时到医院感染病科、儿科等科室就诊,进行血常规检查和新冠核酸检测,根据检查结果明确诊断以后,积极配合医生进行隔离治疗。
临床发现,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一般病情都比较轻,只有少部分新生儿的病情会比较重。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以后需要进行隔离,然后根据新生儿的症状对症进行处理,医生可能会使用盐酸阿比多尔颗粒等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新生儿有胸闷的现象,可以通过吸氧进行缓解,如果痰液比较多,也可以使用一些化痰药物进行治疗,例如小儿咳嗽糖浆、小儿定喘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等。
如果新生儿的病情比较严重,医生可能会通过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治疗,例如利巴韦林氯化钠注射液等。经过医生积极、规范治疗,一般新生儿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能够逐渐好转。
平时要做好防范,家长尽量避免带新生儿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或者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的中高风险地区。在家要注意开窗通风,保持室内温湿度适宜,还应注意做好保暖措施,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避免新生儿着凉。
-
江苏-吴**
回复建议:针对小孩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这个问题一定要得到重视,关于小孩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为你解答如下:
支原体肺炎会经常反复,一定要小心护理,宝宝不能受凉。
治疗周期一般是一个月,四个疗程。
我女儿三岁时支原体肺炎。吃了三十多剂中药,和四盒阿奇霉素。
阿奇是吃3天停4天,然后再吃3天停4天,如此反复。
吃完这些药以后,医生就说不用再来看了,回家观察。
最后一次还开了一种双歧因子,具体药名忘记了。是一个动物的脾脏,胶囊。
是一种增强抵抗力的药。
到现在也没有复发,只是我们都非常小心的看护。
支原体肺炎的宝宝最好不要上幼儿园,我们开始四个疗程下来感觉很好,后来休息半个月,又去了幼儿园,上了一个星期,又咳嗽了。
去医院,医生就说一定是上幼儿园了,不可能这么快又复发了。
再开了七剂药回家调理,吃完药就好了。在幼儿园请了半年假,半年没去幼儿园。
支原体不可能很快排出体外,四个疗程下来,不用化验。
-
艾江
回复玉屏风功效: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白光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玉屏风一般可以连服两周,我儿子以前有鼻炎也吃过很多,有点效果,但是不能绝对保证,平时多注意调理肠胃,不要太上火或者吃得太冷。祝你小孩身体健康!
-
成都-陈**
回复从病原生物学角度讲,支原体对青霉素不敏感,主要对强力霉素、氯霉素、红霉素等敏感。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西药治疗主要用罗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抗生素,但容易使支原体耐药。
因肺炎支原体感染本身所需疗程长,上述药物对肺外疗效也不明确,并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所有抗生素都会带来生理反应,如环丙沙星导致头晕、消沉等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强力霉素则有损儿童的牙齿,使儿童的皮肤易受阳光灼伤等。儿童支原体肺炎由于反复感染及慢性迁延等因素,使各种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使儿童体内的支原体及其他病毒产生抗药性,严重危害身体健康。
早在2003年,黑龙江中医研究员就研制出治疗支原体肺炎的制剂,但是其中的药物组成未公开。
中药治疗支原体肺炎,不是从病毒角度讲,而是从寒热阴阳虚实角度看。
治疗前要分清病因,最好去医院看看,主要分为①风寒闭肺:发热无汗,呛咳气急,痰白而稀或多泡沫,口不渴,舌苔薄白或白腻、舌质淡或淡红,脉浮紧,指纹青红在风关。
治法:辛温宜肺,化痰止咳。
方药:麻黄3克、杏仁10克、甘草3克、葱白10克、淡豆豉10克、荆芥6克、半夏6克、莱菔于10克。
中成药:小青龙冲剂1/2-1袋,每 日2次。
②风热袭肺;发热,有汗,口渴,咳嗽痰黏或黄,气促鼻煽,面赤唇红,咽红,指纹青紫多在气关,脉浮滑。
治法;辛凉解表,宜肺化痰
方药:麻黄3克、杏仁1O克、生石膏(先下)25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黄芩10克、黛蛤散(包煎)10克、全瓜萎15克、桑自皮10克。
中成药:射麻口服液每次]/2—1支,每日2次;止咳橘红口服液,每次1/2-1支,每日2次。
③痰热阻肺:壮热,咳嗽而喘,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口唇紫绀,面红口渴,喉间痰鸣,声如拽锯,胸闷胀满,泛吐痰涎,舌红苔黄,脉弦滑,指纹紫至气关。
治法:清热宣肺,涤痰乎喘。
方药:麻黄3克,射干6克,葶苈子、杏仁、地龙、钩藤、黄芩、竹茹各10克,生石膏(先下)25克。
中成药:竹沥水,每次5~lOml,每日3次。
④阴虚肺热:潮热盗汗,颧红唇赤,干咳无痰或痰黏难吐,舌质嫩红、舌苔光剥少津,脉细数,指纹沉紫。
治法:养阴清热,润肺止咳。
方药:沙参、麦冬、玉竹、桑叶、生扁豆、炙杷叶、川贝母、百合各10克、天花粉15克,甘草3克。
中成药:养阴清肺糖浆,每次5—lOml,每日1次;川贝楷杷霹,每次5—1Oml,每日2次。
⑤脾气虚:低热起伏,面色白光白,动测汗出,咳嗽无力,微微气喘,喉中痰鸣,神倦懒言,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指纹色淡。
治法:益气健脾,调和营卫。
方药:太于参、生黄芪、茯苓、白术、五味子、麦冬各10克、生姜3片、大枣5枚,陈皮、甘草、半夏各6克。
中成药:玉屏风散,每次1袋,每日2次。
(2)变症
①心阳虚衰;突然面色苍白而青,口唇发紫,呼吸浅促,额汗不温,四肢厥冷,虚烦不安,右下出现痞块,舌质紫舌苔溥白,脉象虚数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阳,救逆固脱。
方药:人参10克、附子10克、干姜3克、炙甘草6克、龙骨(先煎)20克、牡蛎(先煎)加克、当归10克,丹参10克。 ②邪陷厥阴:壮热神昏,烦躁谵语,四肢抽搐,口噤项强,两目上视,舌质红绛,指纹青紫,可达命关,或透关射甲。
治法:平肝熄风,清心开窍。
方药:羚羊角粉(冲服)1.5克、白芍10克、钩藤10克、生地10克、黄芩10克、菖薄lO克、远志10克、天竺黄10克。
中成药:紫雪散,牛黄清心丸。
一般都是先用西药治本,再用中药去根。建议就医,问问老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