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宝宝阴虚怎么调理
1岁宝宝阴虚怎么调理
最佳回答
一岁的宝宝出现阴虚,首先是让宝宝多喝温水,补充水分,还可以让宝宝多喝一些偏良性的水果汁,蔬菜汁,或者是吃一些水果泥、蔬菜泥,在主食上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小米百合粥,小米雪梨粥等等,主要是不能吃热性的食物。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艾江
回复
-
松柏友
回复胃强脾弱的婴儿一般会有“ 经常会产生饿意”、“体型较胖”、“大便粘滞 ”等现象,这个时候家长就应该对症下药了,以下通过两方面来调理。
胃和脾是一起工作,胃太强,就给脾太大的压力,所以首先要 降胃火 ,可以给婴儿喝一点 竹茹水 ,竹茹水效果非常好,每天给宝宝喝一碗,慢慢调理,这样就会把胃火降下来了;也可以喝点 豆腐水 ,同样,每天都要喝,也可以和竹茹水一起喝,这样效果更好,但是量不要太大,每天一碗就够了,如果喝完有不适,就立刻停止,以便引起不良反应。
其次就是 补脾 ,补脾最好的方法就是 吃山药 ,山药有一定的药性作用,对补脾有很大的作用,可以将山药切碎,然后放入锅中熬制,等把山药煮烂了以后,成为汤里面的一部分,即可关火,待凉了以后便可让宝宝食用;也可以多吃 南瓜粥 和 小米粥 ,都是非常好的。最后宝宝饮食一定不要喂太饱, 七分饱足矣,少食多餐,素材肉食一起 。
辅食可以将胃火补脾,但是妈妈们也要注意宝宝平时的作息时间,因为宝宝各种器官组织还没有完全发育,不要让宝宝一直保持精神状态,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因为睡觉的时候才是宝宝成长发育的好时候,才会 健康 成长。
胃强脾弱孩子的饮食如下:
【饮食】
1.不要吃太饱,1岁后、7岁前的小儿,晚餐后不要再进食。2.吃热而软的饮食中医认为“五谷养胃”,粮食对于肠胃最有好处。同时要注意主食与辅食的比例。一般来说,小儿胃炎的饮食宜热宜软。热指小儿吃进去的食物要温热,禁忌冰镇食品,冷牛奶、冷水果就不适宜。有的小儿吃饭时间过长,造成饮食冰凉也不适宜。软指食物的质地要松软,易于消化吸收。不吃油炸食品和过于粗糙的食物,如炸鸡腿、油爆虾以及芹菜、笋、咸菜等硬而难消化的食品。腌制食品也会损伤胃黏膜。 一般来讲,鱼、蛋、牛奶、香菇、蘑菇、豆腐、鲜嫩蔬菜、瘦肉、童子鸡、鸽子、鹌鹑等食物可经常食用。 3.多吃健脾益气、醒脾开胃消食的食品,如粳米、籼米、锅巴(焦锅)、薏米、熟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葡萄、红枣、胡萝卜、马铃薯、香菇等。每次选用1-4味煲汤或煲粥。 4.戒掉零食,尽可能不吃。米气养人,必须保证主食。早餐一定要吃温热的食物。一天保证最少一顿米饭,两顿最好。精制的米粉面条少吃或不吃。自制的面条可吃。 5.忌食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黄瓜、冬瓜、茄子、空心菜、芹菜、苋莱、茭白、莴笋、金针菜、柿子、香蕉、梨、西瓜、绿豆等。
【食疗】
