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疝气的中药虫子叫什么
治疗疝气的中药虫子叫什么
最佳回答
中成药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疝气下坠的症状,但无法根治疝气,常用的中成药有疝气内消丸,补中益气丸,能够有效的阻止疝气的发展缓解疝气导致的腹胀腹痛,便秘等症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宁吉儿
回复
-
宁吉儿
回复【名称】蝉也叫知了,居昆虫纲、同翅目、蝉科。
【药理】蝉其皮曰蝉蜕,富含甲壳素、异黄质蝶呤、赤蝶呤、腺苷三磷酸酶。
【药用】常用于治疗外感风热,咳嗽音哑。咽喉肿痛。风疹骚痒、目赤目翳、破伤风、小儿惊痫、夜哭不止等症,据《中国药材学》记载,还有益精壮阳、止咳生津、保肺益肾、抗菌降压、治秃抑病待等作用。
【蝉的营养价值】 知了猴性寒、味香,具有散风宣肺、解热定惊等功能。知了猴营养丰富,味道好,成为时髦的美味佳肴。 蝉体含营养物质丰富,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蛋白王。 蚱蝉老熟若虫变化为成虫时,羽化蜕除的外壳称蝉蜕,又称“蝉退”或“蝉皮”,其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味甘、咸、寒,入肺、肝经,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散风热,宣肺,定痉。治外感风热,咳嗽音哑,麻疹透发不畅,风疹瘙痒,小儿惊痫,目赤,翳障,疔疮肿毒,破伤风。
-
西安-杜*
回复全蝎
提醒您:全蝎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蜀本草》)
【异名】虿(《诗经》),虿尾虫(《说文》),杜伯(《广雅》),主簿虫(《酉阳杂俎》),蛜蚚(《蜀本草》),全虫(《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茯背虫(《山西中药志》)。
【来源】为钳蝎科动物钳蝎的干燥全虫。
【动物形态】钳蝎
体长约6厘米,分为头胸部及腹部2部。头胸部较短,7节,分节不明显,背面覆有头胸甲,前端两侧各有1团单眼,头胸甲背部中央处,另有1对,如复眼。头部有附肢2对,1对为钳角,甚小;1对为强大的脚须,形如蟹螯。胸部有步足4对,每足分为7节,末端各有钩爪2枚。腹部甚长,分前腹及后腹两部,前腹部宽广,共有7节,第1节腹面有一生殖厣,内有生殖孔;第2节腹面有1对栉板,上有齿16~25个;第3~6节的腹面,各有肺书孔1对。后腹部细长,分为5节和1节尾刺,后腹部各节皆有颗粒排列而成的纵棱数条。尾刺呈钩状,上屈,内有毒腺。
卵胎生。多穴居,喜栖于石隙或枯叶下,昼伏夜出,捕食昆虫及蜘蛛等动物。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长江以北地区为多。
【采集】野生蝎由仲春至初秋捕捉。清明至谷雨前后捕捉者,称为"春蝎",此时未食泥土,品质较佳;夏季产量较多,称为"伏蝎",因已食泥土,品质较次。饲养蝎,隔年收捕1次,一般在秋季晚上,用灯光诱捕,待蝎子出动后用竹筷挟入光滑的瓷盆内,或在洞口用盆承受,倒入缸内。捕得后,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然后捞出,置沸水锅中,加少量食盐,煮沸后,清水漂过,晾干。
【药材】干燥的全虫,头胸部及前腹部呈扁平长椭圆形,后腹部尾状。完整者长约6厘米。全体绿褐色,腹及肢为黄色,尾刺尖端呈褐色。胸部折断后可见内有黑色或棕黄色残余物,后腹部中空。体轻、质脆,气微腥,味咸。以色黄、完整、腹中少杂物者为佳。有单用其后腹部者,称为"蝎尾",又名"蝎梢"。
主产河南、山东、湖北、安徽等地。
【化学成分】含蝎毒,系一种类似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此外,并含三甲胺、甜菜碱、牛磺酸、软脂酸、硬脂酸、胆甾醇、卵磷脂及铵盐等。
欧洲及北非产蝎的毒液中含神经毒Ⅰ及Ⅱ,其神经毒Ⅱ为一条由64氨基酸组成的肽链。
【药理作用】①抗惊厥作用
小鼠口服止痉散(全蝎和蜈蚣干粉等量混合而成)每天1克,连服1、3、9天后对五甲烯四氮唑、士的宁及烟碱引起的惊厥均有对抗作用,对抗士的宁惊厥的效果最为显著,烟碱次之,五甲烯四氮唑更差,可卡因则无。全蝎与蜈蚣分别单独应用每天1克亦有效,但全蝎的效果较蜈蚣差。
②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静脉注射全蝎浸剂及煎剂均可使兔、犬血压一时性下降(少数可见暂时上升),但很快恢复,接着出现逐渐持久的血压下降,维持1~3小时以上。灌胃或肌肉注射给药仍有显著持久的降压作用,重复用药不出现快速耐受现象。降压原理为抑制血管运动中枢、扩张血管、直接抑制心脏以及对抗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对清醒动物有明显镇静作用,但并不使动物入眠,也可能与降压有关。从全蝎中分离出的蝎酸钠盐给麻醉兔静脉注射产生暂时性血压下降,但对离体蛙心呈兴奋作用,对蛙后肢及离体兔耳血管则均呈收缩作用。
