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哪个穴位是乳腺增生的
手上哪个穴位是乳腺增生的
最佳回答
手上的手三里穴是针对乳腺增生,可以达到有效的调理的,但是也要配合其他的穴位,比如说在关元穴,肾三里穴,足三里穴,关元穴太冲穴,来缓解身体上出现这种情况,防止出现有这种乳腺增生的症状,但如果是出现这种情况的话,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按摩,配合药物缓解。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李雲松
回复女人的妇科疾病有非常的多,关于乳腺方面的疾病就有非常的多,比如最常见的就是乳腺增生,有很多的女人都有这个疾病的经历,有这个疾病的女人呢都知道乳腺的疾病对女人的伤害是很大的,所以在日常的时候,最好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的乳房。
1、女性预防乳腺增生按摩
乳腺增生的治疗可以通过按摩来促进血液循环。乳腺增生是肝郁气滞所导致的疾病,按摩可以促进经脉以及淋巴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肝脏气息的流通,达到治疗乳腺增生的效果。女性要学习预防乳腺增生的按摩手法,防范于未然。患有乳腺增生的女性也可以通过按摩来减轻自己的疾病。另外,按摩最佳是人工按摩,这样能更好地贴近皮肤,找对气血的关键按摩点。
女性预防乳腺增生的按摩手法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腺疾病。中医认为,按摩能够疏通乳房经脉,促进经脉的气血及淋巴液循环,改善乳腺增生的症状。下面介绍几个简单的手法,大家可根据情况选择。
侧推法:按摩右侧乳房时要抬起右手,可用指尖向后捂右耳,此时前臂向前与身体呈垂直状态。用左手掌根和掌面自胸正中部着力,横向推按右侧乳房至腋下,返回时用五指指肚将乳房组织带回,反复20—50次。以同样的步骤在左侧再做一遍。
直推法:先用右手掌面在左侧乳房上部,即锁骨下方施力,均匀柔和地向下直推至乳房根部,再向上沿原路线推回,做20—50次后,换左手。
振荡法:按摩右侧乳房时,以左手小鱼际部着力,从乳房肿结处,沿乳根向乳头方向作高速振荡推赶,反复3—5遍。局部出现有微热感时效果更佳。
按摩时全身要处于放松状态,不能用力过猛。
乳腺增生患者的按摩手法
女性疾病是现在最受关注的疾病,尤其是关注女性乳腺疾病,此病也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常表现为乳房的单侧或者双侧疼痛,并有肿块。中医认为,该病多由情志不遵、郁怒伤肝,思虑伤脾、脾失健运,肝肾亏虚、冲任失调所致。
中医推荐,进行正确适当的按摩,并持之以恒,2~3个月的时间,便可以改善乳腺增生症状。下面具体来看一下如何按摩吧。
将左前臂外展与身体呈一线展开,用右手来回大力捏揉左乳外侧上部,方向不论,大约5分钟。因为这个部位包括了胃经以及冲脉,而胃经上有“屋翳”、“膺窗”等治疗乳腺增生的穴位。
左手指尖向后捂左耳,将左前臂向前与身体呈垂直状态,用右手来回捏揉左肋背阔肌边缘上侧突起之肌肉,方向不论,力度如前,捏揉大约5分钟。
左手仍然是指尖向后捂左耳,将左前臂斜向展开与身体呈大致135度角,用右手来回捏揉腋下突起部分,方向不论,力度如前。捏揉大约5分钟。
左侧做完,换过手来,以同样的步骤做右侧一遍。全程下来,大约半个小时。
坚持对自己的乳房进行按摩不仅可以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而且对乳房的血液循环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让你远离乳腺疾病。
乳腺增生是否可用按摩仪
