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坐骨神经痛有什么草药可以治

时间: 阅读:8918

坐骨神经痛有什么草药可以治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3-07-20 08:57:59

坐骨神经疼痛的话,一般都是可以用中草药来进行治疗的一般都是可以用一些活血化瘀的药物进行治疗就可以了,平时也要多注意休息,不要剧烈运动在医院的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李雲松
    回复
    2023-07-20 11:11:43

    坐骨神经痛指的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坐骨神经通路的一段或全长的放射性疼痛为主症的病症。这种病症的临床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起自腰部、臀部或大腿后侧放射至下肢远端的疼痛,疼痛呈现阵发性或持续性,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常因行走、咳嗽、弯腰、排便而加剧。通常来说,

    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种。其中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即坐骨神经本身发生的病变,多与感染有关;而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常因邻近组织的病变(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椎关节炎、椎管内肿瘤及骶骶骼关节、骨盆等部位的病变)所引起。本症在春夏之交、秋冬之交气候变化时易诱发。对坐骨神经痛患者来说,日常宜多食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物,以保证机体的营养,增强抵抗能力。特别是B族维生素,它是神经代谢非常重要的物质。维生素C、维生素D等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宜吃些牛奶、糙米、粗面、胡萝卜、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适当吃些坚果,如核桃、白果、松子等,它们含丰富的神经代谢性营养物质。

    独活寄生汤

    原料:菟丝子、制狗脊、炒杜仲、生川断各15克,大熟地黄20克,怀牛膝10克,肉桂5克,党参、炒白术、当归、炒白芍各12克,炙川乌6克,细辛3克,独活、防风各5克,威灵仙11克。

    做法:将以上诸药置于锅中,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温服。

    功效:温补肝肾,益气养血,佐以祛风散寒燥湿。主治坐骨神经痛。

    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134例,其中痊愈者98例,其他病例亦都有不同程度的好转。五藤饮

    原料:红藤、石楠藤、络石藤、海风藤、鸡血藤各30克,木瓜、秦犹各15克。

    做法:将以上诸药置于锅中,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功效:理气活血,舒筋通络,强筋健骨,逐瘀止痛。

    验证:屡用屡效。

    丹参酒

    原料:丹参30克,白酒500毫升。

    做法:将丹参浸人白酒内,密封贮存,每日摇荡1次,15日后即成。每日中午、晚上各饮服30毫升。

    功效:活血祛瘀,安神定志,止痛。适用于坐骨神经痛。

    验证:用此方治疗患者35例,治愈21例,显效12例,无效2例。三圣通络散

    原料:全虫、姜虫、土鳖虫各50克,当归150克,黄酒适量。

    做法:上药共研为细末,每次服3克,饭前以黄酒送服。每日2~3次。副功活血行气。化瘀止痛。适用于坐骨神经痛。

    验证:用此方治疗坐骨神经痛,均取得满意治疗。

    地龙酒

    原料:生川乌、生草乌、红花各15克,地龙、寻骨风、伸筋草各30克生黄芪、全当归各60克,白酒1000毫升。

    做法:将上药浸入白酒中,封闭1周后即成。每天早、晚饭后各服次,每次5毫升,服完为1个疗程。一般可连服1~2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避风防寒。

    功效:祛风止痛。主治坐骨神经痛。

    甜瓜子末

    原料:甜瓜子300克,米酒500毫升。

    做法:将甜瓜子浸在米酒中,密封保存。10日后取出晾干,研成细末。每次15克,空腹用酒送下。连用7~10日为1个疗程。

    功效散:散结消瘀,清肺化痰。用于气滞血瘀型坐骨神经痛。

  • 周口-李**
    回复
    2023-07-20 11:11:43

      坐骨神经痛是现代人常见的一种疾病, 坐骨神经痛有什么药?下面我分享了坐骨神经痛药方,希望你喜欢。

      坐骨神经痛药方推荐:

      首先,对于坐骨神经痛的患者而言可以通过服用西药进行治疗,临床上对于坐骨神经痛一般采取镇痛、营养神经的药物,比如常见的镇痛类药物:布洛芬、双氯酚酸、醋酸泼尼松等;营养神经类:维生素B1、B12等。

      其次,坐骨神经痛患者可以通过服用中药方式进行治疗,通常来说我们中医师经常使用的中药方比如:蠲痹镇痛汤、通经止痛汤、蛇蝎汤、皂独附姜汤等;另外还可以使用中成药,比如:大活络丹、祛风止痛片、右归丸等。

