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有什么中草药可治
疝气有什么中草药可治
最佳回答
在平时日常生活中疝气患者服用中草药需要根据患者病情轻重以及个人体质来判断需要用什么药物治疗,在治疗期间要戒烟戒酒,多注意休息,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可以使患者病情恢复的快。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平淡之
回复【方一】导气汤
【组成】槟榔10克,当归10克,苍术10克,木香6克,枳壳9克,小茴香5克,橘核10克,荔枝核12克,川楝子10克,路路通10克。
【功用】疏肝理气。
【主治】腹外疝肝气郁滞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天台乌药散
【出处】《医学发明》
【组成】天台乌药18克,木香、炒小茴、青皮各6克,高良姜9克,川楝子12克,巴豆10克,槟榔9克。
【功用】温化寒湿,疏肝理气。
【主治】治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喜暖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迟或弦。
【方解】方中主药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辅以小茴香暖肝散寒,高良姜散寒止痛,青皮疏肝调气,木香行气止痛;佐以槟榔直达下焦,行气化滞而破坚,川楝子与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减川楝子之寒,又增行气散结之功。诸药合用,共奏解寒凝,疏气滞,调肝络,止疝痛之功效。
【药理】加速肠壁血液循环,降低小肠紧张性,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镇痛,消胀。其中乌药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蠕动,排出积气,促消化液分泌;木香对抗和松弛肠痉挛;小茴香排出腹气,缓解痉挛,减轻疼痛;槟榔增强肠蠕动,有致泻效应;高良姜健胃,兴奋肠管;青皮促消化液分泌,排肠内积气;巴豆促进肠蠕动,导致腹泻,增加胆汁和胰腺分泌;川楝子镇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补中益气汤
【出处】《脾胃论》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当归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升麻、柴胡各3克。
【功用】补中益气。
【主治】腹外疝气虚下陷型。
【方解】方中主药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辅以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佐以陈皮理气和胃,当归补血活血,取其补而不滞,气血相生;使以升麻、柴胡升清举陷。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
【药理】增强内脏肌张力,纠正贫血,护肝;解热,抗金葡球菌,抗癌,抗放射线损伤。其中黄芪、人参、白术促进白蛋白合成,降低麝香草酚浊度,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加机体耗氧量,增强心脏收缩力,升高红、白细胞及血色素。白术护肝,防止肝糖元减少;当归抗贫血,抑凝血,调节子宫肌张力;陈皮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肠气排出;柴胡、甘草抗肝损害。柴胡加强回肠收缩,升麻兴奋膀胱和未孕子宫。升麻、柴胡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柴胡抗病毒,抗过敏。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暖肝煎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枸杞子各9克,乌药、小茴香、茯苓、生姜各6克,沉香、肉桂各3克。
【功用】温补肝肾,行气逐瘀。
【主治】腹外疝治肝肾阴寒所致少腹冷痛,疝气痛,下元虚冷,四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解】方中主药肉桂大热,暖肝温肾,散寒止痛。小茴香暖肝散寒,行气止痛;辅以当归补肝养血,枸杞子补养肝肾,乌药、沉香行气散寒止痛;佐以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温散寒凝。诸药合用,温补肝肾以治其本,行气散寒以治其标,以温下元,散寒凝,畅气机,睾丸、少腹冷痛自愈。
【药理】解热,镇痛,改善血液循环,抑制平滑肌痉挛。其中乌药、小茴抑制平滑肌痉挛,排肠积气,促消化,缓疼痛;肉桂扩张皮肤血管,促汗腺排泄,解热镇痛;沉香调节胃肠蠕动;枸杞子护肝保肝,提高免疫力;当归抗贫血,抑制平滑肌痉挛,茯苓镇静,抗溃疡,降低胃酸分泌。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橘核疝气丸
【主治】腹外疝气滞型。
【用法】每次5~10丸,每日3次。
【方六】外治疗法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生香附60克(粗研末),食盐60克。
【主治】腹外疝。
【用法】酒醋炒热,布包频熨患处。
【方七】外治疗法
【组成】阳和解凝膏掺黑褪消或桂麝散。
【主治】腹外疝。
【用法】外贴患处。
【方八】外治疗法
【组成】伤湿止痛膏。
【主治】新生儿腹股沟斜疝。
【用法】二手指捏拢疝孔,再用伤湿止痛膏贴紧,再用丁字带固定。
【方九】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小茴香15克。
【主治】腹外疝。
【用法】煎汤内服,每日2次。
【方十】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荔枝核15克,黄芪15克。
【主治】腹外疝。
【用法】煎汤内服,日1剂。
【方十一】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白头翁。
【主治】阴疝。
【用法】不限多少,捣之,随肿处敷一宿。
【方十二】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干丝瓜瓤烧末。
【用法】每服6克,热黄酒下。
-
成都-陈**
回复中医治疗疝气痊愈率在百分90左右..你可以试下这个方..橘核17川楝子12肉桂10厚扑12元胡10枳实12海藻12昆布12桃仁12丹皮15川军6..如果局部发硬加牡蛎20浙贝12如果疼痛加乌药13没药7效果很神气的
-
xuzhujun728
回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人们说岔气这个名词,其实岔气在医学上被称为急性胸肋痛,是一种很常见的不适现象,出现岔气症状之后,会引发背部或者肋骨两侧出现剧烈的疼痛感,对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治疗岔气的偏方都有哪些呢?
