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卫气不固大汗鼻炎按摩哪些穴位

时间: 阅读:2843

卫气不固大汗鼻炎按摩哪些穴位


最佳回答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推拿按摩助人为乐

2023-07-20 12:06:53

卫气不固,出现流汗的情况,可以按摩迎香穴营销决赛,鼻翼两侧外缘,通过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帮助缓解鼻子不透气的情况,也可以按摩印堂穴,印堂穴位于人体前额两眉连线的中点,它有镇定安神,能够缓解失眠,头晕,头痛的症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20 15:15:18

  • 太原`赵**
    回复
    2023-07-20 15:15:18


    迎香中的两个字拆开来分析。迎,迎受的意思。香,脾胃五谷的寓意。这个迎香穴的名称是指该穴位接受胃经供给的气血。又因为胃经和大肠经都是阴阳经,而且迎香穴还处于气血物质的聚集地的天部层次相近的地方,所以迎香穴的阳气向上直冲交于阳阴胃经。

    一、迎香穴的位置

    迎香穴在哪里?按摩迎香穴可以治疗鼻炎,鼻塞不通等症状。那么迎香穴到底在什么位置呢?首先,迎香穴位于面部的位置,处于鼻翼旁边的约一厘米皱纹中(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按压者在按压的时候会感觉到有一个凹陷点,被按压的人会感觉有一些酸胀的痛觉,穴位操作是由内向上刺0.5~1.0寸,达到透鼻通穴。

    二、长按迎香穴的好处

    1.长按迎香穴具有通利鼻塞、疏风解表等作用

    长按迎香穴我总结了三个微小的好处,第一个好处是一些小伙伴因为伤风引起的鼻塞或者鼻涕,还有一些过敏引起的过敏性鼻炎,按摩迎香穴的时候需要按摩到该位置发热,这样对于这些症状有一定的缓解的效果。第二个好处抑制外邪侵入人们引起的各种疾病,按摩迎香穴可以促进鼻子周围的血液循环,让人体的气血畅通达到抗病菌的侵入的效果,一些容易因为病菌引起感冒的小伙伴可以适当按摩一下。第三个好处是防止头疼等症状,因为按摩迎香穴可以驱寒气,因此一些寒气深的女性要按摩一下迎香穴。

    2.长按迎香穴具有缓解老人流鼻涕的作用

    很多人进入年老的时候,都会出现流鼻涕的现象,特别是在早上的时间段,而且在吃饭的时候也是处于频繁的时间段,这样带来了很多不便,有时候又可以出现嗅觉失灵和鼻涕倒流导致的头脑脑胀,这样是非常危险的。一般在早中晚这三个时间段可以长按迎香穴达到3-4个月会缓解老人的这些症状。

    除了按摩迎香穴会缓解人体的等等不好症状,如果在按摩后湿敷一下效果会更好,这样对于缓解疾病也会更快。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7-20 15:15:18

    1 鼻炎按摩要点

    鼻炎的按摩先以面部鼻旁穴位为重点,力量适中,局部有酸胀感为宜;配合全身取穴,辨证加减。慢性真鼻炎是鼻炎症状中常出现的一种,它主要是由于鼻腔强膜和膈膜下组织发生炎症引起的,目前治疗此种疾病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来取按摩的方式来辅助治疗慢性鼻炎。慢性鼻炎不仅鼻塞、香臭不分,而且会因为呼吸不畅而引起头痛、头昏等,使人精神萎靡不振。针对慢性鼻炎所采用的按摩方法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腧穴,来改善鼻部血液循环,使鼻腔通畅。

    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鼻炎按摩穴位的具体位置及按摩方法:

    2 鼻炎按摩迎香穴

    位置: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按摩方法:用双手拇指指腹轻轻顺时针方向按揉迎香穴1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按揉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鼻塞、流涕、嗅觉减退、面部神经麻痹等。

    3 鼻炎按摩印堂穴

    位置:双眉头中间。

    按摩方法:用拇指从鼻子向额头方向推抹印堂穴约2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鼻塞、流鼻涕、鼻炎等鼻部疾病,以及耳呜、前头痛、失眠、高血压、目眩、眼部疾病等。

    4 鼻炎按摩涌泉穴

    位置:足趾距屈前中1/3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两大拇指从足跟向足尖搓涌泉大约1分钟,然后按揉约1分钟,以局部有酸张感为佳。

    祛病功效:治疗鼻塞、头昏、过敏、腹泻、发热、五心烦热、使秘、小便不利等。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20 14:14:08

    按摩迎香穴、上迎香穴和内迎香穴,每日每穴30次。也可用微型鼻炎治疗仪按摩鼻通穴。均有治疗作用。
    另外
    1.足底部反射区:额窦、头部(大脑)、脑垂体、小脑及脑干、鼻、肺及支气管、腹腔神经丛、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肾、输尿管、膀胱、失眠点、生殖腺。
      2.足外侧反射区:生殖腺。
      3.足背部反射区:上颌、下颌、扁桃体、喉与气管、胸部淋巴腺(胸腺)、上身淋巴结、下身淋巴结。
      常用手法:
      1.足底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按法、食指关节刮法、拇指推法、擦法、拳面叩击法等。
      2.足外侧反射区:食指外侧缘刮法、拇指推法、叩击法等。
      3.足背部反射区:拇指指端点法、食指指间关节点法、食指推法、拇指推法等。

吴若石常见病按摩手法有哪些

治疗鼻炎针灸哪些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