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60,女。先是双脚跟骨疼2个月,后发
年龄60,女。先是双脚跟骨疼2个月,后发烧3天,接着是右小腿肌肉疼
第一次问题补充:(2006-12-28 18:21:08)年龄60,女。先是双脚跟骨走远路会疼,已2个月,后发烧3天,接着是右小腿肌肉疼
最佳回答
你好,你的症状说的不清楚,不可能只有这些,如站立时加重,怕冷不,夜里睡时痛不,你说清了就好些,因为在网上看不见人.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杭州-毛**
回复多种原因可引起足跟部疼痛,如跟腱炎、跟骨骨刺、跟骨滑囊炎、跖腱膜炎和跟下脂肪垫损伤等。
(1)跟腱炎:为跟腱及周围腱膜的无菌性炎症性病变,疼痛位置偏后偏上。在行走、跑跳等剧烈运动时跟腱及周围腱膜受损,以足跟部疼痛、足跟不能着地、踝关节背伸疼痛加重等为主要表现。
(2)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与多发病。跟骨骨刺是跟骨结节处向前延伸的骨赘。一般无症状,只有在炎症期才出现足跟部疼痛、压痛、负重痛、跛行等症状。
(3)跟骨滑囊炎:跟骨的长期摩擦,会导致局部滑囊增生,从而引起滑囊炎。症状为足跟部局部肿胀,并有压痛,稍微一用力疼痛即明显加重。
(4)跖腱膜炎:跖腱膜炎是运动员足跟疼痛的最普遍原因之一。跖腱膜炎是起源于足跟前内侧面的跖侧内侧跟骨结节的慢性炎症。运动员通常表现为休息后疼痛加重,在早晨的第一步最痛。疼痛随着运动逐渐减轻,但休息后再次复发。
(5)跟下脂肪垫损伤:跟下脂肪垫具有吸收应力、缓冲振荡等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脂肪垫内脂肪发生变性,弹性减退,使脂肪垫变软,变薄,吸收应力的能力减弱,发生疼痛。
其它可能引起足跟部疼痛的病因还包括踝管综合征、外伤引起的跟骨骨折等。
-
太原`赵**
回复50岁女士脚后跟疼的原因
1、脚后跟血液的供应
在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是足尖,其次是脚后跟,因此,脚后跟血液的供应往往不太理想。且一旦脚后跟遭受外伤,恢复起来也较慢。特别是进入中老年阶段,足部血管壁弹性降低、管径变小,供血更加受到影响。此时,外界的不良刺激,很容易就会引起脚后跟疼痛。这也是脚后跟疼最常见的原因。
2、脚后跟的脂肪减少
人体的脚后跟部有脂肪,这些皮下脂肪会形成一层稳妥的纤维垫,保护人体的脚能够脚踏实地而骨质又不被磨损。而老人的脚比较消瘦,皮下脂肪有减少的趋势,纤维垫自然也会变薄。一旦脚后跟滑囊得不到纤维垫的保护,行走时就会受到外伤、磨擦、挤压,从而引起滑囊炎,诱发脚后跟疼痛。
3、跖筋膜劳损
从解剖学来看,脚后跟部位的跖筋膜起于跟骨前缘,止于五个跖骨头底。随着年龄的增加,跖筋膜容易出现劳损,特别是扁平足者,易出现增厚、水肿等,甚至长出保护性骨刺,引起慢性炎症,触及可引起疼痛。另外,脚后跟部位的骨本身病变,如跟骨骨折、跟骨畸形、跟骨肿瘤、跟骨周围的滑囊炎、类风湿病等,也会导致脚后跟疼。
脚后跟疼的护理方法1、有些硬的皮鞋之类会造成脚后跟疼痛,这时候换一双稍微软一点的鞋子穿(但是不要穿很软的那种布鞋,建议穿休闲鞋),或者在硬鞋底下加上一副软一点有弹性的鞋垫,走路时尽量选择走平整的水泥路或石板路,少走凹凸不平的泥土路和很软的草坪。推荐阅读:脚后跟疼是病吗?
