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包里都放什么中药
疝气包里都放什么中药
最佳回答
疝气包里一般情况下会放小茴香进行缓解的,但是如果疝气症状出现之后使用药物保守治疗可能效果不明显或者不能彻底治愈,只可以暂时缓解,疝气一般使用手术治疗可以根治的。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姜齐
回复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小儿疝气如何治疗的知识,欢迎阅读。
什么是小儿疝气?
小儿疝气即小儿腹股沟疝气,俗称「脱肠」,是小儿普通外科手术中最常见的疾病,在胚胎时期,腹股沟处有一?腹膜鞘状突?,可以帮助睾丸降入阴囊或子宫圆韧带的固定,有些小孩出生后,此鞘状突关闭不完全,导致腹腔内的小肠,网膜,卵巢,输卵管等进入此鞘状突,即成为疝气,若仅有腹腔液进入阴囊内,即为阴囊水肿。疝气一般发生率为 14%,男生是女生的10倍。早产儿则更高,且可能发生於两侧。
小儿疝气有可能会在出生后数天、数月或数年后发生。通常在小孩哭闹、剧烈运动、大便干结时,在腹股沟处会有一突起块状肿物,有时会延伸至阴囊或阴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压时会自行消失。一旦疝块发生嵌顿(疝气包块无法回纳)则会出现腹痛、恶心、呕吐、发烧,厌食或哭闹、烦躁不安。
简单地说,疝气就是在腹股沟的地方有个小缝隙没闭合好,当腹腔里有东西从这个小缝隙中掉出来时,就叫做疝气。
中医中药如何治疗?
现在治疗疝气多为西医手术,已经很难再看到中医疗法了。黄元御的《四圣心源》中有一篇专门讲疝瘕,但是没有针对小儿的治疗。对此讲的比较详细的,就是彭子益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里面有一篇专门讲小儿疝气的。彭子益说:?小儿疝气的根源就是肝肾阳虚。如果不及时治疗,会病及终身,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
中医疗法为:用五味子1克,甜苁蓉3克,清早煎服,空腹喝下。每日一次,一直服用到病消为止。当服用了一阵子以后,阴囊突出的硬处会很痒,其实这是阳气在回复,即将上升的表现,是个好兆头,所以不必担心。
五味子味酸性温,散结消肿,可以温补肾中水火之气,帮助肝阳上升。苁蓉味甘性温,温润肝肾,温通肾阳补肾虚。因此二者结合,效果很好。五味子是肾病的专药,可是现代的很多医生因为《伤寒论》中的小青龙汤用五味子治疗了咳嗽,就以为五味子是治疗咳嗽的专药,其实这是不对的。?另外,孙思邈:?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气。。。六月常服五味子,以益肺金之气,在上则滋源,在下则补肾。?黄元御在?疝瘕?中也反复提到,疝气是肝肾的问题,为?肾肝之邪?。究其根本就是?肾水澌寒,木气菀遏?。
中医手法如何治疗?
回族医学内病外治法??提博气诊疗法可以对治调理,探得博气偏离至6点位,先用揉法5分钟,指推6点位助其复位,单推几分钟后,再探博气点,用指推、拉法回拉博气,揉法6次,提法一次。一个节次做完后,根据情况可再做一个节次。根据病情,决定疗程,直至痊愈。
下面六个穴位临床对治疝气有意外奇效,可配合提博气诊疗法通调。
【照海】照海穴是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主治咽喉干燥,痫证,失眠,嗜卧,惊恐不宁,目赤肿痛,现代常用于治疗尿道炎、肾炎、神经衰弱、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等。
配列缺主治咽喉肿痛;
配中极、三阴交主治癃闭;
配肾俞、关元、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
日常保健:按压照海穴治疗嗓子疼。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按压时,感到酸、麻、胀就可以。时间也不易太长,5?10分钟即可。为了增强清咽利喉的效果,还可以配合按压列缺穴、太溪穴和天突穴等,几个穴位相互交替。
【阳陵】阳陵泉穴位于膝盖斜下方,小腿外侧之腓骨小头稍前凹陷中。阳陵泉穴的主治疾病为:腰痛、膝盖疼痛、脚麻痹、消化不良、关节筋迟缓或痉挛肿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劳、胃溃疡、坐骨神经痛、胆囊炎、高血压、遗尿等。
配曲池穴治半身不遂;
