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痰湿盛可以喝姜糖水吗

时间: 阅读:1143

痰湿盛可以喝姜糖水吗


最佳回答

苍耳子

苍耳子

2023-07-20 07:55:19

谭诗较为旺盛的情况下,不建议喝姜糖水,会导致痰加重,可以适当的喝一些清淡的茶,在日常饮食中也要以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我吃绿叶蔬菜以及新鲜的应季水果,不要吃肥甘厚腻,以及辛辣油腻的饮食会导致病情加重,多喝温热水。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常州-薛**
    回复
    2023-07-20 10:10:44

    舌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舌通过经络与五脏相连,因此人体脏腑、气血、津液的虚实,疾病的深浅轻重变化,都有可能客观地反映于舌象,通过舌诊可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病邪的性质、轻重与变化。其中舌质的变化主要反映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而舌苔的变化主要用来判断感受外邪的深浅、轻重,以及胃气的盛衰。

    中医将舌划分为舌尖、舌中、舌根和舌侧,认为舌尖属心肺,舌中属脾胃、舌根属肾,舌两侧属肝胆(见图3-1)。根据舌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的脏腑病变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不能机械地看,需与其他症状和体征综合加以考虑。

    1.舌质:是指舌的本体,主要观察其色,形,态三方面。

    正常舌质为色泽淡红,含蓄荣润,胖瘦老嫩适中,运动灵活自如,表示气血充足。见于健康人,也可见于外感初起或内伤病情轻浅者。

    (1)舌色

    ①淡舌:舌色较正常浅淡,主虚证、寒证,多见于血虚,为阳气衰弱、气血不足象。色淡而胖嫩为虚寒;胖嫩而边有齿痕为气虚、阳虚。

    ②红舌:舌色较正常深,呈鲜红色,主热证,多为里热实证。舌尖红是心火上炎;舌边红为肝胆有热;红而干为热伤津液或阴虚火旺。

    ③绛舌:舌色深红,为热盛,多为邪热深入营分、血分或阴虚火旺。

    红、绛舌颜色越深,表明热邪越重。

    ④瘀斑舌:舌上有青紫色之瘀点或斑点,多为内有瘀血蓄积。

    ⑤青紫舌:全舌舌质呈现青紫,或为热极,或为寒证。舌质绛紫色深而干燥为热极,温热病者为病邪传入营分、血分;舌质淡黄紫或青紫而滑润者为阴寒证。

    (2)舌形:观察舌质的老嫩、胖瘦、芒刺、裂纹等。

    ①老嫩:“老”即指舌质纹理粗糙,形色坚敛,多属实证、热证:“嫩”指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嫩,多属虚证或虚寒证。

    ②胖瘦:“胖”指舌体胖大、肿胀,多与水湿停留有关。舌质淡而胖,舌边有齿痕者,多属脾虚或肾阳虚、水湿停留;舌质红而肿胀,多属湿热内蕴或热毒亢盛。“瘦”指舌体瘦小而薄,多属虚证。舌质淡而舌形瘦者,多为气血不足;舌质红绛而舌形瘦者,多属阴虚内热。

    ③芒刺:舌乳头增生、肥大,突起如刺,多属热邪亢盛。热邪越重,芒刺越大、越多。临床上芒刺多见于舌尖与舌边,舌尖芒刺多属肝胆热盛。

    ④裂纹:舌体上有多种纵行或横行的裂沟或皱纹,多由于粘膜萎缩而形成。裂纹舌可见于少数正常人。舌质红绛而有裂纹者多属热盛;舌质淡而有裂纹者多属气阴不足。

    (3)舌态:观察舌体有无震颤、歪斜、痿软、强硬等。

    ①震颤:舌体不自主地颤抖,多属气血两虚或肝风内动。

    ②歪斜:舌体偏歪于一侧,多为中风偏瘫或中风先兆。

    ③痿软:舌体伸卷无力,多因气血俱虚筋脉失养所致。

    ④强硬:舌体不柔和,屈伸不利,甚或不能转动,多属高热伤津,邪热炽盛,或为中风的征兆。

    2.舌苔:舌苔是胃之生气所现。章虚谷曰:“舌苔由胃中生气以现,而胃气由心脾发生,故无病之人,常有薄苔,是胃中之生气,如地上之微草也,若不毛之地,则土无生气矣”。吴坤安说:“舌之有苔,犹地之有苔。地之苔,湿气上泛而生;舌之苔,胃蒸脾湿上潮而生,故曰苔。”现代医家认为舌苔的形成,主要为丝状乳头之分化。丝状乳头之末梢分化成角化树,在角化树分枝的空隙中,常填有脱落的角化上皮、唾液、细菌、食物碎屑及渗出的白细胞等,组成正常的舌苔。正常的舌苔为薄白一层,白苔嫩而不厚,干湿适中,不滑不燥。观察舌苔内容为苔的颜色、厚薄及润燥。

