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肝肾阴虚能引起子宫出血吗

时间: 阅读:3699

肝肾阴虚能引起子宫出血吗


最佳回答

夏枯草

夏枯草

2023-07-19 07:50:17

肝肾阴虚是不可以从子宫内引起出血如果子宫内出现出血症状的时候,一般考虑是有妇科疾病所引起的,正常的,单纯的肝肾阴虚并不会引起子宫出血的这一症状的,如果子宫出现出血,一般还是比较严重的疾病状态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江苏-吴**
    回复
    2023-07-19 10:10:41

      有不少的女生在来月经的时候会因为月经淋漓不尽而担忧,因为月经淋漓不尽的表现是月经血会一直持续的出现,因此在来月经的时候需要注意有没有月经淋漓不尽的情况。月经淋漓不尽是怎么回事,艾灸治愈月经淋漓不尽吗?

    月经淋漓不尽是怎么回事

      正常的月经经期为7天,当出现经期延长、经血非时而下,中医称为崩漏,主要病因为血热破血妄行、气虚固摄无力、淤血阻滞胞宫、肝肾阴虚致损伤冲任,治疗以塞流、求源、复旧为主。现代医学中阴道异常出血可继发于子宫肌瘤、功能性子宫出血等疾病。除此之外,育龄期妇女,若既往停经史,出现阴道出血淋漓不尽,应行HCG、妇科彩超排除异位妊娠、流产,同时结合病因对症治疗。

      月经时间长淋漓不尽肯定是异常情况。首先要排除异常妊娠,如先兆流产、异位妊娠(宫外孕)、滋养细胞疾病;其次要排除月经不调、宫颈疾病;另外还要排除凝血功能异常。建议尽快到医院化验血常规、凝血项、肝肾功能及生殖激素水平,全面了解身体情况;同时做盆腔超声检查,了解子宫体积、内膜厚度、卵巢及盆腔情况;必要时做清宫手术,刮出的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

    艾灸治愈月经淋漓不尽

      月经淋漓不尽,最好不要进行艾灸治疗,因为艾灸有温经通络,祛风散寒,活血化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所以艾灸有可能导致月经量增加,流血过多,导致贫血和身体虚弱。建议在月经来潮第二到第四天,空腹到医院抽血化验激素六项,看看激素水平是否正常,如果激素水平都正常的话,可以口服中药进行调理,也可以口服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连用三个月进行调理月经中期。

      首先要分清楚月经淋漓不尽的原因,原因不同,艾灸的穴位也有相应的变化。艾灸具有补虚的作用,主要用于虚证导致的月经淋漓不尽。气虚造成的淋漓不尽,着重补气,关元穴,气海穴当作为首选穴位;脾虚引起的月经淋漓不尽,着重补脾,可以选取脾俞穴,足三里穴;肾虚引起的月经淋漓不尽,着重补肾,可以选取肾俞穴,涌泉穴。

  • 成都-陈**
    回复
    2023-07-19 10:10:41

    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病机是:
    ⑴肝肾不足:素体肝肾不足,或早婚早育、房劳伤精,过多流产等,致使精血亏虚,肝肾阴虚。阴虚生内热,热灼冲任,迫血妄行而致功能性子宫出血。
    ⑵脾肾阳虚:素体脾肾阳虚,或房劳多产,久病损伤,饮食劳倦等脾肾受损。脾阳虚则统摄无权,肾阳虚则封藏失职,以致冲任不固,造成功能性子宫出血。
    ⑶瘀血阻滞:肝郁气滞,血行不畅;或寒凝血瘀,瘀血阻滞冲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故出现功能性子宫出血。若血瘀内滞日久化热,更灼血络而致出血不止。

    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有哪些简易方法?
    (1)中成药
    ①知柏地黄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②苁蓉补肾丸,每服6克,日服3次(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③益母膏,每服15克,日服3次。
    ④震灵丸,每服9克,日服2次(适用于血瘀阻滞,血不归经者)。

    (2)简便验方
    ①仙鹤草、龙骨、牡蛎各50克。水煎服(各型功血均可使用)。
    ②鹿角霜、乌贼骨、陈棕炭各15克。水煎服(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③旱莲草、女贞子、生地各15克,贯众、茜草各12克。水煎服(适用于肝肾不足者)。
    ④益母草30克,香附10克,三七粉(冲)3克。水煎服(适用于血瘀阻滞者)。

    (3)饮食疗法
    ①栗子、山药、粳米各50克。煮粥食用。
    ②鲜生地50克,枸杞子30克,冰糖适量。水煎代茶饮(上方适用于肝肾阴虚者)。
    ③桃仁6克,乌贼鱼1条。煮熟食用。
    ④山楂30克,红糖适量。代茶饮(上方适用于血瘀阻脉者)。
    ⑤人参5克,核桃肉15克。水煎代茶饮并食之。
    ⑥山药、莲子各50克,粳米100克。煮粥食用(上方适用于脾肾阳虚者)。