配日月穴、期门穴、胆俞穴、至阳穴治黄疸、胆囊炎、胆结石;
配足三里穴、上廉穴治胸胁痛。
日常保健:腿脚发麻时剌激剌激腿上的阳陵泉穴,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手法将单手拇指指尖按在阳陵泉穴上,做前后方向的按压。每一下按压5秒,重复5下。每天可以反复多次按压。
【伏菟】主治:腰膝冷痛,下肢麻痹不仁,脚气,寒疝,狂邪鬼语,风劳气逆,少气。
配肝俞,有温经行气的作用,主治寒疝;
配髀关、阳陵泉、足三里,有温经散寒的作用,主治膝腿冷痛、无力。
日常保健:正常情况下,成年人心跳每分钟在6080次之间,在安静状态下如果心跳每分钟超过100次,称为心动过速,这时可以赶紧用掌根按揉伏兔穴。
【气冲】在腹股沟稍上方,当脐中下5寸,距前正中线2寸。主治疝气,偏坠,睾丸肿痛,小便淋漓,月经不调,带下,难产,遗精,阳痿等。
配气海穴治肠鸣腹痛。
日常保健:一松一按,交替进行,对促进腿部血液循环、温暖手足有益。
【关元】 关元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凡元气亏损均可使用。按揉和震颤关元穴,主要是通过调节内分泌,从而达到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目的。主治病症:少腹疼痛,霍乱吐泻,疝气,遗精,阳痿,早泄,白浊,尿闭,尿频,黄白带下,痛经,中风脱症,虚痨冷惫,羸瘦无力,眩晕,下消,尿道炎,盆腔炎,肠炎,肠粘连,神经衰弱,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
1、配气海穴、肾俞穴(重灸)、神阙穴(隔盐灸)急救中风脱症;
2、配足三里穴、脾俞穴、公孙穴、大肠俞穴治虚劳、内急、腹痛;
3、配三阴交穴、血海穴、中极穴、三阴交穴治月经不调(冲任不固,针用补法);
4、配中极穴、大赫穴、肾俞穴、次髎穴、命门穴、三阴交穴治男子不育症、阳萎、遗精、早泄、尿频、尿闭、遗尿(肾阳虚衰、针补法或艾灸);
5、配太溪穴、肾俞穴治泄痢不止、五更泄。
日常保健:温灸或按摩。关元穴是小肠的募穴,小肠之气结聚此穴并经此穴输转至皮部。它为先天之气海,是养生吐纳吸气凝神的地方。古人称为人身元阴元阳交关之处;老子称之为?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气海】主治疾病:绕脐腹痛,水肿鼓胀,脘腹胀满,水谷不化,大便不通,泄痢不禁,癃淋,遗尿,遗精,阳痿,疝气,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阴挺,产后恶露不止,胞衣不下,脏气虚惫,形体羸瘦,四肢乏力。妇科病、腰痛、食欲不振、夜尿症、儿童发育不良等。
配石门治崩中、漏下;
配小肠俞治带下 (《针灸资生经》);
配中极、带脉、肾俞、三阴交治月经不调(《针灸大成》);
配三阴交治白浊、遗精、经少、下腹痛(《腧穴学》)。
配关元、阴陵泉、大敦、行间,有行气通经,清热除湿的作用,主治小便淋沥不尽,少腹胀痛,黄白带下。
配血海,有补气养血,行气活血,通经散瘀的作用,主治小腹痞块,五淋,经闭不通。
配小肠俞,有行气化浊的作用,主治带下,淋浊。
配大敦、阴谷、太冲、然谷、三阴交、中极,有行气通经,养阴清热的作用,主治痛经,血崩,血淋。
配三阴交,有养阴填精,培元固肾的作用,主治白浊,遗精,下腹痛,经少。
日常保健:为元气聚集之处,只可补不可泄。常用艾火灸之,可治百病,可长生久视。
-
杭州-毛**
回复疝气的病例
【病例验证】杨某,男,29 岁。辜丸肿痛,伴梦遗1周,前来就诊。证见颧红唇赤,潮热盗汗,腰脊酸痛,每遇劳累阴囊坠痛,舌质红,脉细数。辨证为阴虚火动,水不涵木。治宜滋水涵木,润燥消炎。用本方去肉桂加生地、山萸肉各15克,白芍10克,黄柏、知母、牛膝各8克,桅子、川楝子、丹皮、地骨皮各10克,温水煎。服5剂,小腹仍有胀痛,照上方加木香、元胡各10克,服7剂痊愈。
【病例验证】刘某,男,18 岁。素患疝气,过劳则发,胀痛甚则肢厥而冷汗出,且睾丸胀痛,某医院诊为?腹股沟斜疝?,久治无效。经诊:少腹结滞不舒,阴囊肿胀坠痛,脘胁不适,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弦。此因素体虚弱,过劳耗损中气,气虚下陷,寒湿内生,凝滞肝经,致少腹、睾丸坠胀痛而成疝气。法宜疏肝理气,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药6 剂,诸症消失而愈,追访10年,未见复发。
