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鼻炎针灸什么时候开始

时间: 阅读:4285

鼻炎针灸什么时候开始


最佳回答

健康管理师

健康管理师

2023-07-20 17:48:50

当身体体格检查确诊为鼻炎的临床表现,根据检查结果,通过判断评估以后,根据身体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穴位,进行规范性治疗保护身体,鼻腔黏膜功能恢复在线的一种调理措施和方案进行调整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西安-杜*
    回复
    2023-07-20 20:20:27

  • 杭州-毛**
    回复
    2023-07-20 20:20:27

    “节气灸”是根据二十四节气,选择各节气对人体脏腑功能有影响的腧穴进行艾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根据节气的不同,对应治疗和预防的疾病也不同,如立春、小满、芒种时正好灸治消化性疾病,而立秋、立冬、春分时则是预防治疗中风的好机会。

    艾灸为何择节气?

    根据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天”的变化自然影响人体,而节气对人体影响有两个方面:1、由于节气前后气候变化比较大,一个人如果有旧患或宿疾,他的适应能力和机体抵抗力就弱,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发病或病情加重。据医学统计,心脏病、中风、哮喘等疾病多发于节气前后和半夜。因为当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超过身体的应变能力时,人就会生病。这正是《黄帝内经》所讲的“邪之所腠,其气必虚”。2、 由于宇宙能量在节气前后变化较大,如果我们在这个时候运用一些特殊的方法进行干预,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节气灸就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成功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的典范。通过做节气灸不但可以起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提高机体免疫力、抗病力。这样,当外界环境及气候等因素发生变化时,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如《黄帝内经》中所说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形象地道出了大自然阴阳交替的特征。因四季阴阳的消长变化而产生了寒、热、温、凉及昼夜温差,人们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秩序之中,自然界的规律变化无疑会对身心健康产生影响。换而言之,人的健康与自然界的规律变化密切相关。古语有“顺四时者昌,逆之则伤”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人不去遵循这个法则而与之相违背,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便如同交通规则,当你违背了交通规则时,不一定会出事故,显然会大大提高发生危险的几率。

    那么何谓节气呢?

    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地面气候演变的次序、节段,称为“节”,气候在演变过程中的气象和气候的变化,称为“气”。两者大约相隔半个月变化一次,十二个月也就有了二十四节气。其顺序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署、大署、立秋、处署、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严格地讲,节是节、气是气。这里的“节”,实际上就是阴阳的消长转归在某一节段的“节点”。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的开始节段为“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季节的转折点为“春分”和“秋分”;阴阳消长的起始为“冬至”和“夏至”。上述四个“立”、两个“分”和两个“至”共八个,统称为“节”,其余十六个统称为“气”,合之称二十四节气。

    比如,最具代表性的“冬至”和“夏至”,冬至的到来标志着阳气逐渐生长而阴气渐消,继而出现阳气的春生、夏长,即春之温、夏之热,故有“冬至一阳生”之说。而到了夏至,又发生“夏至一阴生”,由此开始了阳气的秋收和冬藏,从而出现秋之凉和冬之寒。天地规律如此,与之相应的人体自然也会产生微妙的变化。如某些寒性哮喘、腰腿痛、心脏病等所谓“冬病”,冬至过后,随着阳气的渐生渐长病情会有所减轻,而夏至过后随阳气的渐收渐藏便会加重。大家可以回忆一下,我们熟知的某些公众人物或英年早逝或猝死的时间,大约都临近“节”三、五天时发生。现代科学研究也表明,季节交替导变化对人的血色素、白细胞、血小板、纤维蛋白等生理有着很大的影响。由此可见,“节”是个转折点、节骨眼儿、关键点。

    艾灸具有温壮元阳、激发经络之气的作用,我国自古就有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和五月初一到初五施灸,以求芳香辟邪、养神安眠、静心除晦、纳福招财之妙。在冬至、夏至艾灸神阙、关元等。后人据《内经》“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的原则,创立了“冬病夏治,夏病冬治”等诸多方法,即体现了在特定的时机先培阴阳,以固之本的原则,又从一定意义上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节气灸” 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节气灸的作用

    节气灸是利用燃烧着的艾绒产生的热刺激和艾叶得温经止痛作用以温壮元阳,激发经气,调动机体潜能,把宇宙能量转化为我所用,建立人体的平衡系统与大自然的系统相适应,从而治愈疾病、提高机体抗病与应变能力。

    节气灸的临床应用

    “节气灸”最好能在节气当天或前后15天内进行艾灸,大暑(7月22日)天就是一个预防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好时机。节气灸的应用范围很广,既可以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尤其是慢性病的治疗,还是一种自然而高效的保健方法。节气灸常用于以下疾病的治疗:

    内科疾病:治疗与预防中风;高血压、冠心病;哮喘;胃痛、胃胀、腹泻、呃逆;糖尿病、肥胖病、胆固醇高、甲亢;阳痿;慢性肾炎。

    外科疾病:颈椎病;急、慢性腰扭伤;各种关节炎;荨麻疹(风瘼)。

    妇科病症: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不孕。

    儿科病症:小儿厌食症;小儿遗尿症;小儿发育迟缓。五官科病症:过敏性鼻炎(鼻敏感)。

    1、冬至前灸“关元” 预防中风,感冒,保健强壮;

    2、春分灸“曲池” 预防眼病;

