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月经不调会引起痰湿吗

时间: 阅读:5023

月经不调会引起痰湿吗


最佳回答

艾灸师小爱

艾灸师小爱

2023-07-19 02:20:13

月经不调也会导致出现痰湿这种状况的,另外当出现痰湿这种情况的时候,还是应该及时的通过药物的方式去进行治疗的,痰湿体质会影响内分泌混乱,从而导致出现月经不调的状况。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艾江
    回复
    2023-07-19 05:05:03

    月经失调是女性常见的一种现象,导致月经失调的原因主要就是生活中的不良习惯引起的,所以女性朋友们,一定要注意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下面就是月经不调症状的总结:
    月经失调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经色、经量、经质等不规律的变化,并可伴有头晕、腰酸、小腹隐痛或胀痛、心烦易怒、畏寒喜暖等;包括初潮年龄的提前,延后,周期、经期与经量的变化,是妇女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1、月经先期: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甚至半月余一行,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热内扰:月经量多,色红质粘,夹有小血块,烦热口渴,尿黄便艰,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2)气不摄血:月经质稀色淡,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纳少便溏,舌质淡,脉弱
    2、月经后期:月经周期超过35天,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血寒凝滞:月经量少,色暗有血块,小腹冷痛,得热减轻,畏寒肢冷,苔白,脉沉紧。 
    (2)肝血亏虚:月经量少,色淡无块,小腹隐痛,头晕眼花,心悸少寐,面色苍白或萎黄,舌质淡红,脉细弱。 
    (3)肝气郁滞:月经量少,色暗红或有小血块,小腹胀痛或胸腹、两胁、乳房胀痛,舌苔薄白,脉弦。
    3、月经先后无定期:月经周期或先或后,均超过7天以上,并连续3个月经周期以上。 
    (1)肝气郁滞:月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经行不畅,胸胁、乳房及小腹胀痛,脘闷不舒,时叹息,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肾气不足:月经量少,色淡暗,质稀,神疲乏力,腰骶酸痛,头晕耳鸣,舌淡苔少,脉细弱。
    4、月经过多: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增多,而周期基本正常。 
    (1)气不摄血:经来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或面色苍白,气短懒言,肢软无力,或小腹空坠,舌淡,脉细。 
    (2)血热内扰:经来量多,色鲜红或深红,质稠粘,或有小血块,常伴心烦口渴,尿黄便秘,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滞胞宫:经来量多,或多时不净,色紫黑,有血块或伴小腹疼痛拒按,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涩。
    5、月经过少:经期虽准,但月经量较正常明显减少,或经期不足2天,经量少。 
    (1)肝血亏虚:月经量少或点滴即净,色淡无块,或伴头晕眼花,心悸怔忡,面色萎黄,小腹空坠,舌质淡红,脉细。 
    (2)肾阳亏虚:月经量少,色淡红或暗红,质稀,腰脊酸软,头晕耳鸣,或小腹冷,夜尿多,舌质淡,脉弱或沉迟。 
    (3)瘀滞胞宫:月经量少,色紫黑,有血块,小腹胀痛,拒按,血块排出后胀痛减轻,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细弦涩。 
    (4)痰湿阻滞:月经量少,色淡红,质粘稠,形体肥胖,胸闷呕恶,或白带多粘稠,苔白腻,脉滑。

  • 姜齐
    回复
    2023-07-19 05:05:03

    周期提前多因过劳

    如果两次月经相隔时间总是不足21天或超过35天,又或者间隔时间不定,都提示身体需要调养。

    月经周期不足21天,可由肾虚、气虚或血热造成,临床上以气阴两虚最为多见。过度劳累或饮食失节最易伤气,进而导致月经来潮提前。血热者血流加快,也可能导致经期提前。除天生体质外,过量食用辛辣食物也会加重血热症状。月经周期超过35天,多因气滞、血瘀或痰湿引发,导致冲脉任脉受阻,致使月经不畅,经期延后。其根源以肾虚所致精血不足最为常见,所以调养时应注意补肾中精血,如多食枸杞、山药、黑木耳等。月经先后不定期多因肾虚或肝郁引起,两者常夹杂在一起,时有偏重。

