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阴虚血热月经过多怎么办

时间: 阅读:9311

阴虚血热月经过多怎么办


最佳回答

健康管理师

健康管理师

2023-07-19 02:24:59

如果阴虚内热,月经来的有点多,这种情况都属于阴虚亏虚,阴虚内热而导致。可以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一些对症的药物来进行身体调理,患者日常一定要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及油腻的食物。戒烟酒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清淡饮食。可以口服一些金鸡胶囊或者乌鸡白凤丸调理。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李雲松
    回复
    2023-07-19 05:05:39

    1 阴虚血热有什么症状

    阴虚血热证在临床上较为多见的是阴虚血热导致的月经先期,月经量或中等或减少,色鲜红,此外阴虚血热症状还可见颧红潮热,五心烦热,夜寐不安,咽干口燥,唇红,舌质红,少苔或苔花剥、脉细数等全身证候。

    2 阴虚血热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素体阴虚,或失血伤阴,产多乳众,耗损精血,或思虑过度,营阴暗耗,阴血虚少,虚热内生,热扰冲任,冲任不固,不能制约经血,导致月经提前而至。

    常发生于素体阴虚,有失血史,久病伤阴史,多产史,阴虚血热多由于体内津液丢失,或内耗造成阴虚,阴不制阳,致使热邪旺盛,侵入血分,成为血热证,可发生在过热、出汗过度没有补足水分,久渴失水,或过食燥热食物、服用药物、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精神焦虑等。

    3 阴虚血热吃什么食物好

    人体阴虚主要是肾阴不足导致水不克火,心火倍加旺盛,心主血脉,心火旺盛灼烧血脉产生阴虚血热症,因此阴虚血热人群宜多吃些清补类食物,宜食甘凉滋润、生津养阴的食品,宜吃新鲜蔬菜及应季果蔬或纤维素及维生素较高的食物,宜吃含优质蛋白质丰富的食品,推荐鸭肉、鸡蛋、牛奶、银耳、甲鱼、龟肉、干贝、海参、蛤蜊等都是不错的。

    4 阴虚血热的人不能吃什么

    阴虚血热的人忌吃辛辣刺激性、温热香燥、煎炸炒爆、性热上火及脂肪、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的食物,以免食物的热性过大伤及阴液对健康不利,忌吃或少吃狗肉、羊肉、锅巴、炒花生、炒黄豆、炒瓜子、荔枝、龙眼、佛手柑、杨梅、大蒜、韭菜、辣椒、薤白、砂仁、草豆蔻、花椒、肉桂、茴香、丁香、白酒、红参、肉苁蓉、锁阳等食物。

  • 艾江
    回复
    2023-07-19 05:05:39

    月经不调是泛指各种原因引起的月经改变,包括初潮年龄的提前,延后,周期、经期与经量的变化,是妇女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本病属中医“月经病”范畴,包括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过多、月经过少、经期延长、经间期出血、崩漏、闭经等。月经病发生的主要机理是脏腑功能失调,气血失和,导致冲任二脉的损伤。其病因除外感邪气、内伤七情、房劳多产、饮食不节外,尚需注意体质因素对月经病的影响。

    【方一】补中益气汤

    【出处】《脾胃论》

    【组成】人参10克,黄芪15克,甘草6克,当归12克,陈皮10克,升麻9克,柴胡15克,白术12克。

    【功用】补脾益气,固冲调经。

    【主治】脾气虚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或兼量多,色淡质稀,神疲肢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淡红,苔薄白,脉缓弱。

    【方解】方中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芪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人参有抗休克及强心作用,能兴奋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有抗疲劳,促进蛋白质、RNA、DNA的合成,促进造血系统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等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提高机体抗病力,陈皮水溶性总生物碱有升高血压作用,升麻对结核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卡他球菌有中度抗菌作用。柴胡有抗炎、抗感冒病毒、增加蛋白质生物合成、抗肿瘤、抗辐射及增强免疫力功能等作用。白术有强壮作用,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提升白细胞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二】归脾汤

