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孕期阴虚怎么调理

时间: 阅读:6659

孕期阴虚怎么调理


最佳回答

溪黄草

溪黄草

2023-07-18 21:08:03

孕期出现阴虚状况,建议在平常的饮食中去进行调理和改善,另外如果在孕期出现这些症状比较明显或产生其他不良变化的话,需要您去结合妇产科医生的意见,合理使用药物的方式来进行治疗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李雲松
    回复
    2023-07-19 00:00:33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19 00:00:33

    肾为先天之本,好好养肾,能帮助怀孕时,强健胎儿的体质,产后也能避免提早衰老,并协助母体的健康与恢复。怀孕期间,若妈妈有掉发、腰酸、骨骼酸痛或膝关节无法承重而疲软的不适症状,绝大多数与肾气不足有关。

    孕期肾气不足症状
    怀孕期间,因为胎儿属纯阳之体,孕妈咪体质会偏热,而因为胎儿长大会出现脾胃受压迫之感,但若体质正常的孕妈咪,除了感到轻微燥热与脾胃受压迫外,妊娠并不会造成额外的不适症状;

    而若孕前即有体质偏颇的倾向,不同孕妈咪的体质状况,在孕期表现出来的症状也不一样,现代孕妇表现出来的体质多为阴虚、痰湿和湿热,谢岳峰医师解释,这与现代的生活习惯与饮食有关,

    例如:女性太早有性生活、多次的人工流产导致肾阴亏损;嗜食肥甘,如:大量动物性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增加,但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摄入减少,进而导致营养过剩、脂肪堆积、痰湿内生;

    以及气候变暖,天以常火,人心应之而容易浮躁,导致人常处于一种阳盛火旺的状态,若于孕期调理不当,潜在的病理因素就可能导致妊娠病的发生。

    阴虚体质:孕后血下聚以养胎,阴血不足而生内热,则可见阴道出血、腹痛欲坠,或造成胎漏、胎动不安;阴血虚不足以养肝,肝阳偏亢则见晕眩、癫痫;阴虚内热灼伤肺阴,则致咳嗽等。

    湿热体质:湿热下注膀胱,湿热蕴结,气化不利,故出现妊娠大小便疼痛的状况。

    阳虚体质:主要为脾阳虚不能制水,水湿蓄于子宫,而导致羊水过多;脾阳虚不能敷布,津液反聚为湿,水湿停聚,流于四末,泛于肌肤,则导致孕期水肿。

    气虚体质:卫表不固,易发感冒。

    血虚体质:精血亏虚,加上阴血下注养胎,容易引发晕眩。孕妇若为痰湿体质,则湿阻气道,胃气上逆,则会引发孕吐。
    孕期肾气不足调理
    体质虽然与先天因素有关,且无法超越先天限制,但仍非一成不变,个人作息、饮食、运动与情绪,都会对体质的阴阳、气血变化造成影响,因此透过调养,可帮助维持平衡的体质状况。

    妊娠期间,运用中医方法矫正孕妇体质,就是尝试调和孕妈咪的阴阳与气血,帮助体质强健,以达到预防、减少孕期症状发生的目的。

    气虚的孕妇:经辩证后,经常服用玉屏风散,能增强固表卫外功能(体表防卫加强),达到预防感冒的目的。

    阴虚的孕妇:时常腰酸者,经辩证后,给予寿胎丸与二至丸,用以滋阴、益肾与安胎,可预防先兆流产。

    阴虚肝旺体质的孕妇:经辩证后,应用一贯煎加味或杞菊地黄丸加味,以利滋阴潜阳,补水灭火,可防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即妊娠晕眩或妊娠癫痫)。

    脾胃虚弱或损伤脾阳而不能运化水湿而为水肿的阳虚孕妇:给予白术散,治以健脾利水,可有效治疗妊娠水肿,避免或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情绪失调、所愿不遂而致肝失调达、肝郁气滞,进而出现抑郁焦虑、烦躁易怒的气郁质孕妇:可给予逍遥散疏肝理气,用于防治妊娠期抑郁症。

    谢岳峰医师表示,孕妈咪除了体质因素之外,如果过于疲劳或压力大等,也都可能影响肾气的状态;所以建议孕期要尽可能放松心情,多补充含肾气食物(如:核桃、山药与黑色食物等)。
    孕期肾气不足吃什么好
    山药:可以补肾,且对于肺和脾也有明显的补益效果,孕前吃养身,孕后则可养胎。

    核桃:核桃可以延缓肾精的消耗,持续吃核桃,可延缓老年普遍出现的头发、牙齿或眼睛问题。

    枸杞子:补益肾精名方「五子衍宗丸」中,枸杞是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

    动植物的种子:主要指各种豆类及禽类的蛋,可帮助精子与卵子维持较好的品质。

  • 宁吉儿
    回复
    2023-07-18 23:23:23

    请遵照医嘱用药,维E,和叶酸都是孕妇必须补充的。

    怀孕期间心跳加快
    1、休息,减少活动
    2、不要摸肚子,尤其有宫缩更不能摸肚子胎教,总之减少对子宫或胎儿的刺激
    3、实在不行出现临产征兆要去医院
    4、保胎药和保胎的针确实都有副作用,一般都是松弛肌肉,会抑制胎儿呼吸,万不得已也得用,两不利取其害小吧。