    (4)针灸疗法
    ①体穴:脾俞、足三里、命门、肾俞、三阴交、血海、关元、断红、隐白、中极。每次取3~4穴针刺或合用艾灸。
    ②耳穴:子宫、卵巢、内分泌、脾、肾。每次取2~3穴针刺或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怎样用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血止以后,按照妇女月经周期的生理变化用药,促使其达到调整月经周期的目的。
    ⑴增殖期:(月经第4~11天)以养阴调气血为主,促进子宫内膜正常生长。选用促卵泡汤:山药、菟丝子各15克,当归、肉苁蓉、何首乌、熟地、旱莲草各12克,女贞子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方中可再加鸡血藤、白芍、香附各10克,丹参12克,以养血调气。
    ⑵排卵期:(月经第12~16天)以活血化瘀为主,促进卵子排出。选用排卵汤:当归、茺蔚子、熟地各12克,丹参、枸杞子各15克,红花、香附、赤芍、泽兰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偏肾阳虚者加仙灵脾、仙茅各12克,以温补肾阳,小腹痛者加元胡12克,五灵脂(包)、荔枝核各10克,以行气活血止痛。
    ⑶分泌期:(月经第17~24天)采用平补阴阳,气血双调之法,促进黄体功能的正常发挥。选用促黄体汤:丹参、菟丝子、龟板各15克,枸杞子、旱莲草、续断、肉苁蓉各12克,女贞子 9克。水煎服,每日1剂。偏肾阳虚者加淫羊藿、仙茅、石莲子各12克,以补肾阳;偏肾阴虚者加生熟地各15克,山萸肉12克,以滋补肾阴;脾气不足者加黄芪15克,党参12克,以补气健脾;血虚者加丹参、熟地各15克,当归12克,以养血。
    ⑷月经期:(月经第1~4天)采用行气活血调经法,促使月经排泄通畅顺利。选用活血调经汤:当归、香附各6克,熟地、赤芍、丹参、泽兰、茺蔚子、茯苓各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方中可再加枳壳10壳,乌药12克,益母草15克,以助药力。血块多者加五灵脂(包)10克,以活血;出血量多者加茜草12克,三七粉(冲)6克,以活血止血。

    预防:

    保持身体健康是避免发生功血的主要环节。因此不但要预防全身疾病的发生,而且必须注意经期卫生。每日要清洗会阴部1~2次,并勤换月经垫及内裤;劳逸适度,尽量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加强营养,多食鱼类、肉类、禽蛋类及牛奶、蔬菜类,忌食辛辣刺激食品;用铁锅炒菜、服含铁剂的药物如硫酸亚铁口服液等,增加铁剂,改善贫血状况;平时注意不要冒雨涉水,衣裤淋湿要及时更换,避免寒邪侵入,防止寒凝血滞,瘀阻冲任而致出血过多或淋漓不净。

    “功血”是一种妇科常见病。凡月经不正常,经检查内外生殖器无明显器质性病变,除外妊娠、肿瘤、炎症、外伤或全身出血性疾病,而由调节生殖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常所致的子宫异常出血称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临床上将功血分为无排卵型和有排卵型两类。据统计,功血患者70%无排卵,50%以上发生在45岁以上妇女,20%见于青春期,其余见于育龄期。

    正常月经有赖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系统调节。身体内外因素如精神过度紧张、环境和气候的改变、营养不良或代谢紊乱等均可通过大脑皮质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调节功能,性激素分泌异常,致使子宫内膜无周期脱落而发生功血。

    一、临床类型与特征
    (一)无排卵型功血
    正常月经周期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控制,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系统的相互调节及制约。任何内外因素干扰了性腺轴的正常调节,均可导致功血。
    青春期功血是以性腺轴的功能与调节不完善为主要原因。由于下丘脑周期中枢延迟成熟,仅有下丘脑持续中枢发挥作用,其结果使垂体分泌FSH多于LH,FSH的分泌使卵泡发育,发育中的卵泡分泌雌激素,但垂体对雌激素的正反馈刺激缺乏反应,使月经中期无LH高峰出现,故无排卵发生。长期大量雌激素作用,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发生无排卵型功血。尤其在精神紧张、过度劳累或因其他因素影响下,更易引起功血发生。更年期功血主要因卵巢功能衰退,性激素对下丘脑及垂体的正反馈作用消失,垂体分泌FSH及LH增高,缺乏LH中期高峰,不能排卵,子宫内膜发生增生过长而引起无排卵型功血。

