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青草药可以治疝气
什么青草药可以治疝气
最佳回答
中草药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疏通经络的作用,还可以增加抵抗力和增加免疫力,可以促进身体的恢复,要注意休息,同时配合,三期待进行加压包扎效果会更好,可以使用参桂理中丸十香丸的中成药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常州-薛**
回复用于肝胆结石及尿路结石,热淋,黄疸。金钱草有良好的利湿退黄及排石通淋作用,治肝胆结石及黄疸,可单用该品煎汤代茶饮,或配伍茵陈、郁金、大黄等以增强清利肝胆及排石作用。
治石淋、热淋亦可单用取效或与海金沙、鸡内金、石韦等同用,以增强清下焦湿热、通淋排石之功;石淋兼有肾虚见症者,可与补肾之桑寄生、胡桃仁等配伍应用。
用于疮毒痈肿,乳痈,火丹,毒蛇咬伤及跌打损伤。金钱草有解毒散瘀,消肿止痛之功,常用鲜品内服或外敷,可单用鲜草捣汁饮,或捣敷患处,亦可与野菊花、蒲公英、万年青等同用以加强清热解毒作用。
此外,金钱草用于水肿、臌胀,内服、外敷均有利尿消肿之功,用于肺热咳嗽,小儿高热,是取其清热解毒作用。1、金钱草治黄疸初起,又治脱力虚黄:神仙对坐草三叶,白荷包草、平地木、茵陈各15克。水煎分三服,早、中、晚下。(《百草镜》)
2、金钱草治毒蛇咬:神仙对坐草捣汁饮,以渣敷伤口。(《祝穆试效方》)
3、金钱草治腹水肿胀:过路黄鲜草适量,捣烂敷脐部。(《上海常用中草药》)
4、金钱草治一切疝气:仙人对坐草、青木香。二味捣汁,冲酒服。(《刘羽仪经验方》)
5、金钱草治石淋:过路黄50克,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金钱草治胆石病:大金钱草、狗宝。研末,蒸猪肝服。(《四川中药志》)
7、金钱草治跌打损伤:过路黄鲜全草,洗净,捣汁一小杯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8、金钱草治疔疮:过路黄捣汁,兑淘米水或酒服。(《湖南药物志》)
9、金钱草治骨折:四川大金钱草、二郎箭、见血飞,大血藤皮。研末,调麻油包患处。(《四川中药志》)
10、金钱草治肾虚水肿:四川大金钱草、小茴香。炖猪蹄子服。(《四川中药志》)
-
武汉-严**
回复【方一】导气汤
【组成】槟榔10克,当归10克,苍术10克,木香6克,枳壳9克,小茴香5克,橘核10克,荔枝核12克,川楝子10克,路路通10克。
【功用】疏肝理气。
【主治】腹外疝肝气郁滞型。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二】天台乌药散
【出处】《医学发明》
【组成】天台乌药18克,木香、炒小茴、青皮各6克,高良姜9克,川楝子12克,巴豆10克,槟榔9克。
【功用】温化寒湿,疏肝理气。
【主治】治寒凝肝脉,气机阻滞所致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睾丸,喜暖畏寒,舌淡,苔白,脉沉迟或弦。
【方解】方中主药乌药行气疏肝,散寒止痛;辅以小茴香暖肝散寒,高良姜散寒止痛,青皮疏肝调气,木香行气止痛;佐以槟榔直达下焦,行气化滞而破坚,川楝子与巴豆同炒,去巴豆而用川楝子,既减川楝子之寒,又增行气散结之功。诸药合用,共奏解寒凝,疏气滞,调肝络,止疝痛之功效。
【药理】加速肠壁血液循环,降低小肠紧张性,促进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镇痛,消胀。其中乌药兴奋胃肠平滑肌,增强蠕动,排出积气,促消化液分泌;木香对抗和松弛肠痉挛;小茴香排出腹气,缓解痉挛,减轻疼痛;槟榔增强肠蠕动,有致泻效应;高良姜健胃,兴奋肠管;青皮促消化液分泌,排肠内积气;巴豆促进肠蠕动,导致腹泻,增加胆汁和胰腺分泌;川楝子镇痛。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三】补中益气汤