    【出处】《校注妇人良方》

    【组成】白术12克,黄芪15克,茯神12克,龙眼肉12克,酸枣仁12克,人参12克,木香15克,当归12克,远志12克,甘草6克,生姜2片,大枣2枚。

    【功用】养心健脾,固冲调经。

    【主治】心脾两虚型月经先期。症见月经提前,心悸怔忡,失眠多梦,四肢倦怠,舌淡苔薄,脉细弱。

    【方解】方中人参、白术、黄芪、甘草健脾补气固冲;当归、龙眼肉、大枣健脾养血;酸枣仁、茯神、远志养心宁神;生姜、木香行气醒脾。全方共奏补脾养心,固冲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提高机体抗病力,白术有强壮作用,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能明显促进小肠蛋白质的合成,能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有一定提升白细胞作用;人参有抗休克及强心作用,能兴奋神经活动过程的灵活性,提高脑力劳动功能;有抗疲劳,促进蛋白质、RNA、DNA的合成,促进造血系统功能,调节胆固醇代谢等作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能增强性腺机能,有促性腺激素样作用。茯苓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龙眼肉提取液可促进生长,增强体质。酸枣仁有镇静催眠及抗心律失常作用,此外,木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促进胃排空,当归挥发油能对抗肾上腺素-脑垂体后叶素或组织胺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当归水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加强。全远志有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煎剂对大鼠和小鼠离体之未孕及已孕子宫均有兴奋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三】固阴煎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15克,熟地黄12克,山药12克,山茱萸12克,远志15克,炙甘草6克,五味子12克,菟丝子15克。

    【功用】补肾益气,固冲调经。

    【主治】肾气虚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量少,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小便频数,面色晦暗,或有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方解】方中菟丝子补肾而益精气;熟地黄、山萸肉滋肾益精;人参、山药、炙甘草健脾益气,补后天养先天以固命门;五味子、远志交通心肾,使心气下通,以加强肾气固摄之力。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固冲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地黄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山药对实验大鼠脾虚模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山茱萸注射液能强心、升压、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五味子对神经系统各级中枢均有兴奋作用,对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均有影响,使之趋于平衡。能增加细胞免疫功能,使脑、肝、脾脏SOD活性明显增强,故有提高免疫、抗氧化、抗衰老作用。菟丝子水煎剂能明显增强黑腹果蝇交配次数。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四】两地汤

    【出处】《傅青主女科》

    【组成】生地黄12克,玄参12克,地骨皮12克,麦冬15克,阿胶9克,白芍12克。

    【功用】养阴清热,凉血调经。

    【主治】阴虚血热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量少,色红质稠,颧赤唇红,手足心热,咽干口燥,舌红,苔少,脉细数。

    【方解】方中地骨皮、玄参、麦冬养阴清热,生地黄滋阴清热凉血,白芍和血敛阴,阿胶滋阴止血。全方共奏滋阴清热,凉血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生地黄水提液有降压、镇静、抗炎、抗过敏作用;玄参有抗炎、镇静、抗惊厥作用。地骨皮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乙醚残渣水提取物、甜菜碱等均有较强的解热作用。麦冬有镇静和抗菌作用。阿胶有显著补血作用,疗效优于铁剂。白芍有消炎、镇痛、镇静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阿胶需烊化服用。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五】清经散

    【出处】《傅青主女科》

    【组成】牡丹皮12克,地骨皮12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青蒿9克,黄柏9克,茯苓12克。

    【功用】清热降火,凉血调经。

    【主治】阳盛血热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量多,色紫红,质稠,心胸烦闷,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面色红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方解】方中黄柏、青蒿、牡丹皮清热降火凉血,熟地黄、地骨皮清血热而生水;白芍养血敛阴;茯苓行水泄热。全方清热降火,凉血养阴,使热去则阴不伤,血安而经自调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牡丹皮所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有抗炎、杀菌作用。地骨皮的乙醇提取物、水提取物及乙醚残渣水提取物、甜菜碱等均有较强的解热作用。白芍有消炎、镇痛、镇静作用。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青蒿有较好的解热、镇痛作用。黄柏有降压、镇静、杀菌作用。茯苓有镇静、增强免疫功能。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六】丹栀逍遥散

