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坐骨神经痛的草药有哪些

时间: 阅读:1117

坐骨神经痛的草药有哪些


最佳回答

柳华

柳华

2023-07-20 14:44:14

一般如果是坐骨神经疼痛的话,一般都是庄稼院在医生指导下检查清楚需要根据情况来进行对症治疗用药的一般这种情况的话就问题不大,定期观察就可以了,一般都是可以用田七,红花,这些中药的话,这都是可以起到一定的这个辅助治疗的作用。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武汉-严**
    回复
    2023-07-20 17:17:48

    腰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痛用如下“通络止痛散”中药泡足有较好效果:
    羌活20g、 独活20g、 当归尾10g、 桑寄生10g、 茯苓10g、 鸡血藤20g、 威灵仙10g、
    五加皮10g、 桂枝15g、 秦艽10g、 川芎10g、 川牛膝10g、 杜仲10g、防风10g、
    川椒10g、 木瓜10g、甘草10g。
    药液煮沸后,先用药汽熏蒸足心,待水温适宜后泡脚,每次30分钟,每日两次以上。

  • 成都-陈**
    回复
    2023-07-20 17:17:48

      以前只以为腰腿痛只是因为工作太累,或者负重有点重,贴几贴膏药就可以减轻腰腿痛的问题甚至是治愈腰腿痛的毛病。只是后来才知道,原来腰腿痛有很多原因导致的,有很多时候都是由于支配下肢行动的坐骨神经干受损病变引发了坐骨神经痛。而坐骨神经痛治疗不当的时候,很容易造成患者暂时性或者长期性的丧失劳动能力,也会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负担。

      产生坐骨神经痛的主要原因很有可能是由于一次突然的腰部扭伤,最常见的就是搬抬重物或者是长时间的弯曲腰部而导致了坐骨神经痛。所以为了防止坐骨神经痛的发生一定得做好预防工作。比如说在需要进行突然的负重动作之前,一定要做好腰部的活动,以此来减少腰部受到扭伤的几率;其次在平日生活中也要进行相应的运动锻炼,比如说加强腰肌肌肉的力量锻炼。

      至于说那些已经不幸地患上了坐骨神经痛的患者,想要将坐骨神经痛治愈,就只能选择中医治疗。中医上将人体的经络通脉的顺畅作为治疗疾病的标准,只有经脉通顺,才可以将坐骨神经痛彻底治愈。

      中药治疗坐骨神经痛就需要将经络打通,通则不痛,所以选择一些有疏经通络的中药材。独活、牛膝各15克,灵仙、当归、杜仲、 续断各为12克,鸡血藤30克,红花、川芎各9克,地龙、千年健、木瓜各为10克。其中,当归有补血活血的功效;地龙、鸡血藤、红花等中药材都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的功效。

      此药方主要治疗的是那些气血运行不顺畅、经络缺少滋养导致的坐骨神经痛。此剂药方一天一剂,有舒经活络、行血止痛的作用。

  • 周口-李**
    回复
    2023-07-20 17:17:48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坐骨神经痛是一常见的病,是因坐骨神经受到压迫而引起的症状。生活中想要健康需要一些坐骨神经痛中医辨证治疗用药来强化我们的能力。那么,坐骨神经痛中医辨证治疗用药有哪些呢?我就带你了解其中详情吧!

      坐骨神经痛中医辨证治疗用药

      1. 寒湿阻滞

      (1) 室内空气新鲜,温暖向阳,环境安静,舒适,避免阴暗潮湿及寒冷刺激。

      (2) 饮食宜清淡。忌生冷、寒凉、油腻、肥甘厚味之品,可选用物价皮酒(五加皮、糯米、酒曲发酵或酒酿。苡仁、乌蛇等浸酒服用)以祛风散寒、活络止痛。

      (3) 消除病人恼怒、烦躁、紧张等不良情绪,使其心情开朗、乐观、正确对待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4) 卧床休息,睡硬板床3~4周。注意夜间局部保暖,避免不适当的运动和寒冷刺激。

