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艾灸时需要温热微微灼痛感觉吗

时间: 阅读:3767

艾灸时需要温热微微灼痛感觉吗


最佳回答

七里香

七里香

2023-07-19 20:50:45

艾灸是需要温热微微灼痛的感觉,患者在艾灸的时候通常会感觉局部出现微醺,轻度灼痛的感觉,通过艾灸可以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调节上浮,疏通经络,活血化瘀,固本培元等功效,它可以有效的预防疾病。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逍遥子
    回复
    2023-07-19 23:23:09

    1、以艾灸足三里穴为例,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足三里穴进行胸熏烤,距离皮肤约2-3cm,局部有温热、舒适感,而无灼痛感就固定不移。

    2、一般每穴灸20-30分钟,以皮肤红润为度。如果患者有烫、痛感应,应将艾条远移。需随时调整艾灸的距离,以防止烫伤。

  • 平淡之
    回复
    2023-07-19 23:23:09

       艾炷的常用艾灸方法:
      一、无瘢痕灸:施灸时不烧伤皮肤、不让其化脓、不留瘢痕的灸法。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
      不等艾火烧到皮肤,当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用镊子将艾炷夹去,更换新艾炷再灸。连续灸3-7壮,一般以灸至局部皮肤轻度红晕而不起泡为度。这种灸法临床上常用于虚寒性疾病的治疗。

      二、瘢痕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称为瘢痕灸,又称为化脓灸。施灸前先在要施灸的部位涂以少量凡士林,以便于艾炷黏着。然后将大小合适的艾炷置于施灸部位,点燃施灸。
      每壮艾炷必须燃尽,出去灰烬后方可继续施灸。灸治完毕后,应将局部擦拭干净,然后在施灸部位上敷贴玉红膏,可1-2天换敷贴一次。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形成灸疮,5-6周灸疮自行痊愈,结痂脱落后留下瘢痕。这种灸法临床上常用于哮喘、慢性胃肠炎、发育障碍等慢性疾病的治疗。

      三、隔姜灸:将新鲜的生姜切成直径2-3厘米、厚0.2-0.3厘米的拨片,中心用针穿刺数孔,然后将姜片至于要施灸的部位,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施灸。
      当患者微有灼痛时,可将姜片抬离皮肤片刻,再放下继续施灸,之艾炷燃尽再更换艾炷,每次每穴3-5壮,灸至皮肤潮红为止。生姜具有解表散寒、温中止咳的作用,故此灸法多用于治疗外感表证和虚寒性疾病,如感冒、呕吐、腹痛、泄泻等。
      隔盐灸:又叫神阙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至脐部填平,上置艾炷点燃施灸,至患者感觉灼痛,即可更换艾炷。也可在食盐上放置薄姜片,上置艾炷施灸。
      隔盐灸多用于治疗急性腹痛、吐泻、痢疾、虚脱等。

       艾条的常用艾灸方法:
      1、温和灸: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施灸的部位,在距离皮肤2-3厘米处熏烤,使被施灸部位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一般每次每穴灸5-7分钟,至皮肤出现红晕为度。
      2、雀啄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需要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如鸟雀啄食般,一上一下地活动着施灸。
      3、回旋灸:施灸时,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2-3厘米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以施灸部位为中心,均匀地想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施灸。以穴位局部皮肤红润、灼热为度。

       温馨提示:各种艾灸操作应避开禁忌部位与禁忌症患者,并由专业中医师进行,或在获得专业中医师认可后,在医师指导下正确操作,如艾灸过程中或艾灸后出现不适,请尽速就医。

  • 艾江
    回复
    2023-07-19 23:23:09

    1、温和灸:将已经点燃的艾条,用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挟住,对准施灸部位,距离0.5~1.0寸(2~3厘米)进行熏灸。熏灸过程中,艾条应固定于应灸之处,不要移动,一般每个穴位进行5分钟左右,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至皮肤稍呈现红晕为度。此法适宜治疗虚证、寒证等多种问题,还常用于保健灸。

    2、雀啄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对准施灸的部位,类似小鸟啄食一样,以一起一落、忽近忽远的方式进行。每次起落,艾条与皮肤的距离为2~3厘米,时间一般为5~10分钟,以皮肤呈现红晕为度。此法热感较其他灸法强烈,多用于急症和一些较顽固的疾病。

    3、回旋灸:将艾条一端点燃,与施灸部位的皮肤保持1寸(3厘米)左右的距离。平行往复(类似熨衣服)进行,使皮肤有温热感而不至于灼痛,时间为20~30分钟,本法适于病损表浅而面积大者,如皮炎、褥疮等。