    【出处】《女科撮要》

    【组成】牡丹皮12克,炒栀子15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柴胡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功用】清肝解郁,凉血调经。

    【主治】肝郁化热型月经先期。症见经期提前,量多或少,经色紫红,质稠有块,经前乳房、胸胁、少腹胀痛,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方中柴胡、栀子、牡丹皮疏肝解郁,清热凉血;当归、白芍养血柔肝;白术、茯苓、炙甘草培脾和中。全方共奏清肝解郁,凉血调经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牡丹皮含牡丹酚及其以外的糖苷类成分均有抗炎、杀菌作用。栀子的醇提取物有镇静作用。当归挥发油能对抗肾上腺素-脑垂体后叶素或组织胺对子宫的兴奋作用,当归水或醇溶性非挥发性物质对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使子宫收缩加强。白芍有消炎、镇痛、镇静作用。柴胡有镇静、安定、镇痛、解热、抗炎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七】大补元煎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人参15克,当归12克,熟地黄12克,杜仲15克,山药15克,山茱萸12克,枸杞子12克,炙甘草6克。

    【功用】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主治】肾虚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经色淡黯,质清稀,腰酸腿软,头晕耳鸣,带下清稀,面色晦暗,或面部黯斑,舌淡黯,苔薄白,脉沉细。

    【方解】方中人参、山药、杜仲补肾气而固命门;山茱萸、枸杞子补肾填精而生血;当归、熟地黄养血益阴;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补肾益气,养血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杜仲对抗垂体后叶素对离体子宫的作用,显著抑制大白鼠离体子宫自主收缩的作用。山药对实验大鼠脾虚模型有预防和治疗作用,有助消化作用,对小鼠细胞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有较强的促进作用,并有降血糖、抗氧化等作用。枸杞子对免疫有促进作用,同时有免疫调节作用,对造血功能有促进作用,有显著升白细胞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八】人参养荣汤

    【出处】《和剂局方》

    【组成】人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熟地黄12克,肉桂15克,黄芪15克,五味子15克,远志12克,陈皮12克,生姜6克,大枣2枚。

    【功用】补血养营,益气调经。

    【主治】血虚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稀,小腹空痛,头晕眼花,心悸失眠,皮肤不润,面色苍白或萎黄,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方解】十全大补汤益气养血,五味子、远志宁心安神,陈皮理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补气,调和诸药。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五味子使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趋于平衡,增加细胞免疫功能。全远志有镇静、催眠及抗惊厥作用,煎剂对大鼠和小鼠离体之未孕及已孕子宫均有兴奋作用;陈皮水溶性总生物碱有升高血压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九】温经汤

    【出处】《妇人大全良方》

    【组成】人参15克,当归12克,川芎12克,白芍12克,肉桂9克,莪术6克,牡丹皮12克,甘草6克,牛膝9克。

    【功用】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主治】实寒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经色紫黯有块,小腹冷痛据按,得热痛减,畏寒肢冷,舌黯,苔白,脉沉紧或沉迟。

    【方解】方中肉桂温经散寒,通脉调经;当归、川芎养血活血调经;人参甘温补气,助肉桂通阳散寒;莪术、牡丹皮、牛膝活血祛瘀,助当归、川芎通行血滞;白芍、甘草缓急止痛。全方共奏温经散寒,活血调经之功。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肉桂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冠脉及脑血流量、使血管阻力下降等作用;莪术水提液可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微动脉血流恢复,完全阻止微动脉收缩,明显促进局部微循环恢复,莪术水提醇液对体内血栓形成有抑制作用。牛膝能降低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并有抗凝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十】乌药汤

    【出处】《兰室秘藏》

    【组成】乌药12克,香附12克,木香15克,当归12克,甘草6克。

    【功用】理气行滞,活血调经。

    【主治】气滞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经色黯红或有血块,小腹胀痛,精神抑郁,胸闷不舒,舌苔正常,脉弦。

    【方解】方中乌药理气行滞,香附理气调经,木香行气止痛,当归活血行滞调经,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行气活血调经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乌药挥发油内服能兴奋大脑皮质,促进呼吸,兴奋心肌,加速血液循环,升高血压及发汗;香附挥发油有轻度雌激素样作用。木香能促进消化液分泌,单味药能加快胃肠蠕动、促进胃排空,明显拮抗大鼠急性胃黏膜损伤。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十一】芎归二陈汤

