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吴茱萸怎么治疗疝气

时间: 阅读:9414

吴茱萸怎么治疗疝气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20 15:43:48

您好!从您描述的情况来看,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吴茱萸这个药物主要是有暖肝散寒的作用,而疝气这个疾病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肝经受寒引起来的,所以吴茱萸是可以治疗疝气这个疾病的。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口服或者是外敷涌泉穴能达到治疗目的。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逍遥子
    回复
    2023-07-20 18:18:14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20 18:18:14

    药用价值

    功用主治

    温中,止痛,理气,燥湿,厥阴头痛,脏寒吐泻,脘腹胀痛,经行腹痛,五更泄泻,高血压症,脚气,疝气,口疮溃疡,齿痛,湿疹,黄水疮。

    ①《本经》:主温中下气,止痛,咳逆寒热,除湿血痹,逐风邪,开腠理。

    ②《别录》:主痰冷,腹内绞痛,诸冷实不消,中恶,心腹痛,逆气,利五脏。

    ③《药性论》:主心腹疾,积冷,心下结气,疰心痛;治霍乱转筋,胃中冷气,吐泻腹痛不可胜忍者;疗遍身顽痹,冷食不消,利大肠拥气。

    ④《本草拾遗》:杀恶虫毒,牙齿虫匿。

    ⑤《日华子本草》:健脾通关节。

    治腹痛,肾气,脚气,水肿,下产后余血。

    ⑥王好古:治痞满塞胸,咽膈不通,润肝燥脾。

    ⑦《纲目》:开郁化滞。

    治吞酸,蹶阴痰涎头痛,阴毒腹痛,疝气,血痢,喉舌口疮。

    扩展资料:

    宜忌

    阴虚火旺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蓼实为之使。

    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②《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③《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④《本草经疏》:呕吐吞酸属胃火者不宜用;咳逆上气,非风寒外邪及冷痰宿水所致者不宜用;腹痛属血虚有火者不宜用;赤白下痢,因暑邪入于肠胃,而非酒食生冷、停滞积垢者不宜用;

    小肠疝气,非骤感寒邪及初发一、二次者不宜用;霍乱转筋,由于脾胃虚弱冒暑所致,而非寒湿生冷于犯肠胃者不宜用;一切阴虚之证及五脏六腑有热无寒之人,法所咸忌。

    吴茱萸(学名Tetradiumruticarpum,原名Euodiaruticarpa),别名吴萸、茶辣、漆辣子、臭辣子树、左力纯幽子、米辣子等。通常分大花吴茱萸、中花吴茱萸和小花吴茱萸等几个品种。小乔木或灌木,高3-5米,嫩枝暗紫红色,与嫩芽同被灰黄或红锈色绒毛,或疏短毛。

    生于平地至海拔1500米山地疏林或灌木丛中,多见于向阳坡地。各地有小或大量栽种。?嫩果经泡制凉干后即是传统中药吴茱萸,简称吴萸,是苦味健胃剂和镇痛剂,又作驱蛔虫药。?其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之功,用于治疗肝胃虚寒、阴浊上逆所致的头痛或胃脘疼痛等症。

    参考资料:吴茱萸(芸香科植物)_

  • 姜齐
    回复
    2023-07-20 17:17:04

    ……

    山药200g,肉豆蔻20g,吴茱萸10g,补骨脂30g,五味子20g,白糖200g。把以上各药烘干研为粉末,加入白糖和匀盛于容器中盖紧,每回取50g,先使用温热水调成浆,再入热水中煮到不厚不薄的糊食用。温肾健脾止泻。比较适用于肾虚腹泻,症见每天早上腹泻,伴有腰酸腿软,畏冷,四肢冰冷者。


    羊肉葱姜汤

    羊肉150g,葱白,生姜各15g,橘皮6g,吴茱萸5g,白胡椒粉适量的。把材料同放到砂锅里,加(3碗)水将肉煮熟。喝汤吃肉,每天一剂。温中助阳,解表散寒。对脾阳虚又外感风寒的老年人最为适宜。

