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肝炎小儿推拿怎样推

时间: 阅读:10354

肝炎小儿推拿怎样推


最佳回答

金樱子

金樱子

2023-07-18 01:54:44

肝炎的小孩也可以通过推拿的方式来帮助缓解症状,通过按摩可以帮助疏通经络,减轻肝脏排毒的负担,但是按摩呢,它只能起到辅助治疗的作用,想要治疗还是需要服用药物来进行治疗。小孩肝炎常全喜的穴位有肝俞穴,三阴穴,肾俞穴,章门穴,期门穴,气海穴,关元穴,足三里穴,涌泉穴等等用拇指指端按揉,以穴位感到酸胀为宜。

最新回答共有5条回答

  • 江苏-吴**
    回复
    2023-07-18 04:04:19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有其一定的特点,现主要介绍如下:
    【推法】
    推法在小儿推拿临床应用相当广泛。有直推法、分推法、合推法和旋推法四种。
    1.直推法(图196)医生用拇指桡侧缘,或用食、中两指指面附着于治疗部,做单方向的直线推动
    动作要轻快连续,一拂而过,如帚佛尘状,以推后皮肤不红为佳。手法频率每分钟约250~300次。
    推动时必须行直线,不可歪斜,以恐动别经而招患。
    常用于推拿特定穴中的「线状穴位」和「五经」穴等。
    功效:清热解表,止泻通便,除烦安神。
    主治:外感发热、腹泻、便秘、惊惕烦躁等症。
    2.分推法 用双手拇指罗纹面以穴位为中心向两侧作分向的推动,称为分推法,又称为「分法」
    ??????????????????????????????????????????
    本法运用时,两手用力要均匀、柔和协调。一般分推20~30次。
    常用于额前、胸部、腹部、背部、腕掌部。
    功效:分理气血,调和阴阳。
    主治:发热、咳嗽、腹胀、便秘等症。
    3.合推法 合推法是与分推法相对而言,又称合法、和法
    动作要求同分推法,只是推动方向相反。
    适用部位同分推法。
    功效:和阴阳,理气血。
    主治:发热、腹胀、便秘等症。
    在临床上合推法常与分推法配合使用,一分一合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4.旋推法 医生用拇指罗纹面轻附于治疗的穴位上,做顺时钟方向的环旋移动。即:◎
    旋推法仅依拇指在皮肤表面作旋转推动,一般不带动皮下组织。手法频率每分钟150~200次。
    主要用于「五经」穴。
    功效:健脾和胃,补肺益肾。
    主治: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肺虚咳嗽等小儿虚证。
    【运法】
    运是运转的意思,在治疗部位做弧形或环形推动(图197)称为运法。亦有人称运推法.属推法的一种。也是小儿推拿的常用手法之一。
    医生以拇指罗纹面,或用中指罗纹面,附着于治疗穴位,做由此穴向彼穴的弧形推动。或在穴周作周而复始的环形推动。
    运法在操作时,一是宜轻不宜重,仅是皮肤表面摩擦,而不带动皮下组织。二是宜缓不宜急,每分钟频率约 80~100次。
    宜用于弧线状穴位或圆形穴位。
    功效:清热除烦,宽胸理气。
    主治:发热、胸闷、呕吐等症。
    【捏法】
    以拇指和其他手指在治疗部位做对称性的挤压、捻动,称为捏法。
    若以捏法施于脊柱,就称为捏脊法。由于此法善治小儿「疳积」,收效神奇,所以又称为「捏积法」。下面介绍捏脊法(图198)的两种操作方法。
    1.医生双手呈握拳状,以食指中节的背侧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拇指伸直前置,并对准食指中节桡侧掌面,而后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挤压、捻动,双手交替,缓慢移动向前(图198 a)。
    2.医生双腕下垂拇指伸直,指面向前,与食、中两指指面相对;以拇指指端掌面分别紧贴于患者脊柱两侧,食、中两指与拇指相对用力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挤压、捻动,双手交替,缓慢移动向前(图198 b)。
    捏脊(积)的操作一般均由龟尾穴开始,沿脊柱两侧而上止于大椎穴,一般连续操作5~6遍。结合病情,对需加强手法 *** 的患儿,常用捏三提一法;
    即先捏脊一遍,从第二遍起,每向前捏三次,双手在同一平面同时用力向上提拉一次;或者对重要穴位如肾俞、脾俞、肺俞诸穴位处进行提拉。在提拉皮肤时,常听到较清脆的「嗒、嗒」声,这属于正常的筋膜剥离声。
    另外在捏法应用时以拇指指端掌面为力点,而不能单纯以拇指指端为力点,更不能将皮肤拧转。捏起肌肤过多,则动作呆滞不易向前推进,过少则易滑脱;用力过重易疼痛,过轻又不易得气。
    功效:调整阴阳,疏通经络,健脾和胃,促进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主治:小儿疳积、消化不良、佝偻病、腹泻等病症。
    此法常用作小儿保健,增进食欲,强壮体质。
    捏脊法除小儿推拿应用以外,对成人的失眠、神经衰弱、慢性胃肠功能紊乱等虚弱患者也同样有治疗作用。
    【掐法】
    用拇指指甲去按压体表治疗部位的一种手法,称为掐法,本法 *** 性强,力量集中,有以指代针之意,所以也称为「指针法」。可用以急救昏厥的患者。
    以拇指指甲为力点,对体表穴位进行按压。掐法操作时,宜垂直用力按压,不宜抠动,以免损害皮肤。
    当掐法施用后常继以揉法,以缓和手法 *** ,减轻局部的疼痛反应。掐法施用次数一般以5~6次为宜,或中病即止,不宜反复长时间的应用。
    可适用于头面及手足部痛觉敏感的穴位,如人中、老龙、十王等穴。
    功效:开窍醒脑,回阳救逆。
    主治:小儿惊风、昏厥等症。