    扩展资料

    以下4种情况,应慎用艾灸。

    1、过饱、过饥、大渴、大惊、大恐、大怒之时。

    2、实证、热证及阴虚发热的病人不宜灸。

    3、妇女妊娠期,腰骶部和小腹部不宜施灸;颜面部、心前区、大血管和关节活动处不可用瘢痕灸。

    4、禁灸和慎灸的穴位:哑门、风府、天柱、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迎香、人迎、渊液、乳中等。

    人民网——艾灸有四大禁忌 距离时间要掌握 ?过饱过饥不能做

  • 艾江
    回复
    2023-07-19 22:22:59

    温和灸

    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或患处,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对于昏厥、局部知觉迟钝的患者,医者可将中、食二指分开,置于施灸部位的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的距离和防止烫伤。

    雀啄灸

    施灸时,将艾条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活动地施灸。另外也可均匀地上、下或向左右方向移动或作反复地施转施灸。

    回旋灸

    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艾灸条在皮肤上做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

    扩展资料:

    艾草与中国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每至端午节之际,人们总是将艾置于家中以“避邪”,干枯后的株体泡水熏蒸以达消毒止痒,产妇多用艾水洗澡或熏蒸。

    《本草纲目》除记载有“白蒿”及“白艾’外,还记载有“蕲艾”(产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薪州镇),可入药。此系艾的栽培品种cv.qiai,与原种(野生种)的区别在于:栽培品种植株高大,高150-250厘米,香气浓烈;叶厚纸质,被毛密而厚,中部叶羽状浅裂,上部叶通常不分裂,椭圆形或长椭圆形,最长可达7-8厘米,宽1.5厘米,叶揉之常成棉絮状;入药,性温、苦、辛、微甘。?

    为“止血要药”,又是妇科常用药之一,治虚寒性的妇科疾患尤佳,又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与哮喘,煮水洗浴时可防治产褥期母婴感染疾病,或制药枕头、药背心,防治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或哮喘及虚寒胃痛等;艾叶晒干捣碎得“艾绒”,制艾条供艾灸用,又可作“印泥”的原料。此外全草作杀虫的农药或薰烟作房间消毒、杀虫药。嫩芽及幼苗作菜蔬。?

    艾草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本草纲目》记载: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纯阳之性、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亦常用于针灸。故又被称为“医草”,台湾正流行的“药草浴”,大多就是选用艾草。关于艾叶的性能,《本草》载:“艾叶能灸百病。”《本草从新》说:“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说明用艾叶作施灸材料,有通经活络,祛除阴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现代药理发现,艾叶挥发油含量多,1.8-桉叶素(占50%以上),其它有α-侧柏酮、倍半萜烯醇及其酯。风干叶含矿物质10.13%,脂肪2.59%,蛋白质25.85%,以及维生素A、B1、B2、C等。灸用艾叶,一般以越陈越好,故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孟子》)的说法。

    艾草有调经止血_安胎止崩_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_经痛腹痛_流产_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_头风_月内风等。因它可削冰令圆,又可炙百病,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

    艾草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艾草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这特殊的香味具有驱蚊虫的功效,所以,古人常在门前挂艾草,一来用于避邪,二来用于赶走蚊虫。

    制作方法

    艾灸疗法的主要材料为艾绒,艾绒是由艾叶加工而成。选用野生向阳处5月份长成的艾叶,风干后在室内放置1年后使用,此称为陈年熟艾。取陈年熟艾去掉杂质粗梗,碾轧碎后过筛,去掉尖屑,取白纤丝再行碾轧成绒。也可取当年新艾叶充分晒干后,多碾轧几次,至其揉烂如棉即成艾绒。

    1.艾炷的制作

    适量艾绒置于平底磁盘内,用食、中、拇指捏成圆柱状即为艾炷。艾绒捏压越实越好,根据需要,艾炷可制成拇指大、蚕豆大、麦粒大3种,称为大、中、小艾炷。图146。

    2.艾卷的制作

    将适量艾绒用双手捏压成长条状,软硬要适度,以利炭燃为宜,然后将其置于宽约5.5厘米、长约25厘米的桑皮纸或纯棉纸上,再搓卷成圆柱形,最后用面浆糊将纸边粘合,两端纸头压实,即制成长约20厘米,直径约1.5厘米的艾卷。

    3.间隔物的制作

    在间隔灸时,需要选用不同的间隔物,如鲜姜片、蒜片、蒜泥、药瓶等。在施灸前均应事先备齐。鲜姜、蒜洗净后切成约2-3毫米厚的薄片,并在姜片、蒜片中间用毫针或细针刺成筛孔状,以利灸治时导热通气。蒜泥、葱泥、蚯蚓泥等均应将其洗净后捣烂成泥。药瓶则应选出相应药物捣碎碾轧成粉末后,用黄酒、姜汁或蜂蜜等调和后塑成薄饼状,也需在中间刺出筛孔后应用。

    参考资料:艾灸_

灸阳陵泉能治筋瘤吗

肺有炎症寒咳按什么穴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