      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

      1、在急性疼痛时,患者可服食非甾类的消炎药物,以减轻坐骨神经的炎症。患者亦可通过针刺治疗减轻疼痛。然而,上述的方法却不能令椎间盘还原,因此在服食药物或接受针刺治疗时,患者便需要接受手法治疗和牵引治疗。这两种方法的目的在于令椎间盘还原。

      2、由于腰椎间盘脱出是由重复屈腰而引起的,患者应同时减少屈身的次数和幅度。坐着时应该维持腰椎的弯弧,切忌俯身向前。可将盘骨前倾或放一腰垫在腰后,以维持腰部弯弧。

      3  坐嗗神经痛(宜)、前倾盘骨,维持腰的生理弧度,坐在较浅的沙发,在腰部加一腰垫,维持腰部弧度,坐在高度与小腿长度一样的椅子,维持腰部的弯孤,不应坐在厕椅太久,不可坐在床上,半蹲时,要维持躯干挺直或将大腿前倾.

      4  坐嗗神经痛(忌)、后倾盘嗗减低腰部弯弧,坐在沙发,将脚放在茶几,坐在矮的椅子,坐在床上看电视,坐在厕杏椅上看报纸,坐着,俯身向前穿鞋及拾物件

      治疗坐骨神经痛四个秘方:

      1、辅助治疗:

      疼痛发作时,可用冰敷患处30-60分钟,每天数次,连续二至三天,然后以同样的间隔用热水袋敷患处,每日睡前用热毛巾或布包的热盐热敷腰部或臀部,温度不可太高,以舒适为宜。这也属于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措施。

      2、物理治疗:

      积极锻炼腰部肌肉力量,增加腰椎前韧带,后韧带及侧韧带的力量,避免椎间盘受压迫突破人体正常韧带,肌肉的保护。这也是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之一。

      3、运动疗法:

      患者坐于床沿或椅上,双腿垂地,足跟着地,足尖翘起,双手平放腿上。坐好后逐步向前弯腰,双手推向足部。初练时双手可能仅能达到小腿部,坚持锻炼后能够达到足背和足尖。这也是坐骨神经痛的治疗方式。

      4、微创介入:

      通过无痛、无损害、高渗透性新型激光,导入体内,深入病灶,在局部形成一定范围的激光反应源,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代谢及机体免疫功能、激活细胞增殖,促进骨骼组织的再生修复,消除组织粘连,预防瘢痕形成,达到治疗的功效。

      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1.一般症状

      (1)疼痛主要限于坐骨神经分布区,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疼痛剧烈的病人可呈特有的姿势;腰部屈曲、屈膝、脚尖着地。如病变位于神经根时,椎管内压力增加(咳嗽、用力)时疼痛加重。

      (2)肌力减退的程度可因病因、病变部位、损害的程度不同差异很大,可有坐骨神经支配肌肉全部或部分力弱或瘫痪。

      (3)可有或无坐骨切迹处坐骨神经干的压痛。

      (4)有坐骨神经牵拉征,Lasegue征及其等位征阳性,此征的存在常与疼痛的严重程度相平行。局麻坐骨神经根或神经干此征可消失。

      (5)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膝反射可因刺激而增高。

      (6)可有坐骨神经支配区域的各种感觉的减退或消失,包括外踝的振动觉减退,亦可有极轻的感觉障碍。

      2.坐骨神经炎

      常伴随各种类型的感染及全身性疾病发生,如上呼吸道感染。因坐骨神经较为浅表,受潮、受寒时易发生坐骨神经炎,全身性疾病发生坐骨神经炎时应注意有无胶原病及糖尿病等并发。

      坐骨神经痛大多数为单侧,不伴有腰、背痛;疼痛一般为持续性,亦可为发作性,椎管压力增加时症状加重,亦可沿坐骨神经径路放射。坐骨神经干压痛明显,腓肠肌压痛存在;疼痛与肌无力多不平行,一般疼痛较重,而肌无力多不明显,急性期由于疼痛判断运动功能较为困难,可检出足下垂,腓肠肌、胫前肌萎缩;跟腱反射减低或消失,但跟腱反射亦可正常,膝反射正常,浅感觉障碍明显。