另外,部分女性为了省功夫,看见市面上有按摩仪购买,疑惑能否用这个替代人工按摩,其实,乳腺增生不建议采取按摩器按摩,因为按摩器并不柔和。乳腺增生属于肝郁气滞导致的,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情,避免生气易怒,少食辛辣刺激之品及补品等,可以采取中草药进行治疗或是逍遥丸等治疗。
2、乳腺增生的症状
1、乳房疼痛
乳腺增生的早期症状特征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头溢液
少数患者可出现乳头溢液,为自发溢液,草黄色或棕色浆液性溢液。
3、乳房肿块
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乳房肿块也有随月经周期而变化的特点,月经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
4、月经失调
本病患者可兼见月经前后不定期,量少或色淡,可伴痛经。
5、情志改变
患者常感情志不畅或心烦易怒,每遇生气、精神紧张或劳累后加重。
-
北京-梁**
回复八要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心胸取内关 小腹三阴谋 坐骨刺环跳 腿疼阳陵透
第一句?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与?肚腹?这个部位有关的任何病,基本上都是中焦上的问题,可以用足三里这个穴来调理。但要注意,同样是?肚腹?,所涉及的经络大有不同,因此以肚脐为中心的?肚腹?,需要关注究竟问题在哪个经络上,是在胃经上、还是肝经、胆经、肾经上?抑或是任脉、带脉上?找到具体的位置,再按照第二法则的上下、左右、阴阳来调理,效果就出来了。
第二句?腰背委中求?,腰背这个部位,其实也是中焦上的问题,不过是在人体的后背而已,因此腰背上的问题可以用委中穴来调理。这个腰背上的问题,我们也需要研究具体的位置,也就是说以命门为中心,四周存在着膀胱经、督脉和带脉,我们在调理时自然需要根据阴阳属性来遵守上下、左右、阴阳的原则。
顺便提一下,这个委中穴还可以调理中风后遗症导致的四肢不便!
第三句?头项寻列缺?,头部与颈部是人体的上焦部位,这个上焦部位的问题可以通过手上列缺穴来调理。头颈部位由于经脉较多,我们就更需要明确问题出在哪里了。我们通常说头痛,一般来说至少有四种不同情况,前额痛为阳明经头痛,后头痛为太阳经头痛,一侧或两侧痛为少阳经头痛,巅顶头痛为厥阴头痛,搞清楚位置,就可以上下、左右、阴阳互参了。
第四句?面口合谷收?,面部与口部自然也是人体的上焦部位,口面是中医望诊的重要部位,面部有众多经脉集中,手三阳足三阳都在这里通过,尤其是胆经与胃经,因此口面上的`疾病都可以用合谷穴来调理。
重要提示:一些中医大家发现,合谷穴与三间穴之间的中间有个新穴位,被命名为?间谷穴?,其作用有时比合谷穴还要明显。本人经常使用这个穴位配合谷穴来调理寒湿问题,效果十分明显!
第五句?心胸取内关?,心胸从咽喉部到胸口,这里是人体主干的上焦部位,这里经络阴阳相间,心肺脏器也十分敏感,这里的问题可以通过内关穴来调理,尤其是心脏相关的心悸、心慌、心律不齐等不适症,通过内关调理十分有效。这里还有个重点是与女性的乳腺炎、乳腺增生等问题密切相关,也就是说内关穴还可以调理女性上焦妇科病症。
第六句?小腹三阴谋?,小腹专指下焦的阴面,这里也非常复杂,既有肾脏、膀胱,还有大肠小肠,又有生殖器官,但整体而言,需要调理阴经,所以踝骨以上三寸这个三阴交穴,就是调理小腹部位问题的有效穴位。小腹疼痛、男子前列腺炎、不孕不育、精少、女子月经不调、经量过多或者过少、白带等等,都可以通过三阴交穴来调理。
第七句?坐骨刺环跳?,坐骨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某一块骨头,其实应包括腰部命门以下的整个臀部,这里一般都与髂骨相关,因此两侧的环跳穴就成为调理的重要支点。当今社会,绝大多数人的髂骨都不太正啊,或多或少有些偏邪,这个髂骨倾斜的方向还比较多,有向上的、有向下的、有向左的、有向右的、有前倾的、有后倾的。因此,骶髂出了问题,在使用环跳穴调理的同时,最好再加上正骨调筋,筋骨回槽归位尤为关键。
