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岁宝宝脾阴虚内热怎么推拿
一岁宝宝脾阴虚内热怎么推拿
最佳回答
一岁多的小孩身体出现脾虚阴虚,内热的临床病变表现情况与阴液消化过多,导致身体损伤的临床表现,在临床检查确定以后,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通过健脾滋阴清虚热的方法进行综合性调理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xuzhujun728
回复
-
太原`赵**
回复有些小孩脾胃不好,经常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不利于食物营养的吸收,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脾胃不好要注意饮食调理,还可以通过按摩的方式,来治疗孩子脾胃不好,那么孩子脾胃不好怎么推拿?孩子脾胃不好按摩哪些穴位?下面为大家介绍。
1、孩子脾胃不好怎么推拿
1、按揉推四横纹
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具有调中行气,和气血,除胀满的作用。
2、按揉推板门穴
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皆可;也可使用推法,由拇指指根推向腕横纹可止泻,由腕横纹推向拇指指根能止呕,来回推可调整脾胃功能。
3、推脾经穴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推50~100次,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具有健脾和胃的作用。
4、腹部按摩
小儿采取平卧位,用右手四指或手掌,在小儿腹部,以脐为中心,作圆周运动。顺大肠方向为泻,适宜大便偏干者;逆大肠方向为补,适宜大便偏稀者;一般多选择顺、逆各半,约按摩50~100次。操作者的手不宜过凉,应温暖。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
2、小儿脾胃不好的饮食
1、小米香菇粥
小米50克,香菇50克,鸡内金5克。小米,淘洗干净;香菇,择洗干净,切成小块或碎末;鸡内金,洗净。锅置火上,放入适量清水,下入小米、鸡内金,用文火煮成粥,取其汤液,再与香菇同煮至熟烂,分次饮用。本膳用小米,健脾胃;鸡内金,能助消化;香菇,有健脾胃、助食作用。此粥大益胃气,开胃助食,常食可防治小儿消化不良。
2、五谷粥
糙米、黑豆、红豆、黄豆、绿豆、青豆各30克,白糖。将糙米、黑豆、红豆、黄豆、绿豆、玉米等洗净,用冷水浸泡2-3个小时;锅中加水,放入以上原料,先用旺火烧沸,然后用小火煮45分钟;待粥软烂后,加糖调味,即可食用。五谷粗粮中富含淀粉、膳食纤维以及B族维生素等,每天适当吃点粗粮,有助于增加宝宝体内的粗纤维。
3、南瓜小米粥
南瓜250克,小米120克,红枣8枚,冰糖少许。南瓜切成小块。小米洗净备用。红枣洗净沥干水分。冰糖也可以不放。因为南瓜有甜味。锅里加5碗水,盖盖儿大火烧开。下入除冰糖外的所有材料。再次开锅后转小火,煮了20分钟后倒入冰糖。煮至糖融化即可关火。小米暖胃,安神,治反胃热痢,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南瓜性温,味甘。南瓜所含成分能促进胆汁分泌,加强胃肠蠕动。帮助食物消化。
3、小儿脾胃不好的禁忌
1、忌塞着孩子吃
家庭经济条件好了,家长对孩子的喂养标准也在提高。“不光要吃饱,还要吃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不单燕窝、虫草上了孩子的食谱,各种营养品也是源源不断,目的“还不是图孩子长得更聪明、更强壮”。所以,家长没觉得有不妥,反把多吃多补当成小孩挑食、偏食后的无奈之举。
2、忌给孩子喝凉茶
有的父母看到孩子便秘、口气重,就以为是“上火”,喜欢给小孩喝凉茶,我们对此极力反对。七岁以内的小孩发生便秘,大多数是脾胃功能没发育好,又不节制饮食,因而造成“食滞”,并不是真正的“上火”。正确的治疗方法应该是消食导滞,如果喝凉茶清热,只会越喝越伤脾胃。
3、忌晚上吃东西
半岁以前的婴儿,一天睡眠时间要十几二十个小时。为了保证营养,什么时候醒来就什么时候吃,深更半夜喂奶很正常。可到了半岁以后,孩子白天清醒、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多,生活作息也越来越正常,如果晚上还给他们吃东西,脾胃得不到休息,也会导致脾胃虚弱,小孩尽量晚上八点以后就不要再进食了。
4、忌生病赶紧补营养
俗话有“虚不受补”。其实,虚应该受得了补,之所以“虚不受补”,是因为补得不是时候。所以,每当一看到孩子病蔫蔫的样子,家长就心疼,于是迫不及待地进补,补品、补汤一起上,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4、胃部的常见症状
1.饭后饱胀或终日饱胀、嗳气但不反酸,胃口不好、吃饭不香,体重逐渐减轻,面色轻度苍白或发灰,可能是慢性胃炎(特别是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胃下垂。
2.饭后不久出现的上中腹痛,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如受凉、生气,吃了刺激性食物可诱发。还常伴有恶心、呕吐、积食感。病史可以多年,常在秋季发作,要考虑是胃溃疡。
