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能治疗扭转痉挛吗
艾灸能治疗扭转痉挛吗
最佳回答
艾灸不能够治疗扭转性痉挛。艾灸只能起到局部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患者缓解疼痛,改善症状加上痉挛性疼痛或抽动的次数和频率。无法从根本上达到彻底治愈的效果。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艾江
回复
-
就是那个人
回复你好,神经损伤光靠艾灸是不能的,受损的神经得在充分的血液供营养和兴奋激活之后才能再生修复的,而且神经组织的治疗时间非常有限机会只有一次,过了治疗神经的最佳时间,受损的神经会继发缺血坏死从而恢复无望。
-
艾江
回复灸法是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对人体可起到治疗和,治疗过程中人有舒适感,因此很受患者欢迎。灸法治的物质基础是什么呢?根据和实践,笔者认为是一种“综合效应”的体现。现代研究虽然不多,但也为这种“综合效应”论点提供了实验依据。
1灸法的药性 1.1艾是最常用的灸用燃料。它除了具有易得、易燃的特点外,还具有显著的药物效应。
中医学认为艾属温性,其味芳香,善通,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邪,起沉苛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本草正》也认为“艾叶,能通,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熨敷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表里生熟,俱有所宜”。说明艾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虽然在灸治过程中艾叶进行了燃烧,但药性尤存,其药性可通过体表穴位进入体内,渗透诸经,起到治疗作用;又可通过呼吸进入机体,起到扶正驱邪、通经活络、醒脑安神的作用;对位于体表的外邪还可直接杀灭,从而起到治疗皮部病变和预防的作用。
1.2现代研究结果证实,燃艾时可产生具有治疗作用的化学物质。 燃烧时是否产生了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呢?日本大西〔1〕和西谷〔2〕通过研究认为,艾燃烧后生成一种物质,有抗氧化并清除自由基的作用。艾燃烧生成物的甲醇提取物,有自由基清除作用,并且比未燃烧的艾的甲醇提取物作用更强。施灸局部皮肤中过氧化脂质显著减少,此作用是艾的燃烧生成物所致。艾的燃烧不仅没有破坏其有效药物成分,反而使之有所增强。艾燃烧生成物中的抗氧化物质,附着在穴位处皮肤上,通过炙热渗透进入体内而起作用的。
2灸法的热作用 2.1灸法是以燃烧艾绒而治病,燃烧时的热效应也是产生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素问.异法方宜论》:“北方者,天地所闭藏之域也,其地高陵居,风寒冰冽,其民乐野处而乳食,脏寒生满病,其治宜灸爇,故灸爇者也从北方来”。说明灸法燃烧艾绒产生的温热作用可治疗因为严寒引起的疾病。随着历史的发展,治疗疾病的范围早已超出了寒证的范围,它具有温经散寒、通络止痛、驱风解表、消瘀散结、拔毒泄热、温中散寒、补中益气、升阳举陷、回阳固脱、等作用,可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多种种疾病,涉及寒、热、虚、实诸证。产生这些治疗效果,均与燃艾时产生的热作用是分不开的。艾灸时产生的热,除了使人感到非凡舒适外,更是一种良性治疗因子,这种因子作用于腧穴,具有非凡的亲和力,艾火的热力不仅影响穴位表层,还非凡能通过腧穴深入体内,影响经气,深透筋骨、脏腑以至全身,发挥整体调节作用,而用于治疗多种疾病。
2.2现代研究证实,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是一种十分有效并适应于机体治疗的物理因子红外线。根据物理学的原理,任何物体发射红外线和吸收红外线,人体也不例外。近红外线对人体的穿透深度较远红外线深,最多可达10mm,并被机体吸收。杨氏〔3〕的研究认为,艾灸在燃烧时产生的辐射能谱是红外线,且近红外线占主要成分。近红外线可激励内生物分子的氢键,产生受激相干谐振吸收效应,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细胞所需的能量。艾灸时的红外辐射可为机体细胞的代谢活动、免疫功能提供所必需的能量,也能给缺乏能量的病态细胞提供活化能。而艾灸施于穴位,其近红外辐射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可通过经络系统,更好地将能量送至病灶而起作用,说明了穴位具有辐射共振吸收功能。