    一般情况下,血热者应注意少食辛辣食物;寒凝血瘀者则应保暖防寒;肝郁气滞者与情志有关,应注意缓解压力。

    量少腹凉,保暖为上

    一般的月经出血量应为20~60毫升,经量少于20毫升为月经过少,多于60毫升为月经过多。以卫生巾的用量大概估计,整个经期应不超过20片。 经量减少源于肾虚所致的精血不足,如身体存在血瘀或气滞问题,还会加重症状。一般来说,经量少以虚证为多,实证较少。受凉、房劳多度、大病初愈等都可能导致经量减少。针对不同情况,除补肾虚外,还应适度调整生活状态,如控制房事,通过适度运动锻炼、补充营养增强体质等。

    肾虚不止一种,如果觉得下腹凉、怕冷,可能是肾阳虚,需做好保暖工作,尽量避免冷食;如果感到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可能为肾阴虚,应少吃辛辣,平和情志。

    经量过多可能与气虚血热有关。气虚不能摄血,血热则会迫血妄行,容易出现经量增多的现象。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体质情况,经量多的调养方式各不相同,常用药物有白芍、槐花等。如果出血量过大甚至血崩,应考虑子宫肌瘤、血液病等原因。

    血黑有块,艾叶泡脚

    正常月经应颜色深红、不稀不稠、不凝结、无血块、无特殊气味。在月经初始,可能量偏少颜色偏淡,到中期颜色加深,呈暗红色,至经期即将结束,颜色可再次变淡。

    但如果中期颜色仍然过淡,质地稀薄,应考虑虚证的可能,常见的用方有四君子汤、四物汤、六味地黄丸等。如果月经颜色偏暗甚至发黑、且有血块,多与血瘀有关,可以试试局部热敷,或用红花、艾叶泡脚。月经颜色一直鲜红也应当引起注意,这说明体内可能有热,应少吃鸡、羊等肉类,适当多吃百合、蜂蜜等清热润燥之品。临床上,月经颜色要与经期、经量等综合考量,再根据体质特点进行辨证施治。

    经期疼痛活血化瘀

    月经来潮时,经常会伴随各种身体不适,其中以疼痛最多见,比如肚子疼、腰疼等。不同疼痛位置和类型,通常也能说明一些问题。

    肚子疼是痛经的最典型表现,这多因气血不和所致,除感觉疼痛外,还会有小腹坠胀之感。每个人的疼痛阈值不同,如果觉得不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可不必担心;反之则要引起注意。中医讲,不通则痛,痛经的原理也在于此。如果有胀痛感,表明气滞;刺痛明显,多为血瘀;感觉绞痛,可能是寒凉所致的血瘀。对付痛经,中医多采取活血化瘀之方,如桃仁、红花、没药等。其中,没药由于兼有止痛作用,效果可能比前两者更好。如确认是因气滞引起,有些人可服用逍遥丸。需要提醒的是,无论是哪种情况导致的痛经,都应该先咨询中医师再对证用药,不可自己随便使用。

    另外一种常见症状是腰痛。月经期间的腰痛可能与肾虚血瘀有关。此时建议在补肾的基础上通过活血化瘀来缓解不适,例如用山楂、玫瑰等中药代茶饮。

    很多女性每到痛经时就吃止疼药来解决,这对身体很不好。痛经时,建议用生姜红糖熬水喝,并注意多休息,避免着急、生气、大怒等情绪,更不要贪凉。中药调理也应坚持一定周期,一般3个月以上才见效,不要随意中断调理。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7-19 05:05:03

    很多女性都存在月经不调的问题,虽然他是女性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女性朋友们也要引起重视,及时治疗。但是女性们可能就会开始纠结了,月经不调看中医好还是西医好呢?其实两者在治疗月经不调上各有优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月经不调吃什么中药调理好?