    无排卵型功血的临床特点:因为无排卵,故无黄体形成,体内亦无孕酮分泌。雌激素水平随着卵泡的发育及萎缩而增减。当雌激素水平不断增多时,子宫内膜继续增生,这时不发生出血,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时,可发生撤退性出血。临床表现可能闭经一段时间后发生出血,出血亦可为无规律性,量的多少与持续及间隔时间均不定,有的仅表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大量出血时,可造成严重贫血。由于雌激素刺激,子宫可稍大,质较软,宫颈口松,宫颈粘液透明、量多,可呈不同程度的羊齿状结晶,或不典型结晶。基础体温单相型。子宫内膜活检多为单纯性或囊性增生,偶可见腺瘤样或不典型增生。有时也可呈萎缩性变。孕激素测定停留在增殖期的基础水平。

    (二)排卵型功血
    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妇女,也有时出现在更年期。可分为黄体功能不全和黄体萎缩不全两种。
    1.黄体功能不全
    可因排卵前雌激素分泌不足,致黄体发育不良而过早萎缩。黄体发育不全时,则分泌功能欠佳,使孕酮分泌量不足。临床表现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周期缩短,或经前数日即有少量出血,经血量可无变化。经前期子宫内膜活检可见腺体分泌不良或不均。间质水肿不明显。基础体温双相型,但上升缓慢,黄体期较正常短,一般在10天左右。由于孕期不足,往往形成不孕或早期流产。
    2.黄体萎缩不全
    黄体发育多良好,功能可因黄体未能及时全面萎缩而持续过久。孕酮量分泌不足,但分泌时间延长,此时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血时间延长,经血量增加,但月经间隔时间仍多正常,在经期第2、3天量多,以后淋漓不净可长达十余日。如在月经第5、6天取内膜,仍见有分泌反应,可为诊断依据之一。基础体温双相型,常在排卵后缓慢上升,上升幅度偏低,且升高后维持时间不长,以后缓慢下降。

    二、鉴别诊断
    功能性子宫出血病需与下列情况相鉴别:
    (一)全身性疾病 血液病、高血压、肝病及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二)妊娠有关的出血性疾病 对生育年龄的已婚妇女,如发生子宫出血,应首先考虑异常妊娠,如流产、宫外孕、葡萄胎等。如继发于产后或流产后,需考虑胎盘残留、胎盘息肉、子宫复旧不全、子宫内膜炎、绒毛膜癌等。
    (三)生殖器肿瘤 常见的子宫器质性疾病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肌癌;如在绝经后发生子宫出血,有可能为子宫内膜腺癌。此外卵巢功能性肿瘤,如颗粒细胞瘤、卵泡膜细胞瘤等也可导致子宫出血。
    (四)生殖器炎症 宫腔感染、子宫内膜功能层的再生受到阻碍,造成出血量多而持久;流产后子宫内膜炎、慢性子宫内膜炎、宫颈息肉等亦常有出血,需与功血鉴别。
    (五)性激素类药物应用不当。

    三、治疗
    (一)无排卵型功血
    由于失血,患者体质多较差伴贫血,故应注意改善全身状况。失血严重时应予以输血,对不同年龄的患者治疗上应有所不同。对青春期妇女以止血及调整月经周期为主,促使卵巢功能的恢复及排卵。对更年期妇女主要是在止血后,设法调整月经周期,防止出血过多过频,使能顺利渡过此期而进入绝经期。
    若出血严重、年龄较大的妇女,应立即刮宫将异常的内膜刮除,多能迅速止血,继之以激素等治疗,刮除物需作病检。青春期功血未婚妇女需作刮宫时应慎重,尽可能保守治疗。
    另外可用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仙鹤草素、抗血纤溶芳酸、止血环酸及凝血质等。
    血止后患者情况仍虚弱、头晕、贫血严重者,可用中药归脾汤加减,滋补心、脾。同时口服铁剂,以提高体质,增加血色素,必要时输血。