【出处】《脾胃论》
【组成】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当归各10克,陈皮、炙甘草各6克,升麻、柴胡各3克。
【功用】补中益气。
【主治】腹外疝气虚下陷型。
【方解】方中主药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辅以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佐以陈皮理气和胃,当归补血活血,取其补而不滞,气血相生;使以升麻、柴胡升清举陷。诸药合用,共奏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效。
【药理】增强内脏肌张力,纠正贫血,护肝;解热,抗金葡球菌,抗癌,抗放射线损伤。其中黄芪、人参、白术促进白蛋白合成,降低麝香草酚浊度,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加机体耗氧量,增强心脏收缩力,升高红、白细胞及血色素。白术护肝,防止肝糖元减少;当归抗贫血,抑凝血,调节子宫肌张力;陈皮增加消化液分泌,促肠气排出;柴胡、甘草抗肝损害。柴胡加强回肠收缩,升麻兴奋膀胱和未孕子宫。升麻、柴胡解热,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柴胡抗病毒,抗过敏。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四】暖肝煎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当归、枸杞子各9克,乌药、小茴香、茯苓、生姜各6克,沉香、肉桂各3克。
【功用】温补肝肾,行气逐瘀。
【主治】腹外疝治肝肾阴寒所致少腹冷痛,疝气痛,下元虚冷,四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方解】方中主药肉桂大热,暖肝温肾,散寒止痛。小茴香暖肝散寒,行气止痛;辅以当归补肝养血,枸杞子补养肝肾,乌药、沉香行气散寒止痛;佐以茯苓渗湿健脾,生姜温散寒凝。诸药合用,温补肝肾以治其本,行气散寒以治其标,以温下元,散寒凝,畅气机,睾丸、少腹冷痛自愈。
【药理】解热,镇痛,改善血液循环,抑制平滑肌痉挛。其中乌药、小茴抑制平滑肌痉挛,排肠积气,促消化,缓疼痛;肉桂扩张皮肤血管,促汗腺排泄,解热镇痛;沉香调节胃肠蠕动;枸杞子护肝保肝,提高免疫力;当归抗贫血,抑制平滑肌痉挛,茯苓镇静,抗溃疡,降低胃酸分泌。
【用法】水煎服,日1剂。
【方五】橘核疝气丸
【主治】腹外疝气滞型。
【用法】每次5~10丸,每日3次。
【方六】外治疗法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生香附60克(粗研末),食盐60克。
【主治】腹外疝。
【用法】酒醋炒热,布包频熨患处。
【方七】外治疗法
【组成】阳和解凝膏掺黑褪消或桂麝散。
【主治】腹外疝。
【用法】外贴患处。
【方八】外治疗法
【组成】伤湿止痛膏。
【主治】新生儿腹股沟斜疝。
【用法】二手指捏拢疝孔,再用伤湿止痛膏贴紧,再用丁字带固定。
【方九】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小茴香15克。
【主治】腹外疝。
【用法】煎汤内服,每日2次。
【方十】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荔枝核15克,黄芪15克。
【主治】腹外疝。
【用法】煎汤内服,日1剂。
【方十一】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白头翁。