山药扁豆糕:鲜山药200克、扁豆50克、陈皮3克、红枣肉500克。将山药去皮切成薄片,再将枣肉切碎,共合均匀后蒸糕,做早餐食之,每次50~100克。 莲子山药粥:莲子30克,山药80克,粳米50克。将莲子去心,与山药、粳米、水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瘦、食欲不振的脾胃虚弱患儿。 红枣小米粥:红枣10个,小米30克,先将小米清洗后,放入锅内用小火炒至略黄,然后加红枣及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后再改用小火熬成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消化不良伴有厌食的脾胃虚弱患儿。 麦冬沙参扁豆粥:沙参、麦冬各10克,扁豆15克,粳米50克。将沙参、麦冬加水煮20分钟取汁,用此汁液与粳米、扁豆共煮粥食用。此方适用于手足心热、大便干的脾胃虚弱患儿。 山楂粥:做法:取适量的山楂(约20克)、米(30克)共煮粥,煮的过程中可加入三两片薄姜。粥成后加些许糖即可。具有健脾消食之功。
刚出生的宝宝脾胃比较虚弱,一定得细心照料。脾和胃又是相互的,常常相互影响而出现脾胃不和比如小孩常常出现的积食,可以引起脾胃虚弱,脾胃虚弱的又会引起小孩反复积食。该怎么调理通常宝宝出现最多的问题,一个是积食,一个是脾阴虚,一个是脾阳虚。
而积食和脾虚常常是相互影响,调理的时候经常要两者兼顾。宝宝如果出现脾胃虚弱,基本两个原因,一个是先天体质不佳;另一个就是喂养不当造成的。喂的太多积食引起脾虚;或是多吃肉类伤了脾阴,或是吃寒凉,久之脾阳受损。
1.积食的表现和调理方法积食表现:最明显的一点就是舌苔变厚,看舌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妈妈是最好的观察者,每天看一下宝宝的舌苔,如果舌苔跟前几天比有变化了,变的厚了,尤其是舌苔中间厚,往往就是积食了;小婴儿还可能出现吐奶瓣/肚子胀,吃奶的次数变少了,胃口没有之前好了,大便都是酸臭味的,大便里可能也会有奶瓣;大一点的小孩可能会出现嗳气,右侧的脸颊有点红红的,还有的小孩子会表现出喉咙疼痛,扁桃体发炎。
调理方法:减少辅食,吃奶的宝宝暂时以奶为主,停掉一切辅食;大儿童则减少吃的2-3天,不吃肉类,饮食清淡,以吃米粥为主,也可以煮点白萝卜,萝卜也是消积食的;还可以买点鸡内金研粉末蒸饭吃。
2.脾阴虚的表现和调理方法脾阴虚表现:手心脚心热,晚上睡觉出汗,口干,烦躁,特别爱动,下眼袋比较大,发红,发紫;嘴唇鲜红,舌质红,苔少甚至无苔,地图舌。
调理方法:管住宝宝的嘴,少吃肉、零食、油炸辛辣,食疗上可以吃山药莲子粥、小米粥,煮山药水喝记得买正宗的淮山药,如果伴有积食的症状,或者近期宝宝吃的有点多,可以先消后补。
3.脾阳虚的表现和调理方法脾阳虚表现:怕冷,容易感冒受寒;一动就出汗,气喘,少气懒言,不爱说话,大便一般偏稀,不成形,舌淡白有齿痕,苔白。
调理方法:少吃寒凉水果、寒凉、冰淇淋等,少吹空调。食疗上可以煮点生姜红枣粥、八珍糕,吃温性的食物为主。如果伴有积食的症状,或者近期宝宝吃的有点多,可以先消后补。如果病情比较重的,或是自行不能判断或是调理不见好的建议找中医师当面看后开方子调理。
脾胃在人身体中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并且时刻影响着宝宝的 健康 ,所以可以说宝宝脾胃好身体就好,可是脾胃虚弱如果宝宝积食了就会影响宝宝的发育,因此脾胃虚弱的宝宝一定要及时调理,那么婴儿胃强脾虚吃什么?