    正确使用保胎药

    育龄妇女中,习惯性流产者并不少见,如何保胎是她们十分关心的。习惯性流产多数在怀孕后12周以内发生,所以,医生对有流产史的妇女,根据她过去发生流产的时间,提前使用佑胎药进行预防。只要用药时间安排得当,多能获得预期的效果。目前常采用口服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的方法,每次4毫克,每日1-2次。用药要一直持续到上次出现流产孕期之后的2周,中途不能停药。另外,可以肌肉注射黄体酮,每次10毫克,每日1次,加服维生素E胶丸,每次20毫克,每日3次。孕妇如果精神负担较重、情绪比较紧张,可以有选择地短期给予小剂量的镇静剂,如氯氮卓(利眠宁)、地西泮(安定)等,服药时间不宜长。孕期使用孕激素,能弛缓子宫平滑肌,并能降低子宫对垂体后叶素与缩宫素(催产素)的敏感性,较大剂量的孕激素能抑制子宫平滑肌的活动,使子宫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以达到安胎的目的。孕激素用于防止先兆流产的效果比习惯性流产要好。

    有习惯性流产史的孕妇,发生流产以后,不宜马上怀孕,最好间隔1年以上,让子宫获得较好的修整与休息。再次怀孕后,除按时应用保胎药物外,还要避免体力劳动,注意卧床休息,暂停夫妻性生活。这些措施对于防止再度流产非常必要。

    中医认为习惯性流产是气虚肾亏所致,在治疗上常选用补气固肾的药物,中药保胎的方剂甚多,常常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辨证施治,常用方剂之一主要由菟丝子15克、桑寄生30克、补骨脂9克组成,每日煎服1剂,可分2次服用,但煎剂长期应用不太方便。中成药寿胎丸,由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等组成,坚持服用,效果尚佳。中药保胎的验方颇多,许多专攻妇科的名老中医都有自己的“绝招”,可以求其诊治。孕妇自选中药保胎不可取,也不可靠,更不能拿别人的药方套用。

    孕妇不能滥用保胎药保胎,如因病情需要使用保胎药时,应注意用药指征,有针对性的用药,并注意使用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正确使用保胎药。在妊娠时期常用保胎药的指征是”流产”。按临床经过将流产分为习惯性流产、先兆流产、难免流产、完全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感染流产等7种。其中使用保胎药指征的有先兆流产和习惯性流产两种,因为其它流产已不能继续保胎。
    先兆流产:特点是,停经后出现少量的阴道出血,少于月经量,无血块,伴有下腹轻微胀痛或无腹痛,早孕反应仍存在。妇科检查子宫颈口未开大,未破膜,子宫大小与停经月份相等,尿妊娠试验阳性。如果胚胎正常,经使用保胎药治疗,可继续妊娠。常用的药物有”黄体酮”,用法是每次20毫克,每日深层肌肉注射1—2次,用到出血停止后一周左右再停药;”维生素E”,每次10—20毫克,每日3次口服,还可选用具有固肾安胎作用的中药,如”寿胎丸”,每次一丸,日服2次。

    习惯性流产:是指自然注产生3次以上者。流产经过根据妊娠时间的长短,与其它一般流产相同。怀孕后为防止再发生流产,可用”维生素E”,每次10—20毫克,日服3次;”黄体酮”每次深层肌肉注射10—20毫克,每周注射3—4次。

    对一支上两种流产,也可根据辩证使用中药进行治疗。如妊娠后,阴道少量出血,伴腰痉痛,小腹坠痛,两腿痉软,小便次数多,夜尿多甚至失禁者,多因肾虚所致,可服”寿胎丸”,以固肾安胎,狼吞虎咽以益气;在妊娠初期,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有腰腹胀痛或坠痛,精神萎靡不振,面色光白浮肿,心悸气短者,多因气血虚弱所致,可用人参9克、黄芪10克、杜仲、白芍、熟地各6克,白术5克、陈皮、甘草各3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以补气养血,固肾安胎;在妊娠期间出现阴道出血,胎动下坠,腰腹胀坠痛,伴有心烦不安,手足心热,口干咽燥,或有潮热,小便短赤,大便干燥,舌有黄胎者,多因血热所致,可用生地10克、熟地15克、黄芩6克、黄柏5克、白芍12克、川断9克、山药9克、甘草6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以滋阴清热,养血安胎;如果因外伤所致,可用熟地、白芍、川芎、党参各20克、黄芪、当归各15克,每日一剂,水煎,分2次服,以补气和血,固涩安胎。

    另外,在使用保胎药的同时,应注意卧床休息,减少妇科检查,禁止性生活,以便提高疗效。

痰湿血虚不宜怀孕吗

月经过后是肾阴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