    1.青春期功血的治疗
    ⑴止血
    目前已广泛使用性激素止血。通过性激素作用,使内膜生长修复或使其全部脱落后修复而止血。出血时间较长、量较多者,用药时间应延长,一般需20天左右,效果可更好。停药后数日内,可出现少量撤药性出血,应于用药前对患者说明,以后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或联合用药等方法以调整月经周期。
    ①孕激素止血 孕激素止血适用于患者体内已有一定雌激素水平,此时加上孕激素的作用,可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而完全脱落,其止血作用发生在撤药性出血之后。
    对出血时间不长、失血不多者,可每天肌注黄体酮10~20mg,连用3~5天,也可试服人工合成的炔诺酮(妇康片)5~10mg、甲地孕酮(妇宁片)8~12mg或安宫黄体酮10~16mg,连服5天,多能止血。停药后3~5天内膜脱落,形成少量撤药性出血,5~7天可净。
    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者,需加大剂量及延长服药时间,从血止或基本上止血后算起,应继续服药20天。可在4~6小时口服以下药物:炔诺酮5~7.5mg、甲地孕酮8mg、或安宫黄体酮8~10mg。用药4~6次后,流血应明显减少,并在48~72小时内止血。血止后应渐减量,可每3天约减原用量的1/3,至直维持量,即炔诺酮每天约2.5mg、甲地孕酮4mg或安宫黄体酮4~6mg,维持到血止后15~20天左右。在服用上述药物时,应同时服用已烯雌酚0.25~0.5mg,每晚一次。
    如果大剂量孕激素在48~72小时内不能止血,应考虑可能因雌激素水平过低,影响孕激素发挥作用,可试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4mg,每日2次,待血止后渐减量到每日口服已烯雌酚约0.5mg,最后与孕激素同时停药。如仍不能止血,应做诊刮并送病检,以达到迅速止血及除外其他病变的目的。
    ②雌激素治疗 可用于出血时间较长、量少和体内雌激素水平不足者,补充后以促使内膜修复,达到止血目的。由于剂量较大,对下丘脑及垂体均有抑制作用,故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剂量亦需按出血量多少决定,一般用已烯雌酚1~2mg,每日服2~3次,有效者于2~5内止血,血止或明显减少后,每3天约减原量的1/3。当减至每天0.5mg时,可继续服用8天后停药。在停药前5天,每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天,停药后产生撤药性出血,以后再按调整周期方法处理。口服上述大剂量已烯雌酚时,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6、B1,以减少呕吐等反应,有时因严重反应不能口服时,可改用针剂注射,如苯甲酸雌二醇2~3mg肌注,以后逐渐减量,然后以口服已烯雌酚1mg维持,至血止后15~20天,停药前5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停药后撤药性出血,再行调整周期治疗。
    ③雌激素、孕激素合剂止血 可用口服避孕药Ⅰ号或Ⅱ号,每天4次,每次1片,常能在2天内止血。血止后,将剂量逐渐减至每天1片,总疗程共20~22天,停药后2~3天产生撤药性出血。
    ⑵调整月经周期(详见闭经章节)

    2.更年期功血的治疗
    止血原理同青春期患者。孕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后脱落止血。出血不多者,每日用黄体酮10~20mg,多能在2~3天内止血。出血时间长,失血多,应延长治疗时间,可口服较大量人工合成孕激素,止血后逐渐减量,方法同前述。
    另可用雄激素治疗。雄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增生情况好转;可产生负反馈而抑制下丘脑功能,使ESH、LH分泌减少,从而使卵巢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增强子宫肌肉及子宫血管张力的作用;减轻盆腔充血,减少出血量。此外还有促进蛋白合成作用,从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但雄激素一般不能单独用以止血,可和雌激素或孕激素联合应用,以弥补单一用药的缺陷及增强疗效,有时还可减少撤药性出血。用法是月经血量多时,可每日肌注丙酸睾丸酮25~50mg,连用3天。
    亦有人对某些患者单独连续使用睾酮以抑制卵巢功能使之进入绝经期。用法为:舌下含服甲基睾丸素5mg,每日2次,或口服10mg,每日一次,连服20天,停10天再继续同法治疗,可连用3~6个月。此法较简便,无撤药性出血,但有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或肝功损害者慎用。雄激素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以免产生副作用,如毛发增多、痤疮、声音嘶哑等。
    若治疗多时无效或长期治疗及观察有困难者,或≥55岁患者,均可考虑手术切除子宫。
    (二)排卵型功血 一般排卵型功血患者,往往不致有严重出血而影响身体健康。
    1.黄体功能不全 小剂量雄激素有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使卵泡发育,从而改善黄体功能作用。可于周期第5天开始,每晚口服已烯雌酚0.125~0.25mg,连服20天,另用孕激素补充体内之不足,在月经周期第20天起,每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7天。
    除用孕激素外,还可给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目的是要促进黄体发育,增进黄体分泌功能。可在月经周期15~17天(即排卵日)开始,或在基础体温上升后2~3日起,每日或隔日肌注hCG500~1000IU,共5次。
    治疗过程中,可加服维生素C、E,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有一定效果。
    2.黄体萎缩不全 治疗方法尚不够满意,刮宫止血有一定效果,以后在每个周期的第21~25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次,或口服安宫黄体酮8~10mg,每日一次,于月经周期第18天开始,连服10天。这样可使子宫内膜完全剥脱。或试服避孕药抑制排卵3个周期,停药后观察疗效。

  • 杭州-毛**
    回复
    2023-07-19 10:10:41

    月经过多是妇科临床常见症和多发症,临床上多见于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单纯性子宫肥大、急慢性盆腔炎等疾病。中医认为,本病病因主要有血热、气虚、血虚、肝肾阴虚、血瘀等,治疗重在清热凉血,益气养血。

    诊断标准:月经周期基本正常,而经量较以往明显增多;或经量超过100毫升,连续出现2个月经周期以上。

    血热迫血:月经经期第2-3天,阴道出血量多,有的高达200-400毫升;血色深红,质稠,伴血热兼证,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治则:清热凉血止血,佐以益气固涩,方用丹栀逍遥散合生脉散加减:丹皮、焦栀子、生地、山药、大蓟、小蓟、党参、五味子、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各1 5克,柴胡、升麻各12克,茜草根、仙鹤草各20克。水煎服,每日1剂,经前3天或行经即开始服用,阴道流血停止即停药。

