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两侧黑能艾灸吗
舌两侧黑能艾灸吗
最佳回答
舌两侧黑的患者通常考虑为患者体内缺氧缺血,心肌供血不足等原因导致的,患者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来进行缓解,但是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中医院,找专业的中医大夫进行艾灸,那就可以骑到促进血液流通,活血化瘀,祛除体内寒气等功效,可以有效的缓解舌两侧黑的症状。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平淡之
回复1 怎么判断自己适不适合艾灸
艾灸是温热的办法,中医来讲是温补阳气的办法,用以补足人体阳气。
所以一般阳虚、体寒的人群,需要通过艾灸来调理身体,所以可以先观察自己有没有阳虚、体寒者的一些症状,比如说虚弱怕冷、畏寒、关节冷痛、经期小腹冷痛、经血暗、脾胃功能低下、久病久泄等。
如果有上述症状,那么就可以采用艾灸的办法,来促进人体功能提升,使低下的功能提升。另外,艾灸还有调节免疫的功效,一些想要保健、提高免疫力的人群,也可以采取艾灸的办法来调理身体。
2 艾灸什么病人不能灸1.热性体质者艾灸有温补阳气的功效,因此不适合实证、热证、热性体质者,比如说有上火、口舌生疮、大便干结、小便短黄、发热、喝水多、汗多、面红、舌质发红、舌苔厚腻发黄等症状者,以免加重上火等不良反应。
2.皮肤损伤者一般艾灸部位的皮肤需要是完整、没有受损的。因为艾灸的时候会通过艾柱加热刺激体表来起到活血通络、行气、散寒的功效。如果有疱疹、红肿、充血、破溃、烧伤、烫伤等等,再被艾柱温热刺激到,容易加重皮肤的受损程度,或者导致伤口炎症加重,不利于受损皮肤的恢复,被艾灸者自己也会感觉比较痛苦。
3.经期女性和孕妇艾灸有行气活血的作用,经期女性艾灸,容易导经血量更多,不利于健康。而孕妇也要避免艾灸这种活血的项目,还要少接触艾叶制品,以免引起宫缩等不良反应。
3 什么情况下不适合艾灸1.极度疲劳,过度饥饿、口渴,醉酒时都不宜艾灸,尤其是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更应该注意这些。
2.大悲、大喜、大怒等情绪不稳定时也不宜用艾灸,否则会使艾灸的效果大打折扣。
3.大汗淋漓的时候也不能艾灸,很容易导致身体缺水、口干舌燥。
4 艾灸的注意事项1.避免烫伤艾灸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着火和烫伤,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入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2.找准穴位艾灸的时候要找准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避免在艾灸的过程中乱动。
3.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4.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应按先背部后胸腹,先头身后四肢的顺序进行。
5.注意施灸的时间有些病证必须注意施灸时间,如失眠症要在临睡前施灸。不要饭前空腹时和在饭后立即施灸。
6.要循序渐进要注意掌握好刺激量,先少量、小剂量,如用小艾炷,或灸的时间短一些,壮数少一些。以后再加大剂量,不要一开始就大剂量进行。
-
北京-梁**
回复虽然艾灸任何人都可以自行操作,但是却有很多要求,不遵循艾灸规则,不仅不治病,反而招惹疾病。
1、有外伤的情况下不宜艾灸艾灸虽然具有解热抗炎、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在有外伤出血的情况下,艾灸容易让伤口出血增多,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另外,如果皮肤有破损,在破皮的基础上进行艾灸,很容易出血烫伤。
注意
如果艾灸后皮肤出现水泡、红疹,并不代表体内毒素太多,或排毒。很可能是由于体质不适合进行艾灸,应该立即停止,咨询医生。
2、在饿肚子或过饱的情况下饿肚子艾灸会容易出现气血紊乱,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现象。过饱进行艾灸则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胀、口渴等不适现象。此外,饮酒后、洗澡后、愤怒时也不宜进行艾灸。
另外,不注意时机、频率艾灸,也会导致身体疾病。因为艾灸后身体出现口渴、口干属于正常现象,如果频繁进行艾灸,则会导致阴液耗损,容易出现阳盛阴衰现象。
3、上火的情况下但是,艾灸有补阳气,容易耗损阴液的特性,出现类似上火的现象,如果已经口干舌燥、口舌生疮、便秘、身体烦热,再进行艾灸,无异于火上浇油。
4、经期,出血期经期,因为女性的身体处于出血期,再进行艾灸,容易因为艾灸的活血化瘀、舒筋通络作用,出现经血过多。经血过多,便会加重头晕、乏力、嗜睡等现象。甚至会引起血虚问题。
5、生病的情况下高烧、咳嗽、感冒、昏迷等情况时不适合用艾灸治疗,尤其是发热、风热感冒时,用艾灸会加重病情。
所以,这5种情形下,不宜进行艾灸。
关于艾灸频率、穴位、时间问题
艾灸的频率没有严格规定,隔天一次,到5-7天一次都可以。如果只是为了保健,可以5-7天一次。时间上最好选择上午,晚上效果差,过了晚上10点不宜进行艾灸。
艾灸的穴位没有严格规定,能找准穴位最好,找不准也不影响效果。
-
xuzhujun728
回复艾草实际上是一味中药,艾草的作用现在已经很广泛,大家平时艾灸的时候用到的艾条其实也是用艾草制的,艾灸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能治疗很多疾病,而且效果好没有什么副作用,但是并不是任何人都能艾灸,那哪些人不适合艾灸?阴虚体质可以艾灸吗?