治疗疝气的偏方大全?疝气是非常容易在小孩子身上出现,小偏方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的有效,很多疾病的治疗都是可以使用小偏方,疝气也可以用偏方治疗,那么,治疗疝气最佳方法偏方有哪些?
橘核,木香,荔枝,柴胡还有厚朴各10克,川楝子,白芷,桃仁,青皮,小茴香各7克,大茴香,海藻,昆布各3克,加水煎服。
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益气,补肾益肝。主治疝气。
青盐,雄黄,白矾,花椒,樟脑粉各10克,蓖麻子50粒,共研成细末,分成5份,每次讲一份粉末用开水调成糊状,敷在左手手心,一天换一次,内服外敷同时进行,轻者一次,重者两次可治愈。
茯苓、白术、台乌药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体质虚者,加黄芪、当归各6克。
这个特效方是针对腹股沟直疝的,用荷梗即藕杆,不拘数,泡水,经常饮用,病好为止,每天一次,干梗切碎洗净100到150克,熬一碗水。30分钟即成,初得愈快,陈病较慢。
到中药店买丝瓜瓤2根,剪成数段,每次用几段放在药锅中煎熬半小时,每日当水饮用(不加任何东西),两周后即可治愈。以后曾有几个小孩照方治疗都除了根,大人病情较顽固,治疗时间要长些。
红皮蒜2头,柑核50克,金橘2个,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水两碗,煮成一碗。顿服。可消肿止痛,用治疝气疼痛异常。
每天用干荔枝(鲜荔枝也行)5至6个去壳用水煮20分钟,加冰糖(小粒的5至6块)再煮10分钟( 可以连煮3 次)。每天当水饮用,3至4个月后可治愈。
腹股沟疝气症状?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想尽快发现疾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就必须了解疾病的症状,在得到症状初现的信号后尽快赶往医院,防止病情被延误。那么腹股沟疝气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一、包块。在发病后患者的腹股沟处会有包块出现。一般患者站立行走时包块比较明显,在安静休息时包括会暂时消失。时有时无的包款会带给患者身体上的不适,在初期时,大部分患者经过休息身体不适可获得缓解。
二、消化系统症状。腹股沟疝气是腹部某器官从原来的位置,跑到了另外的位置而引起的一种症状,通常小肠、结肠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所以肠道组织位置改变,会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的症状,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因此而体质下降。
三、生殖泌尿系统症状。人们的生殖泌尿系统与腹股沟非常临近,所以当,腹股沟疝气发生后,生殖泌尿类的疾病在此时更易出现。幼儿如果发生腹股沟疝气,其生殖器的正常发育会受到影响,成年人则会影响性功能和生育,老年人则会产生尿急,尿频,尿多等等一系列泌尿系统的症状。
四、小肠坏死、肠梗阻。当疝于小肠,结肠内嵌顿,无法回纳到腹腔就可造成这两种现象,同时患者还会有剧烈腹痛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对生命健康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威胁。
-
xuzhujun728
回复疝气以阴囊、小腹疼痛肿起,涉及腰、胁、背以及心窝部、脐周,伴有四肢厥冷,冷气抢心,止作无时
治疝气一般有疏肝理气,散寒止痛。或理气活血 散寒
理气药中能治疝气的药有小茴香
小茴香所含的主要成分是茴香油,能刺激胃肠神经血管,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蠕动,排除积存的气体,所以有健胃、行气的功效;有时胃肠蠕动在兴奋后又会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