治疗疝气的中医偏方1.当归茯苓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益气,补肾益肝。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
2.槟榔佛手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槟榔、佛手各18克,吴茱萸、香附、荔枝核、黄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3.槟榔佛手汤治疝气
【功能主治】疏肝理气,散寒止痛。主治疝气。
【偏方组成】槟榔、佛手各18克,吴茱萸、香附、荔枝核、黄芪各15克,小茴香、橘核各12克,干姜10克,肉桂、甘草各6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刘某,男,18 岁。素患疝气,过劳则发,胀痛甚则肢厥而冷汗出,且睾丸胀痛,某医院诊为?腹股沟斜疝?,久治无效。经诊:少腹结滞不舒,阴囊肿胀坠痛,脘胁不适,食欲不振,舌淡苔薄,脉弦。此因素体虚弱,过劳耗损中气,气虚下陷,寒湿内生,凝滞肝经,致少腹、睾丸坠胀痛而成疝气。法宜疏肝理气,散寒止痛。按此方服药6 剂,诸症消失而愈,追访10年,未见复发。
4.茯苓白术桂枝汤治小儿疝气
【功能主治】温经通脉,燥湿健脾。主治小儿疝气。
【偏方组成】茯苓、白术、台乌药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加减】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体质虚者,加黄芪、当归各6克。
【病例验证】治疗小儿疝气病32例,服药4~40剂,痊愈20例,好转8例,总有效率为86.1%。
其它治疝气的药方
1方
[药物] 紫苏30克,艾20克,防风15克。
[制法] 上药煎滚。
[用法] 放脚盆内,先熏四面护紧,挨温洗之,重者两次根除。用于小肠气、肾囊坚硬,小便不通者。
[出处] 《良方集腋》。
2方
[药物] 花椒30克,大葱7个,全瓜蒌1个,陈醋250毫升。
[制法] 将上药和匀,白布包好加水煎熬。
[用法] 熏洗患处,每天1次。用于疝气偏坠。
[出处] 《中医外治法奇方妙药》。
3方
[药物] 苦椿树叶250克。
[制法] 煮滚放坛内。
[用法] 先熏后洗,每日数次,甚效,用于治疗疝气偏坠。
[出处] 《外治寿世方》。
4方
[药物] 鲜生姜汁1小杯。
[制法] 先用热水洗澡,待全身汗出时再将阴囊泡浸于杯中的生姜汁中,10多分钟后阴囊缩小如常。用于小肠疝气。
[出处] 《中医外治奇方妙药》。
5方
[药物] 昌蒲适量。
[制法] 煎水。
[用法] 水洗思处。用于治疗小儿疝气,偏坠,阴部湿疮。
-
常州-薛**
回复小儿疝气的表现是腹股沟区或脐孔出现时有时无、时大时小的包块,一岁前可以才去保守治疗有机会自愈, 中药治疗小儿疝气 是方法之一。一岁后没有自愈的话需要手术治疗,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儿童疾病,家长们需要多加注意。
中药治疗小儿疝气处方一:母丁香适量。用法:研为极细末,装瓶密封。取适量药末填满脐窝,敷固定,2天换药一次。一般4~6次见效。敷药同时,要积消除容易引起腹压增高的致病因素,如咳嗽、便秘、排尿难等。注意休息,减少活动量。
处方二:活鲫鱼60~90克2尾,伴小茴10克。用法:或蒸或煎汤均可,不放盐,每日1次,连服5~6次。
处方三:大小茴香各3克,荔枝核5个,桔核10克。用法:共研末,每用红糖开水调服6克,每日2次。
处方四:人参4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桂圆肉10克,升麻3克,炙甘草2克。用法:水煎服。
处方五:黄芪15克,升麻3克,大枣15克。用法:水煎服。肿物过大,不能回纳腹腔,小儿烦躁哭闹局部肿块明显隆起,紧张、压痛,时间一久,会造成被嵌顿的小肠坏死,要赶快送医院手术治疗。
处方六:小儿冷疝(气痛、阴囊浮肿)。用金铃子(去核)五钱、吴茱萸二钱半,共研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黍米在。每服二、三十丸,盐汤送下。
处方七:用山楂肉、茴香籽(炒)各一两,共研为末,加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白开水送下。
小儿疝气的病因小儿疝气是小儿外科和疝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疝气的形成和患儿的体质有着很大的关系。疝气病是由于小孩发育不健全,经常啼哭,腹腔内产生负压,导致腹腔内气压增大,迫使腹腔内的游离脏器如:小肠、盲肠、大网膜、膀胱、卵巢、输卵管等脏器见孔就钻,也就是说导致疝气的根本原因就是气血不畅。