2、每天晚上用热水泡脚,在热水中加大概二十毫升的醋,在泡脚的同时按摩脚底,疏通经脉,而且在平时注意对脚部保温,穿质量好一点的袜子,尤其是晚上睡觉要将脚包好,或者用暖脚袋。
3、肾有毛病也可能导致脚后跟疼痛,补肾对治疗脚后跟疼痛也有帮助,平常可以吃一些芝麻核桃粉、牛骨羊骨、海鲜类(甲鱼、虾子、干贝、海带等)、莲子粥、阿胶等补肾的食物。
4、多喝牛奶豆浆等补钙,平常多做一些脚部运动,比如散步、慢跑、竞走,推荐最好的运动是竞走,然后还要每天拉一拉腿脚的韧带,做一些压腿伸展运动,注意体重不要超标。
5、如果是由于骨质增生骨刺出现的脚后跟疼痛,那么需要到医院去治疗,普通的可以通过针灸和拔火罐治疗,骨刺严重的需要开刀治疗。
6、跟骨骨刺也会造成老人脚跟痛。另外,足部软组织慢性劳损等,也会压迫跟部皮神经,产生脚跟痛,特点是跟骨内外侧痛,行走时疼痛。其他如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也能引发脚跟痛。
7、体重也和后跟疼痛有一定关系。一般来说,较胖的老人更容易脚后跟疼痛。防止脚跟痛的方法除不要参加剧烈的跑跳活动,常用热水洗脚外,还可用烤电、热敷、艾灸等方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8、疼痛严重的人,还可以买双前薄后厚的鞋垫,然后用剪刀在后跟处挖个洞,或者挖一块凹下去的部分。这样行走时,脚后跟不受力,空悬在鞋垫的洞里,可以有效缓解疼痛。当然,为配合医生治疗,脚跟痛的老人在治疗期间应适当休息,少走路,少弹跳,尽量穿宽松、柔软、轻便、舒舒适的鞋子。
50岁女士脚后跟疼怎么办一、中药治疗
功能主治:各种原因引发的足跟痛、足跟骨刺引发的各种酸麻肿痛不适以及脚底部酸胀或针刺样疼痛,步履困难。
二、封闭治疗
可以打封闭针,效果快,相对费用便宜。先在疼痛点注射一针,看疼痛情况可以半个月以后加强一针。但封闭针不能保证彻底解决。
年轻女性慎用,是激素类药,会导致2-3个周期月经不调,半年内最好不要怀孕。
"封闭针是将药物注射到疼痛的部位,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并有缓解局部肌肉紧张的作用。时间长的可管数年以上,短的数周,视病情轻重,时间长短不定。这是一种对症治疗措施,对消除局部的疼痛症状有较好的效果。
三、手术治疗
1、足跟骨刺切除术,对于顽固性跟骨痛,X片证实有骨刺者,在跟骨内侧作一切口,进入跟骨,将跟骨内侧骨刺全部锉除。
2、跟骨钻孔术:对跟骨内压高者适用,目的是使增高的跟骨内压降低,治疗顽固性无骨刺的跟痛症,仍在跟骨内侧切口,达跟骨后,将跟骨内侧钻孔7~10个,效果达90%。
3、跟骨神经切断术:对于无原因顽固性足跟痛可采用此法,不过是一种破坏性手术,将跟骨胫后神经支和腓肠神经支切断。
4、跟骨滑囊切除术:是将跟骨结节滑囊及跟骨下滑囊切除。
5、平足症的跟骨截骨术:目的是通过跟骨截骨使跟骨角增大,外翻的跟骨摆正,使跟骨有一个良好的生物支架
>>>下一页更多精彩?老人脚肿疼的原因?
-
宁吉儿
回复老年人时常感觉到脚后跟痛这种现象比较常见,因为脚后跟痛是常见的中老年疾病。本文是老人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老人脚后跟疼的食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老人脚后跟疼怎么治
1、老人脚后跟疼怎么治呢
医学上治疗脚后跟疼的办法有很多种,主要有药物治疗包括内服药、外用药, *** 、手术等。由于脚后跟部位离胃部是最远的一个器官,所以药物通过血液回圈到达足跟部的成分以所剩无几,所以药物治疗并不明显,而且还有副作用,所以不建议老年人用这种方法治疗。 *** 起来会让人感觉很舒服,但这只是一种辅助疗法,并不能彻底治愈足跟疼痛。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而且治疗期间会很疼痛,临床老年人用这种方法治疗的案例并不多。可以选择外用药物治辽,如膏药。
大部分跟痛症患者可以通过非手术治疗症状得到缓解,如理疗、非甾体消炎止痛药物、足垫、跖腱膜及跟腱的牵拉锻炼、夜间支具固定、激素封闭治疗等。也有部分患者即使不治疗,也可疼痛自行缓解。
缓解脚后跟疼痛有三个方法,一是每天睡前洗脚后以点揉整个足跟底部10分钟。二是脚趾后扳,脚底出现一条筋,从下往上按压这根筋,一只手用力按压隆起的脚筋,一只手同时向后扳脚趾,骨刺部位如果感觉疼痛是正常的。三是平日选择厚底、鞋垫软一些的鞋子,最好后跟部有一定弧度以适应足跟的弧形。
2、老人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跟痛症是指足跟部跖侧即足底一侧的疼痛,最常见的原因有跖腱膜炎、足跟脂肪垫炎及跟骨骨刺、跟骨滑囊炎等。另外,一些全身疾病也可引起足跟部疼痛。只有找出足跟痛的原因,对症治疗,才能取得理想的疗效。
许多人足跟都有骨刺,并不是每个人都出现疼痛,它也不是引起跟痛症的常见原因。跟骨骨刺的形成是由于附着于跟骨下面的肌肉长期收缩 *** ,引起区域性骨质增生。