    月经不调吃什么中药调理

    从中医学的角度来看,月经不调与女性的肝、脾、肾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不同类型的月经不调者,所需服用的中药也不同。那么,月经不调吃什么中药调理好呢?


    从中医的角度来讲,月经不调分为八种类型,分别是气虚型、虚寒型、痰湿型、气滞血瘀型、虚热型、气血两虚型、血热型和肝郁型。


    1、气虚型。主要的症状是经血颜色淡且稀薄。


    推荐中药调理食谱:黄芪枸杞饨乌鸡


    材料:黄芪60g,枸杞20g,母鸡肉500g,葱3段,清水、盐、味精各适量。


    做法:将母鸡肉洗净后剁成块,枸杞和黄芪分别洗净,然后在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将葱段、鸡块、黄芪、枸杞一起放入锅中,炖至鸡肉熟烂后加入适量盐、味精略煮片刻,入味即可。


    服用方法:饮汤食肉,每日1剂,可佐餐,分2次,连服5天。


    2、气滞血瘀型。主要的症状就是经血颜色黑且有血块,另外比较黏腻。


    推荐中药调理食谱:益母梗米粥


    材料:鲜益母划120g,粳米50g,红糖、清水适量。


    做法:将益母划洗净切成段后置于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20分钟后去渣留汁备用。将粳米淘将,用益母草药汁煮至粥成,加入适量红糖再煮片刻即可。


    服用方法:早晨空腹食之,每日1剂,连服5天。


    3、血热型。主要症状是前期经血量多,颜色红或者紫,比较黏腻。


    推荐中药调理食谱:芩陈醋米粥


    材料:黄芩100g,陈醋250g,粳米60g,清水、冰糖各适量。


    做法:将黄芩洗净后置于陈醋中浸泡10天后,滤出焙干研为细末。将粳米淘洗干净后置于少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熬煮成粥,再加入黄芩末20g和适量冰糖略煮片刻,调匀即可。


    服用方法:每天1剂,连服5天。


    月经不调调理所食用的中药,一般都是活血化瘀,滋阴理气的药,总的来说对女性朋友是有一定的益处的,但是是药三分毒,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吃药,还要注意多休息休息,不要给自己增加过大的压力。


    引起月经不调的原因

    女性几乎都会被大姨妈困扰,来也担忧,不来也担忧,要嘛就提前,要嘛就拖后。这其实都是月经不调的症状,那么有哪些原因会引起月经不调呢?


    1、内分泌失调。这个原因最为常见,当内分泌失调时,体内的荷尔蒙分泌也发生紊乱,引起例假不规律。


    2、患有恶性肿瘤。一些女性的妇科恶性肿瘤,比如说宫颈癌等,会使女性的子宫内膜增生,引起月经失调。


    3、辐射。现在电子产品随处可见,但其辐射可能会使人体受到危害,会影响女性的内分泌,对生殖机能造成破坏,引起月经失调等。


    4、服用大量抗生素。常服用抗生素,把自身的免疫力降低了,机体的功能发生障碍,非常容易引起女性月经不调。


    5、患有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会让患者有一个大脖子,还会使女性患者的月经紊乱。甲状腺机能不正常的情况下,女性的卵巢功能就会失调,发生月经不调。


    6、肝功能障碍。肝功能时,女性的荷尔蒙分泌就会因此减慢,引起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此时就会发生不正常的出血。


    7、寒气入体。女性经期受寒后,盆腔当中的血管发生收缩,引起卵巢功能紊乱,这种情况下会引起经量过少,严重情况下会发生闭经。

  • xuzhujun728
    回复
    2023-07-19 04:04:53

    当一个女人在生完宝宝后,她的月经也会慢慢的恢复正常,不过在产后初期,产妇的身体情况要格外注意,因为有的产妇就在生完孩子后不注意自己的身体,从而导致她们出现了月经不调。那么产后初期月经不调吃什么调理?下面由小编为你解答。