疝气一般发生率为1%?4%,多数在2?3个月时出现,也有迟至1?2岁才发生。男宝宝是女宝宝的10倍,这是因为男孩的睾丸是在出生前才通过腹股沟管降至阴囊的,随之下移的腹膜则形成鞘状突。若鞘状突在婴儿出生后还没有闭锁,或闭锁不全,反而成为较大的腔隙,腹腔内容物就会从这里突向体表,而形成疝气。又因为右侧睾丸下降比左侧略晚,鞘状突闭锁也较迟,故右侧腹股沟疝气较多。当然,女孩也可因腹壁薄弱形成疝气,只是发病率相对低一些。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出生时生长发育不完全所致,发生率更高,且可能发生于两侧。
精彩推荐:
小孩发烧怎么办水痘的症状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怎样才能长高牙齿黄怎么办宝宝发烧惊厥的症状引起宝宝发烧的原因有哪些宝宝吃的奶酪怎么做 宝宝消化不良吃健脾散好吗
-
西安-杜*
回复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听到人们说岔气这个名词,其实岔气在医学上被称为急性胸肋痛,是一种很常见的不适现象,出现岔气症状之后,会引发背部或者肋骨两侧出现剧烈的疼痛感,对日常生活中有很大的影响,那么治疗岔气的偏方都有哪些呢?
治疗疝气的偏方大全?疝气是非常容易在小孩子身上出现,小偏方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的有效,很多疾病的治疗都是可以使用小偏方,疝气也可以用偏方治疗,那么,治疗疝气最佳方法偏方有哪些?
橘核,木香,荔枝,柴胡还有厚朴各10克,川楝子,白芷,桃仁,青皮,小茴香各7克,大茴香,海藻,昆布各3克,加水煎服。
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温经散寒,清热利湿,活血益气,补肾益肝。主治疝气。
青盐,雄黄,白矾,花椒,樟脑粉各10克,蓖麻子50粒,共研成细末,分成5份,每次讲一份粉末用开水调成糊状,敷在左手手心,一天换一次,内服外敷同时进行,轻者一次,重者两次可治愈。
茯苓、白术、台乌药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体质虚者,加黄芪、当归各6克。
这个特效方是针对腹股沟直疝的,用荷梗即藕杆,不拘数,泡水,经常饮用,病好为止,每天一次,干梗切碎洗净100到150克,熬一碗水。30分钟即成,初得愈快,陈病较慢。
到中药店买丝瓜瓤2根,剪成数段,每次用几段放在药锅中煎熬半小时,每日当水饮用(不加任何东西),两周后即可治愈。以后曾有几个小孩照方治疗都除了根,大人病情较顽固,治疗时间要长些。
红皮蒜2头,柑核50克,金橘2个,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水两碗,煮成一碗。顿服。可消肿止痛,用治疝气疼痛异常。
每天用干荔枝(鲜荔枝也行)5至6个去壳用水煮20分钟,加冰糖(小粒的5至6块)再煮10分钟( 可以连煮3 次)。每天当水饮用,3至4个月后可治愈。
腹股沟疝气症状?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想尽快发现疾病,及时得到有效治疗。就必须了解疾病的症状,在得到症状初现的信号后尽快赶往医院,防止病情被延误。那么腹股沟疝气的症状都有哪些呢?
一、包块。在发病后患者的腹股沟处会有包块出现。一般患者站立行走时包块比较明显,在安静休息时包括会暂时消失。时有时无的包款会带给患者身体上的不适,在初期时,大部分患者经过休息身体不适可获得缓解。
二、消化系统症状。腹股沟疝气是腹部某器官从原来的位置,跑到了另外的位置而引起的一种症状,通常小肠、结肠比较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所以肠道组织位置改变,会引起患者消化不良、腹胀、腹痛等等一系列,消化系统的症状,除此之外,患者还会因此而体质下降。
三、生殖泌尿系统症状。人们的生殖泌尿系统与腹股沟非常临近,所以当,腹股沟疝气发生后,生殖泌尿类的疾病在此时更易出现。幼儿如果发生腹股沟疝气,其生殖器的正常发育会受到影响,成年人则会影响性功能和生育,老年人则会产生尿急,尿频,尿多等等一系列泌尿系统的症状。
四、小肠坏死、肠梗阻。当疝于小肠,结肠内嵌顿,无法回纳到腹腔就可造成这两种现象,同时患者还会有剧烈腹痛的感觉。这种情况下对生命健康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