    (1)苔色:有白苔、黄苔、灰苔、黑苔等。

    ①白苔白苔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其它颜色的苔可以认为是白苔基础上转化而形成的。白苔一般属肺,主表证、寒证,但临床上也有里证、热证而见白苔者。如薄白而润为风寒;薄白而燥为风热;寒湿之里证可见白而厚腻之苔。

    ②黄苔 有淡黄、嫩黄、深黄、焦黄等不同。一般说,黄苔的颜色越深,则热邪越重。淡黄为微热;嫩黄热较重;深黄热更重;焦黄则为热结;黄而干为热伤津;黄而腻则为湿热。

    ③灰黑苔 多主热证,亦有寒湿或虚寒证。舌苔灰黑而干,为热盛伤津;舌苔灰黑而湿润,多属阳虚寒盛。灰黑苔多见于疾病比较严重的阶段。

    (2)厚薄:有薄苔、厚苔、少苔、无苔。

    薄苔多为疾病初起,病邪在表,病情较轻;厚苔多示病邪较盛,并已传里;或有胃肠积滞;或有痰湿。苔愈厚表示邪越盛,病情愈重。但舌苔的形成,反映了胃气的有无,舌苔虽厚,说明胃气尚存的一面,而少苔常表示机体正气不足,无苔则是胃气大虚,缺乏生发之机。舌面上有不规则的舌苔剥脱,剥脱处光滑无苔,称为花剥苔,多属胃的气阴不足,若兼有腻苔则表示痰湿未化而正气已伤。

    (3)润燥:反映体内津液的情况。正常舌苔不干不湿,无苔干燥为体内津液已耗,外感病多为燥热伤津,内伤病多为阴虚津液不足;舌苔湿润表明津液未伤,而苔面水份过多伸舌欲下滴,称为滑苔,则示体内有湿停留。

    腻苔:苔质致密、细腻如一层混浊光滑的粘液覆盖于舌面,不易擦去,多属痰湿内盛。

    腐苔:苔质疏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易于擦去,多为实热蒸化胃中食浊,为胃中宿食化腐的表现。

    1.正常舌

    舌象:舌质淡红,胖瘦适中,舌苔薄白而干润适度。

    2.淡白舌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嫩,舌苔白色稀薄。

    意义:多为胃气虚弱或气血不足。

    3.苍老舌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苍老、白苔满布、微黄、粗糙如砂石。

    意义:湿阻脉络、津不上承、或暴热伤津。

    4.淡白舌白苔

    舌象:舌质淡白、白苔满布,中部厚如积粉。

    意义:阳虚热浮,可见于阳虚而外感湿热。

    5.淡白舌黑燥苔

    舌象:舌质淡白,舌体胖,舌苔灰黑燥裂。

    意义:脾失健运、湿浊不化、痰湿上蒙清窍。

    6.淡红镜面舌

    舌象:舌质淡红而嫩,边有裂纹,舌面光莹无苔、平滑如镜。

    意义:胃阴不足或气阴两虚。

    7.瘀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偏暗,边有瘀点、瘀斑,舌苔薄白。

    意义:瘀血阻络,气血壅滞。

    8.淡红花剥舌(地图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歪,舌苔白腻有剥脱,呈地图状。

    意义:胃之气阴两虚,痰湿阻络。

    9.红舌花剥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舌苔白腻花剥,剥脱处光莹无苔,或罩白色透明苔。

    意义:湿热伤阴,湿浊未化,已伤阴液。

    10.红肿胀舌

    舌象:舌质红,舌体肿胀、胖大、不能缩入口内,舌尖与中部黄苔,舌边与根部白苔。

    意义:湿热熏蒸,血热上壅。

    11.淡红紫斑舌

    舌象:舌质淡红,舌尖舌边多处青紫成片,舌苔白腻不均匀,中间苔少。

    意义:气滞血瘀或久病气血不续。

    12.淡红舌白厚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白厚腻。

    意义:气虚血瘀,痰饮停聚。

    13.淡红舌厚腐腻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体略胖,白厚腐腻苔满布舌面如积粉,表面微有淡黄色。

