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关节炎艾灸哪个穴位
手指关节炎艾灸哪个穴位
最佳回答
手指关节炎可以通过艾灸的方法进行治疗,多数选择局部压痛点进行艾灸,这些局部的压痛点多位于人体的指间关节。多采用温和灸和雀啄灸的方法,将艾条点燃以后,对准手指关节最为疼痛的部位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匿名用户
回复
-
江苏-吴**
回复一年四季每个时间段都有着不同的特点,不同时节应该采用不同的养生方式.而冬季艾灸无疑是非常好的养生保健方式了。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中医经络艾灸养生的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艾灸基础介绍
1、艾灸的热量有何作用?
艾灸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这种烟雾凝聚在一个空间达到一定量的时候,就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和有治疗作用的近红外线,最多可达10mm,能够激发人体自身的“免疫启用素”。这种免疫启用素具有免疫和调节的作用,它能够有效的调节荷尔蒙和性激素的分泌,能够增强女性卵巢的功能,消除和改善痛经、闭经、性冷淡、不孕症等;也能够有效的消除男性的阳痿、遗精、早泄等疾病。
2、为什么长期做艾灸调理呢?
养生不是养一时,是养一生!最好的方法是坚持,最好的疗效需要坚持才可以获得。现代人不可能拒绝现代高科技带来的便利,冷空调、反季节食品、电脑等让人与自然规律不在和谐,也让自然得到破坏,人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下,机体就会抵抗力下降,病邪就会乘机侵入,由于长期缺乏运动、工作压力、饮食不均衡和熬夜等问题,导致我们体内代谢缓慢,排毒不畅,随之就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平衡状态,导致免疫力低下,从而使亚健康转到疾病。后悔莫及,所以说,我们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最好的医生是自己,从现在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身体,用心养护,健康长寿不在是一种奢望!
3、近视眼可否艾灸调理?
近视的艾灸治疗艾灸治疗近视,可以达到调理肝肾治疗眼睛的目的。这种中医治疗近视的原理是以滋补肝肾,养血明目为主。中医治疗近视的艾灸治疗部位位以眼周围穴位为主。具体方法是座位或卧位,用艾灸睛明、鱼腰、瞳子髎、四白、肝肾腧穴、凤池和大椎穴每穴艾灸3-5分钟。感觉微热或周围面板潮红,每天艾灸一次,10天为一个疗程。视力会有明显提高。注意治疗期间,不要过度用眼,免得疗效不佳。
艾灸的好处
1、调和阴阳。人体阴阳的平衡是疾病发生和发展的根本。运用艾灸疗法的补泻作用,达到调和阴阳之功效。
2、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艾叶性温加之点燃薰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溼、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气活血,消瘀散结。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 *** ,可使气血协调、营卫和畅、血脉和利而行气活血,消瘀散结。
4、温阳补虚,补中益气。
5、回阳救逆。
6、防病保健,强身益寿。
艾灸疗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 *** 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临床应用时应当视具体病情选择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如果自己在家艾灸时要注意以下五大原则,避免伤害身体。
艾灸养生原则
1、艾绒质量
选择质量好的艾绒。劣质艾绒,生硬不团聚,燃烧时火力暴躁,易使患者感觉灼痛,甚至熏烤时石粒脱落,灼伤面板。