      3.继发坐骨神经痛

      (1)腰椎间盘突出 是坐骨神经痛最常见的原因,多发于腰4~5及腰5~骶1,约1/3病例有急性腰部外伤史,多数患者发生于20~40岁之间,临床特点是有数周、数月腰背痛,而后一侧下肢的坐骨神经痛。体检除具有坐骨神经痛的一般症状外,尚有腰背肌紧张,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病变部位的棘突压痛。

      (2)腰椎骨性关节病 多见于40岁以上者,亚急性慢性起病,多有长期腰痛史,坐久站起困难,站久坐下困难,临床上可表现为一侧或两侧的坐骨神经痛及腰部的症状。

      (3)腰骶椎先天畸形 腰椎骶化、骶椎腰化、隐性脊柱裂,后者除可表现有坐骨神经痛外,常有遗尿史,体检常有足畸形,腰骶部皮肤异常,如肛门后方的小凹、骶部中线上的小血管瘤,此常常客观而准确地指示椎板未愈合的部位。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7-20 11:11:43

    坐骨神经痛是指坐骨神经病变,沿坐骨神经通路即腰、臀部、大腿后、小腿后外侧和足外侧发生的疼痛症状群。坐骨神经是支配下肢的主要神经干。坐骨神经痛又属于腰腿痛的范畴,有部分是由腰椎突出压迫坐骨神经所致。坐骨神经痛患者首先要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平时应多做康复锻炼;日常生活中应卧硬板床,取平卧位,保持脊柱的稳定,减少椎间盘承受的压力。
    坐骨神经痛的中医治疗方法

    1、按摩:病人俯卧,施术者用手掌按揉其腰骶部、臀部、下肢后侧数次,再用拇指沿坐骨神经的行走路线做拨筋法数次。最后让病人仰卧,下肢屈曲做髋关节上下摇动数次。

    2、中药:坐骨顺古安玉贴,可以祛风散寒、解痉通络,活血化淤为目的。因此使用外用中药是最佳的选择。

    3、刮痧:继发性坐骨神经痛,刮拭患侧腰夹脊、环跳、殷门、委中、承山等穴3~5分钟;原发性坐骨神经痛则不刮腰夹脊,从患侧环跳穴刮拭至昆仑穴,重手法3~5分钟。

    4、拔罐:取肾俞、大肠俞、环跳、承扶,殷门、委中、阳陵泉、志室、涌泉穴,每次选3~5穴,留罐10分钟左右,每日或隔日一次。

    5、刺血:取腰俞、委中、悬钟、殷门、委阳、阳交、环跳、正墟;下肢痛取承扶、殷门、委中、委阳、阳交、悬钟、跗阳、丘墟、昆仑穴,常规针刺放血。

    6、针刺:较适于慢性期的患者。可取肾俞、八髂穴、承扶、足三里、委中、阳陵泉、昆仑、悬钟、阿是穴等。

    7、锻炼:加强锻炼,经常做保健操,矫正不良姿势。锻炼最好在晨起和长期时间低头工作后进行,动作要轻柔,前后左右都要活动到。

  • 周口-李**
    回复
    2023-07-20 10:10:33

    (1)寒湿闭阻。

    治法:散寒除湿,通痹止痛。

    方名:蠲痹镇痛汤。

    组成: 制川乌10g, 制草乌10g, 细辛6g, 牛膝15g, 苍术12g,防己12g,制乳香10g,制没药10g,川芎15g,桂枝12g,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出处:周天寒方。

    (2)风寒湿邪凝滞,经络瘀阻。

    治法: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方名:皂独附姜汤。

    组成:皂刺30g,独活9g,附子9g,肉桂6g,姜黄15g,苍术15 克,薏仁30g,防己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出处:吕广振方。

    (3)风寒湿邪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筋脉失养。

    治法:舒筋活络,行血止痛。

    方名:舒筋活络饮。

    组成:独活15g,灵仙12g,千年健10g,杜仲12g,牛膝15g,续断12g,木瓜10g,鸡血藤30g,红花9g,当归12g,川芎9g,地龙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出处:曾冲方。

    (4)风寒湿气侵入肌肤,流注经络,湿凝为痰,痰瘀互结,闭塞遂道,营卫失其流畅。

    治法:祛风除湿,活血化瘀,涤痰通络。

    方名:通经止痛汤。

    组成:制南星10g,白芷10g,黄柏10g,川芎10g,红花10g,羌活10g,威灵仙25g,苍术15g,桃仁15g,防己15g,元胡15g,独活15g,龙胆草6g,神曲12g,桂枝12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3 天为1 个疗程。