    肝肾阴虚:阴道流血淋漓不尽达7天甚至半个月以上,月经量少,血色暗红,质稠,伴肝肾阴虚兼证,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无力。治则:滋养肝肾,固经止血,方用二至丸合六味地黄丸加减:女贞子、旱莲草、山药、菟丝子、黄芪各15克,山萸肉5克,煅龙骨、煅牡蛎各20克(先煎),五味子12克,海螺蛸、鸡冠花、茜草根、生地各15克,水煎服,每日l剂,经前1周或行经即开始服用,阴道流血停止后,继续服药3天以上。

    气血亏虚:阴道流血淋漓不尽,血色淡红,质清稀,伴见气血亏虚之症,舌质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则:益气补血,调经止血,方用八珍汤加减:党参、炒白术、山药、当归、生地、熟地、鸡冠花、煅龙骨(先煎)、煅牡蛎(先煎)、五味子、巴戟天、淫羊藿、升麻各15克,炙黄芪30克,水煎服,每日1剂。经前1周或行经即开始服用,阴道流血止后,继续服药1周

  • 逍遥子
    回复
    2023-07-19 09:09:31

    你这种情况可以去看中医,中医叫做崩漏。
    临床表现
    崩漏是妇女非行经期间阴道出血的总称。临床以阴道出血为其主要表现。来势急,出血量多的称崩;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的称漏。西医的功能性子宫出血,女性生殖器炎症,肿瘤等所出现的阴道出血,皆属崩漏范畴。崩漏是妇女月经病中较为严重复杂的一个症状。
    并发症
    ⑴ 贫血:崩漏失血过多,就会出现面色苍白、唇色淡白、头晕目眩、精神倦怠、气短无力、心悸怔仲、失眠多梦、脉象细弱等一系列贫血征象。
    ⑵ 虚脱:崩漏病起,如来势猛,出血量多,崩下不止,常可引起虚脱,出现神昏面白、四肢冰冷、汗出淋漓、气短喘促、脉浮大无根或沉伏不见的危重证候,如不及时抢救则有生命危险。
    ⑶ 邪毒感染:表现为下腹疼痛拒按,腰痛,带下稠粘,色黄气秽或五色并见,伴有烦躁口渴,小便黄,大便干,舌苔黄腻,脉象细滑等。
    本病以青春期妇女、更年期妇女多见。多因血热、气虚、肝肾阴虚、血瘀、气郁等损及冲任,冲任气虚不摄所致。治崩要以止血为先,以防晕绝虚脱,待血少或血止后,可审因论治,亦即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
    病因病机
    由情志抑郁、操劳过度、产后或流产后起居饮食不慎、房事不节等引起冲任二脉功能失调而致。
    1.暴崩致脱 血崩日久不止,导致脏腑气血虚脱。
    2.气血两虚 崩漏反复发作,气随血去,导致气血两虚。
    3.脾肾两虚 素体脾虚或多产房劳伤肾,同时饮食不慎,脾胃受损,脾肾两虚,统摄无力而致崩漏。
    4.肝肾阴虚 素体阴虚或大病失血,精血两亏,冲任失养而致。
    5血热妄行 素体阳盛或情志不畅,郁而化火,伤及冲任。
    6.气滞血瘀 肝郁气滞,久滞血瘀,瘀阻胞宫,新血不得归经,离经之血妄行而致。
    诊断检查
    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辨病思路:
    1.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2.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
    ⑴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⑵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⑶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⑷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⑸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⑹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⑺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⑻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3.常规妇科。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4.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5.腹部X线摄片、B超、CT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辩证论治
    崩漏以无周期性的阴道出血为辨证要点,临证时结合出血的量、色、质变化和全身证候辨明寒、热、虚、实。治疗应根据病情的缓急轻重、出血的久暂,采用“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灵活运用塞流、澄源、复旧三法。
    塞流即是止血。崩漏以失血为主,止血乃是治疗本病的当务之急。具体运用止血方法时,还要注意崩与漏的不同点。治崩宜固摄升提,不宜辛温行血,以免失血过多导致阴竭阳脱;治漏宜养血行气,不可偏于固涩,以免血止成瘀。塞流之药可酌用十灰散、云南白药、紫地宁血散等。
    澄源即是求因治本。崩漏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针对引起崩漏的具体原因,采用补肾、健脾、清热、理气、化瘀等法,使崩漏得到根本上的治疗。塞流、澄源两法常常是同步进行的。