3经络腧穴与艾灸理化作用的有机结合,产生了灸法的“综合效应” 3.1经络腧穴是艾灸施术的部位,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是由艾灸理化作用和经穴非凡作用的有机结合而产生的。 艾灸的药性作用和热作用只有作用于经络腧穴,才能起到全身治疗作用。例如,艾灸作用的产生是与强壮穴结合的结果。于关元穴有回阳救逆的作用;于百会穴有升阳举陷的作用;于阿是穴可起到消瘀散结、拔毒泄热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经穴是灸法作用的内因,而艾灸产生的药性和热是灸法作用的外因。内、外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共同发挥灸法防治疾病的“综合效应”。
3.2经络腧穴是否在灸法治疗中起到非凡作用呢?上述杨氏的研究已经说明了物理因子与经、穴的非凡关系。虽然目前尚无艾灸的药化作用进入经络非凡传递途径的直接研究,但其它类似研究可证实这一非凡途径的存在。刘氏〔4〕等在穴位注射的研究中发现,在适当选穴的情况下行药物穴位注射,可在短时间内产生与静脉注射同等或更强的药效,并认为穴注下药效的产生并非通过血液循环的途径,而是另有作用途径和机制。这一不同于血循环的途径,就是经络的非凡途径。这一研究证实了经、穴非凡作用途径的存在。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艾灸的药化物质,通过穴位皮肤进入腧穴后,也完全可能通过此途径到达病位和全身,并较快地起到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艾灸产生治疗作用的机理,虽然传统中医的熟悉源于临床经验的总结,但他与现代研究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而现代研究结果为传统艾灸理论提供了实验依据。因此我们认为,灸法的作用是由艾灸燃烧时的物理因子和药化因子,与腧穴的非凡作用、经络的非凡途径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综合效应”。经络腧穴对机体的调节是灸法作用的内因,艾灸时艾的燃烧和所隔药物是灸法作用的外因,两者缺一不可。
灸法是临床常用治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人们对灸法的作用原理的熟悉和研究还不够深入、系统,尚需作更多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使之发挥更大的作用。
【探讨】、【机理】
-
姜齐
回复艾灸既然是作为中医中的一种手法,那么它必然是有着很多的功效,那么它具体有哪些作用呢?除了好处,那便是缺点,艾灸有哪些禁忌呢?
艾灸的功效与作用
1、平衡阴阳、保健防病: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就会发病,艾灸能使失衡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2、行气活血、消火化淤:气是生命之源,血为物质基础,气血充足、气机条达则人的生命活动正常;反之则发病。艾灸可补气养血、疏理气机,且可提升中气以达养生保健的目的;
3、扶正祛邪、回阳固脱:正气存内则邪不可干,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艾灸可以培扶人体正气,增强机体防病抗病能力;
4、温中活里、强脏壮腑:艾灸时,身体毛孔扩张、理肾气,疏通脏腑,强身健体;
5、温肌散寒、疏风解表:通过点燃艾条所散发出的远红外光,能够去除体内的湿气、寒气、毒素等,达到温润肌肤,护肤体表的功效;
6、温经通络、活血散瘀: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及营养物质的输布,若病邪侵及经络导致其闭阻不通则会引发疾病。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温暖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达艾灸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之效。
哪些部位不能艾灸
一般头面部位不建议用艾灸,很可能会留下疤痕,影响美观。还要避开身体重要脏器对应的体表部位,否则可能会对脏腑的生理功能造成影响,如心口、眼腈等位置。在肢体末端一些神经分布多,直接灸会很痛。有可能引起脏器的异常活动的穴位不建议进行艾灸,如隐白穴。孕期妇女的腰骶部是禁止艾灸的,否则可能会对胎儿产生不利。
艾灸的禁灸病症
艾灸主要借温热刺激来治疗疾病。因此,对于外感温病、阴虚,内热、实热证一般不宜施灸。另外,传染病、高热、昏迷、抽搐,或极度衰竭,形瘦骨立,呈恶病质之垂危状态,自身已无调节能力者,亦不宜施灸。
艾灸的禁忌人群
一般空腹、过劳、过饱、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极度疲劳和对灸法恐惧者,应慎用艾灸。不宜在风雨雷电、奇寒盛暑、大汗淋漓、妇女经期之际施灸(治大出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