【毒性】蝎毒主要作用为使呼吸麻痹,其最小致死量对兔为0.07,小鼠为0.5,蛙为0.7毫克/公斤。兔中毒症状为四肢强直性痉挛,流涎,呼吸停止,并且血压上升,蛙则见四肢纤维性挛缩,小鼠则继兴奋状态后四肢及呼吸麻痹。蝎毒无溶血及凝血作用。对离体蛙心有抑制作用,对蛙后肢血管有收缩作用,对离体兔肠及蛙膀胱均为兴奋。
蝎子汤对试验动物破伤风的疗效:全蝎15克,赤芍12.5克,大黄10克,甘草7.5克,做成200毫升煎剂即为蝎子汤。用1~10%蝎子汤与破伤风杆菌混合60~90分钟无抑菌作用,但混入于培养基进行培养,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破伤风毒素无中和或破坏作用。无论口服或皮下注射蝎子汤,对豚鼠或小鼠实验性破伤风均无治疗或预防效果。小鼠口服、皮下或静脉注射蝎子汤0.1~1毫升/只,豚鼠口服或皮下注射0.2~5毫升/只,均未见明显中毒症状。
【炮制】清水漂去盐质,晒干,或微火焙用。
①《纲目》:"入药去足焙用。"
②《本经逢原》:"滚醋泡去咸,炒干用。"
【性味】咸辛,平,有毒。
①《日华子本草》:"平。"
②《开宝本草》:"味甘辛,有毒。"
③《医林纂要》:"辛酸咸,寒。"
【归经】《纲日》:"足厥阴经。"
【功用主治】祛风,止痉,通络,解毒。治惊风抽摘,癫痫,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头痛,风湿痹痛,破伤风,淋巴结结核,风疹疮肿。
①《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掣。"
②《本草图经》:"治小儿惊搐。"
③《本草会编》:"破伤风宜以全蝎、防风为主。"
④《纲目》:"治大人痃疟,耳聋,疝气,诸风疮,女人带下,阴脱。"
⑤《本草正》:"开风痰。"
⑥《玉楸药解》:"穿筋透骨,逐湿除风。"
⑦《山东中草药手册》:"息风通络,镇痉。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流行性腮腺炎。"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全蝎0.8~1.5钱,蝎尾3~5分;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血虚生风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似中风及小儿慢脾风,病属于虚,法咸忌之。"
②《本草求真》:"忌蜗牛。"
【选方】①治小儿惊风:蝎一个,不去头尾,薄荷四叶裹合,火上炙令薄荷焦,同研为末,作四服,汤下。大人风涎只一服。(《经偏方》)
②治天钓惊风,翻眼向上:干蝎一个(瓦炒好),朱砂三绿豆大。为末,饭丸,绿豆大,外以朱砂少许,同酒化下一丸。(《圣惠方》)
③治乙型脑炎抽搐:全蝎一两,蜈蚣一两,僵蚕二两,天麻一两。共研细末,每服三至五分;严重的抽搐痉厥,可先服一钱,以后每隔四至六小时,服三、五分。(湖北《中草医药经验交流》)
④治小儿风痢:蝎三十枚,取一大石榴,割头去子作盆子,纳蝎于中,以纸筋和黄泥封裹,初炙干,渐烧令通赤,良久,去皮放冷,取其中焦黑者,细研成散。每服以乳汁调下一字。儿稍大,以防风汤调下半钱。(《圣惠方》)
⑤治癫痫:全蝎,郁金、明矾各等量。研粉混匀,每服五分,日三次。(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⑥治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引起的头痛:全虫、钩藤各二钱,丽参二钱。共研末,每口二次,每次服二钱。(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⑦治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白附子、白姜蚕、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用)。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杨氏家藏方》牵正散)
⑧治耳暴聋闭:全蝎去毒,为末,酒服一钱,以耳中闻水声即效。(《志雅堂杂钞》)
⑨治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淋巴结结核,骨关节结核:全蝎、地龙、土元、蜈蚣各等分,研为细末,或水泛为丸。每次服八分,每日三次。(《山东中草药手册》)
