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属于慢病吗
肌少症属于慢病吗
最佳回答
肌少病也属于出现这种慢性疾病所产生的影响,这个随着年龄的增长会出现全身肌肉的减少,造成身体的强度下降,产生的肌肉的生理功能减退,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会导致出现慢性阻塞性肺病或者是出现慢性的心力衰竭以及骨质疏松。
最新回答共有4条回答
-
太原`赵**
回复
-
匿名用户
回复快来对照,你应该每天吃多少蛋白质?
蛋白质,作为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机体活动,免疫系统和激素平衡方面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人体每天要需要多少蛋白质呢?目前,国际公认的蛋白质摄入量的下限约为0.8 g/kg?D,中国营养学会(CNS)给出的的蛋白质安全摄入范围为0.8~2 g/kg?D。
也就是说一个70 kg体重的人,每天至少摄入56 g蛋白质才能够避免营养不良,在56~140 g之间的蛋白质摄入量都是相对安全的。
但是,对于上班族、运动员、减肥人群和患有各种代谢性疾病的不同人群而言,对蛋白质的需求量和种类显然都是不同的。
针对不同人群,蛋白质每日推荐摄入量及注意事项如下:
1. 轻体力劳动者—久坐不动上班族
虽然这类人群运动消耗蛋白较少,但是每天至少要保证0.8 g/kg?D的摄入。由于国人饮食以植物性蛋白为主,效率较动物蛋白略低,因此建议将蛋白质摄入量提高到1.2 g /kg?D。
另外有研究表明,奶类及奶类制品中的蛋白质可以降低抑郁情绪,所以在加班熬夜的时候不妨给自己补充些牛奶。
2. 中度及重体力劳动者
主要工作内容为站着或者走动的工作被称为中等活动;比如建筑工人或训练强度极大的运动员为重体力活动水平。针对这类人群,推荐提高每日蛋白质摄入量至1.2~2 g/kg。
3. 肥胖或减脂人群
由于蛋白质的消化速度较慢,在胃中可以留存6小时,因此有更强的饱腹感和满足感,从而减少饮食的总摄入量。
同时,由于食物的热效应,机体消耗蛋白质比碳水化合物需要燃烧更多热量,此时能够明显提高机体新陈代谢。因此"高蛋白饮食法"广泛应用于减重人群。
欧洲肥胖症研究协会建议,肥胖和减重人群每日应摄入1.2~1.5 g/kg蛋白质。针对快速减脂的人群,高蛋白饮食能够有效地减缓肌肉分解,可以进一步将蛋白质摄入量提高到2 g/kg
4. 运动增肌人群
对于有增肌需要的人群,需要摄入更多蛋白质以促进肌肉的生长,并且维持身体其他功能正常运转。但是如果蛋白质摄入过多(>2.4 g/kg?D),不仅不会进一步的促进肌肉生长,还可能会加剧肾脏过滤负担,增加蛋白尿的风险。
因此,根据国际运动营养学周刊2018年的研究结果[2],推荐增肌人群每日摄入1.6~2.2 g/kg蛋白质。
5. 中老年人
实际上,中老年人由于生理退化和罹患慢性疾病,更容易导致肌肉的流失,最终发展成"肌少症"。
健康的老人每日蛋白质摄取量为1~1.2 g/kg;营养不良或因疾病导致营养不良者,则应增加每日蛋白质摄取量至1.2~1.5 g/kg[3]。
但值得注意的是,蛋白质摄取量应分为早、中、晚每餐25~30 g,而不可一次性大量摄取。同时应该尽量选取易于吸收的优质蛋白。
6. 糖尿病人群
研究显示,提高Ⅱ型糖尿病人饮食中的蛋白质比例可以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并降低餐后血糖水平[4]。
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建议,Ⅱ型糖尿病人每日的蛋白质推荐摄入量为1~1.5 g/kg, 不过多摄入蛋白质容易加剧肾脏的负担,尤其是并发肾病的糖尿病患者,要酌情减量。
7. 心血管疾病人群
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蛋白质摄入量也应该保持充足的水平,每日推荐量为1~1.5 g/kg。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小规模研究表明,增加大豆蛋白的摄入可以降低血液中低密度胆固醇水平[5],因此可以增加大豆蛋白的摄入25 g/D。
8. 脂肪肝人群
