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病包括肌肉萎缩吗
肌病包括肌肉萎缩吗
最佳回答
肌病通常指肌无力,肌萎缩等。最主要的表现是肌肉收缩下降或消失或者是肌肉萎缩。肌病的主要症状和肌肉无力引起的神经系统损害有关系,往往需要与神经病变来区别。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逍遥子
回复、肌肉萎缩的康复治疗
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越早治疗,并发症越少,效果越好;
2、物理治疗︰定期且长期接受物理治疗,目的是防止肌肉或韧带的挛缩以及关节之变形(脊柱侧弯);如已经发生无法用物理治疗矫正的变形,则必要时需接受外科手术以矫正之。肺部的运动也相当重要,以避免肺部的感染;
3、辅助器具的使用:选用适合的辅助器(如腿支架)以帮助站立或行走。必要使用轮椅时,需选择适当的轮椅以扩展活动的空间;
4、居家环境及其他生活环境的改善:以配合患童的活动,例如卫厕设备的改装,对患童将有很大的助益;斜坡的使用可以使轮椅活动的患童方便许多;以及自动化科技的配合,建造一个无障碍的生活空间;
5、对患童及家长们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对这长期慢性的疾病,家长心理上的负担将是多么沈重!医务人员的热心及爱心鼓励加上家长们互相支持、交换心声、互相鼓励将是很有助益的
根据医生的经验及先进欧美各国的报告,都共同肯定康复治疗的效果,之前,当时还没有完整的复健体系,裘馨氏肌肉萎缩症的患童到了10岁左右则无法走动或站立,而需依靠轮椅或被丢在床上,在15至20岁之间,大部分即因肺部感染或心脏衰竭而逝世。这种悲剧已因为医学的进步及患童家长们的合作而大为减少了许多患童因为父母无比的爱心及信心,每天定时愉快地执行治疗师教予的运动方法,持续地锻链肌肉耐力、活动关节或使用辅助用具,因而扩展了自由走动的时间及空间,大大地改善了生活品质
二、肌肉萎缩症状脊髓疾病常常会导致肌肉营养不良而发生肌肉萎缩的症状。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⒈ 轻度萎缩:肌纤维轻度下降,肌肉组织外观无明显凹陷,触摸肌肉组织松弛,肌无力,能做抗阻力运动
⒉ 中度肌萎缩:肌纤维部分萎缩、缺失,肌肉组织外观凹陷,触摸纵向缩小,横向减少,肌无力明显,不能做抗阻力运动。
⒊ 重度肌萎缩:肌纤维组织大部分萎缩,相关的骨骼外露。肌肉组织仅存少量肌纤维,肌无力严重,患者丧失最基本的协调运动能力
⒋ 完全萎缩:肌纤维组织完全萎缩,与其肌肉相关联的运动功能完全丧失。
三、出现肌肉萎缩的原因遗传(10%):
遗传的因素,有遗传性的患者有5%-10%,这一般称为家族性肌萎缩性侧索硬化,成年型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青年型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临床上与散发病例难以分别。
长期不运动(25%):
废用性肌萎缩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中毒(15%)
中毒的因素,兴奋毒性神经递质。经过调查,一些患者转运功能丧失是由于运动皮质内转运体mRNA转录副本异常连接异常所致
免疫(15%):
免疫的因素,尽管MND患者血清曾检出多种抗体和免疫复合物,但尚无证据表明这些抗体可选择性以运动神经元为靶神经因子。现在认为,MND是不属于神经系统自身免疫病的
疾病因素(20%):
肌源性肌萎缩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
四、肌肉萎缩的早期症状会有哪些1、当肌肉收缩之后不能立即弛缓,仍呈持续收缩状态,必须经反复动作后才弛缓称肌强直,鱼际肌、盼肠肌、舌肌易引出可见于萎缩性肌强直症
2、肌肉萎缩早期症状可不明显,肌力、肌张力变化不大上肢肌萎缩往往先在大鱼际肌的挠侧缘出现
3、如果肌肉肥大,但弹力、肌力位反射均减弱,则称假性肥大。假性肥大多位于萎缩肌肉的邻近部位多见于肌源性肌肉萎缩
4、在萎缩的肌腹处用叩诊锤急速叩击,被叩击的部位出现肌肉收缩隆起,这种现象称肌固有反射神经源性肌肉萎缩反应比正常人强,持续时间长肌固有反射减低或消失时多见于肌肉本身的病变。瞻反射:神经源性的或是肌源性的肌肉萎缩,一般在肌肉萎缩部位位反射减低或消失
5、可用拇指轻叩萎缩的肌肉而诱发肌纤维颤动,其大小与病损范围、肌纤维长短成正比肌纤维颤动的出现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6、其他伴随症状如萎缩性肌强直症可有脱发、秃顶、性腺萎缩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时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糖尿病性肌病时,肌肉萎缩也很突出
-
太原`赵**
回复肌源性肌萎缩常见于肌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性肌强直症、周期性麻痹、多发性肌炎、外伤如挤压综合征等、缺血性肌病、代谢性肌病、内分泌性肌病、药源性肌病、神经肌肉传递障碍性肌病,如重症肌无力等。
废用性肌萎缩上运动神经元病变,系由肌肉长期不运动引起,全身消耗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神经源性肌萎缩主要是,脊髓和下运动神经元病变引起。见于脊椎椎骨骨质增生、椎间盘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脊神经肿瘤、蛛网膜炎、神经炎、神经丛病变、神经损伤、脊髓空洞症、运动神经元性疾病、格林-巴利综合征、脑部病变和脊髓病变,导致的废用性肌萎缩症等。