  • 杭州-毛**
    回复
    2023-07-18 04:04:19

    小儿推拿的手法及技巧:
    1、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指面沿同一方向运动称为“推法”。
    2、拿法。“拿法”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用力(或用拇指和其余4指相对用力),提拿一定部位和穴位,做一紧、一松的拿捏。
    3、按法。“按法”是用手指或手掌按压小儿的一定部位或穴位,逐渐用力向下按压。
    4、摩法。“摩法”是用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指腹或手掌掌面放在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带动前臂,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做环形抚摩。
    5、捏法。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轻轻捏拿肌肤,作用于背部正中,又叫“捏脊”。
    6、揉法。“揉法”是用手指的罗纹面、大鱼际或手掌,作用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做环形揉动。
    7、掐法。“掐法”是用指甲着力重按穴位。
    8、擦法。“擦法”是用手掌、鱼际或食、中指二指罗纹面着力于一定的部位,做往返的直线擦动。
    9、搓法。“搓法”是用双手的掌面夹住或贴于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转或搓摩,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

  • 江苏-吴**
    回复
    2023-07-18 04:04:19

    小儿推拿的手法有揉法、提法、扳法、摇法、轻挫法。

    1、揉法:双手交握,掌心对掌心地放在小腿肚上,然后用力塑成一个球状,进行揉动按压。

    2、提法:用食指和中指从手背轻轻滑动到手腕并向上提起,再由腕部向肘部提起和向上提,轻柔而频繁的进行,能起到舒经活络,通血液的作用。

    3、扳法:手指穴位按压到了最后时再向上翘扳两次,重复进行。

    4、摇法:轻柔地托起双腿,一边轻轻摇动绷紧的腿部,一边叠加温和的按摩手法按摩小腿,改善小儿肌肉疲劳,促进提升活力的效果。

    5、轻挫法:用手掌根部、拍击小腿、肩部等穴位,轻柔按摩,能舒筋活络,促进血液循环。

    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1、推拿时间控制:推拿时间不宜太长,以免长时间处于位置不动,影响孩子的活动及其他方面的正常发展。

