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在中医怎么治疗
鼻息肉在中医怎么治疗
最佳回答
治疗鼻息肉用于中医的疗法,历史非常久远,本病病程比较长,治疗的时间也比较长,需要内外兼治,中药内服辨证湿致寒湿凝聚B超证方选,温肺止流丹,湿热淤积鼻窍。证方选心仪清肺饮中意外治法如熏鼻法滴鼻法以及鼻息肉的注射法在治疗同时注意,戒烟酒,忌辛辣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平淡之
回复中医治疗:鼻息肉的中医辨证论治分型:(1)肺经湿热证:鼻流黄涕,量较多,鼻塞嗅减,头脑昏痛,息肉淡红,鼻粘膜色红增厚;舌尖红苔黄腻,脉实。治宜清宣肺热,祛湿散结。方用辛夷清肺饮加减:辛夷花 20g,石膏30g,知母6g,栀子12g,黄芩15g,枇杷叶15g,升麻15g,桑白皮40g,车前子30g (包),泽泻20g,杏仁6g,甘草3g。(2)痰湿结滞证:流涕白粘或稀白,量多,鼻塞不减,嗅觉减退,头重昏闷,胸闷痰多。息肉色白如脂或如石榴子状,光滑水亮;舌淡苔白腻,脉缓滑。治宜燥湿化痰,散结消息。方用导痰汤加减。药用:胆星9g,陈皮15g,制半夏9g,石菖蒲15g,云苓20g,泽泻15g,白术20g,生牡蛎24g,浙贝母15g,山甲10g,昆布15g,枳壳 15g,砂仁10g。(3)肺脾气虚证:流涕清稀或稀白,息肉淡白或苍白,或术后反复再发,伴倦怠乏力,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缓弱。治宜补益肺脾,化湿散结。方用补中益气汤合二陈汤加减。药用:党参30g,黄芪30g,白术20g,升麻15g,柴胡12g,当归10g,陈皮15g,制半夏9g,石菖蒲12g,云苓20g,苡仁30g。鼻塞重加苍耳子30g,细辛5g,辛夷花15g;易感冒加防风15g;若息肉暗红加桃仁12g,三棱10g,莪术10g。外治可用消息灵或硇砂散吹敷,鼻塞重用鼻炎灵(苍耳子、白芷、辛夷各60g,薄荷霜5g,芝麻油500ml,液体石蜡1000ml。制法:将苍、芷、辛、油同放锅内,浸泡24h,加热,待药呈黑黄色捞出再下冰片,薄荷霜,液体石蜡,备用)滴鼻。
-
匿名用户
回复中医认为鼻息肉多因肺经湿热壅结鼻窍所致,所以在饮食营养治疗方面宜清肺宣气,泻湿散结。另外由于鼻息肉与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及鼻窦炎关系密切,
鼻渊散在治疗鼻息肉方面有特效,我得这个病三年了,用的鼻渊散治好的,不过平时要从饮食上多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萝卜。所以要预防鼻息肉发生,就要积极治疗慢性鼻炎、鼻窦炎,以减少发生的几率。在饮食预防方面,应多吃些能治疗上述疾病的食物,少吃油腻肥厚之物,避免过食生冷、鱼虾等腥荤之物,戒除烟酒,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动物肝脏等食物。
-
就是那个人
回复1.注射法
消痔灵注射液0.1-0.3毫升,直接注射鼻息肉内,1日1次,5次为1疗程。
2.敷贴法
(1)明矾散:明矾30克,甘遂3克,白降丹0.6克,雄黄1.5克,共研细末,用水或香油调和,放于棉片上,敷于息肉根部或表面,每日1次,7-14次为1疗程。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鼻息肉,鼻息肉摘除1周后敷用此药,可减少复发。
(2)徊砂3克,轻粉、雄黄各6克,瓜蒂2枚,枯矾9克,冰片1克,共研细末,甘油调,以棉片浸泡之,敷在息肉表面。适用于小息肉或息肉摘除术后,以减少复发。
3.吹鼻法
(1)青金散:茫硝、青黛各1.5克,加乳香、没药少许,共研细末,取少量药粉吸入鼻内,每日1次。
(2)苦丁香、细辛、苍耳子、辛夷各6克,僵蚕9克,冰片0.5克,前5味研细末,加冰片合研成极细末,以药粉少许撒于息肉处,1日2次。
(3)瓜蒂2枚,雄黄0.9克,绿矾3克,寮香少许,为细末,吹鼻内,每日1次。
4.滴鼻法
辛艾乳剂:辛夷油、艾叶油各1毫升,酉黄蔑胶1克,蒸馏水2毫升,合为初乳,加水至1000毫升,调pH值为7,滴鼻用,1日数次。对解除鼻塞,减少分泌物有效。
5.塞鼻法
(1)霜梅1个,蓖麻仁7个,白矾少许,同捣烂如膏,以纱布包药膏适量,塞入鼻腔,1日换1次。
(2)细辛、白芷、辛夷、苦丁香各6克,僵蚕10克,冰片0.3克,研成细末,以棉球蘸少许,塞人鼻腔,每日1次。
(3)瓜蒂、细辛各等份,狗胆汁调成糊,塞鼻内,每日1次。
(4)胡萎捣烂,塞鼻内,每日1次。
6.鼻嗅法
干祖望验方:苍术、白芷、乌梅、五味子,置壶内,煎煮,鼻孔凑近壶嘴吸入药液雾气,1日数次。
7.搽药法
(1)苦丁香、甘遂各6克,青黛、草乌头、枯白矾各0.75克,共为细末,麻油调和,搽于息肉上,每日1次。
(2)鼻菌散:甘遂末30克,甜瓜蒂3克,础砂1.5克,冰片0.9克,飞朱砂0.45克,共为细末,取少许,搽息肉上,每日1次。
(3)明矾散:明矾30克,甘遂3克,白降丹0.6克,雄黄1.5克,共为细末,取少许,搽息肉上,每日1次。
-
逍遥子
回复鼻炎做手术一般很容易复发。
鼻息肉是一种常见的鼻病,常与过敏体质及鼻腔慢性炎症有关。它是由于鼻腔和鼻窦粘膜极度水肿受重力作用而逐渐下垂所形成的非真性肿瘤,可为单侧或双侧。常发生于鼻腔的筛窦区、中鼻甲的游离缘及上颌窦口等处。鼻息肉的症状以进行性鼻塞为主,随息肉不断增大,鼻塞逐渐加重,鼻涕多不易擤出,嗅觉减退或丧失,头昏或头痛等。鼻息肉患者常伴鼻窦炎。鼻腔检查见鼻息肉有的呈淡红色,有的呈灰白色半透明状物,表面光滑。
鼻息肉:苦丁茶6克、细辛6克、苍耳子6克、辛夷6克、僵蚕9克、冰片0.5克、硇砂3克。共研细末即可,取少许吹于息肉表面,每日2次,或用棉球蘸散剂于息肉处也可以,每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