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疗血小板增高
中医怎么治疗血小板增高
最佳回答
对于中医治疗血小板增高来讲,主要是通过辨证论治,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对症的药物治疗,改善症状。对于血小板增高来讲,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决定,常用的方法是解毒化痰,天津生髓,解毒化痰,可以选择丹参滴丸血府逐瘀胶囊或活血通脉胶囊等,填精生髓的药物可以选择犀角地黄汤,二至丸,具体以面诊医生辩证指导为准。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周口-李**
回复
-
逍遥子
回复血小板增多症(Primary hemorrhagic thrombocythemia)是一种原明不明的异常增生伴血小板持续增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其临床特点为:①多见于40岁以上的成年人;②常伴有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反复发作;③有血栓形成;④脾肿大;⑤血小板持久性明显增多。病因不明。其与红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关系密切,合称为“骨髓增生综合征”或“骨髓增生性疾病”(MPD)。其出血机理可能与血小板功能障碍或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有关。国内报导男多于大。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特点是外周血中血高,伴有出血倾向,血栓形成,肝脾肿大和粒细胞增多等。本病较少见,中医根据以上的临床表现,当归属于“血瘀”“积聚”“血证”的范畴。临床应用“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之法,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效果。
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血瘀,血瘀可因寒凝,气滞,气虚,热邪,阴虚,肝郁等因素所致。唐容川《血证论》将消瘀列为治血证四法之一,探讨了瘀血与出血的关系。强调“凡瘀血,急以祛瘀为要”,认为“吐觑、便溺,其血无不离经,凡系离经之血,与营养周身之血己腰绝不合”,“此血在身,不能加于好血,而反阻新血之化生,故凡血证总以祛瘀为要。
中医治疗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主,再加上造成血瘀的原因的药物,如气滞者可加理气药,肝郁者如流肝解郁药,寒凝者加温阳药,阴虚者加滋补肝肾药,毒邪引起者加解毒抗癌药。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李雲松
回复你好!
特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属于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常用的普通药物即羟基脲,干扰素等,如果检查了骨髓及其JAK2基因应该是符合的;如果效果欠佳,建议采取中药:活血通络解毒方药拭下,我们的经验认为效果不错,也可以尝试中医药砷剂的。
当然,上述肿瘤如果控制不好,也是可以引起继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这就要看看肿瘤方面的情况。
(李达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广东省中医院李达 http://lidahys.haodf.com/
-
李雲松
回复医生分析:
血小板增多症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异常增生伴血小板持续增血小板增多症多为主的骨髓增生性疾病,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其与红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骨髓纤维化关系密切,合称为“骨髓增生综合征”或“骨髓增生性疾病”(MPD)。其出血机理可能与血小板功能障碍或纤维蛋白溶解增强有关。
治疗上西医主要是羟基尿、干扰素和应用双嘧达莫、阿司匹林等防止血小板聚集。中医认为骨髓增殖性疾病属于中医的症积范畴,它是因为毒邪入血伤肝引起的。中医认为肝藏血,肝为血脏,毒邪入血伤肝,毒入肝经,阻碍血脉正常运行,形成瘀血,瘀血生而形成包块,就是人们所说的肝、脾肿大。毒邪损伤骨髓,形成一个系列或多个系列造血细胞恶性增殖。本病的病机是毒邪瘀滞,阻滞气机,治疗原则为解毒祛邪、活血化瘀。我们根据这些理论研制出肝脾消胶囊、青黄胶囊及系列汤剂,通过这些药物治疗可明显缩小脾脏,可以减少增生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可使病人临床达到治愈,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医生建议:
血小板增多症在血液系统中发病率很低,建议最好到正规专科医院接受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病人才能有最佳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