    复旧即是调理善后。崩漏在血止之后,应理脾益肾以善其后。历代诸家都认为崩漏之后应调理脾胃,化生气血,使之康复。近代研究指出,补益肾气,重建月经周期,才能使崩漏得到彻底的治疗。“经水出诸肾”,肾气盛,月事才能以时下,对青春期、育龄期的虚证患者,补肾调经则更为重要。当然复旧也需兼顾澄源。
    总之,塞流、澄源、复旧有分别,又有内在联系,必须结合具体病情灵活运用。
    肾虚型
    一肾阴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血色鲜红,质稠,头晕耳鸣,腰酸膝软,手足心热,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
    证候分析:肾阴不足,虚火内炽,热伏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少或多,淋漓不断;阴虚内热,故血色鲜红,质稠;肾阴不足,精血衰少,不能上荣空窍,故头晕耳鸣;精亏血少,不能濡养外府,故腰腿酸软;阴虚内热,则手足心热;虚热上浮,则颧赤唇红。舌红,苔少,脉细数,也为肾阴虚之征。
    治疗法则:滋肾益阴,固冲止血。
    二肾阳虚证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出血量多,淋漓不尽,色淡质稀,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
    证候分析:肾阳虚衰,冲任不固,血失封藏,故经乱无期,经血量多,淋漓不断;肾阳不足,经血失于温煦,故色淡质稀;肾阳虚衰,外府失荣,故腰痛如折,畏寒肢冷;膀胱失于温化,故小便清长;肾阳虚不能上温脾土,则大便溏薄。面色晦黯,舌淡黯,苔薄白,脉沉弱,也为肾阳不足之征。
    治疗法则:温肾助阳,固冲止血。
    脾虚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不思饮食,四肢不温,或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
    证候分析:脾气虚陷,冲任不固,血失统摄,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脾虚气血化源不足,故经色淡而质稀;脾虚中气不足,故神疲体倦,气短懒言;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失于温养,故四肢不温;脾虚中阳不振,运化失职,则不思饮食;脾失运化,水湿内停,水湿泛溢肌肤,故面浮肢肿。面色淡黄,舌淡胖,苔薄白,脉缓弱,也为脾虚之象。
    治疗法则:健脾益气,固冲止血。
    血热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色深红,质稠,心烦少寐,渴喜冷饮,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热伤冲任,迫血妄行,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如崩,或淋漓不断;血为热灼,故血色深红,质稠;邪热内炽,津液耗损,故口渴喜饮;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邪热上扰,故头晕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为血热之象。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血瘀型
    主要证候: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净,血色紫黯有块,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
    证候分析:瘀滞冲任,血不循经,故经血非时而下,量多或少,淋漓不断;冲任阻滞,经血运行不畅,故血色紫黯有块,“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拒按。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涩或弦涩有力,也为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活血祛瘀,固冲止血。
    治疗方法
    西医治疗
    ⑴止血
    ① 孕酮类药物:黄体酮20mg/日,肌注3天;安宫黄体酮8—16mg/日、妇宁片4-8mg/日或妇康片2.5-5.Omg/日,共5天,口服。对闭经较久,内膜较厚者,同时并用丙酸睾丸酮,年轻者25mg/日,年长者50mg/日,肌注3-5天。适用于血色素大于6克及更年期功血患者。
    ② 雌激素制剂:己烯雌酚2mg,每6-8小时1次,血止后3天递减1/3量,维持量O.5mg/日,至血止后20天。或用苯甲酸雌二醇2n氓,每6—8小时肌注1次,递减法同上,血止后改用口服己烯雌酚。适用于急性大出血而有明显贫血的青春期功血患者。
    ③ 其他止血药物:如安络血、止血敏、止血芳酸、维生素K等,但效果不理想,故仅作为止血的辅助措施。
    ⑵ 调整月经周期(血止后应用)。
    ①人工周期治疗(见月经稀发)。
    ②雌孕激素联合治疗:一般用口服避孕药,服法同避孕,适用于生育年龄而无生育要求者。
    ③孕激素治疗:下次出血前1—2天或见血后肌注黄体酮20mg/日,共3天,或口服安宫黄体酮、妇摩片等。用于更年期功血,连用3个周期。
    ⑶恢复排卵功能,是治疗青春期和生育期五排卵性功血的根本措施。
    ①克罗米酚(见月经频发)。
    ②三苯氧胺(见月经频发)。