2、环境通风
环境应保持通风,避免艾烟过浓,伤害人体。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哮喘病人慎用艾灸。
3、施灸部位
施灸的部位,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颜面五官、 *** 、有大血管分布的部位不宜直接灸;头部、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不可多灸。
4、避免烫伤
施灸时应及时调整灸火与面板间的距离。有些患者区域性寒气大,初灸时,对艾火的忍耐力强,常常不知不觉将艾火靠近面板,结果将面板灼痛。实际上,以灸至皮肤发红为度,每次灸10—15分钟为宜。
5、注意次数
体质壮、病情轻、病程短者,灸治1—2次即可;体质差、病情重、病程长者,可灸数月乃至1年以上。初灸时,每日1次;长期灸治者,3次后改为2—3天1次。
中医经络养生穴位
六大口诀,远离疼痛
经之所过,病之所治。中医发展这么多年,已从各大经络通过的位置找出十个关键大穴,称为十总穴,而这十总穴不仅简单易记且疗效明显,常用的程度堪称中医的吃饭穴。
本文进一步归纳其中最实用的六大穴位,并提供记诵口诀,只要背起来、记住位置,你就能随时缓解疼痛。
面口合谷收
合谷绝对是所有穴道的首选,合谷穴不仅是临床常用穴,更是治痛要穴。
它是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道,主要治疗头面五官的痛症:头痛、眼睛痛、牙痛、喉咙肿痛,所以口诀叫「面口合谷收」。陈玉升说,头痛按合谷穴是最常见的,临床上遇到牙痛的患者,针刺合谷上方效果也非常明显,所以拔牙时怕痛的话也可以自己一边按。
有学者进一步统计古书文献中合谷穴的适应症,发现合谷不仅能缓解头面部痛症,还能治疗身体许多不同部位的疼痛,象是上肢痛、腰痛、肚子痛等。
更有研究发现,针刺合谷穴可以增加人体对疼痛的耐受力,降低对痛觉的敏感性,所以临床上遇到怕痛的患者,也可以针合谷穴抑制疼痛。
合谷穴附近有二间、三间、阳溪、偏历等穴,旁边的第二掌骨侧更被喻为人体缩影,可以倒映全身从头到脚的问题,是个重要的穴区。所以真的忘记穴位时,只要记得,不管哪里痛都可以按虎口附近,愈靠近头部的疼痛就按愈上方、靠近下肢就按下方,左侧按左手、右侧按右手就对了。
合谷穴位置:开启虎口,合谷穴在第一掌骨跟的二掌骨间,两条筋的中间。
最简单的找法就是把手指并拢平放在桌上,往最高的点压下去,用力稍偏向食指,若酸麻胀痛的感觉愈明显,就代表压的位置愈正确。
肚腹三里留
位于足阳明胃经,是调理肠胃功能的保健要穴,举凡所有肠胃问题,胃痛、胃痉挛、胀气、消化不良、十二指肠溃疡、便秘、肚子痛等症状都可以按,所以有「肚腹三里留」这样的口诀。
足三里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按了以后一天可以走三里路。足三里能缓解膝腿疼痛,对于下肢容易疲劳、没办法走路的人,按压后可以让双腿变得比较有力。
足三里位置:眼下方三吋四指幅宽的位置。
妇科三阴交
一篇发表在《疼痛治疗的护理Pain ManagementNursing》期刊的文章,回顾了1996~2011年以「指压」acupressure和「疼痛」pain做为关键字的文献,其中提到经痛与产痛的文章几乎都是按压三阴交,相较作者归纳的其他痛症,都未看见如此明确的交集,可见「妇科三阴交」的口诀确实名不虚传。
三阴交指的是三条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的交会处,它主要调理下焦,也就是肚脐以下的部位,其中对治疗妇科疾病特别有效,所以经痛、产痛、更年期综合症……等皆可按压。
该穴有 *** 子宫收缩的效果,怀孕期间最好避免按压。
三阴交位置:脚踝内侧最高点往上三吋四指幅宽的地方。
腰背委中求
搬重物、坐姿不良皆易导致腰酸背痛,所以无论劳力工作者或办公室内的静态工作者多少都有腰部筋膜、肌肉、韧带、
椎间小关节、关节囊等部位扭挫损伤。
经过足太阳膀胱经的委中穴,口诀是:「腰背委中求」,它主要治疗腰、脊、背痛、坐骨神经痛及背侧下肢活动不便等症状。
委中穴位置:位在大腿后侧,膝窝中央两条筋之间的位置。
内关心胸胃
位于手厥阴心包经的内关穴与心脏关系密切,能够防治心血管疾病,舒缓心绞痛、心律不整……。
此外,内关穴是联络三焦经的络穴,所以它能调节三焦气机、活血止痛;同时它又与奇经八脉中分布于胸腹的阴维脉交会,因此可治胸中诸疾,如咳嗽、气喘、呕吐、胃痛等症状,是故有「内关心胸胃」的口诀。