    2、推拿手法轻柔:小儿身体柔软,手法应该温和、轻柔,刺激力度不宜过大,避免不必要的损伤。

    3、注意按摩部位:小儿不宜按摩头、肚脐周围、喉咙和耳朵等部位,要选取安全可靠的部位,避免不必要的刺激。

    4、做好沟通:推拿前,需要先和孩子沟通,看看他们是否乐意接受推拿并告知推拿的目的,切忌惊吓小孩子,影响下一次推拿的有效性。

    5、环境安全:推拿的地点需保持干净整洁,温馨舒适,避免在拥挤嘈杂的地方进行,切勿在室外或不安全的环境中推拿。

    6、推拿者专业:进行小儿推拿的人员需要具备专业认证和纯熟的技巧,以免过多刺激和不当处理等引起身体损害,危害儿童。

    7、孩子身体不适时不要进行推拿:如果小儿身体处于发热、咳嗽、呕吐等不适状态时,不要进行推拿治疗,因为此时身体处于较弱状态,可能会加重症状。

  • 就是那个人
    回复
    2023-07-18 03:03:09

    养生导读: 是以中医辩证理论为基础,通过点按、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的方式来改善儿童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一种、治疗方式。

    又称 *** ,它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知识,研究用手法作用于体表,预防和治疗儿科常见的一门临床学科,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平衡阴阳,调和脏腑,,行气活血,疏风散寒,。

    小儿以6周岁以内的小儿为主要治疗对象,婴幼儿尤为适宜。小儿推拿疗法的适用范围较广,一般常见症和多发均能治疗。例如:厌食、呕吐、腹泻、便秘、斜颈、积滞、疳症、遗尿、口疮、夜啼、脱肛、近视,以及小儿肌性斜颈,,感冒,咳嗽等。

    小儿推拿手法

    1、推法。用拇指面(正、侧两面均可)或食、中指面,在选定的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直推法;用双手拇指面在同一穴位起向两端分开推,称分推法

    2、揉法。用指端(食、中、拇指均可)或掌根,在选定的穴位上贴住皮肤,带动皮肉筋脉作旋转回环活动,称揉法。治疗部位小的用指端揉,大的用掌根揉。

    3、捏脊法。用双手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握成半拳状,食指半屈,拇指伸直对准食指前半段,然后顶住患儿皮肤,拇、食指前移,提拿皮肉。自尾椎两旁双手交替向前,推动至大椎两旁,算作捏脊一遍。此法多用于小儿疳积,故又称“捏积”。

    4、推脊法。用食、中指(并拢)面自儿大椎起循脊柱向下直推至腰椎处,称推脊法。此法适用于高热。

    小儿推拿穴位

    小儿推拿的常用穴位

    ═══┬═════════┬══════════┬═══════════

    穴名│位置│主治│操作

    ───┼─────────┼──────────┼───────────

    脾土穴│拇指罗纹面│腹泻、呕吐│用推法,推200~500次

    ───┼─────────┼──────────┼───────────

    大肠穴│自食指端桡侧边缘至│食积、腹泻│用推法,推100~次

    │虎口,成一直线││

    ───┼─────────┼──────────┼───────────

    板门穴│大鱼际隆起处│胸闷、呕吐、食积腹满│用推法或揉法,

    ││、食欲不振│操作50~

    ───┼─────────┼──────────┼───────────

    三关穴│前臂桡侧边缘,自腕│外感怕冷无汗、│用推法,自腕部向上推至

    │横纹直上至肘横纹成│营养不良│肘部,推200~500次

    │一直线││

    ───┼─────────┼──────────┼───────────

    六腑穴│前臂尺侧边缘,自腕│发热、多汗。│用推法,自肘部向下推至

    │横纹直上至肘横纹成│虚证忌用│腕部,推100~500次

    │一直线││

    ───┼─────────┼──────────┼───────────

    天河水│前臂掌侧正中,自腕│身热烦躁,外感发热│用推法,自腕部向上推至

    穴│横纹中点直至肘横纹││肘弯处,推100~500次

    │中点成一直线││

    ───┼─────────┼──────────┼───────────

    七节穴│第四腰椎至尾骶成一│腹泻、痢疾、食积│用推法,自上而下或自下

    │直线│、肠热便秘│而上均可,推200~500次

    ───┼─────────┼──────────┼───────────

    龟尾穴│尾椎骨处│腹泻、脱肛、便秘│用揉法,揉~600次

    ───┼─────────┼──────────┼───────────

    丹田穴│脐下2寸│少腹痛、遗尿、脱肛、│用摩法或揉法,

    ││小便赤少│操作3~5分钟

    ───┼─────────┼──────────┼───────────

    【小儿推拿】、【】、【】

小孩得了丹痧拔罐可以吗

脑中风针炙后浑身无力怎样治