首先,婴儿的脾胃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宝妈给宝宝喂食时,如果不注意就可能让宝宝积食了,而这个时候需要多给宝宝喝水,因为饮水能够帮助宝宝消化掉食物,还能够促使宝宝体内分泌出足够的消化液,避免或者减少消化不良的情况。
其次,如果宝宝脾胃能够添加辅食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吃一些红枣小米粥,因为小米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另外可以给宝宝多吃一些蔬菜,尤其是吃一些胡萝卜,不仅能够润肠通便、还能够健脾,因此对宝宝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最后,胃强脾虚的宝宝平时饮食一定要清淡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需要禁止,另外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不要让宝宝吃太多,或者一次性让宝宝吃太杂,需要一点一点的根据宝宝的情况添加,直到宝宝的肠胃能够适应添加的食物。
第一步,胃强脾弱的宝宝平时不要吃太硬的食物,这一点必须要清楚,比如太硬的馒头等等,不建议宝宝吃。
第二步,胃强脾弱的宝宝平时可以经常喝一点粥,特别是小米粥,对于宝宝的脾胃恢复很有帮助。
第三步,胃强脾弱的宝宝平时不要吃湿气比较大的食物,比如大米粥等等,这些食物不要给自己的宝宝吃。
第四步,胃强脾弱的宝宝平时不要吃太油腻的食物,比如油炸食物或者烧烤等等,都不要让自己的宝宝吃。
第五步,胃强脾弱的宝宝平时不要吃太凉的食物,比如雪糕冰淇淋等等,还有凉水等等。凉饭也不要吃。
第六步,胃强脾弱的宝宝平时可以经常喝一点奶粉,建议吃一点鸡蛋黄,都是挺好的,最好使用土鸡蛋。
大家可能认为流口水这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但是我们今天分享这个案例,主要了解背后的病机是怎么样的。来看案例。主诉:男孩2岁2个月,从6个月至今一直口水不断,每天不停要吃的;主要想解决流口水的问题和调理脾虚胃强的问题。大便:近来一直都是一天一次,大部分成型;偶尔吃多了就会比较干燥,两天一次,偶尔会肛门出一点血;偶尔也会前干后稀;颜色大部分偏黄,如果偏干燥就有点发黑;这二天不臭,但是大便只要干燥就会有点臭;感觉容易积食,一积食就干燥不容易便便,但是基本都能至少二天一次。二个月前开始每天大便的时间有点偏晚,都要吃过晚饭后才会有便意。大便不断地变化,虽然是各种变化,但看到的是有津液是匮乏的,没有足够的津液去推动消化,排泄。这个可以理解为虚,脾胃动能不足。冷热:一直都不愿意盖被子穿袜子,有时裤子也不愿意穿就想光着。这是夏天的案例,表面看来好像是热,但是根本是脾胃不能温化水饮为津液。也是脾胃不足的表现。小便:食欲:自从半年前知道他脾虚,就一直调整他的饮食,主要饮食都是蔬菜粥蔬菜面,素食为主,很少吃肉,水果也很少,偶尔二天一次,吃苹果、葡萄、李子、桃。从早到晚要吃东西,不知道饱,平时的零食都是自己做的发面饼,这样可以吃的慢一点;这个月开始晚上睡前一小时喝米汤,早上6-7点喝150ml奶;白天三顿饭;排除孩子没有吃饱的情况,饥不择食,多是因为身体里有邪热。睡眠:每天中午都要睡,最近中午要睡2-3个小时,怎么叫都不醒,晚上又老是不睡,最近一两周都是10点多才哄睡着。自从喝了米汤后基本可以一觉到早上6点,中间偶尔翻身或叫两声,比以前好多了。叫不醒不是很正常,其实就是阖的能力不够,也是一个虚的表现。出汗:因为住在巴拿马,一年四季都是夏天。最近两周出汗比较多,特别是脖子后面,睡觉爱出汗,脖子后面和背出汗多。晚上睡觉出汗多,特别后脖子,后背,那么就明白为什么会尿黄少温度:手心温度不烫不凉,脚心有一点点凉,可能是老爱光脚踩地,睡觉时脚的温度还好;肚子也有一点点凉。脚凉但是还爱光脚,这也是燥的表现;肚子凉,中焦的气血明显是不足的。喝水不爱喝水,喝温热水或常温水。如果说津液匮乏,燥热,应该是爱喝水才对。