      (5) 局部疼痛可用食盐500g,大葱数段,炒热后包熨患部,注意防止烫伤。

      (6) 注意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及其他伴随症状。加强皮肤护理,防止褥疮。

      (7) 中药可选用蠲痹汤,宜温热服,以祛风散寒,除湿通络。中成药可选用小活络丹,每次1丸,每日3次,黄酒送服。

      (8) 针刺疗法:针刺可选穴环跳、气海俞、大肠俞、承扶、殷门、委中、承山、阳陵泉、委阳、悬钟、昆仑、腰3~5夹脊,强刺激,用泻法;电针取穴同上,每次选2~4穴,用脉冲电针刺激10~20分钟;耳针取坐骨神经、臀、腰骶、肾上腺、神门、膝、踝等穴。留针30分钟左右,隔5~10分钟捻转1次。强刺激,也可埋针;穴位注射取穴阿是穴、环跳、腰3~5夹脊。用复方当归、丹参、威灵仙等中药制剂2~4ml,隔日注射一次。

      (9) 拔火罐:取穴环跳,压痛点。

      (10) 单方、验方:络石藤12g,秦 伸筋草12g,路路通12g,水煎服。

      2.血瘀气滞

      (1)室内空气新鲜,病室温暖向阳。

      (2)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营养、禁生冷、肥甘厚腻之品。

      (3)情志调护:参照寒湿阻滞。

      (4)卧床休息,睡硬板床3~4周。

      (5)疼痛时可参照寒湿阻滞。

      (6)中药宜选用桃红四物汤加减,以温经活血,化瘀止痛,中成药可选用大活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7)针刺疗法:体针可取患侧大肠俞.关元.环跳等穴,用泻发;毫针刺法常取肾俞.秩边.殷门.委中.承山.昆仑.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等穴,中强刺激,留针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疼痛甚者,每次选两穴加电针,刺激强度以病人能忍受为度;穴位注射用当归或川芎.红花或防风.三七注射液,痛甚配延胡注射液1~2ml,取穴大肠俞.环跳.昆仑.肾俞.委中.阳陵泉.风市.绝骨.膀胱俞等,每次选2~4穴,交替使用;耳针取患肢对侧耳穴坐骨神经.腰.足,常规消毒后,耳针垂直刺入,2h按压一次,以加强刺激,1周后将针取下,休息2天后,再行第二次治疗。

      (8)按摩:用力横搓下肢足三阴和足三阳经,以舒经活络,行气活血。

      (9)单方.验方:威灵仙15g.木瓜12g.白术12g.川断12g.当归12g.香附9g.桂枝9g.牛膝9g.干姜6g.三七粉5g(冲服),每日一剂,饭后服用。

      3.肝肾亏虚

      (1)病室空气新鲜,温暖向阳。保持一定湿度,以感到舒适为宜。

      (2)饮食宜易消化,禁肥厚油腻.生冷食物,可选用猪肉.狗肉.贝类,蟹等,以滋补肝肾。

      (4)卧床休息,卧硬板床3~6周,注意患肢保暖,避免患肢用力运动,治疗咳嗽,以免加剧疼痛。

      (5)疼痛时可用茱萸60g,粗盐等量混合炒至热,以布包温熨痛处,或用热水袋热敷,注意防止烫伤。

      (6)中药宜选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温肾养阴,疏风散寒,祛湿通络。中成药可选健步虎潜丸.木瓜丸均为每日6g,每日2次。

      (7)针刺疗法:体针可选大肠俞.肾俞.秩边.环跳.殷门.阳陵泉.承山.悬钟穴,用平补平穴法,亦可加艾灸治疗;耳针取穴坐骨神经.腰椎.臀.神门。

      (8)单方.验方:全蝎.蜈蚣各等份研细末,每日3g,分1~3次服下,10天为一疗程。

      (9)食疗:羊肝一具,熟地200g,枸杞30g,捣烂为丸。每次9~15g,

      每日服3次,空腹服。

      坐骨神经痛健康指导

      1. 平素加强腰腿锻炼,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分劳累。

      2. 病室环境宜干燥.温暖向阳,通风。

      3. 避免寒冷.潮湿刺激,特别注意下肢.腰部保暖。

      4. 及时控制体内炎症,防止波及坐骨神经。

      5. 防治腰椎间盘病变。

      6. 作肌肉注射时,尤应选准部位,以防误伤坐骨神经。

      7. 保持情绪稳定,乐观,开朗。

      8. 疾病恢复期适当增加活动,多散步,慢跑,练气功,自行按摩,洗温水浴等有助于本病尽早好转与痊愈。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20 16:16:38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通路及其分布区内的疼痛,疼痛自臀部沿大腿后面,小腿后外侧向远端放射。起病多急,表现为下背部酸痛和腰部僵直感,及沿坐骨神经通路的剧烈疼痛。