    意义:湿热阻滞三焦

    14.淡红舌黄糙苔

    舌象:舌质淡红,舌苔黄燥,粗糙如砂石。

    意义:胃肠热结夹湿,湿热化燥。

    15.红舌黑腻苔

    舌象:舌质红,苔厚腻,边白黄中间黑色。

    意义:虚阳上浮,湿热内蕴。

    16.红舌无苔

    舌象:舌质红而嫩、中有裂纹,除舌边有少许残存之苔外,余光莹无苔。

    意义:胃肾气阴两伤。

    17.齿痕舌

    舌象:舌质略红,舌体胖大而齿痕,舌中间有纵裂,苔薄白而颗粒粗松。

    意义:脾虚湿滞,兼有内热。

    18.裂纹舌

    舌象:舌质略细,多数纵裂如刀割,舌苔薄白。

    意义:素有阴虚,真阴不足,虚火上炎。

    19.裂纹舌

    舌象:舌质淡白透青紫,舌体胖大,中有深裂纹,舌边裂纹如刀割,舌苔白腻而不匀。

    意义:气血俱衰,肾阴不足。

    20.红舌白腐苔

    舌象:舌质红,舌苔白厚,颗粒粗松,如豆腐渣堆于舌面。

    意义:痰食内聚,湿热蒸腾。

    21.红舌黄腐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舌体苍老,舌苔由白转灰黄,厚腐堆起,上有横直裂纹。

    意义:湿热秽浊蕴结于里。

    22.暗红舌焦黄苔

    舌象:舌质红而偏暗,苔焦黄如锅粑,厚而有裂。

    意义:胃肠热结,腑气不通。

    23.红舌黄白苔

    舌象:舌质红,有红点,苔黄白色,厚积满布,如米粉状。

    意义:邪热湿毒蕴结于里。

    24.暗红舌黄燥苔

    舌象:舌质绛红晦暗,舌体薄瘦,舌苔厚而焦黄燥裂。

    意义:实热燥结于胃肠。

    25.红绛舌黄黑苔

    舌象:舌质绛红、苍老、尖有红点,苔薄白转灰黄,根部灰黑垢腻。

    意义:风痰上扰,痰热腑实。

    26.红绛舌黑糙苔

    舌象:舌质红绛,有红点,黑色糙裂苔满布,厚积成块。

    意义:热毒内实,痰热腑实。

    27.红色点刺舌

    舌象:舌质红,有红色点刺状突起,舌苔白腻,表面微黄。

    意义:营分郁热。

    28.青紫瘦小舌

    舌象:舌瘦小面青紫晦暗,舌苔白厚腐。

    意义:寒湿凝滞,气血壅滞。

    29.绛紫舌光剥苔

    舌象:舌质绛紫而暗,舌面光剥无苔。

    意义:热及营血,伤阴阻络。

    30.淡白舌水滑苔

    舌象:舌淡而胖,边尖满布白滑苔,中根部黄苔,厚腻粘滑。

    意义:肾阳不足;湿浊化热。

    31.红绛瘦舌

    舌象:舌质红绛,舌体瘦长,两条黄色垢苔厚积,燥裂成块,余处光剥无苔。

    意义:胃肠热结伤阴而兼阴虚火旺。

    32.红胖瘀斑舌

    舌象;舌质红绛有瘀斑,舌体肿胀,舌面有破损,苔白滑兼有酱色。

    意义:湿毒内盛。
    参考资料:http://51qe.cn/pic/30/11/76/006.htm

  • 松柏友
    回复
    2023-07-20 10:10:44

    生姜红糖水能否每日饮用,需根据不同情况判断。阳虚证患者可以每日饮用生姜红糖水,而气虚证、阴虚证、实证患者体内有痰湿等湿热之邪,不建议每日饮用生姜红糖水。生姜和红糖是具有药食同源特性的食材,具有一定温阳特性,配合使用时有温中暖胃的作用。生姜红糖水使用具体注意事项如下:

    1、阳虚证:可以每日饮用生姜红糖水,阳虚证患者常表现为小腹发凉、畏冷等,一般只饮用热水或进食热食,饮用凉水或进食凉的食物时会出现小腹凉痛,甚至出现腹痛、腹泻症状;

    2、气虚证或阴虚证:此时生姜红糖水不但起不到治疗的作用,还可能会产生不利影响。对于阴虚证患者,生姜红糖水的温热特性易消耗体内的津液,加重阴虚症状,会出现严重的口干、五心烦热、盗汗等症状;

    3、实证:体内有实热之邪或湿热之邪时,生姜红糖水的温热特性易助生体内的热邪。

  • 杭州-毛**
    回复
    2023-07-20 10:10:44

    可以喝的,红糖姜水很好,红糖性温、味甘、入脾,红糖的作用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姜是温热的,也是呕家圣药,它可以祛湿散寒,温补脾胃,降逆止呕是治疗风寒感冒的中药药材。

    扩展资料?