    【出处】《丹溪心法》

    【组成】陈皮12克,半夏12克,茯苓12克,甘草6克,生姜6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

    【功用】燥湿化痰,活血调经。

    【主治】痰湿型月经后期。症见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黏,头晕体胖,心悸气短,脘闷恶心,带下量多,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方解】方中半夏、陈皮、甘草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茯苓、生姜渗湿化痰;当归、川芎养血活血。全方使痰湿除,经脉无阻,其经自调。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半夏可抑制呕吐中枢而止呕,各种炮制品对实验动物均有明显的止咳作用。陈皮挥发油有刺激性祛痰作用,主要有效成分为柠檬烯。川芎嗪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的血氧供应,并降低心肌的耗氧量;川芎嗪可扩张脑血管,降低血管阻力,显著增加脑及肢体血流量,改善微循环。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方十二】安冲汤

    【出处】《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白术12克,黄芪15克,生龙骨20克,生牡蛎20克,生地黄12克,白芍12克,海螵蛸12克,茜草根15克,续断15克。

    【功用】补气升提,固冲止血。

    【主治】气虚型月经过多。症见行经量多,色淡红,质清稀,神疲体倦,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面色?白光?白,舌淡,苔薄,脉缓弱。

    【方解】方中黄芪、白术、升麻、补气升提,固冲摄血;生龙骨、生牡蛎、海螵蛸、续断固冲收敛止血;生地黄、白芍凉血敛阴;茜草根止血而不留瘀。全方共奏补气升提,固冲止血之效。

    【药理】现代药理研究发现龙骨具有抗惊厥作用,所含钙离子,能促进血液凝固,降低血管壁通透性。牡蛎粉末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并有明显的镇痛作用,牡蛎多糖具有降血脂、抗凝血、抗血栓等作用。海螵蛸可在溃疡面上形成保护膜,使出血趋于凝固。茜草有明显的促进血液凝固作用,和升高白细胞作用。续断对疮疡有排脓、止血、镇痛、促进组织再生作用。

    【用法】水煎服。

    【按语】剂量为编者自拟。

  • 西安-杜*
    回复
    2023-07-19 05:05:39

    血热其实是由很多个情况造成的,但是已经血热了,也只能尽量的调理好身体了,其实血热是很容易造成女性月经不调的问题的,这点女性自己必须要好好记住才行,很多女性都想知道,血热真的会引起月经不调的吗?


    血热引起月经不

    血热型的月经不调大致又可以再细分为一下两种情况,具体的表现如下:1、阳盛血热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多,色鲜红或紫红,伴有面赤,烦躁易怒,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凉血,方用清经散、丹栀逍遥散等。2、阴虚血热型月经不调。证见月经先期,月经量不多,甚至减少,色鲜红质稠,伴有面潮红,手足心热,盗汗,心烦失眠,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治宜滋阴清热凉血,方用两地汤、清化饮等。


    从中医角度考虑,造成月经不正常的原因有很多种。其中血热也属于其中一种。血热可以导致月经不调。但是月经不调不一定就是血热而引起的。月经受环境情绪温度的影响,偶尔提前错后一周,左右都属于正常现象,不必太纠结。你的月经情况,你用中药治疗。不能吃上三五次中药,就指望它完全正常。中药治疗是远期效果。最少坚持服用一个月。


    建议到当地专业正规的妇科医院检查,推荐选用中医疗法来进行改善,尤其是在临床上已经取得不错成绩的针灸疗法。另外要注意做好日常的调理工作,饮食上不要食用生冷刺激性食物,生活上注意调整睡眠时间,规律作息;并保持好个人卫生,以防引发其他炎症。血热是会导致月经不调的。血热型月经者的特点:就是月经总是提前到来,月经量多,色鲜红或紫红,伴有面赤,烦躁易,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等。可以吃一些凉血的食物,比如莲藕,百合,莲子等,平时心态平和,保持充足的睡眠。