    ③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于月经周期第16-18天,每次5000-10000IU,隔日肌拄1次,共2次。
    ④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于月经中期连续脉冲式给药,每天5mg,共3天。
    ⑷ 诱导闭经:对更年期及老年妇女用甲基睾丸素5-10mg/日,或棉酚类药抑制子宫内膜,使月经渐少直至闭经。
    ⑸子宫切除术:用于保守治疗无效及无需生育的重症患者。
    中医治疗
    基本治疗 
    ⑴ 实证
    治法行气散寒,通经止痛。以足太阴经及任脉穴为主.
    主穴三阴交 中极次髎
    配穴 寒凝者,加归来,地机;气滞者,加太冲;腹胀者,加天枢,气穴;胁痛者,加阳陵泉,光明;胸闷者,加内关。
    操作毫针泻法,寒邪甚者可用艾灸.
    方义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经而止痛。中极为任脉穴位,可通调冲任之气,散寒行气.次髎为治疗痛经的经验穴。
    ⑵ 虚证
    治法调补气血,温养冲任.以足太阴,足阳明经穴为主。
    主穴 三阴交足三里气海
    配穴气血亏虚者.加脾俞,胃俞;肝肾不足者,加太溪,肝俞,肾俞;头晕耳鸣者,加悬钟。
    操作 毫刺补法,可加用灸法.
    方义三阴交为肝脾肾三经之交会穴,可以健脾益气,调补肝肾,肝脾肾精血充盈,胞脉得养,冲任自调。足三里补益气血.气海为任脉穴,可暖下焦,温养冲任。
    其他治疗
    ⑴ 耳针法 选内生殖器,交感,皮质下,内分泌,神门,肝,肾,腹.每次选2~4穴,在所选的穴位处寻找敏感点,快速捻转数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每次留针20—30分钟。也可用埋针或埋丸法.
    ⑵ 皮内针法选气海,阿是穴,地机,三阴交。消毒穴位后,取揿钉型或麦粒型皮内针刺人,外用胶布固定,埋入2天后取出.
    ⑶ 皮肤针法 选下腹部任脉,肾经,胃经,脾经,腰骶部督脉,膀胱经,夹脊穴。消毒后,腹部从肚脐向下叩刺到耻骨联合,腰骶部从腰椎到骶椎,先上后下,先中央后两旁,以所叩部位出现潮红为度,每次叩刺10-15分钟,以痛止,腹部舒适为度.
    ⑷ 穴位注射法选中极,关元,次髎,关元俞。用2%普鲁卡因或当归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入药液2毫升,隔日1次.
    中药验方
    [1]地榆炭30克,仙鹤草30克,侧柏炭15克,金刚藤15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20克,生黄芪15克,杜仲10克,桑寄生20克,续断15克,白及15克,炙甘草10克。
    预防办法
    ⑴ 注意身体保健。要增加营养,多吃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以及蔬菜和水果。在生活上劳逸结线路,不参加重体力劳动和剧烈运动,睡眠要充足,精神愉快,不要在思想上产生不必要的压力。这对功血崩漏的防治很有效。
    ⑵ 应用药物进行止血。药物止血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使子宫内膜脱落干净,可注射黄体酮;一种是使子宫内膜生长,可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再用些止血药物,如云南白药、安络血、维生素k、止血芳酸和止血敏等,一般都可以达到治疗功血崩漏的目的。
    ⑶ 恢复卵巢功能,调节月经周期。一般连续服用已烯雌酚等药物,每天0.5-1克,连用20天,用药最后5天增加注射黄体酮每天20毫克。一般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合理治疗,可以很快痊愈。对于有排卵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在排卵前期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望调节月经周期。
    以上就是一些预防功血崩漏的方法,大家可以仔细研读,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降低功血崩漏的发病率。从根源上杜绝它的发生。
    食疗保健
    简介
    崩漏是指经血非时暴下不止或淋漓不尽,前者称崩中,后者称漏下,崩与漏出血情况虽不同,但二者常相转化,故概称崩漏。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功能性子宫出血”。中医认为本病为任亏损;肝肾失调所致。
    芝麻粥
    [来源]《圣济总录》
    [原料]生苎麻根30克,炒陈皮10克,粳米、大麦仁各50克,细盐少许。
    [制作]先煎苎麻根、陈皮,去渣取汁,后入粳米及大麦仁煮粥,临熟放入盐少许。
    [用法]分作2次服,每日空腹趁热食。
    [功效]凉血、止血、安胎。适用于血热崩漏,妊娠胎动下血及尿血,便血等症。
    崩漏宜食
    崩漏期间患者适宜食用猪瘦肉、鸡肉、猪肝、兔肉等清淡、富有营养的食物;多吃青瓜、青菜、豆角等新鲜蔬菜、豆制品。偏肾阳虚崩漏患者可选食火腿、海虾、鸡肉、羊肉、黄花菜等。脾虚崩漏患者,选食山羊肉、山药、牛肉、红枣等。偏于血热崩漏患者,选食苦瓜、生藕、芽菜等。
    崩漏忌食