诸痛痒疮,皆属于心。陈玉升也提到,疼痛有时候是情绪、压力所致,且疼痛是很主观的症状,如果无法得到及时的缓解,容易焦躁不安,使负面情绪加重疼痛程度,形成恶性回圈。
按压内关穴能够达到宁心安神的效果。内关能 *** 副交感神经,让心跳趋于稳定,所以紧张的时候可以按,疼痛时揉捏它也能安神止痛。
内关穴位置:手用力握拳,前臂内侧会有两条筋浮起来,在两筋之间,手腕横纹上两吋三指幅宽的位置。
外伤阳陵泉
有关筋骨的东西都可以找足少阳胆经上的阳陵泉。所以象是关节炎、五十肩、运动伤害、扭挫伤、落枕……等症状都可以按,这就是「外伤阳陵泉」的由来。
临床上也会搭配旁边的足三里一起扎,通常一下针,筋立刻就松开,筋拉到的时候可以同时按压阳陵泉与足三里。
阳陵泉位置: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
头颈部疼痛找合谷,肠胃不适捏足三里,妇科症状压三阴交,腰酸背痛按委中穴,心血管问题寻内关,筋骨酸痛找阳陵泉。
牢记「面口合谷收,肚腹三里留,妇科三阴交,腰背委中求,内关心胸胃,外伤阳陵泉。」六句口诀,让你无论面临何种疼痛,都能一次找到相应穴位,缓解不适。
冬季适合艾灸的人群
一、脾肾亏虚,阳气不足者。很多人,尤其是女性在冬季会表现出面色淡白,精神萎靡,懒言懒语,嗜睡喜卧,畏寒肢冷,倦怠乏力,腰酸腿软,小便清长。这些均是脾肾亏虚,阳气不足的表现。
人之阴阳与生俱来,需要通过后天的水谷精华不断补充,才能维持长久。有这方面表现的朋友,尤其是现代白领,要好好抓住冬季,做下艾灸,补充阳气,为来年的好身体打下基础!
二、阴阳失调,久寒侵体的人群
艾灸疗法的产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所谓艾灸,就是通过烟熏火灼把艾草的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借其温热 *** 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艾灸具有调和阴阳、温经驱寒、温阳补气等治病养生功效。诸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经、宫寒;还有哮喘、慢性胃肠炎等因阴阳失调,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在冬季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驱寒补阳之功!冬季补阳灸两穴,精神抖擞人乐观,手脚暖和胃口开!两穴即是命门穴和足三里穴。
命门,又名督脉之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棘突之下与脐相对。命,人之根本也;门,出入的门户也,其气与肾通。命门之火就是人体阳气,从临床看,命门火衰的病与肾阳不足证多属一致。本穴因其位处腰背的正中部位,内连脊骨,故艾灸命门穴可强肾固本,温肾壮阳,强腰膝固肾气。艾灸命门穴又疏通督脉上的气滞点,加强与任脉的联络,促进真气在任督二脉上的执行。
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是五输穴之一。足部被称为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且往往寒由脚生,阳气不足时足部常明显地表现为脚部怕冷。足三里穴位改善足部怕冷症状,另一方面,阳明经为多气多血之经,而足三里是阳明经的合穴,是人体经气深入合于脏腑的部位,故调补足三里,是养生保健,保暖护阳的要穴。
-
xuzhujun728
回复在传统中医里面有“8个总穴”,这八个穴位简单易找,甚至不用针刺,经常按压刺激就能够起到防治多种疾病的作用,因此很多针灸医生都喜欢应用这“8个总穴”。
古人还把它们归纳成治病的口诀: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 下面我们就来逐一解释这些穴位。
01
肚腹三里留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疾病,像胃弱、胃寒、胃痛等,都可以选取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是一个强壮身心的大穴。 按压刺激足三里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的作用。
