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湿与痰有关系吗
脾湿与痰有关系吗
最佳回答
平时和咱是有一定的关系的,当出现这种这样的时候,可以及时的进行管理和改善的,是你得到帮助的,如果得不到改成的话,会使你受到严重的影响和最爱的建议根据我们家的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和改善,是得到帮助,实力得到有效的。好转,如果得不到的话,会使声音受到危害和损伤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艾江
回复在日常生活中,即使一个成年人,一年也会出现3-4次的感冒,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而感冒便有可能伴随着咳嗽。但是我们会发现咳嗽时,有时痰液是黄色的,有时是白色的。那么这两者有何区别呢?
呼吸道内的痰液是如何产生的
痰,其实说白了就是人体呼吸道内的黏膜分泌出的粘液,即使没有生病,正常人的呼吸道内也会分泌出痰液,只是颜色清亮、透明,在早晨会咳出少量痰液。
人体内的痰液有害处吗
其实,正常分泌的痰液具有湿润和屏障作用,保持呼吸道的湿润,以及吸附空气中的微粒。此外,还有助于杀灭病原体。而且,如果出现痰液,也是身体的一种疾病信号,提示我们呼吸道生病了。
所以,痰液并没有什么危害,只是要注意积极治病,避免长时间咳嗽对呼吸道造成伤害。
此外痰液的颜色不同,对疾病的提示作用也不同。
痰液黄、粘稠
在中医看来属于热痰,也提示属于风热感冒、风热咳嗽,需要对症使用治疗风热类的药物。
痰液白、清稀
在中医看来属于寒痰,由于风寒引起的感冒和咳嗽,需要对症使用温肺散寒药物。
痰液多易咳嗽
中医认为属于脾湿导致,如果属于脾胃湿热,则痰液颜色表现黄白色,或带有脓血。需要健脾、去湿的中药。
此外,痰液量少、粘稠,可能属于燥痰,甚至表现为干咳,需要滋阴养肺;如果痰液如败絮状,非常粘稠,甚至颜色发暗,属于老痰。
从现在西医角度来看,痰液出现黄白色,可能是4类原因:
1、急性支气管炎或气管炎,表现为痰液量少、浓稠。
2、慢性支气管炎,表现为长期咳嗽,痰液呈泡沫状,切有脓痰。
3、肺脓肿、肺炎、肺结核,表现为大量脓痰。
4、感染念珠菌,表现类似于寒痰,痰液颜色白、有拉丝现象。
其实咳嗽,除了因为呼吸道感染引起之外,还可能是一下因素:
1、呼系统的其他疾病,如肺部的结合、感染、寄生虫、肿瘤等问题,另外,支气管哮喘、肺栓塞、支气管异物等也会引起咳嗽。
2、心血管疾病,一般主要由于左心房的不建全,引起肺水肿淤血。
3、消化道疾病,如胃食管反流也会引起咳嗽。
4.、其他疾病,如习惯性咳嗽、精神因素、胸腔积液、气胸等等。
-
成都-陈**
回复慢性咽喉炎.主要是急性炎症没彻底治愈,反复发作导致咽粘膜下淋巴组织增生,肥厚狭窄,刺激咽喉引起的咽部的各种不适感觉,如异物感,咽痒,灼热,干燥,微疼等分泌物或多或少,但粘稠痰常附于咽喉壁,由于分泌物的刺激,可引起刺激性咳嗽,晨起用力清除分泌物时,甚至可引起作呕。
建议:到中医咽喉科,用中药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结合内服中药,针刺等综合疗法,效果不错,疗效持久,无毒副作用
-
太原`赵**
回复脾湿与痰湿区别特色。
首先一般情况下痰湿也称痰饮,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
湿者为水、饮、浊气等邪组成,临床具有潮湿、粘滞、重浊、趋下、固着,易伤阳气正气等特征。
湿病分内外,内湿者多指脾湿。
内湿,是指由于脾的运化功能减退或障碍,从而导致水谷不能化生精微而形成水湿痰浊的病理状态。
此外,外湿与内湿在生成上虽有分别,但二者在病变之中,又可互相影响。湿邪外袭,易伤脾成内湿;而脾虚不运又易招致外湿侵袭而发病。
脾湿与痰湿区别主要有:
一,病理机制不同。
1.脾湿多指水谷纳藏运化功能失调。
2.痰湿多指水液津液代谢功能障碍。
二,病位病势不同。
1.脾湿多指病位在脾,而病势在中焦功能失调。
2.痰湿病毒状态与脾、肺肾、三焦功能关系密切。
三.症状表现不同。
1.脾湿为脾健运失调、脾阳不振,脾体受伤,运化升降失常,水湿饮内生。脾湿症状:表现多样化,脾不升清,清窍失养出现胸胁支满、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若湿困郁中焦气机,可见脘腹胀满,食少便溏,口苦粘腻,大便秘结,或粘稠不畅,或小便异常等症。
2.痰饮、或痰湿。痰和饮都是津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
痰分“无形与有形之痰”。
湿者多无形,水液水湿停留于人体局部者,因其所停留的部位及症状分。
因湿浊、痰饮、水湿等病理产物出现系列病证。
一般是饮湿病多见于胸腹四肢经络关系,及与脾胃关系密切;而痰病全身各处均可出现,无处不到,与五脏筋膜骨节均有关系。