但是不爱喝水,这个是因为脾胃转化水的能力不足,喝下去不但不能补津液,还会成为水饮。所以这个孩子流口水我们就能理解了。这是一个虚证,也是一个寒证,这个证据是对体质的一个体现。其它:睡觉有时眼睛闭不严有缝,睡觉不流口水,一清醒就开始流口水,现在一说话流口水流的更多。睡觉露睛,意思是身体里的气血不足以关上眼睛,就像特别旧的出租车的门,即便关上了,也感觉那个密闭性不好,框里哐当的。这是一个虚证。流口水,也是水液运化能力差的表现,是虚证。总体看来是一个有寒有热的情况。案例整体是一个寒多热少的一个太阴阳明病。结合起来就是属太阴的一个病。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都是百分之多少衬托百分之多少的一种情况。一提到里虚寒,很多人以为就不能同时现实热,这是不对的。这是我们辩证的一个思路,不能固定化,不能有那种思维模式。这个案例里的流口水是一个太阴水饮的问题。虚寒水饮上逆,上焦不得化。因此水饮上逆了之后,就表现为口水多。如果水饮再往上,大人可能就会头晕目眩耳鸣,表现在胸口可能就是心脏的症状。就是中焦虚寒不治水。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脾胃的能力不足,不能把水转化成津液,提供给各个脏腑使用。这个水饮就会上来,然后出现了口水多的这样子的一个症状。他的太阴水饮的问题表现在上焦,大便容易干燥,变形。如果是在下焦,可能是大便的长期稀软不成形,也可能是小便的多,清长,频数的问题。为什么他会一直狂吃东西呢?当体内的废水多了,有用的津液会变少的。当有用的水(津液)少了,就会表现食欲亢奋,因为身体还在试图为自己通过食物来生化津液,要自救,但是又吸收不了,然后就会一直要吃。所以整体的思路是补足中焦和下焦。让中焦自己有能力去转化这个水饮,排泄这个水饮。中焦足了,津液也会相应生出,这个热也就没有了。最后给的建议就是理中丸加六味地黄丸,成人一半量,一天三次。艾灸中脘和涌泉,一天两次。饮食是反馈式喂养。吃一些米面的制品,最好是可以咀嚼的,比如新疆的馕,或者北方的烤馍片,一方面是好消化,一方面是有饱足感,咀嚼的过程也是锻炼脾胃的过程。用药反馈: 妈妈说反馈吃了七八天理中丸,控制饮食,口水基本没了,偶尔几滴。妈妈们的疑惑 问:这个案例用附子理中丸可以吗?附子理中丸是要有少阴证据在里面的,和理中丸不一样的。附子理中丸温阳的力度更大一些。
如果能吃能睡能拉,精神不错,胃强脾弱可以认为是一种身体的性格,不一定是病态。
除了严重的胃强脾弱需要中医中药帮助外,大多数小孩子的胃强脾弱能自行得到改善。小孩子脾胃功能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一个阶段,消化吸收功能还在完善,随着身体的成长逐渐改善是很有可能的。
自己调理的方向,一是饮食,二是运动。
最需要的是食物是:要能咀嚼但又好消化。咀嚼的过程一是帮助孩子增强饱腹感,一是增加津液的分泌。主食比如米饭包子面条,烧饼,馒头干,蔬菜瓜果也煮得软绵易消化些。每一餐主食吃多些,瓜果肉蛋水果大的方向肯定是要少,具体每个孩子能接受的量,可以用反馈式喂养方法给。
适量运动,可以帮助消化以及加速循环排除体内毒素。
首先,婴儿的脾胃还没有发育完善,所以宝妈给宝宝喂食时,如果不注意就可能让宝宝积食了,而这个时候需要多给宝宝喝水,因为饮水能够帮助宝宝消化掉食物,还能够促使宝宝体内分泌出足够的消化液,避免或者减少消化不良的情况。
其次,如果宝宝脾胃能够添加辅食的时候可以给宝宝吃一些红枣小米粥,因为小米是很好的养胃食物。另外可以给宝宝多吃一些蔬菜,尤其是吃一些胡萝卜,不仅能够润肠通便、还能够健脾,因此对宝宝的身体有很大的好处。
最后,胃强脾虚的宝宝平时饮食一定要清淡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需要禁止,另外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时候不要让宝宝吃太多,或者一次性让宝宝吃太杂,需要一点一点的根据宝宝的情况添加,直到宝宝的肠胃能够适应添加的食物。
可以给婴儿喝一点 竹茹水 ,竹茹水效果非常好,每天给宝宝喝一碗,慢慢调理,这样就会把胃火降下来了