    3、秋分灸“足三里” 强壮脾胃,预防肠胃病。

    冬至前后的“关元灸”应用频率较高。许多人在冬至前后施用关元灸预防中风、感冒等多种疾病并达到助阳保健延衰强壮的目的。自冬至之日自然界的阳气开始复苏充盛,人体可顺从自然界的阳升之气,借助关元灸来强壮元阳。关元穴又名丹田,具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灸之可使元气充足,虚损可复,故能祛虚劳百损,壮一身之气,为历代强壮保健的主穴。《景岳全书》说:“虚能受热,所以补必兼温。”冬至的关元灸恰好满足了“补必兼温”的特点,可达到温壮元阳,从根本上提高人体的强身抗病能力的目的。

    24节气灸时间表穴位图

    小寒(公历 1 月 5~7 日) 宜养肾;中医认为“寒性凝滞,寒性收阴”。艾灸肾俞、涌泉、足三里、对养肾,保护脾胃有显著效果。

    大寒(公历 1 月 20~21 日) 润肺除恶燥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艾灸肺俞、大肠俞、中府并清痰饮食、可润肺、保暖润燥。

    立春(公历 2 月 3~5 日) 助阳生发“打春冻人不冻水”阳气郁积易上火,立春养阳助生发。艾灸百会、风府、风池、肝俞、胆俞、可补阳气、清热解毒。

    雨水(公历 2 月 18~20 日) 《黄帝内经》说:“春主肝”,肝脏在春季活动比较旺盛。湿邪易困扰脾胃。艾灸天枢、三阴交、足三里、风市、涌泉可以健脾利湿。

    惊蛰(公历 3 月 5~7 日) 顺时养阳春天肝当令,惊蛰护肝正当时,背痛脚凉者。艾灸肝俞、胆俞、三阴交、足三里、肩井可补足阳气以健身。

    二十四节气灸穴位疗方

    春分(公历 3 月 20~21 ) 要防旧疾发;百草发芽,百病发作,春分防故疾复发。春季眼病高发,调补肝肾是关键。艾灸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可以补充肝的精气。

    清明(公历 4 月 4~6 日) 当防高血压清明之时,人体肌肤腠理舒展,五脏六腑因内外清气而润濡。艾灸神阙、关元、气海、涌泉、可以预防高血压。

    谷雨(公历 4 月 19~21 日) 三月百虫生,风热感冒也流行,人之气与自然界是相通的。艾灸足三里、天枢、大椎可以清肺热、防感冒。

    立夏(公历 5 月 5~7 日) 养心正当时《黄帝内经》特别强调:“夏季“更宜调息净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夏季心火旺。

  • 平淡之
    回复
    2023-07-20 20:20:27

    过敏性鼻炎
    本DVD为“十五”国家重点音像出版规划品种,卫生部医学视听教材。过敏性鼻炎为变态反应性鼻炎的一种,是常见病、多发病。以发作性鼻痒、鼻塞、喷嚏、流清水样鼻涕及鼻粘膜水肿、苍白、鼻甲肿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针灸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报道,首见于1957年。在50年代有多篇临床资料,六、七十年代各地亦有这方面的观察文章发表,除用针刺疗法外,尚有穴位注射、穴位贴敷等法。近十余年来,针灸治疗本病获得了较大进展。针灸治疗本病的平均有效率为95%左右。 针灸对于治疗本病具有独到的优势,对症状的改善明显而迅速,具简、廉、效等优点。本片通过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辨证分型的分析,进一步详细介绍针灸治疗本病的治则、治法、配穴处方、具体操作、注意事项、临床疗效等内容。本片考供中医学院学生及临床医师使用。
    本片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制作,片长41分种。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20 19:19:17

    针灸
    冷灸法 1、取穴:分三组。①大杼(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寸处)、膏肓;②风门、脾俞;③肺俞、肾俞。
    2、操作:灸药制备:按‘白芥子50%,细辛30%,甘遂20%的比例称取药物。共研细末,用鲜生姜汁调和,分做成直径1厘米大小的药饼应用。于每年初伏、二伏、三伏天进行治疗。贴敷时,先将麝香少许撒于药饼面上,用4平方厘米大小的胶布,将药饼贴于穴位上,可敷贴1-3小时,如病人感觉灼热难忍,宜提前将药饼除去。小儿贴药半小时即可。部分病人贴药后出现水疱,可涂以龙胆紫,并盖上消毒敷料。上述三组穴,轮流选用,3次为一疗程,每年完成一疗程。孕妇慎用本法。
    针灸法
    1、取穴:常用穴:印堂、鼻通(鼻骨下凹陷中,鼻唇沟上端尽处)。
    备用穴:百会、迎香、合谷、风池。
    2、操作:常用穴为主,酌加备用穴1-2个。印堂穴用30号1.5寸毫针,以提捏法进针,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向下,沿皮下慢慢刺入1寸,用捻转结合提插,使针感到达鼻准头,内及鼻腔。鼻通穴,以1寸30号毫针,先刺入2分,得气后针尖朝印堂方向沿皮斜刺,至鼻腔感觉发胀为宜。留针2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1次,百会穴用艾条作雀啄灸,灸15-20分钟。备用穴得气后,施提插法,接通电针仪,连续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宜。持续30分钟。上述方法,针刺每日1次,灸疗日可2次。10天为一疗程。

每天按摩手心能去老年斑吗

神经性耳鸣采用针灸能有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