⑩治风淫湿痹,手足不举,筋节挛疼:先与通关,次以全蝎七个,瓦炒,入麝香一字,研匀,酒三盏,空心调服:如觉已透则止,未透再服;如病未尽除,自后专以婆蒿根洗净,酒煎,日二服。(《仁斋直指方》)
⑾治破伤风:麝香(研)、干蝎各一分。为末,敷患处。(《普济方》麝香散)
⑿治初生小儿脐风撮口,多啼不乳,口出白沫:全蝎二十一个,用好酒涂炙为末,麝香一字(另研)。上和为细末。用半字,煎汤调服。(《摄生众妙方》宣风散)
⒀治小儿脐风撮口,面赤喘急,啼声不出:赤足金头蜈蚣一枚,蝎梢四尾,姜蚕七个,瞿麦半钱。上为末,先用鹅毛管吹药入鼻内,使嚏喷啼叫为可医,后用薄荷汤调服之。(《袖珍方》)
⒁治慢性气管炎:全蝎一个。水煎服。(内蒙古《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
⒂治腋窝结核:全蝎七只,蝉蜕十四个。煎汤内服。(《泉州本草》)
⒃治腹股沟肿核,初起寒热如疟,有时愈而复发,每次增剧,终成象皮腿:一初起即用干蝎去脚头,火焙研末,泡酒内服。每次一钱至一钱五分。二全蝎七只去头足,放鸡蛋内蒸熟去蝎,单食鸡蛋。(《泉州本草》)
⒄治流行性腮腺炎:全蝎用香油炸黄,每次吃一个,每日二次,连服二日。(《山东中草药手册》)
⒅治诸疮毒肿:全蝎七枚,栀子七个。麻油煎黑去滓,入黄蜡,化成膏敷之。(《澹寮方》)
⒆治初发痔痒:全蝎不以多少,或三、二个,烧熏。(《油珍方》)
⒇治大肠风毒下血:白矾三(二)两,干蝎二两(微炒)。捣细罗为散,每于食前,以温粥凋下半钱。(《圣惠方》)
(21)治蛇咬伤:全蝎二只,蜈蚣一条(炙)。研末,酒下。(《经验良方》)
【临床应用】①治疗癫痫
取全蝎(连尾)、蜈蚣(去头、足)等量,晒干研末,蜜制为丸如桐子大,成人每日1.5~2.4钱,早晚分服。小儿按年龄、体重递减。如无毒性反应,可连续使用。治疗8例,癫痫停止发作1例;发作次数减少、间隔日期延长、缓解幅度较服药前有所增大者3例;发作时症状有明显减轻者2例;无效2例。
②治疗痹痛
不仅有较好的止痛作用,而且对患处发麻亦有效。用法:将全蝎研粉,每晨吞服4分。如配合其它药物或疗法使用,则效果更佳。
③治疗淋巴结结核
取全蝎、蜈蚣各1只,研成细粉,打入鸡蛋1个搅拌,用食油炒熟(忌铁锅)服用,每晨1次,约30余次即可收到效果。
④治疗烧伤
取活蝎30~40个,放入1斤食油中浸泡,12小时后即可使用(浸泡时间愈长,效力愈强)。用时将伤面水泡剪破,涂抹此油。治疗8例,均很快止疼,短期结痂而愈。
⑤治疗急性扁桃体炎
取蝎尾一小节,置于直径2厘米之橡皮膏正中,贴于下颌角下方正对肿大的扁桃体外面皮肤上。若双侧肿大,则两侧同用。一般贴12小时即能收效,若无明显缓解,可继续用12小时。如有合并症,则应改用其他药物治疗。
-
西安-杜*
回复《*辞典》:狗屎花根【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 Gǒu Shǐ Huā Gēn 【别名】鸡爪参(《贵州民间方药集》),接骨草根(《全展选编·外科》)。 【来源】为紫草科植物倒提壶的根。 【性味】甘,平。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微咸。" ②《云南中草药》:"甘,平。" 【归经】《滇南本草》:"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清热,补虚,利湿。治肝炎,痢疾,疟疾,痨咳喘汗,疝气,水肿,崩漏,白带。 ①《滇南本草》:"升降肝气,利小便,消水肿,泻胃火实热,治黄疸,止肝气疼,治疝气疼痛。开白花者治妇人白带淋漓。开红花者,治妇人红崩赤带,泻膀胱火热。" ②《贵州民间方药集》:"治肺结核,止肺病盗汗;解热利尿,治水肿。" ③《云南中草药》:"清热利尿,补虚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两。 【附方】①治白带淋沥,黄疸,眼目白轮黄如金色,周身黄色,头面浮肿,两足水肿:蓝狗屎花根一两,金钟茵陈五钱。引点水酒服。忌煎炒,鱼、羊、蛋,蒜、豆。(《滇南本草》) ②治七种疝气,小肠气疼,膀胱气疼,偏坠肾子肿大,肾囊肿硬,光亮如水:倒提壶一两或五钱(晒干),荔枝核七个(烧,研),茴香子二钱(炒)。水煨,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③治肺病喘咳,全身虚汗不收或两腋常汗:狗屎花根五钱。焙干为末,用鸡汤或肉汤吞服,每日一次,每次一钱。(《贵州民间方药集》) ④治肝炎,痢疾,疟疾,淋症,疝气:狗屎花根三钱至一两。水煎服。 ⑤治虚弱,虚咳,白带:狗屎花根一至二两。炖肉吃。 ⑥治外伤出血:狗屎花鲜根皮捣烂外敷,或以干根研末撒患处。(④方以下出《云南中草药》) ⑦治骨折,关节脱臼:鲜接骨草根,捣烂,加甜酒酿或烧酒适量,复位后外敷,三天换药一次,一至三次。(《全展选编·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