    血热的原因有哪些呢

    血热,就是热邪进入到血中,导致血行加速而诱发的一系列症状,以出血和发热有火为核心表现。譬如煮水,持续给水加热,慢慢水会沸腾甚至溢出发出响声等等。正常来说,血运行要有个合适的温度环境,一旦过热就要找个发泄出口,说几个常见症状,可以自测下。


    本证由于机体蕴热偏盛,时值青壮年,血气方刚之际,或因性情急燥,心绪烦扰(精神因素,心火内生;或因恣食鱼腥、辛辣之品,伤及脾胃,郁而化热;或复感风热邪气,均可致使血热内盛,热盛生风化燥,外发肌肤,出现红斑,丘疹为主症的症候。血行加速:中医认为如果体内阳气过盛,火气很大,血液过热则血行加速,脉搏跳动变急,甚至会伤害脉络、耗损阴气。

  • 平淡之
    回复
    2023-07-19 04:04:29

    在经期的时候,月经会因为身体发生一些变化,有些人月经量会比较少,但是也有一些人月经量会增多,经量增多,可能是身体受到一些外界的刺激,也有可能是身体没有调理好,需要注意了,那么月经过多怎样调理?经量过多的调理方法有哪些?
    1、月经过多怎么办
    1、适寒温要根据气候环境变化,适当增减衣被,不要过冷过凉,以免招致外邪,损伤血气,引起月经疾病。
    2、节饮食要注意饮食应定时定量,不宜暴饮暴食或过食肥甘油腻、生冷寒凉、辛辣香燥之品以免损伤脾胃而至生化不足,或聚湿生痰或凉血、灼血引起月经不调。
    3、调情志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忧思郁怒,损伤肝脾,或七情过极,五志化火,扰及冲任而为月经疾病。
    4、适劳逸要积极从事劳动(体力和脑力劳动),但不宜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过则易伤脾气,可导致统摄失职或生化不足而引起的月经疾病。
    5、节育和节欲要重视节制生育和节欲防病,避免生育(含人流)过多过频及经期、产后交合,否则损伤冲任、精血、肾气,导致月经疾病。上述各项在平时应多加注意,在经期、产后更要重视,既可减少或防止本病的发生。
    2、怎样调理月经
    月经好不好看肾气
    健康女性一般到14岁左右会出现首次月经;而后几十年间也将与月经相伴。从某种程度上说,月经是反映女性身体状况的一面镜子,一旦月经出现异常,多意味着身体响起警报。因此,月经变化,女性绝不能掉以轻心。
    古时,月经被称为“月事”、“月信”,《黄帝内经》中说:“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换句话说,月经来潮是由于肾气盛、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而起。只有脏腑功能正常、气血调和,月经才会如期来潮;反之,则说明身体出现了问题。中医认为,月经与肾气关系密切。这里说的肾气并非肾脏,而代表一种功能。肾气虚表示“肾”系统的功能出现失调或不足,影响到冲任二脉,导致月经不调。
    人们常说的“月经不调”分为三类,即周期异常、经期异常和经量异常。正常的月经应该相隔28天,提前或延后不超过1周。如果相隔时间过短,称为月经先期,过长称为月经后期。经期异常主要指经期延长,正常月经持续3~7天,超过7天则是经期延长。月经量过多或过少都可能有气血不调,通常经量偏少还会伴随经期缩短。在临床辨证中,多以月经的期、量、色、质,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综合考量。如果月经只是颜色不对,经期、经量都没问题,那就不必担心。▲周期提前多因过劳
    如果两次月经相隔时间总是不足21天或超过35天,又或者间隔时间不定,都提示身体需要调养。
    月经周期不足21天,可由肾虚、气虚或血热造成,临床上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过度劳累或饮食失节最易伤气,进而导致月经来潮提前。
    血热者血流加快,也可能导致经期提前。除天生体质外,过量食用辛辣食物也会加重血热症状。月经周期超过35天,多因气滞、血瘀或痰湿引发,导致冲脉任脉受阻,致使月经不畅,经期延后。其根源以肾虚所致精血不足最为常见,所以调养时应注意补肾中精血,如多食枸杞、山药、黑木耳等。月经先后不定期多因肾虚或肝郁引起,两者常夹杂在一起,时有偏重。