【主治】阴疝。
【用法】不限多少,捣之,随肿处敷一宿。
【方十二】
【出处】流传民间和医界
【组成】干丝瓜瓤烧末。
【用法】每服6克,热黄酒下。
-
松柏友
回复治疗疝气最佳方法偏方:橘核木香治疗
橘核,木香,荔枝,柴胡还有厚朴各10克,川楝子,白芷,桃仁,青皮,小茴香各7克,大茴香,海藻,昆布各3克,加水煎服。
治疗疝气最佳方法偏方:当归茯苓汤治疗当归、茯苓、枸杞各15克,肉桂、乌药、小茴香各10克,海沉香5克。每日1剂,水煎服。7日为1疗程。温经散寒,清热利溼,活血益气,补肾益肝。主治疝气。
治疗疝气最佳方法偏方:青盐雄黄治疗青盐,雄黄,白矾,花椒,樟脑粉各10克,蓖麻子50粒,共研成细末,分成5份,每次讲一份粉末用开水调成糊状,敷在左手手心,一天换一次,内服外敷同时进行,轻者一次,重者两次可治愈。
治疗疝气最佳方法偏方:茯苓白术桂枝汤治疗茯苓、白术、台乌药各9克,桂枝6克,炙甘草3克。每日1剂,水煎服。伴咳嗽者,加桔梗、川贝母各6克;疝痛甚者,加木香、元胡各6克;体质虚者,加黄芪、当归各6克。
治疗疝气最佳方法偏方:荷梗治疗这个特效方是针对腹股沟直疝的,用荷梗即藕杆,不拘数,泡水,经常饮用,病好为止,每天一次,干梗切碎洗净100到150克,熬一碗水。30分钟即成,初得愈快,陈病较慢。
治疗疝气最佳方法偏方:丝瓜瓤治疗到中药店买丝瓜瓤2根,剪成数段,每次用几段放在药锅中煎熬半小时,每日当水饮用(不加任何东西),两周后即可治愈。以后曾有几个小孩照方治疗都除了根,大人病情较顽固,治疗时间要长些。
治疗疝气最佳方法偏方:红皮蒜治疗红皮蒜2头,柑核50克,金橘2个,白糖50克,蒜去皮,同其他三味用水两碗,煮成一碗。顿服。可消肿止痛,用治疝气疼痛异常。
治疗疝气最佳方法偏方:荔枝冰糖治疗每天用干荔枝(鲜荔枝也行)5至6个去壳用水煮20分钟,加冰糖(小粒的5至6块)再煮10分钟( 可以连煮3 次)。每天当水饮用,3至4个月后可治愈。
-
西安-杜*
回复温肾扶阳汤
附子12克,肉桂10克,小茴香12克,吴茱萸12克,黄芪30克,党参30克,白术12克,干姜12克,良姜12克,当归12克,桂枝12克,白芍15克,细辛6克,通草10克,元胡12克,川楝子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适用于阳气不足气机阻滞之少腹急痛之证。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00~300毫升,分3~4次温服,每日1剂。
温经止痛汤乌药l5克,吴茱萸12克,姜黄12克,郁金12克,木香15克,小茴香10克,青皮12克,炒良姜12克,槟榔15克,元胡12克,川楝子l5克,荔枝核12克,橘核12克,王不留行12克,柴胡12克,甘草6克,水煎服。
蛰虫丸、夏枯草丸口服。适用于小肠疝气为主之寒凝气滞证。
食疗方葱衣(系葱白的外衣)90克,稍加水煮,1次吃完,连服7次。本方用治疗疝气,具有解肌散寒之功效。
用茴香15克,先煎后取其汁,加入粳米100克,煮成稀粥。每天分两次食之。有行气止痛功效。适用小肠疝气治疗。
小茴香9克和无花果2个,煎熬成汤,每日服两次,治疗疝气病,有温中散寒功效。
补骨脂50克,盐炒研末,加入黑芝麻25克,每次服9克,每日2次。
宝宝疝气怎么预防1、在照顾孩子的时候,要尽量避免他哭闹,而是让宝宝笑口常开。
2、在饮食上要注意适量、适用,防止宝宝便秘。
3、注意天气变化,早晚温差变化,给宝宝加衣服,减衣服要及时适度,避免感冒着凉。
4、孩子得了疝气之后,如果还不到6个月,可以暂时在家观察,不用做手术,但是如果情况有加重或是孩子已经半岁多了,就需要及时到医院采取治疗。
5、在治疗之后,一定要做好保护工作,防止复发,在运动和饮食方面都要注意,根据医生的嘱咐做好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