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我中气不足,怎么治疗

时间: 阅读:6768

我中气不足,怎么治疗


最佳回答

望月砂

望月砂

2023-07-26 06:39:01

对于中气不足来说,可以通过药物以及饮食调理改善症状,药物可以选择补中益气丸。这种药物具有升阳曲线的作用,主要用于中气不足导致的一系列症状。服药的同时还要注意饮食调理,可以多吃一些优质蛋白食物,含维生素c高的食物,但是也要注意营养均衡,荤素搭配。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周口-李**
    回复
    2023-07-26 09:09:37

  • 西安-杜*
    回复
    2023-07-26 09:09:37

    1、易疲倦、中气不足、胃肠消化不好,常一紧张就拉肚子,此属脾气虚。可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人参、扁豆等中药以补脾益气。
      药膳:山药15克,薏苡仁15克,人参5克,莲子15克,黄芪30克连同白米150克,加入适量的水煮成粥,既可增进食欲又可快速补充体力。
      2、易口干舌燥、夜间自觉身热、常常盗汗(睡觉时流汗)、心烦胸闷,甚至口破,此属阴虚型的免疫力不足。可用沙参、麦门冬、玉竹、黄芪、桑叶、天花粉等中药改善体质。
      药膳:荷叶15克,枸杞15克,黄芪15克,生地15克,当归10克连同莲藕4两,加水适量炖服即可。
      3、常自觉头晕、睡不安稳、面色苍白、月经量少或者没有来,容易心悸,此属血虚型的体力不足。可用当归、川芎、柏子仁、酸枣仁、远志、黄芪等中药以补血。
      药膳:黄芪30克,人参5克,当归15克,川芎10克,鹿茸10克,连同乌骨鸡半只,加水炖熟,喝汤即可。
      4、手足容易冰冷、面色苍白、怕冷、大便常不成形,腰酸,此属阳虚型。可以用附子、人参、黄芪、党参、白术、桂枝、干姜等改善体质。
      药膳:五味子10克,人参10克,麦门冬10克,当归10克,黄芪30克,连同3两羊肉,加入适量水、葱及姜,炖服喝汤食肉即可。

  • 李雲松
    回复
    2023-07-26 08:08:27

    对中医熟悉的朋友相信都听过中气不足这个词,当出现体质虚弱、说话小声这些症状时,通常都被人们普遍认为是“中气不足”的现象。 那么,我们经常听到的“中气不足”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中医概念呢?

    所谓中气,也即是中焦脾胃之气,中医所说的的中气不足主要是指脾胃之气过于虚弱、运化功能失职。我们体内的中气主要依靠饮食营养转化来的,如果脾胃功能失调,就难以将食物营养转化成能量,就很容易引起中气不足。

    很多人在听到中气不足时都会联想到另外一个常见的中医名词--气血两亏,如果对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不加以辨别的话,很容易就认为中气不足就是气血两亏。 事实上,这两者并不完全是同一回事。

    气血两亏,从字面上也非常容易理解,就是气和血都不足的意思。 具体的表现就是两方面:气不足和血不足 。气血两亏中所说的气不仅包括了中气,还包括元气、营卫之气等脏腑的气虚;而中气不足中的气强调的是脾胃之气的不足,偏向于脏腑辩证,气血两亏主要偏向于气血辩证。因此,中气不足和气血两亏并不是同一回事,在治疗时中医是讲究辨证论治的。

    当人体出现中气不足时,身体就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症状,最常见的有下面几种:

    第一,精神不振、语言无力

    中气不足的患者说话的声音提不起来,有气无力的样子,精神状态差,容易感到疲乏无力,少言懒动。

    第二,胃口不好,饮食减少

    由于中气的人脾胃功能失调,就容易引起胃口不好,饮食减少的症状,有时候吃完饭后还会感到腹胀的症状,严重者还会出现慢性腹泻。

    第三,抵抗力差,经常感冒

    中气不足时抵抗力会降低,比正常人更容易感冒,感冒几乎是家常便饭,出现打喷嚏、鼻塞、头晕气短、胸闷心慌等症状,还会伴随出汗异常,汗液过多。

    第四,脸色发黑,腰酸背痛

    中气不足的人看起来脸色都不太好,面色黑灰没有光泽,而且容易长斑。还会经常感到腰酸背痛,小便次数增多,大便溏稀。女性还会出现下腹阴冷、月经不调等症状。

    第五,皮肤干燥,容易脱发

    皮肤比较干燥,皮肤毛孔大,容易脱发,甚至是大把掉头发,部分中气不足的患者还会出现两眼干涩的症状。

    中气不足给 健康 带来的影响是全身性的、多方面的,一旦发现有中气不足的症状时,就要及时调理,那么,中气不足可以如何进行调理呢? 可以主要从调理脾胃和疏通肝气两方面入手

    首先是调理脾胃。 引起中气不足最大的原因就是就是脾胃功能不足,因此,要想补中气,最重要的就是要调理好脾胃,才能够将食物中的营养转化成气血。中医认为按摩或者艾灸中脘穴可以帮助调理脾胃。中脘穴位于肚脐上面四寸的位置,在人体前正中线的任脉上,是胃经的募穴,也是胃经经气结聚的地方,按摩或者艾灸中脘穴可以促进气的运行,具有调胃补气、化湿和中的功能。

    操作方法: 用手指按揉中脘穴,每次2至3分钟,感觉局部有发热感时即可;或艾灸中脘穴10至15分钟,注意离皮肤要有距离,以免烫伤皮肤。

    其次是疏通肝气。 肝气能够推动身体气血的运行,将肝气疏通了气才会通畅,才能够获得更多的营养来滋养身体,保持身体 健康 。在平时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不要生气,不要熬夜和抽烟酗酒。

    总之,中气不足的人会经常感到疲乏无力,说话也有气无力,给人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一定要及时进行调理改善。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

湿热引起的阴虚火旺怎么办

肾亏吃助睡眠的药能打疫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