    1.蝎蛇散治坐骨神经痛

    【方剂】祁蛇(或乌梢蛇)、蜈蚣、全蝎各10克。

    【制用法】焙干研成粉,等份分成8包。首日上下午各服1包,继之每天上午服1包,7天为1疗程。每疗程间隔3-5天,一般1-2个疗程可显效至痊愈。

    【疗效】用本法治疗54例不同程度的坐骨神经痛,治疗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经长期观察,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验证】蔡,女,68岁,右下肢疼痛5年余,经西医诊为坐骨神经痛,服西药效不显,于1987年8月求治于中医,余投蝎蛇散原方,经服2个月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备注】所治病例无很大反应,一般在药后可有全身及患肢出汗或灼热感,有的可出现短暂性疼痛及麻木,不久即消失。

    2.身痛逐瘀汤加味治坐骨神经痛

    【方剂】桃仁、红花、当归、地龙各15克,川芎、甘草、没药、五灵脂、牛膝各10克,秦艽、羌活、香附各5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天l剂,分早晚2次,空腹温服。

    【疗效】身痛逐瘀汤出自《医林改错》。笔者运用本方加减治疗本病140例,其中治愈96例(症状完全消失,可参加正常工作);好转32例(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可做轻工作);无效12例(服本方3-5剂,症状无改善,而中断治疗者)。

    【验证】刘xx,女,36岁,农民。病历号6256。于1984年3月25日初诊。半年前患腰腿痛,症状日益加重,疼痛自腰骶部沿右侧大腿后外侧向腘窝、足跟部窜痛,如针扎、火烧样阵阵加剧,尤以咳嗽和用力大便时更甚,久治不效。检查面色苍白,表情痛楚,步态跋行,右侧第二、三髓后孔及臀线中点和承山穴有明显压痛,拉塞格氏征(+),脉沉迟而紧,舌淡苔薄白。诊为坐骨神经痛。证属寒凝气滞,痕阻脉络,治宜化癖通络,温阳散寒,除痹止痛,投以身痛逐痕汤。原方减秦艽,加桂枝、延胡索各15克。3剂。药后疼痛大减,继用原方又进6剂,诸症皆除而治愈。1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备注】气虚血弱者减五灵脂、香附,加黄芪30-50克,熟地10-15克;脉数微热者减羌活,加黄柏15克;脉浮风重者加防风15克;脉紧寒重者减秦艽,加桂枝15-25克;脉缓湿重者加苍术15克;伴腰脊痛剧者加三七末3克(冲服);便秘者加何首乌15-25克;病久肝肾两亏者减羌活、五灵脂,加狗脊、巴戟天各15克。

    3.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汤治坐骨神经痛

    【方剂】慧苡仁60-90克,制附子(先煎)、灸甘草各10-30克,海风藤、川牛膝各10克,赤芍20-40克,党参15-30克,当归10-20克,秦艽12-18克,鸡血藤12克,

    【制用法】每天一剂,水煎,分早晚服。

    【疗效】经本方共治23例,痊愈15例(症状消失并观察1年以上未复发),显效例(症状消失,观察半年至1年又复发,但经再次治疗仍可消失者),无效1例(症状无改善)。痊愈15例中,平均治愈天数为10.5天。

    【验证】傅xx,男,50岁,干部,1952年8月5日就诊。两月前因坐骨神经痛,采用中西药治疗效果不显。近日加重,沿右腰胯至腿后侧,酸楚疼痛;风雨之日尤甚,伴心烦不宁、头晕失眠。检查:臀中部、臀线、腘窝和小腿沿坐骨神经有触痛点,直腿抬高阳性,踝反射、小腿后侧皮肤触觉均减退,脉紧微弦,舌质淡稍紫,苔薄微黄。血压18.7/l2.06千帕斯卡。辨证使用上述原方,药量稍作如下调整:薏苡仁10克,黑附子(先煎)、当归、海风藤、川牛膝各10克,鸡血藤、秦艽各12克,赤芍20克,甘草3克,党参15克,经服本方5剂,上述症状基本消失,又服5剂而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还有下一页:

坐骨神经痛脚痛麻吃什么中药好

半月板损伤中药外敷好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