    姜糖水是民间常用的食疗方,据中医专家介绍,姜糖水的作用主要是防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头痛鼻塞等症。受寒腹痛、月经来时易感冒的人。

    也可用姜糖水祛寒。对于感冒轻型或体质壮实的患者,往往可以药到病除。这种方法最常用于御寒防感冒,如在寒夜久行、落水救起、突遭雨淋时,及时喝一碗姜糖水,汗出身暖,浑身舒畅,常常可以达到预防目的。

    红糖姜水的食用禁忌

    1.不要在睡前喝红糖姜水,那样话很可能会使我们体内糖储量过大,长期如此的话有可能会引起糖尿病,同时还可能发胖、龋齿等其他症状。

    2.阴虚内热者、消化不良者及糖尿病患者切记不要喝红糖姜水,因为姜具有提升我们体内虚火的作用。

    3.在服药期间,不要喝红糖水。因为我们生病时候吃的药物具有比较强的效力,而且一般的药是不能够和别的药同时服用的。

    4.怀孕期间尽量不要喝红糖姜水,因为红糖姜水对胎儿有一定的影响。

    参考资料:红糖姜水-

  • 逍遥子
    回复
    2023-07-20 09:09:34

    有些人体内的湿气比较的重,觉得吃药不是很安全,建议通过食疗来改善。那么生姜红糖水可以去湿气吗?生姜红糖水能去湿气吗?
    生姜红糖水可以去湿气吗
    由于生姜具有化湿解表的功效,因此喝红糖姜水是一种去除体内湿气的方法,生姜温热,红糖可以促进体内循环,因此红糖姜水可散寒化瘀,活血祛湿。红糖姜水虽有祛湿散寒之效,但是不宜过多饮用,若是每天坚持饮用,建议上午喝一杯即可,一杯在250-500毫升左右,上火便秘之时不宜喝,晚上不宜喝,更不宜大量喝,原因是因为红糖姜水温热,糖分含量也高,多喝易上火长胖。建议上午喝,早上10点喝最佳,此时刚吃完早餐不久,也正是肠胃活动加速的时候,此时喝红糖姜水能提高神经兴奋性,保证工作学习的活力,也可做大程度的吸收红糖姜水的营养,活血散瘀,达到祛湿目的。
    湿气是什么
    湿气是中医的概念,结合下我们平时的生活会很好理解,感受到湿的时候一般含水量也超出一定范围,这个水分可以依附到很多物体上,比如湿巾、湿木头、湿衣服。但含水量也不能超过一定限度,依附不住的水就不叫做湿,而是自由的水,比如湿衣服滴下来的水。这样没有坚定的毅力、如此洒脱说走就走的家伙,怎么能配得起湿气这么邪恶的称号呢。
    湿气是怎么来的
    一个是因为外在的环境,也就是湿邪进入到了身体。比如长期呆在湿气重的地方,比如淋了雨还不及时擦干,比如晚上洗头没吹干就睡觉,让外界的湿气进入到体内。湿气进入身体后常常奔着脾胃去,导致脾的运化能力下降,而这又会容易导致体内生湿。另外一个就是饮食习惯差,导致脾运化能力下降而生湿。
    从微观的角度讲,物质没有完全被消化时,就成了携带营养物质的“垃圾”,成分复杂且分子比较大,没法被人体吸收,但又不像糟粕那么大块头好分辨,那么容易把它们驱逐。它们的分子量和体积远大于水分子,潜伏着,聚集起来,极其容易把周围的水分子吸附住、束缚住,使含水量超出正常的生理水平,于是形成了湿。
    脾被湿气困住,更加影响它的运化工作,导致湿气加重。湿一直凝聚不化,时间长了就成为痰,身体出于自保自救,把其中一部分水、二氧化碳和营养垃圾打包成了脂肪。所以中医常说胖人多痰湿,就是这个道理。
    去湿气的最快方法
    1、运动排湿:水湿是湿毒的一种,一般是由于机体的水液代谢出现问题。运动可以加速身体的血液循环,加强新陈代谢,通过排汗去湿排毒。
    2、饮食排湿:内湿也是湿毒的一种,一般是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所致。鱼肉大荤菜肴吃多了会滋腻碍胃,甜食吃多了也会导致痰湿热盛,饮酒亦生湿热。所以必需通过调整饮食,达到去湿毒的目的。
    3、穴位排湿:按摩穴位可去湿毒。脾俞穴散脾脏的湿热之气,按摩此穴具有和胃健脾、利水化湿之效。委阳穴居于人体下部,能引水湿下行,腹胀、小便不利都能按摩此穴进行治疗。
    4、远离潮湿环境:暑湿感冒多是外湿之毒引起。夏季贪凉打地铺,易受湿气侵袭。长期生活在潮湿环境中也会使湿毒积聚。去湿毒需要避免潮湿环境。
    5、作息规律:中医说“思虑伤脾”,脾胃不和,也会使内湿伤身。所以劳逸结合、不熬夜,规律作息,保证充分的睡眠时间,也是去湿的重要方法。

有治肾虚肾亏的药吗

干咳无痰是肾阴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