3.常在饭前或饭后2小时开始胃痛,或半夜痛醒,疼痛在上腹偏右,常有节律性,吃点东西可以缓解,并伴有反酸现象。在春秋易发,要想到十二指肠溃疡或炎症。
4.突然发作的上腹剧烈疼痛,同时有饮食不洁或受凉史,坐卧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冷,上中腹有硬块但不能摸,可在1—2小时后自行缓解,可能是胃痉挛。肚子硬如板状、不能碰,可能是溃疡病急性穿孔。
5.饭后腹部胀痛,常有恶心、呕吐,偶有呕血,过去有胃病史近来加重,或过去无胃病史近期才发。且伴有贫血、消瘦、不思饮食,在肚脐上方或胸骨下方能摸到硬块,则考虑为胃癌。
温馨提醒:如果在日常生活中你出现了以上这五个症状,就一定要明白自己已被胃病缠身,要及时调理及治疗。
-
xuzhujun728
回复推 拿处方
配方: 补脾经、摩腹、捏脊、揉足三里
做法: 详见下文内容。
叮嘱:
1、可以在孩子身体没有疾病症状时给他做。
2、以上四个动作并不一定每次都要做全,可以根据孩子当时的具体情况来选取,比如孩子是仰卧的,家长就可以给他补脾经、摩腹、揉足三里,或者孩子比较不耐烦,家长就选择其中一两种给他揉一揉。
3、作为保健,也不建议家长天天都做,一周给孩子做上两三回就可以了。
4、家长在给孩子推拿前,一定要先搓搓手掌,让自己的手心微微发热,千万不能用冰凉的手去按揉孩子的穴位。
5、按摩腹部的动作一定要在吃饭前,或吃饭一小时后进行。
具体方法如下:
1、补脾经
定位:脾经在拇指桡侧的赤白肉际处。
手法:循拇指桡侧边缘,沿指尖向关节处旋推为“补”。在治疗具体疾病的推拿手法中,泄法,力度要重一些,速度要快一些;补法,力度要轻一些,速度适中。力度越轻越好,因为孩子的皮肤比较娇嫩,太重的话孩子会疼、会难受,不让推。家长可以先在自己身上试做一下,有轻抚感即可。
时间:因为是日常保健,一般是三五分钟,具体还要看孩子的年龄。几个月大的孩子,做两三分钟就可以了,两三岁的孩子做5分钟,三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做10分钟。
其实还有一个补脾经的方法,就是按住孩子大拇指的指肚,顺时针揉,这个与上面的方法是同等效果的,力度也是要轻。
功效:健脾胃、补气血。
2、摩腹
定位:腹穴在整个腹部。
手法:以腹部为圆心,先逆时针按摩,再顺时针按摩,顺时针为泄、逆时针为补,力度也是轻抚即可。
次数:逆时针按摩圈数与顺时针按摩圈数一定要相同。比如,逆时针按摩49 圈,那么顺时针再转回来49圈。圈数并没有特定意义,36圈、81圈、108圈都行,重要的是逆时针、顺时针按摩的圈数一定要相同。
功效: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3、捏脊
定位:脊柱穴在背部正中。
手法:从长强捏到大椎,以把皮肉捏起来一小条为宜。一般孩子两个月以后,可以趴着、可以抬头了,就可以给他捏脊,通常都是从孩子三个月的时候开始捏脊。
次数:作为保健的话,做五六次就可以了。但是有的孩子特别喜欢捏脊,捏完五次了,他会说:“妈妈再给我捏一会儿。”所以一般不限制次数,以孩子舒适为宜。
功效: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振奋阳气。
叮嘱:因为每个孩子的体质都不一样,有的孩子火旺,要是睡前给他捏脊的话,他会兴奋得不睡觉。如果孩子晚上捏脊后睡不着觉的话,下次我们就从大椎捏到长强,也就是从上往下捏。
因为捏脊是可以振奋阳气的,心肝火旺的孩子本来就比较兴奋,难入睡,你要给他注一下阳气,他就更不睡了。反过来捏脊,相当于安抚他一下,让他的阳气收回来,反倒是对他的火旺做一个调整。
每一个孩子都是复杂的个体,虽然相对成人来讲比较简单,但也有可能在脾虚的同时,有肝火旺、心火旺等情况。所以还是建议家长在给孩子调理之前,先去找一个中医大夫看一下,综合判断一下这个孩子的体质,到底有哪些方面需要去调理,该怎么样去调理,然后自己再在家里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不要听说这个好、那个好,就都给自己的孩子也试一试。
4、揉足三里
定位:足三里穴位置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手法:用拇指指端按揉。按揉足三里的力度可以稍微重一点,腿上的
穴位,尤其是孩子下肢的穴位灵敏程度要差一点。轻重以孩子不疼,但是能感觉到在点按为准。
时间:三五分钟即可。
脾胃虚弱饮食调理
1、饮食调养基本原则
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平时多吃易消化食物,如稀饭,粥等;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2、常见健脾养胃的食物
粳米性平,有补脾益气之功。脾胃虚弱可以多吃点黄颜色的东西,比如玉米、土豆、鲫鱼汤、薏米等,它们都是调脾胃非常好的选择。
其实何为虚弱,就是功能不强,知道原因就简单了,还是从容易消化着手,每餐以豆浆牛奶,及没馅的馒头及易消化的粥最好是加些薏米、荞麦、燕麦、红枣等一类补脾胃的东西更好,生冷硬及刺激的东西尽量不吃,还有荤的也要吃些易消化的鱼类,其它肉类少吃为好。
调理脾胃虚弱可以按摩上面介绍的这些穴位,也可以选择脐灸的方法,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规律饮食,多吃健脾胃的食物。
-
宁吉儿
回复最近很多孩子被流感击倒了,高烧不退、精神不振,搞得全家人都跟着难受。宝妈们心里一定要有个“治未病”的概念,就是当孩子快要生病的时候,进行一些提前的预防,把疾病消灭于萌芽当中。
比如说,孩子身体虚,又有内热,这时候一定要把内热清一清。
1
孩子身体虚、有内热为什么容易生病?