    吴茱萸15克(汤浸7遍,焙干,微炒,捣末),粳米50g,葱白,豆豉。粳米加水以葱豉煮粥。粥熟,下吴茱萸粉6g,搅均匀。空肚子食用。温中散寒止疼。比较适用于心腹冷痛,痛和胁肋。

    吴茱萸酒

    吴茱萸50g,甘草15g,白酒250ml。把前2味切碎,置容器中,加入白酒,密封,隔水煮沸,拿出待冷,浸泡1夜,去渣即可。口服。每回服30ml,每天服3回。温中解毒。比较适用于中恶心痛。

    吴茱萸配伍应用


    配黄连

    黄连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清心除烦;吴 茱萸温中散寒,下气止痛,降逆止呕,杀虫。黄连苦寒泻 火,直折上炎之火势;吴茱萸辛散温通,开郁散结,除 逆止呕。二药伍用,有辛开苦降,反佐之妙用,以黄连之 苦寒泻肝经横逆之火,以和胃降逆;佐以吴茱萸之辛热, 同类相求,引热下行,以防邪火格拒之所应,共奏清肝和 胃制酸之效,以治寒热错杂诸症。《成方便读》:“吴茱萸 辛热,能入厥阴……引黄连入肝,一寒一热,一苦一辛, 同治厥阴气火有余。”

    配党参

    吴茱萸辛苦而温,芳香而燥,入肝脾胃经,有良好的暖肝开郁,温脾燥湿,除逆止痛的作用。党参具补气和中之功。二药相配应用,温中寓补,功专散寒补虚,即可暖肝,又可暖脾,可用于呕逆吞酸,胃痛吐利,本对药目前常用于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肠功能紊乱,神经性头痛,美尼而氏证。

    配五味子

    吴茱萸辛苦大热,即能入肝中焦温胃暖脾散寒燥温,又可走下焦暖肝温肾,而疗寒疝寒泻,对于肾阳亏虚,脾失温煦,不能健运所致的泄泻,用之甚宜。五昧子酸温,有益肾收欲之功,与吴茱萸同用,能助其止泻之效。二药配对,一偏治本,一偏治标,有较佳的温敛固涩之功,可用于脾肾两虚、五便泄泻之证。

    配当归

    吴茱萸辛苦大热,能温中散寒、燥湿止呕,疏肝止痛,还能温肝肾而暖胞宫,治疗血寒经闭,行经不畅及腹痛等;当归味甘而重,辛而气轻,补血之中又能行血。二药合用,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散,当归行血以助之。当归温补,吴茱萸温经以行之,相辅相助。温经治血,调经止痛功甚著。

    配木瓜

    吴茱萸辛开苦降。专走下焦,温经散寒,疏肝解郁,行气止痛,木瓜和胃化湿,疏筋活络,两药合用,一散一收,和胃化湿,舒筋活络,温中止痛效强。主治寒湿困脾,霍乱吐泻转筋,或下肢酸软无力,疝气腹痛。

    配高良姜

    《赤水玄珠》:“吴茱萸良姜亦止腹痛。”

    配白豆蔻

    《医学启源》:“消宿酒,为白豆蔻之佐。”

    吴茱萸的副作用


    吴茱萸有小毒,含有多种生物碱,对中枢神经有兴奋作用,大量可致神经错觉、视力障碍。

    副作用表现

    服用后可出现猩红热样药疹,表现为四肢皮肤灼热、瘙痒不适,出现针尖大小鲜红色丘疹,压之褪色,颈前及上胸融合成片,界限不清,皮温升高。

    中毒后主要表现为:强烈的腹痛、腹泻、视力模糊、错觉、脱发、胸闷、头疼、眩晕或皮疹。

    宜忌配伍

    《本草经集注》:“蓼实之为使,恶丹参、消石、白垩。畏紫石英。”

    《本草蒙筌》:“肠虚泄者尤忌。”

    《本草纲目》:“走气、动火、昏目、发疮。”

    阴虚火旺者忌服。 ?

    吴茱萸贴脚心


    药店买吴茱萸打成粉。

    吴茱萸取3克(用吃酸奶的小勺,尖尖一勺),用好醋和成膏状。

    …… ?? [内容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1234下一页

治疗疝气用什么中药

治疗疝气吃什么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