一类为有形之病证,如痰核、瘰疬、水肿等;
另一类为气机困阻的病证,如:
2.1.痰湿阻胸阳,导致胸痹、心悸、节律不齐、舌脉痰变化等。
2.2.困阻脾胃导致痞满、眩晕、纳差、身重、大便失调等。
2.3.水饮阻肺导致胸满、咳嗽痰疾、哮喘气急等。
2.4.困阻三焦津液输布障碍病理循环变化。
总之,痰湿饮证表现非常复杂。
辨痰湿饮证的要点,一要有上述临床见症;二要结合舌脉,苔白滑或厚等要素;三要“怪病多痰”特色反应。
痰湿饮证内生,发展虚而郁,寒而成形,易变化为肿瘤特色要素。
四,脾湿与痰湿调理特色
脾湿痰湿分清寒热、与致病途径。
脾湿者,行为上宜减负少餐,药性以温运、健运、渗湿、节律属性为主,并注重精微运化输布。
痰湿者,宜主运动生化,温煦气血,助各特色施法制宜,并注重气血代谢分泌。
本文为知识共享。
如使用不当,概不负责,并保留相关法律事项。
-
xuzhujun728
回复脾湿的原因
脾湿生痰型哮证(脾虚)[病因>由于脾失健运,饮食不化,水湿郁内,痰浊内生,上干于肺,致成哮喘.
脾湿症状
饮食减少、脘痞、大便溏薄,食油腻易腹泻,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哮证.
神倦乏力,气短懒言,语言低微,痰多质稠,舌质淡,苔薄腻或白腻,脉象细软.
可分为寒湿和湿热.其中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的寒湿证候.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多,舌体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濡缓或沉细.而湿热蕴脾是指湿热内蕴,脾湿健运,以腹胀,纳呆,发热,身重,便溏不爽为主要表现的湿热证.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闷,恶心欲呕,口中粘腻,口渴不多饮,便溏不爽,小便短黄,肢体困重,或身热不扬汗出热不解,面目发黄色鲜明,或皮肤发痒,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脾湿的 调养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在足三里(膝关节髌骨下,髌骨韧带外侧凹陷中,即外膝眼直下四横指处),天枢(肚脐左右两侧各向两旁大约2寸处),神阙(肚脐部位),气海(腹部正中线肚脐以下大约1.5寸处),脾俞(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中脘(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等穴位用艾条熏灸直至皮肤发红且微微发烫为止,此法最具成效,已有多人验证,每日需时不长,最多30分钟,不过一般人难以持之以恒,因为至少要三个月才小有成效。吃药可吃参苓白术散(党参9克、茯苓9克、白术9克、炙甘草3克、炒扁豆12克、山药12克、薏苡仁12克、莲肉9克、陈皮6克、砂仁3克、桔梗3克、大枣5枚),此方专治脾胃虚弱之证,每日一剂,分两次饭后温服,每月七副。另外饮食上多吃些温性食物,少吃寒凉之品,每天注意休息,保证良好的睡眠,一年之后可彻底根除脾虚胃寒的毛病。
饮食
饮食:
竹笋西瓜皮鲤鱼汤
竹笋西瓜皮鲤鱼汤鲜甜可口,具健脾利水、祛湿降浊的功效,同时能适应于湿脚气,症见足胫浮肿麻木,沉重无力,身重困倦,小便短少,大便不畅.亦可用于多发性神经炎、血管神经性水肿、特发性水肿、慢性肾炎、高血压、高血脂症、单纯性肥胖等属于湿浊内盛有上症者.
〔材料〕鲤鱼一条、鲜竹笋500克、西瓜皮500克、眉豆60克、苡仁10克、红枣3个、生姜3片.
此汤治症乃因湿浊蕴聚脾胃所致,治宜化脾之湿为主.汤中鲜竹笋性凉,味甘、微苦,其补益力虽逊,但清爽味美,更主要的是具有开膈消痰、通利2便之效,使痰湿秽浊之物从大、小2便排出,尤适于大便干硬量少者;西瓜皮性微寒,味甘、淡,功能利水轻身,配5竹笋既可增强其利水之力,又可保留其味道之甘美;生苡仁性微寒,味甘、淡,功能清利湿热、健脾利水;眉豆、鲤鱼所含的蛋白质及维生素B1等均甚丰富,既能健脾利水,又可使汤品清香可口;生姜性温味辛,既能辛散水气,又可使竹笋之通利而不伤脾阳.
〔烹制〕竹笋削去硬壳和老皮后,切成片状,用清水浸泡1日;眉豆、生苡仁及去核的红枣水洗后,稍浸片刻;鲤鱼宰后去鳃、内脏,不用去鳞,洗净;西瓜皮切片状后全部材料一起放入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亳升(约8碗水量),武火煲沸后,改用文火煲约2个小时,调入适量食盐和生油便可.捞起鲤鱼、眉豆、生苡仁拌入酱油亦可佐餐用,此汤品可供2-3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