有些孩子由于经常生病、不爱吃饭、活动少等原因,身体相对虚弱,不够强壮。当脏腑处在一种阴阳不平衡的状态的时候,容易生内热。还有些孩子最近饮食过于肥腻辛辣,也容易食积生内热。
身体虚又有内热,这时候稍一受凉、受风,那感冒、发烧、咳嗽就都来了,所以一定要提前预防一下,小儿推拿是个非常不错的办法!
2
身体虚、有内热会有什么症状?
这类孩子多会表现为身体热(有些孩子是燥热,有些是潮热)、晚上睡觉爱出汗、身体消瘦或虚胖、口干咽干、不活动就出汗或稍活动就出汗、手脚心热、躁动不安、舌红无苔或苔厚腻、脉细数等等。
有虚热的孩子,宝妈们做推拿的时候要注意,在清内热的同时还要加上补的穴位,以免伤到孩子的正气。
清补脾经
位置: 拇指第一第二关节桡侧缘。
方法:从指尖直推到指根来回推300次。
功效: 清补脾经可以健脾胃,消积导泻。
内运八卦
位置: 手掌面,以掌心(劳宫穴)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画一圆,八卦穴即在此圆上。
方法: 运法, 小儿手掌心内劳宫一周, 成一环状,即为穴位所在运500次。
功效: 可助气调气,加强中气的运化力量,并能消积化痞。
揉二马
位置:掌背小指、无名指两掌骨中间,由指根到腕横纹之掌骨中间偏下,取凹陷处。
方法:揉法。按揉二马穴200—300次。
功效: 二马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可大补肾之水火,针对于体质差,早产、剖腹产出生或者是非母乳喂养的孩子导致的脾胃弱,长期推拿,效果不错。
揉外劳宫
位置:手 背侧,第二、三掌骨之间,偏于第三掌骨处与内劳宫相对应。
方法: 揉法。 按揉外劳宫200—300次。
功效: 外劳宫属于暖穴,可温里驱寒,对于改善寒性体质的孩子,平时怕冷,手脚经常凉凉的,一吃凉的就肚子疼,五心烦热、难以入睡、睡时烦躁易动等情况,坚持推拿效果很好。
摩腹
位置:肚脐周围,整个腹部。
方法:用手掌掌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环形摩动,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功效: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捏脊
位置 :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大椎至长强成一条直线。
方法:由下往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处5遍。
功效: 捏脊是不花钱的增强孩子身体的方法,有调整阴阳,通理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等作用。
宝妈们要注意,从下往上捏是补,从下往上捏是清。所以,给孩子捏脊的时候,如果孩子内热不是太大,从下往上捏5次即可。
3
注意一些配穴
特别要跟宝妈们强调一下,小儿推拿的时候取穴要灵活。
孩子身体比较弱的时候加上揉足三里。
揉足三里
位置 : 外膝眼下三寸,距胫骨外侧一寸。
方法:按揉足三里,左右腿各揉150次。
足三里是个补穴,揉揉足三里,胜吃老母鸡。按摩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孩子有口腔溃疡的时候可以加上揉涌泉等等。
揉涌泉
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屈脚趾时前掌心凹陷中。
方法:按揉涌泉穴150次,左右脚各揉150次。。
推拿注意事项 !
建议 :
?1、一天推拿1~2次,推拿建议做宝宝左手,推拿力度轻柔快,可用爽身粉当介;
2、给宝宝按摩时要用按摩油(植物油,橄榄油也可以),以免损伤宝宝皮肤,
3、宝宝年龄不同,组方中各穴位相同时间下的推拿次数会不一样;
4、中医贵在坚持,每天早晚坚持揉,长期坚持必能改变小孩脾胃状况;
Ps : 如果试遍以上方法还不奏效请及时到有经验的小儿推拿调理师或正规医院治疗,切莫在家独自折腾耽误孩子病情。
-End-
⊙责任编辑:王亮(微信号:1102009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