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热犯肺属于什么疾病
风热犯肺属于什么疾病
最佳回答
对于风热犯肺来说,在中医来讲属于风热感冒,风热犯肺可以出现,发热鼻塞,流黄色,粘稠鼻涕,咳嗽吐黄色粘稠痰,同时还会伴有咽喉疼痛,口干舌燥等一些表现症状,可以选择蒲地蓝口服液,金银花颗粒,配合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对症处理,效果比较好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根河-李**
回复
-
平淡之
回复你好,中医藏象学说认为,肺主皮毛,肺经有病,可以从皮毛上有所表现.肺经风热,即风热病变表现在肺经的一组临床症状,治当疏风清热宣肺等.肺经湿热也会导致,西医认为多是由于体内雄性激素分泌亢进导致的,一般可以清湿热治疗.所以可以用点防风通圣丸和雌激素补充等,一般就会好转,但要注意饮食清淡是关键.不然极容易复发
-
平淡之
回复肺热又称风温肺热、肺炎、肺炎喘嗽等。多见于西医的肺部急性炎症病变。
1、肺热病因
肺热临床以发热、咳嗽、烦渴、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或脓血相兼为主要症状。属热症,小儿多见。
2、临床表现
临床以发热、咳嗽、烦渴、胸痛、咯痰量多,气味腥臭,或脓血相兼为主要症状。属热症,小儿多见。
3、肺热类型
肺热共分八种类型,包括:风热犯肺、表寒肺热、肺热炽盛、肺燥肠闭、痰热互结、热闭心神、正虚邪恋、邪陷正脱
扩展资料
肺热,可以通过食补调理。清心润肺的食物有:
1、银耳
银耳比雪梨更适合体寒者养肺,银耳有“菌中之冠”的美称。性平,味甘、淡、无毒。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同为白色食物,银耳性更温润,比雪梨更适合体寒或肠胃不好的人,同时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当然,也可与雪梨同炖成银耳雪梨汤。
2、山药
山药含大量淀粉和蛋白质,还有维生素、脂肪、胆碱等成分,它还含一种多糖蛋白质的混合物“黏蛋白”,对人体具有特殊的保健作用,补脾养胃、补肺益肾。每日来碗山药薏米粥,对男女均有补肺的功能。
3、白萝卜
白萝卜中“芥子油”可以止咳化痰。白萝卜含葡萄糖、蔗糖、果糖、维生素C、莱菔甙等。其中的芥子油、淀粉酶和粗纤维,具有促进消化,增强食欲和止咳化痰的作用。例如牛奶炖萝卜汤就是很好的滋补清肺佳品。
参考资料来源
-肺热
-人民网-肺热吃什么好?
-
李雲松
回复目录1拼音2英文参考3定义4实喘·风热犯肺证的症状5证候分析6实喘·风热犯肺证的治疗 6.1治法6.2针灸治疗风热犯肺型喘证 7关于实喘8关于喘证9参考资料附:1治疗实喘·风热犯肺证的穴位 1拼音
shí chuǎn ·fēng rè fàn fèi zhèng
2英文参考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windheat invading lu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定义实喘·风热犯肺证(excessive dyspnea with syndrome of windheat invading lung[1])是指风热侵肺,以喘促,胸闷,短气,发热,微恶风寒,或身痛,咽痛,咳嗽,气喘,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等为常见症的实喘证候[2]。
4实喘·风热犯肺证的症状喘促气粗,咳嗽痰黄而稠,心胸烦闷,口干而渴,可伴有发热恶风,舌边红,苔薄黄,脉浮数[3]。
5证候分析实喘·风热犯肺证患者风热犯肺,热盛气壅,肺气急迫,故喘促气粗。热灼津液,则咳嗽痰黄而稠粘,口干而渴。痰热内扰,故心胸烦闷。发热恶风为风热犯表所致。舌脉为风热之象。[3]
6实喘·风热犯肺证的治疗6.1治法清热解表,宣肺平喘[3]。
6.2针灸治疗风热犯肺型喘证[3]
选穴:以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穴为主。取合谷、大椎、丰隆、膻中、中府、孔最。
随证配穴:喘甚者,加肺俞、云门。
刺灸方法:针用泻法,大椎并可用拔罐法。
方义:合谷、大椎疏表解热。中府、孔最肃肺平喘。丰隆化痰止咳。膻中降气平喘。
7关于实喘实喘(dyspnea of excess [4]、excessive dyspnea[1])为病证名[5]。是指辨证为实证的喘病[1][4]。包括实喘·风寒袭肺证、实喘·外寒内热证、实喘·燥热伤肺证、实喘·痰湿蕴肺证、实喘·风热犯肺证、实喘·痰热壅肺证、实喘·外寒内饮证等。
8关于喘证喘证为证名。简称喘,亦名喘逆、喘促、喘息。以呼吸急促为临床主症,其发病与肺肾关系密切,盖“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肺主出气,肾主纳气,阴阳相交,呼吸乃和。若出纳升降失常,斯喘作焉。”(见《类证治裁·喘证论治》)。喘证颇多危急病情,须辨证精确,治疗及时。
喘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为特征。严重者每致喘脱。为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以及久病体虚所致。其病主要在于肺、肾,亦与肝、脾等脏有关。[6]
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他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出现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等症状的病证。一般来说,邪气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者为虚喘。[3]
喘证大要分为实喘与虚喘两大类,实喘为邪气壅肺,气失宣降,治予祛邪利气[6]。实喘的基本病理属于“清浊相干,气乱于肺。”(见《黄帝内经灵枢·五乱》)如外感六淫,水饮痰浊壅阻于肺,使肺气失于宣降,此为实喘。禀赋虚弱或元气亏损,使“肺主气”的功能明显削弱,以致肾不纳气,治予培补摄纳[6]。
实喘以祛除病邪为大法,虚喘当补元摄纳为主。不少患者,久病喘证,元气已损,兼有病邪(痰浊、水饮、气壅)者,属于虚实夹杂之证,治宜兼用扶正与祛邪二法,通常在发病时,先以祛邪为主;邪去大半,则以扶正法为主。喘证发作,每兼咳嗽,亦须喘、咳同治。如喘而声高气粗,喉中痰鸣,声如拽锯者,称之为哮喘,简称为哮。除药物治疗外,亦可配合针、灸、外治和药物穴位电离子透入法。至于虚喘、实喘,又可因为病因、证候、体质等不同情况而分为多种证型。
喘证可见于多种急、慢性疾病的过程中。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为此必要时需结合辨病,与有关病篇互参,以便全面分析疾病的特点,并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6]
现代医学的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心肺功能不全等病,在发生呼吸困难时,可参照治疗。[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