它常常是由于跖腱膜牵拉后炎症反应的一种表现。即使因为骨刺引起疼痛,其疼痛的程度与骨刺的大小也不成正比。切除骨刺后只有少数人足跟痛消失,大部分人仍遗留足跟痛。
老年人常见足跟痛,许多人都认为是因为足底长了骨刺,很是担心。实际上这种情况在医学上称之为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病所致。
3、老人脚后跟疼的治疗偏方
3.1、足跟痛薰洗方
材料:白醋50升,夏枯草60克。
做法:先将夏枯草放入锅里,加适量清水煎30分钟,然后去渣,将药汁倒入盆里,再加入白醋用法:趁热薰洗足跟患处20分钟,每天薰洗1次,坚持用7天。
3.2、足跟痛外敷方
材料:蜂蜜、白醋食疗,川芎30克。
做法:将川芎研成细末,与等份的蜂蜜、白醋调成膏即可。
用法:每天睡前用适量膏敷在足跟部位,次日清晨拿掉,连续用7天。
偏方一、二可以同时使用,先薰洗足跟再外敷。
3.3、红花活络酒
材料:白酒500毫升,紫草9克,赤芍和当归各9克,红花15克。
做法:将所有的药材放入白酒里浸泡,密封放7天,去渣剩药酒。
用法:用药酒 *** 足跟部。
老人脚后跟疼的食疗方法
以肾气不足为主要病机的足跟痛。主要表现为区域性疼痛固定不移、行走不利、行走则疼痛加剧,或伴有头目眩晕、腰膝酸软、肢软乏力等症状。当以补肾气,强筋壮骨为木进行医治。可选用韭菜100克、羊肝100克。调味品适量。将韭菜洗净,切段;羊肝洗净,切片,加水淀粉适量拌匀,锅中放植物油适量,烧热后下羊肝翻炒,待熟时,下韭菜,翻炒至熟,调味服食。每周2次。
以肝肾阴虚为病机的足跟痛主要表现除上述症状外,还有五心烦热、眼目干涩等。治疗当以补益肝肾,滋阴清热为主。可服用山药莲子芡实粥:芡实30克、山药30克、莲子15克、粳米50克,熬粥食用,每日1次。
老人脚后跟疼怎么护理
1、老年人应节制饮食
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临床发现肥胖的足跟骨刺患者,比相似病情而体重标准者的治疗时间要长,恢复要慢。原因很简单,就是肥胖患者自身的体重加重了足跟的负担,增加了治疗难度。
2、鞋子很重要
足跟骨质增生骨刺患者选穿轻软合适的鞋子 , 尽量选择平底鞋,尤其是不要穿过小或是太紧的鞋子,而女性应少穿高跟鞋或尽量避免穿过高的高跟鞋。有条件者可使用海绵跟垫,可以减轻足跟压力,防止跟骨损伤。
3、避免剧烈运动
或过度操劳,足跟骨刺的产生其实是人体对超过它承受能力的力并使之均匀分布,降低受力强度的一种反应方式,足跟受力超出可适应强度越大,骨质增生骨刺就会发展的越快越严重,尤其是农村患者在治疗期间应当避免干过多的农活,累活。
4、尽量少吸菸或者戒菸
避免酗酒。吸菸和酗酒都会减少骨矿物质的含量,所以戒菸和少喝酒对于预防足跟骨刺症是有利无弊的。
1.老人足跟痛的3个治疗偏方
2.老年人腿疼吃什么最好
3.50岁女士脚后跟疼什么原因
4.中年男人脚后跟疼是什么原因
-
江苏-吴**
回复大家好,我们您的中医体质调理师殷医生
一、足跟痛是怎么回事?
足跟痛也叫跟痛症,主要是因为长期的劳损或是退行性改变或者是跟骨周围的软组织劳损引起的。
二、足跟痛症状
足跟痛是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足跟疼痛、行走时因疼痛而出现跛行常因身体负重、过度劳累而疼痛症状加重缠绵难愈。尤其是早晨刚起床时候、足部接触地面活动时产生根部剧烈疼痛忍。
三、足跟痛的病因
1、滑囊炎
足跟疼最常见的原因就是滑囊炎引起的。
一些老年朋友可能因为常年走路多了,运动、受凉等,那么足跟就会长一根骨刺会刺激跟骨下的滑囊,导致滑囊发炎从而引起足跟疼痛。
2、跖筋膜炎
跖筋膜炎主要发生于长期站立、负重、行走人群。当我们全身的重量都坐了落在我们的足跟部,
那么当我们在行走过程中他的压力如果过多负荷过大,像平时如果爬升过多或行走过多的时候,跖 筋膜会长期持续受压而形成慢性劳损,进而引起病变,从而导致足跟疼痛。
3、跟腱炎
跟腱炎通常发生在小腿肌肉经常紧绷的人身上。
当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紧绷时,跟腱上就承受了较大的压力,这会诱发跟腱炎,引起足跟部疼。
四、一个穴位有效缓解症状。
穴位: 扑参穴
取穴: 扑参穴位于足外侧部外踝后下方
按摩手法:
1、以大拇指指腹按扑参穴,此时穴位可感到酸胀感,逐渐用力深按保持5-6秒然后松开,一压一松为一个循环每次按摩10-15分钟
2、按揉扑参穴。 按摩5-10分钟
3、艾灸扑参穴 。每日一次15-20分钟
功效: 祛湿通络、通经止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使疼痛得到缓解。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感谢您大家的阅读。
我是您的中医体质调理师殷河卿。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