    一般情况下,血热者应注意少食辛辣食物;寒凝血瘀者则应保暖防寒;肝郁气滞者与情志有关,应注意缓解压力。▲量少腹凉,保暖为上一般的月经出血量应为20~60毫升,经量少于20毫升为月经过少,多于60毫升为月经过多。以卫生巾的用量大概估计,整个经期应不超过20片。经量减少源于肾虚所致的精血不足,如身体存在血瘀或气滞问题,还会加重症状。一般来说,经量少以虚证为多,实证较少。受凉、房劳多度、大病初愈等都可能导致经量减少。针对不同情况,除补肾虚外,还应适度调整生活状态,如控制房事,通过适度运动锻炼、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等。
    肾虚不止一种,如果觉得下腹凉、怕冷,可能是肾阳虚,需做好保暖工作,尽量避免冷食;如果感到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可能为肾阴虚,应少吃辛辣,平和情志。
    经量过多可能与气虚血热有关。气虚不能摄血,血热则会迫血妄行,容易出现经量增多的现象。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情况,经量多的调养方式各不相同,常用药物有白芍、槐花等。如果出血量过大甚至血崩,应考虑子宫肌瘤、血液病等原因。▲经期疼痛活血化瘀月经来潮时,经常会伴随各种身体不适,其中以疼痛最多见,比如肚子疼、腰疼等。不同疼痛位置和类型,通常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肚子疼是痛经的最典型表现,这多因气血不和所致,除感觉疼痛外,还会有小腹坠胀之感。每个人的疼痛阈值不同,如果觉得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可不必担心;反之则要引起注意。中医讲,不通则痛,痛经的原理也在于此。如果有胀痛感,表明气滞;刺痛明显,多为血瘀;感觉绞痛,可能是寒凉所致的血瘀。对付痛经,中医多采取活血化瘀之方,如桃仁、红花、没药等。其中,没药由于兼有止痛作用,效果可能比前两者更好。如确认是因气滞引起,有些人可服用逍遥丸。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导致的痛经,都应该先咨询中医师再对证用药,不可自己随便使用。
    另外一种常见症状是腰痛。月经期间的腰痛可能与肾虚血瘀有关。此时建议在补肾的基础上通过活血化瘀来缓解不适,例如用山楂、玫瑰等中药代茶饮。
    很多女性每到痛经时就吃止疼药来解决,这对身体很不好。痛经时,建议用生姜红糖熬水喝,并注意多休息,避免着急、生气、大怒等情绪,更不要贪凉。中药调理也应坚持一定周期,一般3个月以上才见效,不要随意中断调理。▲血黑有块,艾叶泡脚中医认为,正常月经应颜色深红、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气味。在月经初始,可能量偏少颜色偏淡,到中期颜色加深,呈暗红色,至经期即将结束,颜色可再次变淡。
    但如果中期颜色仍然过淡,质地稀薄,应考虑虚证的可能,常见的用方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如果月经颜色偏暗甚至发黑、且有血块,多与血瘀有关,可以试试局部热敷,或用红花、艾叶泡脚。月经颜色一直鲜红也应当引起注意,这说明体内可能有热,应少吃鸡、羊等肉类,适当多吃百合、蜂蜜等清热润燥之品。临床上,月经颜色要与经期、经量等综合考量,再根据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答疑
    1、总听人说痛经“结了婚、生完小孩就好了”,这说法有依据吗?
    解答:个别人生完孩子后痛经好转,可能是由于子宫内膜等组织结构在生育中出现了变化,使得痛经感受不再明显,但这种变化没有普适性,不会人人如此。
    2、有些女性一两个月甚至半年才来一次月经,但是经量颜色正常,身体也没有其他不适,这种情况也需要治疗吗?
    解答:中医把3个月来一次的月经叫做“季经”,一年来一次的月经叫“避年”。如果月经能按固定周期来潮,颜色经量都正常,且能正常怀孕,就不需要治疗;如果颜色经量正常,但无法怀孕,则应就医治疗。
    3、月经过多的食疗方
    1、地黄益母酒