-
广东熊**
回复肌肉萎缩主要有两种,废用性萎缩和神经源性萎缩。废用性萎缩,主要是由于身体虚弱或者肢体骨折,需要长时间卧床,无法正常活动,肌肉长时间没有收缩运动,导致肌肉纤维强度变低,从而导致肌肉萎缩。这种情况下需要卧床的患者做好肌肉收缩的功能锻炼,避免肌肉萎缩。神经源性肌肉萎缩,主要是由于脊髓神经受到压迫(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等),神经支配的肌肉营养不良,失去控制,就会导致肌肉纤维逐渐萎缩。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在积极加强肌肉收缩锻炼的同时,要找到神经压迫部位,给予松解营养对症治疗,肌肉萎缩会逐渐恢复。
-
逍遥子
回复肌肉萎缩症状前兆
肌肉萎缩症状前兆,肌肉萎缩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也有许多人不太了解什么是肌肉萎缩。它的症状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因为不够了解所以导致治疗不及时,下面我就整理了一些关于肌肉萎缩症状前兆,希望可以帮到你。
肌肉萎缩症状前兆1一肌肉萎缩的特点
1、早期症状
肌肉萎缩早期可以不明显肌力肌张力变化不大上肢肌萎缩往往先在大鱼际肌的挠侧缘出现
2、肌纤维颤动
可用拇指轻叩萎缩的肌肉而诱发肌纤维颤动的大小与病损范围肌纤维长短成正比肌纤维颤动的出现常提示下运动神经元病变
3、肌肉肥大
如果肌肉肥大但弹力肌力位反射均减弱则称假性肥大假性肥大多位于萎缩肌肉的邻近部位多见于肌源性肌萎缩
4、肌强直
当肌肉收缩之后不能立即弛缓仍呈持续收缩状态必须经反复动作后才弛缓称肌强直鱼际肌盼肠肌舌肌易引出可见于萎缩性肌强直症
5、固有反射和胜反射
在萎缩的肌腹处用叩诊锤急速叩击被叩击的部位出现肌肉收缩隆起这种现象称肌固有反射神经源性肌萎缩反应比正常人强持续时间长肌固有反射减低或消失时多见于肌肉本身的病变瞻反射:神经源性的.或是肌源性的肌萎缩一般在肌肉萎缩部位位反射减低或消失
6、感觉障碍
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炎等疾病肌萎缩可伴有感觉障碍
7、其他伴随症状
如萎缩性肌强直症可有脱发秃顶性腺萎缩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时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状糖尿病性肌病时肌萎缩也很突出
生活护理:
肌萎缩患者由于肌肉萎缩,肌无力而长期卧床,易并发肺炎,褥疮等,加之大多数患者出现延髓麻痹症状,给患者生命构成极大的威胁.肌萎缩患者除请医生治疗外,自我调治十分重要.
1、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较强烈的长期或反复精神紧张,焦虑,烦燥,悲观等情绪变化,可使大脑皮质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平衡失调,使肌跳加重,使肌萎缩发展.
2、合理调配饮食结构.肌萎缩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饮食补充,提供神经细胞和骨骼肌细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质,以增强肌力,增长肌肉,早期采用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并积极配合药膳,如山药,苡米,莲子心,陈皮,太子参,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烟,酒.
中晚期患者,以高蛋白,高营养,富含能量的半流食和流食为主,并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以维护患者营养及水电解质平衡.
3、劳逸结合.忌强行性功能锻炼,因为强行性功能锻炼会因骨骼肌疲劳,而不利于骨骼肌功能的恢复,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4、严格预防感冒,胃肠炎.肌萎缩患者由于自身免疫机能低下,或者存在着某种免疫缺陷,肌萎缩患者一旦感冒 ,病情加重,病程延长,肌萎无力,肌跳加重,特别是球麻痹患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如不及时防治,预后不良,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5、胃肠炎可导致肠道菌种功能紊乱,尤其病毒性胃肠炎对脊髓前角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从而使肌萎缩患者肌跳加重,肌力下降,病情反复或加重.肌萎缩患者维持消化功能正常,是康复的基础.
肌肉萎缩症状前兆2肌肉萎缩是指营养不良引起的肌肉体积减少、肌肉纤维变薄甚至消失。
主要原因有:神经源性肌萎缩、肌源性肌萎缩、废用性肌萎缩等引起的肌萎缩。
除了肌肉组织本身的病理变化外,肌肉营养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
如果你的四肢又瘦又萎缩,锻炼就会变弱,你就不能走路了。卧床期间,卧位的被动姿势可用于随时改变姿势,以防止“异常”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