    崩漏期间,应禁食辣椒、胡椒、大蒜、葱、姜、油炸辣蚕豆、炸油条等辛辣燥热刺激的食物;禁食冻汽水、冻西瓜、冻果汁等生冷寒凉的食物;严禁喝烈酒和浓茶。食疗偏方:生地藕节饮:原料:鲜生地50克,鲜藕节100克,红糖:20克,丹皮30克。:制法:将生地、藕节、丹皮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煎半小时。:用法:加糖,去渣取汁服。[2]功效:清热,凉血,止血。
    藕节甘涩性平,止血散淤;配生地清热凉血。适用于实热引起:之崩漏,亦适用于咳血、唾血、溺血、便血、:血痢等。274乌贼鸡肉汤原料:乌贼肉75克,鸡肉200克,大枣lO枚。制法:将乌贼发开洗净切丁;鸡肉洗净切块;大枣去核,加清水适量同炖至鱼肉烂熟,食盐、味精等调服。用法:每日l剂。功效:补益气血,收敛止血。适用于脾虚型功血,经血非时而至、崩中继而淋漓、血色淡而质薄、气短神疲、面色苍白,或面浮肢肿、手足不温,或饮食不佳。
    红米生地粥
    [来源]《食医心鉴》
    [原料]生地黄50克,红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取生地黄,洗净后煎取药汁,与红米加水共煮,煮沸后加入冰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早晚空腹温热食。
    [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适用于血热崩漏,鼻衄及消化道出血,还可用于热病后期,阴液耗伤,低热不退,劳热骨蒸,或高热心烦,口干作渴。
    [注意事项]此粥不宜长期食用。服用期间,忌吃葱白、韭白、薤白及萝卜
    阿胶粥
    [来源]《食医心鉴》
    [原料]阿胶30克,糯米100克,红糖适量。
    [制作]先将糯米煮粥,待粥将熟时,放入捣碎的阿胶,边煮边搅匀,稍煮1—2沸,加入红糖即可。
    [用法]每日分2次服,3—5日为l疗程。
    [功效]滋阴补虚,养血止血,安胎。适用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及血虚,咳血,衄血,大便出血等。
    [注意事项〕连续服用可有胸满气闷的感觉,故宜间断服用。脾胃虚弱者不宜多食。
    乌雄鸡粥
    [来源]《太平圣惠方》
    [原料]乌雄鸡1只,糯米100克,葱白3条,花椒、食盐适量。
    [制作]将鸡毛去净,除内脏,洗净切块煮烂,再入糯米及葱、椒、食盐煮粥。
    [用法]每日2次,空腹食。
    [功效]益气养血,止崩安胎。适用于脾虚血亏而致的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血色淡质薄,面色恍白或浮肿,身体倦怠.四肢不温,气短懒言等。
    山药山萸粥
    [来源]经验方
    [原料]山萸肉60克,山药30克,粳米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将山英肉、山药煎汁去渣,加入粳米、白糖,煮成稀粥。
    [用法]每日分2次,早晚温热食。
    [功效]补肾敛精,调理冲任。适用于肾虚型崩漏。
    [注意事项]因热致病者忌服。
    保胎要领
    1.生活规律:起居以平和为上,既不可太逸(如过于贪睡),亦不可太劳如提掣重物或攀高履险等。逸则气滞,导致难产;劳则气衰,导致伤胎流产。因此,孕妇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要有规律,最好每日保证睡够8小时,并适当活动。这样,才能使自己有充沛的体力和精力来应对孕期的各种情况。另外,孕妇衣着应宽大,腰带不宜束紧,平时应穿平底鞋。要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还要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大便秘结时,避免用泻药。
    2.合理饮食:孕妇要注意选食富含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易于消化的食品,如各种蔬菜、水果、豆类、蛋类、肉类等。胃肠虚寒者,慎服性味寒凉的食品,如绿豆、白木耳、莲子等;体质阴虚火旺者,慎服雄鸡、牛肉、狗肉、鲤鱼等易使人上火的食品。民间有不少食疗方对预防习惯性流产和先兆流产很有效果,这里向大家介绍两则:
    ① 莲子、桂圆肉各50克,文火煲汤,加山药粉100克煮粥。怀孕后即开始食用,每日1次。此方适宜于阴道出血、小腹坠痛、腰腿酸软、苔白舌淡、有习惯性流产史者。
    ② 南瓜蒂3个,莲蓬蒂6个,共焙黄为末,分3次米汤送服,1日服完。此方适宜于妊娠数月后胎动腹痛、阴道出血、面赤口干、五心烦热、小便短赤的血热型先兆性流产者。
    3.注意个人卫生:孕妇应勤洗澡、勤换内衣,但不宜盆浴、游泳,沐浴时注意不要着凉。要特别注意阴部清洁,可每晚用洁净温水清洗外阴部,以防止病菌感染。
    4.保持心情舒畅:研究认为,一部分自然流产是因为孕妇中枢神经兴奋所致。因此,孕妇要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尽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各种不良刺激,消除紧张、烦闷、恐惧心理,尤其不能大喜大悲大怒大忧,否则对胎儿的生长发育是非常不利的。
    5.定期做产前检查:孕妇在妊娠中期就应开始定期进行产前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妊娠中的异常情况,确保胎儿健康发育。
    6.慎房事:对有自然流产史的孕妇来说,妊娠3个月以内、7个月以后应避免房事,习惯性流产者此期应严禁房事。

经期可以喝肾阴虚的中药吗

产妇阴虚火旺怎么食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