配合“中脘”,可治疗胃痛;配合“天枢”,可治疗脐周痛和便秘。
02
腰背委中求
委中位于腘窝横纹线中间, 具有疏筋活络,袪风除湿,凉血泄热,强健腰膝的作用。
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例如腰背疼痛、屈伸不利、项强、腰肌劳损、下肢瘫痹、半身不遂、膝关节炎、小便不利等病症,治疗首先要考虑委中穴。
委中位于膀胱经上,经气皆汇聚于此,故可调治腰背经气,配合腰背部的“阿是穴”,治疗腰背痛疗效较好。
03
头项寻列缺
列缺穴位于前臂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头面部的疾病,例如 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等,都可以用列缺穴来治疗。
除此之外,指压列缺穴,可以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对于调理骨折、伤痕等后遗症非常有效。该穴为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04
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不仅是临床 养生 常用穴,更是止痛要穴。 位于第二掌骨桡侧缘中点。
头面五官的病症多选取合谷,头痛艾灸或按揉合谷穴是最常用的,但实际上,不管哪里痛都可以艾灸或者揉按,愈靠近头部的疼痛就找愈上方、靠近下肢就找下方,左侧灸左手、右侧灸右手。
合谷配合“下关、颊车”,可治疗面瘫和牙痛;配“风池、大椎”,可治疗感冒。
简便取穴法: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05
心胸取内关
内关穴能调节三焦气机、活血止痛,心胸部疾病多选取内关。其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三指),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等都可以选取内关穴治疗。 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中医治疗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道不适的首选穴位。
内关配“神门、足三里”,可治疗心悸;配“足三里”,可治疗呃逆。
06
小腹三阴谋
三阴交主治小腹部疾病,例如腹痛、泄泻、月经不调、经闭、遗精、阳痿等病。 但更重要的一点是,三阴交是应对妇科各种不适的最佳穴位,女性经常按摩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作用,三阴交配“关元”可治疗痛经。
三阴交具有调和气血,通经活络,健脾和胃,调经止痛,宁心安神的作用,位于内踝尖直上三寸,胫骨后约一横指陷中。是肝经、肾经与脾经交汇处,经常按摩还可以起到调节肝脾肾三脏的效果。
07
坐骨刺环跳
环跳位于股骨大转子和骶管裂孔连线的外三分之一处。具有 袪风除湿、强腰通经 的作用。
这里的“坐骨”并不是指西医概念上的坐骨这一个部分,而是从腰到腿一个比较大的范围内,由坐骨神经引起来各种疼痛可以找这个环跳穴,上可以治到腰,下可以治到脚,例如风湿痹痛、下肢瘫痪、药膝疼痛、麻木不仁、坐骨神经痛等病症。
08
腿疼阳陵透
阳陵泉位于小腿外侧,腓骨小头下方凹陷处。阳陵泉穴是整个腿,上至胯骨、下至足跟的一个总的开关。
发生疼痛了要考虑到打开这个开关,使它的气血流通 ,所以有关筋骨的不适都可以选取阳陵泉,例如关节炎、五十肩、运动伤害、扭挫伤、落枕等症状都可以通过艾灸或者揉按来缓解症状。
小剧透
总的来说,头颈部、脸部疼痛选取合谷、列缺,肠胃不适选取足三里,妇科症状用三阴交,腰背痛灸委中穴,心血管问题选取内关,筋骨酸痛找阳陵泉。
记住这些穴位,我们自己也可以做自己的 养生 大师,在应对各种疼痛时我们会更加的从容,经常按压刺激这些穴位,疾病也不会轻易的找上我们。
另外还有小剧透,下期咱们将介绍【 养阴清热话石斛 】,感兴趣的你一定要来看哦~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删除
欢迎将文章朋友圈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