    产后初期月经不调吃什么调理

    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在产后的身体是非常虚弱的,通过合理的饮食不但可以调理月经不调,还可以改善身体虚弱的情况,使身体得到了充足的营养补充,可以适量的多吃些韭菜炒羊肝,也可以适量的多吃些当归羊肉火锅。


    月经不调的病发对象是非常广泛的,在任何的年龄段都是有可能患上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可以通过正确的饮食来调理,但是对于产后的女性来讲,月经不调即是一个让人头疼的疾病,在产后的身体又比较虚弱,所以在饮食方面比其他时候更需要多加注意,那么产后月经不调吃什么好呢?


    在产后如果月经不调的话可以吃韭菜炒羊肝,主要是用到了猪油、韭菜和羊肝以及精盐,首先把韭菜切成段状备用,羊肝切成片状备用,先把羊肝用武火翻炒会儿,再加入韭菜进行翻炒,加入精盐和味精进行调味,韭菜炒羊肝可以起到调经止血以及补肾固精的作用,对于产后的月经不调、崩漏等患者是非常适用的。


    也可以适量的吃一些当归羊肉火锅,用到了羊肉片儿、粉条、海米、当归、黑木耳、菠菜以及白菜心和精盐与味精,当然还有火锅佐料,首先把当归切成片状,先煎煮成汁液,把菠菜和白菜切成丝状,黑木耳要撕碎状,先把粉条和海米放到火锅里面,当火锅汤煮沸之后就可以吃了,当归羊肉火锅有着很好的和血活血以及补中益气的作用,对于月经不调、血虚以及贫血的症状是非常适用的,当归羊肉火锅对于这些均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产后月经不调的患者除了要饮食治疗以外,还需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也是非常重要的。


    产后月经不调吃什么好呢?在产后月经不调的患者通过合理的饮食,对于月经不调可以起到调理的作用,对产后体虚的情况也有很好的改善,使身体得到充足的营养补充,可以适量的多吃一些韭菜炒羊肝或者是当归羊肉火锅等。


    痰湿型月经量少吃啥药调理

    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痰湿型体质。其实女性痰湿型体质并不少见,一般来说中医人为痰湿型体质的出现主要是体内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不畅的同时湿气滞留在体内,长时间不注意排湿进行疏导就导致痰湿内蕴,因此痰湿型女性也容易出现月经量少,月经运行不畅的问题。


    出现痰湿型病症,人就容易出现精神萎靡、疲倦乏力、懒言少语等症状表现,对于身体的健康损害是非常大的,因此一定要及时排湿,调理好痰湿型体质。那痰湿型月经量少怎么办?


    (1)药物调理


    痰湿型月经量少怎么办?痰湿型体质的女性可以多吃一些排湿祛湿效果好的药物,例如薏米、红豆等效果都是非常不错的,除此之外也可以吃一些化痰祛湿的中成药,帮助祛湿的同时还可以增强自我体质,对于抵抗疾病的侵袭,帮助调理生理周期效果也非常显著。


    (2)运动锻炼


    痰湿型月经量少怎么办?我们知道一个人假如缺乏运动的话,体内新陈代谢会变得特别缓慢,除了容易堆积脂肪脂肪也容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因此对于痰湿的女性朋友来说,积极锻炼身体,能够帮助血液循环,对于治疗月经排血不畅,月经量少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以上就是痰湿型月经量少怎么办的相关内容介绍。痰湿型体质不仅会导致月经量少的问题,也会导致女性体型发胖以及脸部爆痘等诸多不良反应,因此假如出现痰湿问题,女性一定要及时做好调理措施,帮助恢复身体健康。

痰湿型月经严重吗

春季孕妇痰湿体质如何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