第八句?腿疼阳陵透?,腿部属于下肢,与上肢自然有对应,腿脚问题可以针刺阳陵泉穴来调理。根据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原理,其实上肢的问题也可以在下肢上调理,下肢上的问题可以在上肢上调理,也就是说阳陵泉穴与肘部的天井穴有对应关系,可以互用。阳陵泉穴与天井穴可以调理整个手肘与腿脚,尤其是风湿寒腿、静脉曲张等等,阳陵泉穴都是有效的穴位。
虽然?八要穴歌?只提到了八个穴位,但是如果我们学会了?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阴病阳治、阳病阴治?这个原理,这个八个穴位就会演变成几十个穴位。不过,一般情况下,把这个八个穴位搞清楚,已经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了。
最后更有一句:穴位不是一个点,是一个区域,而且因人而异,千万别在穴位点上卡住了,最好的方式、最有效的方式是在区域之中找反应点,酸痛麻胀能找到么?
-
广东熊**
回复您好!
乳腺增生病是以乳房疼痛、肿块为主要特点的内分泌障碍性疾病。临床表现以单侧或双侧乳房出现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推之可动的肿块为特征。伴胀痛或触痛。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往往在月经前疼痛加重,肿块增大、变硬,月经来潮后肿块缩小、变软,症状减轻或消失。
乳腺增生的中医分型:
1.肝郁气滞:乳房肿块和疼痛随喜怒消长。伴急躁易怒、胸闷胁胀、心烦、口苦、喜叹息、经行不畅。苔薄黄。
2.痰湿阻络:乳房肿块坚实,胸闷不舒,恶心欲呕,头重身重,苔腻。
3.冲任失调:多见于中年妇女,乳房肿块和疼痛在月经前加重,经后缓解。伴腰酸乏力、神疲倦怠、月经失调、色淡量少。
艾灸对于乳腺增生效果是非常好的,平时可以艾灸穴位有:乳根,膻中,屋翳、期门,少海,梁丘,太冲、丰隆、足三里,下巨虚等。 但是单单是用艾灸还是比较局限的,还应配合着中医推拿手法、拔罐,刮痧等方法综合性地去调理乳腺增生。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xuzhujun728
回复中医讲,在人体前面正中循行的一条经脉叫任脉,是调节我们全身阴经气血的“统领”,有人称之为“阴脉之海”,与妇女的一些特殊生理活动关系密切。任脉不通可表现为月经不调,经闭不孕,带下异常,胸腹胀满疼痛等;任脉虚衰可表现为胎动不安,甚或流产,月经后延或经闭,或月经淋漓不尽等。女性的日常保健,调理任脉是必不可少的,而膻中穴则更是首当其冲。
膻中穴位于胸部,当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膻中穴主要治疗范围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心肺疾患和乳腺系统相关疾患。由于它归属任脉,临近乳房,是预防治疗乳腺系统相关疾患必用的穴位;故为“妇科要穴”之一。另外,现代有人用体表红外辐射光谱扫描的方法,证实在乳腺增生病患者中,膻中穴较其他地方红外辐射强度降低,这就提示膻中穴是乳腺增生这个病的特殊病症反应点。
女性乳腺系统相关疾患一部分出现在哺乳期,如乳腺炎,产后缺乳;一部分出现在月经前后,如经行乳房胀痛;最多见是乳腺增生和乳腺癌。这里要提示女性朋友发现不舒服或者异常情况,一定要到医院检查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在日常保健中,自我按摩膻中穴是一个简便易行,效果理想的方法。具体方法有揉法和推法,揉是指用中指端按揉,每次约2分钟;推是指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沿着前正中线从下向上推,缓慢而均匀,每次约2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