-
艾江
回复根据感冒类型,可分为风寒,风热,流行感冒.另外还有夏季感受暑湿引起的暑湿感冒,及体虚感受上述病邪引起的体虚感冒等几大类型.中医的治疗原则是针对引起感冒的不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疏表清热解毒,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但在缓解症状方面有时不如西药见效快.西药对感冒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防止继发感染,见效较快,缺点是大多对病毒无治疗作用和消炎作用.另外各种西药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意见建议:
感冒初起可多喝水,葱白汤(葱白3-4段+2-3片生姜,可加点小儿专用蜂蜜),萝卜汤和富含维C的水果.鼻塞的话可用姜末炒干,睡前包在脚心.小宝宝鼻塞用KARVOL清鼻塞药水,滴在枕头或手帕上.有轻微发热的话可服用泰瑞宁牛磺酸颗粒.肛温超过38度,应去医院检查血常规.看是否有细菌性感染.如血象检查无细菌性感染,则不宜用抗生素,只用抗病毒中成药即可.如血象检查有细菌性感染,则用抗病毒中成药同时用抗生素.肛温超过39.5度,应同时用降温药,并使用物理降温手段.感冒尽量使用中药.有炎症时可使用西药,发高烧(一般为39.5度以上)时也要使用西药降温.
(1)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咽干而痛,扁桃体红肿疼痛,鼻塞,流涕色黄,咯痰黄稠,口渴想喝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药方:珠珀猴枣散,小儿金丹片,王氏保赤丸,小儿感冒颗粒(同仁堂),小儿宝泰康,板蓝根,小儿速效感冒冲剂,小儿感冒解毒灵颗粒,库克
(2)流感:症状见风热感冒.药方:双黄连口服液(1岁以下的宝宝1/3支,一天3次,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1/2支,一天3次,3岁以上就可以1支,一天3支.),鸿泰牌小儿感冒颗粒(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湖北午时制药),强生出的艾畅滴剂,健儿清解液
(3)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身,关节疼痛明显,鼻塞,流清鼻涕,咳嗽声重,咯痰清稀,口不渴,舌不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药方:保婴丹(香港余仁生),小儿感冒茶,小柴胡,清宣止咳颗粒
(4)暑湿感冒: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身热不畅,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肠鸣腹泻,舌苔黄腻.药方:可选藿香正气软胶囊,霍香正气水,午时茶颗粒冲剂,广东凉茶
生活护理:
小儿咳嗽用药应注意:
(1)在疾病的初期,特别是痰不易咳出时,勿滥用止咳药,否则痰会阻塞在呼吸道内,痰内的细菌得到繁殖机会,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2)不适当的使用止咳药也会掩盖病情.
(3)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当过频的咳嗽影响孩子的睡眠,甚至引起支气管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时,可以适当应用止咳药,若痰量多不易咳出,同时要用抗菌及化痰的药;雪梨酒:雪梨五百克,白酒一千克.将梨洗净去皮,核,切成五毫米见方的小块,放入酒坛内,加入白酒,加盖,密封,每隔二日搅拌一次,浸泡七日即成.随量饮之.生津润燥,清热化痰.主治烦渴,咳嗽,痰热惊狂,噎嗝,便秘等症.