1、艾灸改善体质
(1)阴虚体质
相对于阳气来说,人体津液属阴,犹如生命的泉水,滋润着身体的每个角落。如果津液损耗太多,就会造成身体的干涸,皮肤便不再水嫩,肠道也会犹如失水的河道,容易淤积成灾。
一般来说,阴虚中以血虚和肾虚最为常见,阴虚的朋友通常会容易感到口燥咽干、手足心热、喜冷饮,舌红少津,有失眠、便秘、烦躁等毛病。因此,滋补养阴最为必要。选用艾灸疗法时,推荐灸足三里、关元、膏肓、太溪、肾俞,三阴交、涌泉、神门等穴。
(2)阳虚体质
如果体内的阳气不足,就会犹如寒风呼啸,会感到畏寒怕冷、手足不温,肌肉不实,精神不振,还会患有尿频、腹泻、发稀、黑眼圈、欲望减退、白带偏多等毛病。
阳虚中,以胃脾肾三脏阳虚较为多见。艾灸时,可以选用任脉、督脉、背部膀胱经上的穴位,比如神阙、气海、关元、中极、大椎、肾俞等,灸之能温阳散寒,补充人体阳气。
(3)气虚体质
人气虚就会容易疲乏、语音低弱,气短懒言,易出汗,感冒等。气虚以心气虚,脾气虚最为常见。
艾灸时候,可以选择足三里、气海、心俞、脾腧、神门、内关等穴,以补气安神,生血养气。
(4)湿热体质
外在表现多是油面、口苦、苔黄、易生痤疮、身重困倦、心烦急躁,女性容易带下增多,男性容易阴囊潮湿。
对于湿热体质,艾灸时候可以取大椎,曲池,合谷、中脘、丰隆、膻中等穴,宽胸理气,化湿去热。
(5)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的人,一般都比较胖,面部油脂较多,容易出汗,喜食肥甘甜黏,会造成高血压、月经不调等毛病。因此,痰湿的人最重要的是健脾利湿,化痰去浊。
艾灸时,可以选用阴陵泉、关元、肾俞、足三里等穴。尤其是阴陵泉,向来是祛湿大穴。
(6)瘀血体质
一般多由于气滞而血瘀,从而表现出肤色暗淡、容易长斑、色素沉着、舌暗或有瘀点,心情不快,容易生气。因此,需要活血化瘀,行气通络。
可以选择艾灸肝俞、期门、太冲穴,理气化滞,艾灸曲池、血海、足三里、三阴交活血化瘀。
2、哪些人不适合艾灸
1、良性肿瘤,需要严格辨证;
2、恶性肿瘤,不建议艾灸,艾灸会导致热血妄行;
3、体内有金属埋件者,谨慎艾灸
4、月经期、怀孕期间不能艾灸
5、有热性病,邪热内积的病人
6、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瘦弱等忌灸。
7、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3、怎么判断有没有湿气
1、看形体
中医有说“瘦人多相火,肥人多痰湿”。虚胖体型的人多有水湿,严重者还会出现下肢水肿等问题。
2、看状态
湿气明显的人士常常感到身体特别困倦,懒得活动,头重如裹,头脑不清爽,关节沉重,浑身酸痛,这是湿气黏滞,阻滞经络的表现。此外,这些人士还常有胸闷的感觉,要长呼一口气才舒服。
3、看胃口和食欲
湿气重的人士到该吃饭的时候,没有饥饿的感觉,而且什么也不想吃,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胀,日常有隐隐的胸脘痞闷感,这种感觉就好像吃下去的东西自己往上顶似的。这是典型的脾虚湿困表现。
4、看大便
体内湿气重时,大便往往稀烂不成形,就算大便基本成形便质也很松软,而且容易粘在马桶上很难冲走。人也总有大便排不尽的感觉。
5、看小便
小便往往表现为尿不多,但次数多或尿得不痛快,有灼热或涩痛感。个别女性朋友还有白带量多,这些都是湿气重的表现。
6、看舌头
判断有无湿气最准确的方法就是看舌。寒湿证候的人士常是舌淡胖,舌边有齿印,苔白腻。而湿热证候的人士常是舌红苔黄腻。
7、看耳朵、头发
耳朵里耳屎呈油状易流出也提示湿热证候明显。此外,如果毛发容易油腻出油,面部皮肤油腻油亮或早晨眼皮肿,有下眼袋,面色晦暗或发黄也常提示体内有湿气。
-
西安-杜*
回复首先看艾灸后精神状态越来越差还是稍微好转。如果好转其他一切症状都没事。
然后,这个很可能就是艾灸后的排病现象,艾灸后,病邪找出口,舌也是出口之一,变黑,说明病邪到此一游了,坚持艾灸,排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