    出处:李治方方。

    (5)寒湿阻络。

    治法:通阳开痹,驱湿逐寒。

    方名:驱痹汤。

    组成:细辛6 ~ 12g,制草乌6 ~ 12g,制川乌6 ~ 12g,麻黄15 克,牛膝20g,木瓜20g,乳香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细辛、制川草乌的药量即先从小量开始,逐渐增量。

    (6)风寒侵袭,脉络阻滞。

    治法: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方名:蛇蝎汤。

    组成: 乌梢蛇10g, 炒地龙10g, 僵蚕10g, 桂枝10g, 川芎10g,甘草10g,全蝎6g,制川乌6g,制草乌6g,蜈蚣4g。

    用法:川、草乌先煎半小时以减少毒性,后入他药,取药液300ml,每日1 剂。

    出处:王健民方。

    (7)阳虚气弱,寒湿阻滞经脉,气血运行不利。

    治法:温阳益气,散寒祛湿,和血通络。

    方名:薏苡附子散合芍药甘草加味。

    组成:薏苡仁70g,制附子25g(先煎),炙甘草30g,赤芍20g, 黄芪30g, 党参20g, 当归15g, 卷柏12g, 木通10g, 秦艽18g,海风藤10g,鸡血藤12g,乳香10g,没药10g,牛膝10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8)寒热瘀阻。

    治法:散寒祛湿,舒筋活络。

    方名:坐骨神经Ⅰ号方加味。

    组成:川牛膝60 ~ 120g,黄柏9 ~ 12g,生苡仁30 ~ 40g,川芎10 ~ 12g,木瓜12 ~ 18g,细辛4 ~ 6g,苍术10 ~ 15g,独活10 ~ 15g,土鳖虫10 ~ 15g,桑寄生30g,淫羊藿30g,鸡血藤30g,伸筋草30g,赤芍15g,白芍15g,生地15g,熟地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9)气血两虚,寒湿痹阻。

    治法:益气活血,舒筋止痛。

    方名:坐骨丸。

    组成:党参60g,当归60g,木瓜60g,延胡索60g,甘草60g,续断90g,全蝎30g,落得打30g,甘松30g,蜈蚣20 条,蜂房2 只。

    用法:研末炼蜜为丸,每服6g,日服3 次。

    (10)寒湿之邪侵袭,气血流行不畅。

    治法:温经通络,祛风散寒。

    方名:痛痹汤。

    组成: 乌蛇20g, 延胡索10g, 申姜10g, 鸡血藤25g, 牛膝15g,丹参15g,当归15g,白芍15g,炙甘草15g,乳香7.5g,没药7.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1)风寒湿痹,阻滞经络。

    治法:除湿散寒,温通经脉。

    方名:新方桂枝汤。

    组成:桂枝30 ~ 60g,白芍15 ~ 30g,生姜3 ~ 5 片,甘草5 ~ 6g,大枣5 ~ 10 枚,北黄芪15 ~ 30 克,当归10 ~ 15g,川牛膝10 ~ 15g,独活10 ~ 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2)风寒湿邪,阻闭经络。

    治法:散寒利湿,驱风通络。

    方名:当归回逆汤。

    组成:全当归15g,嫩桂枝10g,酒杭芍10g,北细辛3g,小木通10g,川牛膝12g,香独活10g,宣木瓜10g,生甘草3g,干地龙10g,全蝎5g,川蜈蚣3 条,防己10g,川断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3)寒湿之邪,内传经络,气血瘀阻,经遂不通。

    治法:祛湿散寒,温通经脉,化瘀止痛。

    方名:加味桂乌汤。

    组成:桂枝12g,白芍30g,丹参30g,制川乌9g,炙甘草9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4)寒凝气滞,瘀阻经脉。

    治法:温阳散寒,化瘀通络。

    方名:加减阳和汤。

    组成: 麻黄10g, 熟地20g, 油桂5g, 白芥子15g, 焦白术15g,鹿角霜50g,玄胡25g,桃仁15g,赤芍15g,茯苓15g,生甘草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15)劳伤筋脉,气血不运,经遂不通。

    治法:舒筋活络,缓急止痛。

    方名:加味芍药甘草汤。

    组成:生白芍50g,炙甘草50g,元胡15g,罂粟壳15g。

    用法:水煎服,每日1 剂,日服2 次。

腰椎病喝中药能管用吗

肩周炎吃中药能彻底治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