实验表明,脂肪肝患者体重减少5%以上时,就可以有效的改善脂肪肝病变[6],高蛋白饮食可以增加饱腹感,有助于减重。同时,在总摄入热量一定的前提下,高蛋白饮食可以有效的降低肝脏游离脂肪酸和总胆固醇含量,并且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和再生[7]。
推荐脂肪肝患者每日摄入1.2~1.5 g/kg,供给蛋白质的食物优先选用瘦肉类,避免多余脂肪的摄入。
-
就是那个人
回复【立达诊所 郑宛青 营养师】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达7%时,称为「高龄化社会」,达到14%称为「高龄社会」,达20%则称为「超高龄社会」。台湾已于2017年正式迈入高龄社会,老年人口突破14%,也就是每7个人就有1个老人,预计2025年将迈入超高龄社会。 面对为数众多的银发族,如何借由适当的饮食摄取,提前透过营养、保健品补充以防(缓)老,提高身体机能、增进健康,是许多家庭值得重视的课题。 提升免疫力 银发族6大均衡饮食原则 银发族代谢下降,活动力减少,摄取过多热量易肥胖,增加罹患心血管、糖尿病等慢性病风险;然而营养摄取不足,也会降低免疫力,增加感染机会,或是肌少症、骨质疏松等问题。我们可由以下6大营养素来看银发族的均衡营养:糖类主食,改吃全谷类:「糖类」包含「淀粉」和「糖」,主食约占总热量的58%(50~65%),为了达到建议量及限制热量摄取,应选择各种富含膳食纤维的蔬果与全谷类。预防肌少症,每天4~6份蛋白质:足够蛋白质能避免年龄导致瘦体组织减少,预防肌少症。国家卫生研究院2015年公布一项追踪研究,显示肌肉量才是影响老人死亡风险的关键。建议每天摄取4~6份蛋白质,部分以豆类及豆制品取代,并限制动物性蛋白质摄取量。避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多吃植物油:银发族脂肪摄取应占每日总热量的30%(25~35%)为宜,每日胆固醇摄取量300毫克以下。流行病学的证据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愈高、心血管疾病风险就会增加。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的老人,应降低脂肪摄取量,胆固醇摄取量应减至200毫克以下、饱和脂肪摄取量应低于总热量的7%。动物油含有较多饱和脂肪、胆固醇故不宜选用,应以单元不饱和脂肪酸较多的橄榄油、苦茶油、芥花油、油菜籽油等植物油为主;也尽量减少油脂含量高的甜点糕饼。补充维生素B群与叶酸,每日1~2份深绿色蔬菜:「全国老人营养调查」发现有相当比例B6摄取不足,与老人容易罹患的心血管疾病、白内障、阿兹海默及精神健康等都有密切关联。未精制谷类中富含B群,可在主食中加入糙米、胚芽、小麦等混煮补充。 此外,80岁以上男性老人叶酸不足率高达40%,缺乏叶酸会大幅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每日摄取3~4份蔬菜(1份是指可食部分生重100公克,经烹调煮熟后约?~?碗),其中须包含1~2份深绿色蔬菜,颜色愈深绿的蔬菜所含叶酸、维生素A、C及矿物质铁、钙也愈丰富。补充钙质,每日两杯牛奶:足够钙质可预防骨质疏松症,富含钙的食物就属乳品类,65岁以上银发族一日所需钙质1000 毫克,每日饮用2杯以上牛奶即可满足一日所需。倘若摄取不足,也可借由钙片补充。 「全国老人营养调查」中发现,老年女性的碘摄取量明显低落,建议可选择碘盐取代一般食盐,或适量摄取含碘食物,如:海带、紫菜、海藻类。增加纤维质,蔬菜水果可打成泥不滤渣:老人容易便秘,可能因牙口不佳,咀嚼功能变差,而导致膳食纤维摄取不足,膳食纤维不但能促进肠蠕动,也能减少慢性病发生,建议可将蔬菜、水果打成泥,不要滤渣食用。老化使味觉、嗅觉神经减少,唾液分泌随之降低,进而影响食欲及摄食状况,建议银发族饮食可少量多餐供应。主食是营养密度关键,应尽量选择营养密度较高的食物,例如以马铃薯取代白粥、白面条,提供热量也补充膳食纤维。 烹调方式丰富多样化,若担心过多调味料会使血压、血脂升高,不妨运用天然的葱、姜等调味。至于牙齿不好的老人家,蔬菜可选用质地较软的瓜类,例如冬瓜、丝瓜,或选择质地较软的叶菜类,例如地瓜叶、川七,剪成细碎给予。 高龄化社会来临,成功老化关键就是掌握营养,可根据上述饮食原则摄取,以免吃太营养而罹患慢性病,吃太清淡而缺乏营养,唯有让身体获得足够养分,才能进而预防疾病的发生。更重要是家人的陪伴,相信是最好的滋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