生活护理:
将鸡脯肉剁细成鸡肉糜,加生抽,花生油,料酒,胡椒粉,嫩肉粉,姜丝拌匀,腌好备用;煮一锅白粥,煲粥时可放少许干虾仁,待粥快成时加入白果继续煮10分钟,再放入鸡肉糜煮熟,起锅加适量盐,香油,撒上葱花即可.平时可以给孩子用百合冰糖煎水饮服,还可以给她煮百合粥吃.注意保暖,平时多喝水.可以先给她吃“清金理嗽丸”,是蜜丸,每次给她吃1丸,一天吃2次.
-
艾江
回复孩子脾虚,就得给孩子补脾。要补脾,首先得先分出阴阳来。
首先,脾阴是明代名医缪希雍提出来的,被清代名医叶天士大力提倡但这个说法现在没多少人提了,也基本上不会用了。不过我发现,现在的孩子恰恰是脾阴不足的多。
为什么现在脾阴不足的孩子这么多?前面已经讲过,因为现在伤脾阴的东西太多了。很多孩子,吃肉、零食不加控制,有的孩子甚至一口蔬菜都不吃,还有家长的不良情绪潜移默化到孩子身上的影响,等等。严格地说,出现这样的事情是家长的问题,管教无方、不知利害。
脾阴虚症状
①手脚心热、心烦、夜里盗汗、眼睛干、口干、喜冷饮,脉搏跳得快、下眼袋大且微微发红、嘴唇鲜红。
②舌头往往瘦小,颜色鲜红,舌苔薄或者没有舌苔。
③吃完饭后肚子会鼓起来,半天下不去,大便干燥。
④特别爱动,几乎没有静下来的时候,让人觉得他像火一样,不断地在燃烧。
简单来讲,脾阴虚可以根据孩子嘴唇颜色、舌头颜色和眼袋颜色来判断就行了。因为脾的虚损一定会在三个部位反映。
简单的判断脾阴虚方法
一、嘴唇
因为嘴唇对应脾——“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家长们可以观察,和其他孩子站在一起,如果你的孩子嘴唇是鲜红鲜红的,一定是体内有热。
二、舌头
怎么看?和别的孩子比,如果你的孩子舌苔很薄、舌头很红,一定是脾阴虚。
三、眼袋
眼袋在中医里叫“肉轮”,对应的是脾胃。所以脾虚的人,下眼袋会大,脾阴虚就会眼袋发红,甚至发紫,颜色发深。家长学会这几点,就能基本判断孩子是不是脾阴虚。
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个给孩子补脾阴的小方子。
脾阴虚食疗方(6岁孩子为例)
配方:
怀山药、莲子肉、薏苡仁、麦冬、沙参、生地。以六岁的小朋友为例,这个方子的分量是:怀山药、莲子肉、薏苡仁各 9克,麦冬、沙参、生地各 6克,冰糖一块。
做法:
把这些药放入锅里,加入四杯水,用大火煎煮,开锅后用小火煎半个小时。大约剩下两杯左右的药汁,把药汁滤出,放入一块冰糖,放凉。
叮嘱:
1、这道汤喝起来甜甜的,孩子很喜欢,可以像饮料一样随时服用。一天服用一帖即可,连续服用一至两个星期。感冒后滋补脾阴的话,五帖就够了。
2、大人脾阴不足,口干舌燥、舌头红、眼睛干、手心热,喝这个饮料也挺好的。
这个方子里的山药是补脾阴的,色白润肺,味甘入脾,还有补肾的作用;
莲子肉是补脾的,熬的时候,最好捣碎。整个熬的话,二十多分钟都不会熬烂。捣碎后,药性就会散发出来。
莲子肉里边的莲子心最好去掉,因为它是泄心火的,补脾一般是用莲子肉;
薏仁是祛湿的;
麦冬和沙参完全是滋阴生津液的。
对于这个小方子,家长可以找附近的中医根据孩子的体质具体分析一下,然后做出增减,这样效果会更好。
注意,脾阴不足的孩子,家长注意要尽量少给他吃辛辣的食物。在中医里,热性的肉类对养阴不利,现在,又有了饲料的添加问题,所以肉类也要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