    材料:益母草10克,黄酒200毫升,生地黄6克。
    制作方法:取一个渗出瓷瓶(或杯),将黄酒倒入瓷瓶中,然后加入益母草和生地黄,蒸20分钟,主要要隔水蒸。
    服用方法:每日两次,每次服用50毫升。
    适应症:该食疗方具有活血止血的作用,血瘀型月经过多、月经紫色、月经血块伴痛经者,舌苔紫暗者都适用。
    2、母鸡艾叶汤
    材料:艾叶15克,老母鸡一只。
    制作方法:老母鸡、艾叶都清洗干净,将老母鸡切成块,两者一起放入锅中煮汤就可以了。
    服用方法:一剂药汤分2-3次服用,在月经期连续服用2-3剂。
    适应症:该食疗方适用于体虚不能摄血而导致的月经过多者,或伴有失眠多梦、心悸症状者。
    3、浓茶红糖汤
    材料:红糖、茶叶适量。
    制作方法:茶叶加水煮成浓茶,差不多一碗的量,煮好后去渣,然后根据自己的口味加入适量的红糖,搅拌均匀。
    服用方法:每日一次。
    适应症:该食疗方具有清热的功效,适合月经前期量过多者。
    4、归芪鸡
    材料:黄芪30克,鸡肉250克,当归20克,味精、盐适量制作方法:鸡肉洗净切成块,和当归、黄芪一起放入砂锅中,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用文火炖熟,加入适量的味精和盐就可以了。
    服用方法:每周服用3次。
    适应症:鸡肉能温中健脾,黄芪、当归能益气养血,又能鸡肉的膻气,该食疗方可补气血,治疗月经过多。
    4、月经过多者注意事项
    1、要注意天气的变化,适当的增添衣服。
    2、要注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起伏。
    3、要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多劳累。
    4、要注意饮食,多吃新鲜果蔬,少吃油腻生冷的食物。
    5、经期服药的禁忌
    1.避孕药
    由于月经是体内雌孕激素周期性波动造成的,所以适当的服用避孕药可以推迟月经的到来,很多妈妈早就知道这个“秘方”,她们常常在出门游玩,考试等重要活动前使用避孕药推迟月经,但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因为生殖内分泌的功能与调节有其固有的规律,人为的干扰,常常会导致月经不调甚至大出血。而有的妈妈在已经来月经后使用避孕药或注射黄体酮,其实根本不能使月经“回去”,反而会使月经淋漓不净,适得其反。
    2.铁剂
    妈妈在怀小宝宝的时候,大量的铁消耗掉了,产后常常会发生缺铁性贫血。而每次月经还要损失一定量的铁。生过宝宝后,有时月经量会有所改变,如果月经量多,应及早到医院检查是否存在贫血的情况,如果这样,需要及时补充铁剂。
    3.止痛药
    很多妈妈在婚前存在痛经,痛经大多是由于月经期子宫收缩所引起,一般表现为小腹胀痛,疼痛难忍的感觉并不常发生。但个别的妈妈是由于一种特殊的疾病--子宫内膜异位症--导致痛经。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痛经,通常产后会缓解,但如果仍然存在,也不应随便服用止痛药;应该由检查除外子宫内膜异位症,然后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4.血液系统药物
    在月经血中,存在抗凝物质,所以通常月经血是不凝的。如果在月经期服用影响凝血的药物,可能会导致月经过多,进而导致贫血。最常见的影响凝血的药物是阿斯匹林。阿斯匹林广泛用于感冒药,止痛药中,而且用于冠心病的治疗。月经期不宜随意使用含有阿斯匹林的药物,应该遵医嘱服用。其次常见的抗凝血药物是华法令,但这种药物通常用于一些特殊疾病的长期治疗,一般的妈妈不会接触到。
    5.中药
    有很多中药方剂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的治疗,但中医的理论博大精深,即使同样是月经不调或痛经,中医所使用的中药也可能完全不同,所以如果需要服中药,建议最好由正规的中医辩证施治,而不要自己随便服中药。

肾亏精子会怀孕吗

痰湿体质容易宫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